场景化社群运营实战手册

场景化社群运营实战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青木老贼,峥嵘 著
图书标签:
  • 社群运营
  • 场景化运营
  • 私域流量
  • 用户增长
  • 运营实战
  • 社群营销
  • 内容运营
  • 新媒体运营
  • 用户留存
  • 社群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2972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040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移动社群运营、管理、营销宝典,内容极丰富。本书从社群的构成元素讲起,通过社群与场景的融合,找到场景化社群运营、管理、营销的策略与方法,能帮助社群运营者快速做大社群,实现社群变现。
2.方法丰富,涉及面广,落地性强。全书共8章,包括社群构建的5个关键点,激活社群的“二波”秘密,社群变现的构建和运营,社群文化的打造,社群复制的4个法则,社群品类的构建和维护,社群商业模式的发展等,实操性强。
3.图文并茂,轻松阅读。本书图文并茂,内容落地,案例丰富,可跟着实操,适合企业社群运营者、社群创业者、自媒体个人社群运营、营销者等学习阅读!

内容简介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泛社交化的趋势,我们越来越发现,场景化社群才是推进互联网与商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随着社群、移动社群的兴起,场景与社群的结合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社群逐渐成为商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何良好地运营社群也变得愈发重要,而社群的运营离不开场景的支持。所以,如何进行场景化的社群运营就显得更加迫切。

《场景化社群运营实战手册》从社群的构成元素讲起,通过社群与场景的融合,找到场景化社群运营的策略与方法。社群和场景如何构建?社群如何激活并成功变现?社群如何利用场景维系并发展壮大?社群如何在场景的支撑下形成效应,进而输出价值观等,《场景化社群运营实战手册》将一一阐释。

作者简介

青木老贼,中国早期的社群探路者、社群实践达人、现为漫游空间CEO、混序思想传播者、宗毅大观社群核心成员、多家中小企业社群顾问,曾联合前阿里、腾讯、雅虎、华为等友人共同创办BAT跨界合伙人社群并多次创下一周千人大场活动,在创业、旅游、微商、女性、孵化器、金融等领域均有社群实践,目前专注:社群小组织、大数据、新场景营销、商业变现N+1等研究与实践。

目录

Part 1 场景时代,无场景不社群
1.1 场景即产品,产品即社群 2
1.1.1 移动互联网让场景更加丰富 2
1.1.2 场景丰富社群内容,激活社群 4
1.2 社群崛起,场景化运营成趋势 7
1.2.1 社群组织管理场景化 7
1.2.2 社群营销场景化 9
1.2.3 社群维持场景化 11
1.2.4 社群文化输出场景化 13
1.3 用户只为特定场景买单,垂直细分社群火热 16
1.3.1 社群越垂直,场景越真实 16
1.3.2 用户只为特定场景买单 18
1.4 社交场景的虚与实 21
1.4.1 实体场景丰富商业内容 21
1.4.2 体验为王时代,虚拟场景迫在眉睫 22

Part 2 构建场景化社群的5个关键点
2.1 构建场景化社群前的粉丝聚集 25
2.1.1 优酷、腾讯视频中视频场景聚集 25
2.1.2 微博中新闻、八卦场景聚集 26
2.1.3 微信公众号中内容场景聚集 28
2.1.4 微信群、QQ群中红包场景聚集 29
2.1.5 支付宝中支付场景聚集 30
2.1.6 百度贴吧场景聚集 31
2.1.7 知乎中知识内容聚集 32
2.1.8 京东、天猫购物社区中经验分享场景聚集 33
2.1.9 今日头条、网易中评论场景聚集 34
2.1.10 电台APP中情感与兴趣场景聚集 35
2.1.11 社群APP、论坛中粉丝聚集 36
2.2 社群管理架构与成员划分 38
2.2.1 社群群主的个人魅力 39
2.2.2 社群管理员的设定 41
2.2.3 社群意见领袖的数量与分工 42
2.2.4 社群小秘书的职责 44
2.2.5 社群斗士的形成与分工 46
2.2.6 社群活跃分子 49
2.2.7 社群监督体系的设定 50
2.2.8 社群内容编辑的设定 52
2.3 场景化社群的平台选择 55
2.3.1 微博平台为主:明星粉丝、兴趣爱好 55
2.3.2 微信平台为主:圈子类、产品类、内容类 58
2.3.3 QQ平台为主:地域类、垂直类、强兴趣类、综合类 60
2.3.4 百度平台为主:营销类、兴趣类、问答类 63
2.3.5 社群APP平台:知识型、兴趣类、活动类 66
2.3.6 其他平台选择 69
2.4 社群规则制定 72
2.4.1 入群门槛的设定 72
2.4.2 发言内容的禁忌及规范设定 75
2.4.3 社群线上、线下活动时间设定 76
2.4.4 社群成员身份及荣誉设定 78
2.4.5 社群奖励机制设定 81
2.4.6 社群惩罚机制设定 83
2.4.7 社群活动内容的规划 85
2.5 社群变现模式与渠道选择 88
2.5.1 营销变现类 88
2.5.2 分销代理类 90
2.5.3 会员收费类 91
2.5.4 知识培训类 93
2.5.5 自产品创造类 94
2.5.6 其他变现类型 95

Part 3 "二波"法则:激活社群的秘密
3.1 社群"第一波":物质动力 97
3.1.1 不定期礼品发放 97
3.1.2 抢红包大战 100
3.1.3 定期线下聚会 102
3.1.4 社群专属产品赠送 105
3.2 社群"第二波":精神吸引 107
3.2.1 社群意见领袖不断输出内容 107
3.2.2 社群入群仪式 109
3.2.3 社群内分销收益展示 112
3.2.4 社群归属感的打造 113
3.2.5 社群参与感的打造 117
3.3 红包:激活社群的"炸弹" 119
3.3.1 节日红包的发放 119
3.3.2 红包发放时机的选择 122
3.3.3 红包发放形式的选择 123
3.4 内容:社群活跃的持久动力 127
3.4.1 社群主打内容的持续输出 127
3.4.2 稀缺内容输出:激活讨论兴趣 130
3.4.3 推出社群小专题:人人参与 132
3.5 活动:增强社群凝聚力的利器 135
3.5.1 不定期线上培训 136
3.5.2 不定期线上大讨论 139
3.5.3 不设主题的线下活动聚会 141

Part 4 社群产品:社群变现的基础
4.1 无产品,社群只会一盘散沙 145
4.2 知识型社群产品 148
4.2.1 罗辑思维读书类社群 148
4.2.2 吴晓波书友会类社群 150
4.2.3 技能培训类社群 152
4.2.4 知识分享类社群 153
4.3 分销型社群产品 156
4.3.1 广告分销型社群 156
4.3.2 代理实物产品分销型社群 158
4.3.3 自有实物产品分销型社群 159
4.4 荣誉型社群产品 162
4.4.1 社群文化衫 162
4.4.2 社群特殊身份标识 165
4.4.3 社群称号与头衔 167
4.4.4 社群自明星包装 170
4.4.5 让群主和部落酋长分发与引流 172
4.5 兴趣型社群产品 176
4.5.1 明星签名、合影产品 176
4.5.2 吉祥物产品 177
4.5.3 其他投其所好类产品 179
4.6 金融类社群产品 181
4.6.1 投资理财产品推荐与分享 181
4.6.2 经验分享与问题解答 182
4.6.3 众筹类产品 183
4.7 生活场景类社群产品 185
4.7.1 购物打折、优惠信息分享 185
4.7.2 地域类聚会、相亲、运动活动 186
4.7.3 团购类社群产品 188
4.7.4 其他生活类社群产品 189

Part 5 社群文化:维系社群活力的灵魂
5.1 社群标签:个性化标签与多样化标签 191
5.1.1 社群个性化标签的确定 191
5.1.2 社群多元化标签的增加 196
5.2 社群价值观:正能量与正向性 198
5.2.1 鼓舞人心与正向价值 198
5.2.2 符合主流文化观念 201
5.2.3 群成员对价值观的强认同性与可执行性 204
5.3 社群归属感:每位成员都能深切感受 207
5.3.1 社群仪式感与参与感 207
5.3.2 社群氛围营造 208
5.3.3 社群身份认同的打造 210
5.4 社群亚文化:成员自觉性与内容自生 212
5.4.1 群成员自觉传播群文化 212
5.4.2 引导群成员垂直化建设社群,进行地域复制 214

Part 6 中心化与多中心:社群复制的3个法则
6.1 社群精神领袖的价值 219
6.1.1 要形成强社群信仰 220
6.1.2 设计和规划社群发展方向与变现渠道 222
6.1.3 促进社群文化传播 222
6.1.4 形成强社群品牌 227
6.2 构建去中心化的多中心社群场景 229
6.2.1 社群垂直中心化的表现 229
6.2.2 社群的去中心与多中心 230
6.2.3 多样化场景催生社群复制扩散 233
6.3 社群场景的垂直化与细分化 234

Part 7 社群品牌:如何构建高档次的品牌价值
7.1 社群标签与社群文化的独特性 237
7.1.1 社群文化要能满足需求且充满潜力 237
7.1.2 社群标签要尽可能充满个性 239
7.2 社群进入的档次感与稀缺性 242
7.2.1 进入核心社群门槛的高标准 242
7.2.2 获得社群荣誉的高门槛 244
7.2.3 社群成员身份的高含金量 245
7.3 提升社群的变现能力,提升品牌价值 246
7.3.1 社群变现渠道的多样化 246
7.3.2 打造社群"利益共同体" 248
7.4 深度垂直,打造小众化、个性化体验 250
7.4.1 让体验充满专属性、稀缺性、差异性 250
7.4.2 体验的独一无二 251
7.5 建立强信任关系,营造强参与感 254

Part 8 场景即商业核心,社群重构连接
8.1 碎片化场景连接人与商业 257
8.1.1 碎片化时间创造碎片化场景 257
8.1.2 人与商业的连接渐趋碎片化 259
8.2 静态场景被重构,社群动态连接更智能 261
8.2.1 从图文时代到影像时代 261
8.2.2 视频隔空对话 261
8.2.3 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博物馆:社群边界模糊 262
8.3 社群的媒体化与平台化 264
8.4 社群场景是未来商业爆发点 266
266

前言/序言


《社群增长密码:连接、赋能与共赢》 前言 在一个信息爆炸、连接日益紧密的时代,社群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发布平台,而是承载着情感连接、价值分享、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无论是品牌营销、知识传播,还是兴趣爱好交流,社群都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然而,如何从零开始搭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群,如何让社群持续吸引新成员并留住老用户,如何将社群的能量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或社会效益,这些都是社群运营者们面临的共同挑战。 《社群增长密码:连接、赋能与共赢》正是为应对这些挑战而诞生的。这本书并非提供某种速成秘籍,而是深入剖析社群运营的底层逻辑和核心机制,从战略规划到细节执行,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可落地的社群增长方法论。我们坚信,成功的社群运营,绝非简单的“拉人、发帖、抽奖”,而是建立在深刻的用户洞察、精细化的运营策略以及持续的价值创造之上。 本书将带领您踏上一段探索社群增长奥秘的旅程。我们将一起解锁社群运营的关键环节,学习如何精准定位目标用户,如何设计引人入胜的社群规则,如何通过内容创新驱动用户活跃,如何搭建有效的激励体系,以及如何将社群的价值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您成为一名更具洞察力、更懂用户、更能落地执行的社群运营专家,让您的社群真正成为连接个体、赋能成长、实现共赢的强大力量。 第一章:社群的本质与价值重塑 社群,其核心在于“连接”。然而,在这个大数据和算法主导的时代,连接的意义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不再满足于浅层的点赞和评论,而是渴望更深度的情感共鸣、知识碰撞和身份认同。本章将深入探讨社群的本质演变,从早期论坛时代的兴趣聚合,到社交媒体时代的泛连接,再到如今强调“价值共创”和“圈层认同”的新型社群。 我们将解析社群能够为个人、品牌、组织乃至社会带来的独特价值。对于个人而言,社群是学习新知识、拓展人脉、获得情感支持、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对于品牌而言,社群是连接用户、收集反馈、提升忠诚度、驱动口碑传播的宝贵资产。对于组织而言,社群是协同合作、知识共享、创新孵化的温床。 本章将引导读者思考: 什么是真正的“连接”? 区分被动连接与主动连接,信息流与情感流。 社群的价值有哪些维度? 经济价值、情感价值、知识价值、社交价值、身份价值等。 如何识别并激活社群的潜在价值? 从用户需求出发,挖掘社群的独特优势。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群的商业逻辑如何重塑? 从流量思维到留量思维,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 通过对社群本质和价值的深刻理解,读者将为后续的社群构建和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明确社群的目标和方向,避免陷入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误区。 第二章:社群定位与用户画像:找对人,才能说对话 任何成功的社群运营都始于精准的定位和对目标用户的深刻理解。如同大海捞针,若目标不明确,任何努力都可能事倍功半。本章将聚焦于社群定位和用户画像的构建,帮助读者明确社群的核心目标、核心人群以及核心价值主张。 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进行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找到社群的蓝海市场或差异化竞争点。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引导读者绘制详细的用户画像,不仅仅是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挖掘他们的痛点、需求、兴趣、价值观、消费习惯以及在社群中的潜在动机。只有真正了解你的“她”和“他”,才能设计出能够触动他们的内容和服务。 本章将包含以下关键内容: 社群定位的四大维度: 目标用户、核心价值、功能定位、情感定位。 用户画像构建的工具与方法: 用户访谈、问卷调查、行为数据分析、 personas 工具的应用。 如何将用户画像转化为社群运营策略? 如何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社群活动、内容和服务。 细分人群,打造差异化社群体验: 如何满足不同圈层用户的独特需求。 掌握了社群定位与用户画像的方法,您将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猎手,在广阔的社群海洋中锁定最匹配的船只,并为船上的每一位乘客量身定制最舒适的航程。 第三章:社群触达与冷启动:破冰,点燃第一把火 社群的建立需要一个成功的“冷启动”过程。如何吸引第一批种子用户,如何在初期营造活跃氛围,避免社群“死气沉沉”,是社群运营者面临的首要挑战。本章将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群触达和冷启动策略。 我们将探讨线上线下多种触达用户的方式,包括内容引流、渠道合作、活动推广、口碑裂变等。重点会放在如何设计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钩子”,让用户愿意主动加入社群。更重要的是,本章将详细阐述冷启动阶段社群的氛围营造和互动引导技巧,例如如何设计破冰活动、如何鼓励早期用户发言、如何建立社群的初步信任感和归属感。 核心内容将涵盖: 社群触达渠道的盘点与选择: 社交媒体、内容平台、线下活动、合作伙伴等。 引流策略的创新: 内容营销、短视频引流、社群裂变、KOL/KOC合作。 “破冰”设计: 精心策划的入群引导、新人欢迎机制、初步互动任务。 营造社群“火种”: 早期活跃用户激励、核心群员培养、社群话题引导。 避免“僵尸群”的陷阱: 初期活跃度与留存率的平衡。 一个成功的冷启动,如同在寒冷的冬天点燃第一把火,不仅能够驱散寒意,更能吸引更多的人围拢过来,形成温暖而有活力的社群。 第四章:社群内容策略:价值驱动,情感连接 内容是社群的灵魂。优质、有价值、持续性的内容是吸引用户、留住用户、激发用户参与的关键。本章将深入剖析社群内容策略的方方面面,帮助您构建一个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良性循环。 我们将从理解用户内容需求出发,探讨不同类型社群的内容形式和传播特点,例如知识型社群的深度解读、兴趣型社群的趣味分享、服务型社群的实用技巧等。我们会分享如何策划有吸引力的内容主题,如何创作高质量的内容,以及如何进行内容的有效分发和传播,例如利用UGC(用户生成内容)、PGC(专业生成内容)和OGC(机构生成内容)的结合。 本章的重点将包括: 理解用户的内容偏好: 需求分析、痛点挖掘、信息获取习惯。 内容生产的“十八般武艺”: 文章、视频、音频、直播、图文、问答、投票等。 主题策划的智慧: 紧跟热点、深度挖掘、故事化表达、系列化内容。 UGC的激发与引导: 如何鼓励用户创作、分享、评论。 内容的价值转化: 如何将内容转化为知识、技能、经验、情感。 内容传播的优化: 平台选择、传播时机、社群内外部联动。 掌握了社群内容策略,您将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社群输送“养分”,让社群成员在获取价值的同时,体验到情感的共鸣和身份的认同,从而深度参与到社群的建设中来。 第五章:社群互动设计:激活参与,提升活跃 社群之所以称为“社群”,在于其“互动”的属性。只有高度的互动,才能真正激活社群的生命力。本章将专注于社群互动设计的艺术,帮助您从“死群”迈向“活群”。 我们将探讨各种形式的社群互动,从日常的问答、讨论、投票,到更具创造性的挑战赛、打卡活动、线下聚会。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设计能够激发用户参与动机的互动机制,让用户不仅愿意参与,更愿意持续参与。这包括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例如被认可、被关注、获得价值、享受乐趣等。 本章的核心内容包括: 互动的设计原则: 目标导向、用户为中心、趣味性、即时性、反馈及时。 破冰互动的进阶: 从新人破冰到日常话题引导。 常态化互动机制: 每日/每周固定活动、话题区、问答环节。 游戏化互动: 积分、徽章、排行榜、挑战赛。 社群内的社交关系构建: 如何促进成员之间的互相认识和连接。 管理员的角色定位: 如何引导、活跃、管理社群互动。 应对社群“沉默期”: 如何设计活动打破僵局。 通过精妙的互动设计,您将能够让社群成员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个体变成集体,共同为社群的繁荣贡献力量,让社群真正“活”起来。 第六章:社群激励体系:驱动用户,价值共创 激励是驱动社群成员参与和贡献的关键。一个有效的激励体系,能够引导用户行为,鼓励价值创造,并最终实现用户与社群的共赢。本章将深入探讨社群激励体系的设计与落地。 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积分、优惠券、礼品)和非物质激励(荣誉、认可、特权、学习机会)。重点会放在如何将激励与用户的实际贡献相匹配,如何设计公平、透明、可持续的激励规则,以及如何通过激励引导用户参与到社群的日常运营和价值共创中。 本章将涵盖: 激励的四大动因: 外部激励(奖励)与内部激励(内在满足)。 激励体系的构成要素: 激励对象、激励行为、激励方式、激励规则。 物质激励的设计: 积分体系、虚拟货币、会员等级、福利发放。 非物质激励的应用: 荣誉体系、贡献者表彰、社群达人、特权设置。 驱动用户参与价值共创: 如何通过激励鼓励用户分享、互助、提供建议。 激励体系的迭代与优化: 如何根据社群发展调整激励策略。 通过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体系,您将能够有效地驱动社群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回馈,从而更愿意为社群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社群的持续繁荣。 第七章:社群运营指标与数据分析:量化成果,持续优化 科学的运营离不开数据的支撑。本章将带领您了解社群运营的关键指标,并学习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评估运营效果、发现问题、指导决策。 我们将梳理社群运营中常用的数据指标,例如活跃用户数(DAU/MAU)、新增用户数、留存率、互动率、内容消费率、转化率等。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洞察用户行为,理解用户需求,发现社群运营中的瓶颈,并据此调整运营策略。 本章的核心内容将包括: 社群运营的“体检表”: 关键指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数据采集的渠道与工具: 平台自带数据、第三方分析工具。 数据分析的维度: 用户画像数据、活跃度数据、内容数据、转化数据。 如何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识别增长瓶颈、用户流失原因。 数据驱动的策略优化: 如何根据数据反馈调整内容、活动、激励。 ROI(投资回报率)的计算与评估: 社群运营的商业价值衡量。 用数据说话,是社群运营走向成熟和专业化的必由之路。通过掌握社群数据分析的方法,您将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社群的成长轨迹,更精准地找到优化的方向,让您的社群运营更加科学、高效、有成效。 第八章:社群商业变现与价值放大:从连接到盈利 社群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情感连接和信息分享,更在于其潜在的商业变现能力。本章将深入探讨社群的商业变现模式,以及如何将社群的价值进行多维度放大。 我们将分析多种可行的社群变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付费内容、知识付费、产品销售、会员服务、社群团购、广告合作、IP孵化等。重点会放在如何根据社群的定位、用户属性和价值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变现模式,并确保变现过程能够服务于社群的长期发展,而非损害用户体验。 本章将涵盖: 社群变现的“金矿”: 探索多样化的变现模式。 知识付费与内容变现: 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收入。 会员体系的设计与运营: 打造高价值付费会员社群。 社群团购与电商: 利用社群力量实现商品销售。 品牌合作与广告植入: 如何寻求合适的商业伙伴。 社群IP的孵化与价值放大: 从个体或内容出发,打造具有影响力的IP。 商业变现与用户体验的平衡: 避免过度商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将能够将社群的巨大能量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实现社群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社群成员带来更丰富、更具价值的体验。 结语:社群,未来连接的新范式 社群运营是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的领域。它要求我们既要有宏观的战略眼光,也要有微观的执行细节;既要懂技术,也要懂人性;既要关注当下,也要着眼未来。 《社群增长密码:连接、赋能与共赢》所提供的,是一套系统的思考框架和可落地的实操方法。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您深入理解社群的本质,掌握精准的用户洞察,设计引人入胜的内容和互动,构建有效的激励体系,并最终实现社群的价值增长和商业变现。 社群,已经成为连接个体、汇聚力量、驱动创新的重要力量。掌握了社群运营的“密码”,您就掌握了连接未来、赋能成长、实现共赢的关键钥匙。愿每一位社群运营者,都能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持续成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场景化社群运营实战手册》听起来就非常有吸引力,让我对社群运营的理解又有了新的高度。我之前一直认为社群运营就是拉人进群、发发通知、偶尔互动一下,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的社群场景,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运营策略。比如,它提到了如何为新人社群设计破冰活动,如何为熟人社群营造归属感,以及如何为目标社群(例如某个兴趣小组)提供更专业的价值。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社群生命周期”的论述,让我明白了社群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其发展阶段进行不同的侧重点运营,这比我之前那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要科学得多。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丰富,让我看到了许多优秀社群是如何从无到有,再到逐步壮大,并最终实现其商业或非商业目标的。这本书不只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充满了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方法,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社群运营的理解更加立体和全面了,也更有信心去实践和优化自己的社群了。

评分

拿到《场景化社群运营实战手册》之后,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讲社群运营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用户连接”和“价值创造”的宝典。它让我看到了社群背后的人性需求和心理动机,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的运营来满足这些需求,从而构建起一个有粘性、有生命力的社群。书中的“场景化”概念,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它让我明白,社群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通过对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进行深入洞察,并提供相应价值的结果。它不仅仅讲了如何吸引用户,更重要的是如何留住用户,并让他们成为社群的忠实拥护者。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社群能量场”的构建和“用户价值最大化”的探讨,这让我对社群运营的思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我对用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如何通过社群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把社群运营这件事给“解剖”得太透彻了!《场景化社群运营实战手册》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书,它深入到每一个细节,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告诉你,为什么有些社群能火爆,而有些却默默无闻。它特别强调了“场景”的重要性,这点我深有体会。以前我总觉得只要把人拉进群,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没有合适的场景设计,社群很容易就“凉”了。它教你怎么根据用户进入社群的不同阶段(比如新人、活跃用户、核心用户)设计不同的沟通方式和互动内容,怎么利用特定的活动(比如线上分享会、主题讨论、挑战赛)来激活社群的活力。而且,它对于社群的“危机处理”和“负面情绪疏导”也有独到的见解,这在社群运营中是相当关键的一环,很多运营者都会忽略。总之,读这本书就像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社群运营导师在身边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我最近在琢磨怎么把我们公司的线上社群做得更活跃,看了不少资料,直到翻开这本《场景化社群运营实战手册》,才感觉像是找到了“宝藏”。它打破了我之前对社群运营的一些固有认知,让我明白“场景化”才是精髓所在。书里详尽地分析了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和行为模式,以及如何针对这些差异来设计社群活动和互动方式。我尤其喜欢它关于“痛点挖掘与解决方案提供”的部分,这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推销产品或服务。它还强调了社群内容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很多关于内容选题、创作和分发的实操技巧。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联想到自己运营的社群,然后对照书里的理论和案例,发现很多问题症结所在,也找到了改进的方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接地气,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术语,读起来顺畅,而且干货满满,看完之后恨不得立刻就去实践。

评分

拿到《场景化社群运营实战手册》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作为一个社群运营的初学者,我之前就像个无头苍蝇,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也缺乏一套完整的体系去指导我的工作。这本书则像一个清晰的路线图,从社群的定位、目标用户画像的构建,到社群规则的制定、内容策略的规划,再到活跃度提升、商业变现的路径,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它不仅讲解了“是什么”,更着重讲解了“怎么做”,这一点对我这个实操型选手来说非常重要。书中的方法论非常扎实,并且有很多数据支撑,让我能够理解这些策略背后的逻辑。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提供了一些社群运营工具和评估指标的建议,这对于衡量社群效果和进行持续优化非常有帮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迷茫的摸索者,而是有章可循的实践者,对社群运营有了更科学、更专业的认知。

评分

质量还是不错的,虽然也都是一些经验吧,算是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趋势吧。也有不少的观点可以给人启发吧。

评分

可以

评分

京东的东西送过快,服务还不错,持续好评

评分

待看

评分

作为一个搞新媒体工作的,这本书挺有用的,内容很丰富。对启发工作思路不错!

评分

内容丰富

评分

场景即流量的入口,场景是社群活跃的添加剂。

评分

有用!这个书很有帮助!每次老板来都会买好多书

评分

速度快,小哥服务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