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從事農藥特彆是殺菌劑的生産質量控製、農藥管理、農藥登記、核查市場商品以及國際貿易的相關人員查閱和參考。 1.本套叢書由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與瀋陽化工研究院組織專傢聯閤編寫,具有先進性。
2.本書收集整理瞭135條新的殺菌劑生物活性測試標準操作規範,具有新穎性、可操作性和全麵性。
3.本書非常有利於規範殺菌劑生物測定工作與評價標準。
內容簡介
作為殺菌劑分捲之一,本書根據農藥良好實驗室規範(GLP)要求,係統收集和整理瞭135項殺菌劑室內生物活性測試及相關病原菌保存和培養方法的標準操作規範,內容涵蓋瞭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和果樹上重要病害室內測試方法,以及殺菌劑抗性監測、作用特性測定和新化閤物篩選等標準操作規範。一緻性的試材、統一性的設備、標準化的方法、規範化的程序是試驗可重復、結果可追溯的基本保證,是提高農藥研發和管理的需要。
本書內容全麵,覆蓋麵廣,信息量大,實用性強,非常有利於規範殺菌劑生物測定工作和評價標準,適閤從事農藥特彆是殺菌劑劑的生産質量控製、農藥管理、農藥登記、核查市場商品以及國際貿易的相關關人員查閱和參考。
作者簡介
康卓,瀋陽化工研究院副院長(主管農藥研發),教授級高工,中國化工學會農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82 年大連理工大學化工係畢業,多年來一直緻力於農藥科研與管理工作,主持瞭“十五”科技攻關課題“創製品種産業化開發“,達到瞭國際先進水平;在”十一五“期間,主持瞭國傢科技部國際閤作課題”通過國際閤作,開展新農藥研究”,通過瞭驗收;主持瞭國傢科技支撐課題“農藥安全性評價GLP體係建設”,通過瞭驗收。1997年,大豆田除草劑氯嘧黃隆獲遼寜省科技進步二等奬,排名三;2002年,“油菜田除草劑草除靈乙酯(高特剋)”獲遼寜省科技進步二等奬,排名三;
“旱田除草劑精噁唑禾草靈”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行協會科技進步一等奬,排名二; 2003年,“旱田除草劑精噁唑禾草靈”獲遼寜省政府科學技術進步一等奬,排名二;2005年,“創製殺菌劑啶菌惡唑 産業化”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協會發明一等奬。先後指導研究生多名,發錶論文近100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試材準備與培養/1
SOP-SC-1001 稀釋純化法2
SOP-SC-1002 瓊脂平闆稀釋純化法3
SOP-SC-1003 單孢子分離純化法4
SOP-SC-1004 乾孢子分離法5
SOP-SC-1005 顯微操作器分離法6
SOP-SC-1006 培養皿稀釋分離法7
SOP-SC-1007 平闆畫綫分離法8
SOP-SC-1008 組織分離法9
SOP-SC-1009 PDA培養基的製作10
SOP-SC-1010 肉汁腖培養基的製作11
SOP-SC-1011 馬鈴薯蛋白腖瓊脂培養基的製作12
SOP-SC-1012 燕麥片瓊脂培養基的製作13
SOP-SC-1013 玉米粉瓊脂培養基的製作14
SOP-SC-1014 麥芽浸膏培養基的製作15
SOP-SC-1015 鬍蘿蔔培養基的製作16
SOP-SC-1016 黑麥培養基的製作17
SOP-SC-1017 玉米粉沙土培養基的製作18
SOP-SC-1018 培養基的滅菌19
SOP-SC-1019 菌種的常規保存20
SOP-SC-1020 菌種的低溫保存21
SOP-SC-1021 菌種的礦物油保存22
SOP-SC-1022 菌種的沙土管保存23
SOP-SC-1023 菌種的乾燥保存24
SOP-SC-1024 菌種的水保存25
SOP-SC-1025 菌種的真空冷凍乾燥保存26
SOP-SC-1026 菌種的超低溫液氮保存28
SOP-SC-1027 瓜類炭疽病菌的保存及培養29
SOP-SC-1028 黃瓜霜黴病菌的保存及培養30
SOP-SC-1029 黃瓜黑星病菌的保存及培養31
SOP-SC-1030 黃瓜白粉病菌的保存及培養32
SOP-SC-1031 黃瓜枯萎病菌的保存及培養33
SOP-SC-1032 黃瓜幼苗猝倒病菌的保存及培養34
SOP-SC-1033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菌的保存及培養35
SOP-SC-1034 番茄灰黴病菌的保存及培養36
SOP-SC-1035 番茄晚疫病菌的保存及培養37
SOP-SC-1036 番茄早疫病菌的保存及培養38
SOP-SC-1037 番茄葉黴病菌的保存及培養39
SOP-SC-1038 番茄綿疫黴病菌的保存及培養40
SOP-SC-1039 茄子黃萎病菌的保存及培養41
SOP-SC-1040 馬鈴薯晚疫病菌的保存及培養42
SOP-SC-1041 馬鈴薯軟腐病菌的保存及培養43
SOP-SC-1042 十字花科黑斑病菌的保存及培養44
SOP-SC-1043 油菜菌核病菌的保存及培養45
SOP-SC-1044 白菜軟腐病菌的保存及培養46
SOP-SC-1045 蘆筍莖枯病菌的保存及培養47
SOP-SC-1046 辣椒炭疽病菌的保存及培養48
SOP-SC-1047 辣椒疫病菌的保存及培養49
SOP-SC-1048 小麥赤黴病菌的保存及培養50
SOP-SC-1049 小麥根腐病菌的保存及培養51
SOP-SC-1050 小麥白粉病菌的保存及培養52
SOP-SC-1051 小麥銹病菌的保存及培養53
SOP-SC-1052 玉米銹病菌的保存及培養54
SOP-SC-1053 玉米小斑病菌的保存及培養55
SOP-SC-1054 水稻惡苗病菌的保存及培養56
SOP-SC-1055 水稻紋枯病菌的保存及培養57
SOP-SC-1056 水稻稻瘟病菌的保存及培養58
SOP-SC-1057 水稻白葉枯病菌的保存及培養59
SOP-SC-1058 大豆銹病菌的保存及培養60
SOP-SC-1059 棉花立枯病菌的保存及培養61
SOP-SC-1060 棉花紅腐病菌的保存及培養62
SOP-SC-1061 棉花枯萎病菌的保存及培養63
SOP-SC-1062 棉花黃萎病菌的保存及培養64
SOP-SC-1063 花生褐斑病菌的保存及培養65
SOP-SC-1064 葡萄霜黴病菌的保存及培養66
SOP-SC-1065 葡萄白腐病菌的保存及培養67
SOP-SC-1066 葡萄黑豆病菌的保存及培養68
SOP-SC-1067 梨黑星病的保存及培養69
SOP-SC-1068 梨輪紋病菌的保存及培養70
SOP-SC-1069 蘋果褐斑病的保存及培養71
SOP-SC-1070 蘋果斑點落葉病菌的保存及培養72
SOP-SC-1071 煙草花葉病毒的保存及培養73
第二部分殺菌劑試驗方法/74
SOP-SC-1072 孢子萌發實驗法75
SOP-SC-1073 孢子産量法77
SOP-SC-1074 抑菌圈法79
SOP-SC-1075 菌絲乾重法81
SOP-SC-1076 瓊脂稀釋法83
SOP-SC-1077 液體培養法85
SOP-SC-1078 殺菌活性普篩噴霧法87
SOP-SC-1079 殺菌活性普篩生長速率法90
SOP-SC-1080 殺菌活性初篩噴霧法92
SOP-SC-1081 殺菌活性初篩生長速率法95
SOP-SC-1082 殺菌活性復篩噴霧法97
SOP-SC-1083 殺菌活性復篩生長速率法100
SOP-SC-1084 殺菌活性篩選標準靶標102
SOP-SC-1085 殺細菌劑快速篩選方法103
SOP-SC-1086 殺菌劑聯閤毒力測定法104
SOP-SC-1087 殺菌劑治療作用測定方法106
SOP-SC-1088 殺菌劑持效性測定方法108
SOP-SC-1089 殺菌劑內吸傳導性測定方法110
SOP-SC-1090 殺菌劑耐雨水衝刷能力測定方法112
SOP-SC-1091 殺菌種衣劑盆栽法114
SOP-SC-1092 種子處理劑安全性盆栽法116
SOP-SC-1093 土壤處理劑安全性盆栽法118
SOP-SC-1094 莖葉處理劑安全性盆栽法120
SOP-SC-1095 植物誘抗劑測定法122
SOP-SC-1096 瓜類炭疽病盆栽法125
SOP-SC-1097 黃瓜霜黴病離體葉片法127
SOP-SC-1098 黃瓜霜黴病盆栽法129
SOP-SC-1099 黃瓜灰黴病離體葉片法131
SOP-SC-1100 黃瓜灰黴病盆栽法133
SOP-SC-1101 黃瓜白粉病盆栽法135
SOP-SC-1102 黃瓜枯萎病盆栽法137
SOP-SC-1103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盆栽法139
SOP-SC-1104 番茄早疫病離體葉片法141
SOP-SC-1105 番茄早疫病盆栽法143
SOP-SC-1106 番茄晚疫病盆栽法145
SOP-SC-1107 白菜軟腐病蘿蔔塊根法147
SOP-SC-1108 油菜菌核病盆栽法149
SOP-SC-1109 馬鈴薯晚疫病離體葉片法151
SOP-SC-1110 水稻紋枯病離體葉片法153
SOP-SC-1111 水稻紋枯病盆栽法155
SOP-SC-1112 水稻惡苗病盆栽法157
SOP-SC-1113 水稻白葉枯病盆栽法159
SOP-SC-1114 稻瘟病洋蔥鱗片法161
SOP-SC-1115 稻瘟病盆栽法163
SOP-SC-1116 小麥白粉病盆栽法165
SOP-SC-1117 小麥赤黴病盆栽法167
SOP-SC-1118 玉米大小斑病盆栽法169
SOP-SC-1119 玉米銹病盆栽法171
SOP-SC-1120 大豆銹病盆栽法173
SOP-SC-1121 棉花枯萎病盆栽法175
SOP-SC-1122 棉花立枯病盆栽法177
SOP-SC-1123 煙草花葉病毒半葉法179
SOP-SC-1124 葡萄霜黴病離體葉片法181
SOP-SC-1125 葡萄霜黴病盆栽法183
SOP-SC-1126 梨黑星病盆栽法185
SOP-SC-1127 蘋果褐斑病盆栽法187
SOP-SC-1028 藥劑馴化法獲得白粉病菌抗性菌株189
SOP-SC-1129 紫外誘導法獲得白粉病菌抗性菌株191
SOP-SC-1130 白粉病菌對QoI類和SBI類殺菌劑敏感基綫離體葉段法193
SOP-SC-1131 灰葡萄孢病菌對QoI類和嘧啶胺類殺菌劑敏感基綫果實法195
SOP-SC-1132 馬鈴薯早疫病菌對QoI類和SBI類殺菌劑敏感基綫孢子萌發法197
SOP-SC-1133 霜黴病菌對QoI類和CAA類殺菌劑敏感基綫葉碟法199
SOP-SC-1134 大豆銹病病菌對QoI類和SBI類殺菌劑敏感基綫測定201
SOP-SC-1135 菌核病菌對SDHI類殺菌劑敏感基綫測定203
前言/序言
《農藥生物活性測試標準操作規範 殺菌劑捲》內容簡介 本書詳盡收錄瞭當前農藥領域,尤其是殺菌劑生物活性測試的最新、最權威的標準操作規程。旨在為農藥研發、登記、質量控製等環節的科研人員、技術人員提供一套係統、規範、科學的操作指南,以確保殺菌劑生物活性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可比性和可重復性,從而有力支撐新型高效、低毒、環保殺菌劑的開發與應用。 第一部分:概述與基本原則 本捲開篇即闡述瞭殺菌劑生物活性測試的重要性,強調其在評估殺菌劑藥效、確定使用劑量、監測抗性産生、環境風險評估以及産品注冊等方麵的關鍵作用。詳細介紹瞭生物活性測試的基本原理,包括作用靶點、作用機製、劑量反應關係等,並梳理瞭不同測試方法的選擇依據,如針對的病原菌種類、寄主作物、作用環境(室內、田間)等。 1.1 殺菌劑生物活性測試的意義與目的 藥效評估: 準確量化殺菌劑對特定病原菌的抑製或殺滅能力,是評價其應用價值的首要環節。 劑量確定: 通過劑量反應麯綫,科學確定殺菌劑的最佳使用劑量範圍,實現經濟高效的病害防治。 抗性監測: 建立標準化的測試方法,有助於及時發現和監測病原菌對殺菌劑産生抗性的動態,指導閤理用藥策略。 環境安全性評估: 生物活性測試是評估殺菌劑對非靶標生物影響的基礎,為環境風險評估提供數據支持。 産品注冊與質量控製: 符閤國際和國內法規要求的標準化測試數據是殺菌劑産品獲得登記批準的必要條件,也是保障産品質量的基石。 1.2 生物活性測試基本原理 作用靶點與作用機製: 深入剖析各類殺菌劑的核心作用靶點(如細胞壁閤成抑製劑、呼吸鏈抑製劑、甾醇閤成抑製劑等)及其對病原菌生理生化的影響。 劑量反應關係: 闡述殺菌劑濃度與其引起的生物效應(如抑製率、緻死率)之間的數學關係,包括EC50(半數效濃度)、LC50(半數緻死濃度)等關鍵參數的測定方法。 生物學變異性: 解釋病原菌的遺傳背景、生理狀態以及環境因素對殺菌劑反應的影響,並提齣在測試中如何控製和管理這些變異性。 1.3 測試方法選擇 病原菌選擇: 針對不同病害、不同病原菌(真菌、細菌等)的特性,推薦相應的優勢菌株或代錶性菌株。 寄主作物選擇: 根據病害發生規律和病原菌寄生特點,選擇適宜的寄主作物或代錶性植物材料。 測試環境: 區分室內(實驗室)和野外(田間)測試的適用性、優缺點,以及在不同環境下的標準化操作要點。 測試類型: 涵蓋保護性、治療性、根部處理、種子處理等多種應用方式的測試設計。 第二部分:室內生物活性測試方法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係統詳細地介紹瞭各類殺菌劑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的生物活性測試方法。每種方法都附有清晰的操作步驟、所需試劑與儀器、數據記錄與處理方法,並提供瞭典型案例和注意事項。 2.1 殺菌劑抑製真菌生長/産孢測試 瓊脂稀釋法(Agar Dilution Method): 原理: 將不同濃度的殺菌劑混入培養基,接種真菌,觀察抑製真菌菌落生長或産孢的濃度。 適用範圍: 廣泛適用於各類殺菌劑對真菌生長和産孢的抑製作用測定。 詳細步驟: 菌株準備、培養基配製、殺菌劑溶液製備、稀釋梯度設置、接種、培養條件控製(溫度、濕度、光照)、菌落計數、生長抑製率或産孢抑製率計算(EC50)。 數據分析:Probit法、Logit法等用於EC50值的計算。 注意事項: 培養基成分選擇、殺菌劑在培養基中的穩定性、接種量、培養時間等。 液體稀釋法(Broth Dilution Method): 原理: 將不同濃度的殺菌劑加入液體培養基,接種真菌,通過濁度、活力指標或肉眼觀察來判斷抑製效果。 適用範圍: 適用於某些對液體培養基反應敏感的真菌,或用於評估殺菌劑對菌絲體生長的抑製。 詳細步驟: 菌株懸液製備、培養基配製、殺菌劑稀釋、接種、培養、菌絲體重量或菌落形成單位(CFU)測定、抑製率計算。 注意事項: 液體培養基的組成、有效通氣、菌絲體收集與乾燥。 毒力測定法(Agar Plate Diffusion Method): 原理: 在已接種真菌的瓊脂平闆上,在預先打好的孔中加入不同濃度的殺菌劑,觀察抑菌圈大小。 適用範圍: 適用於初篩殺菌劑的抑菌譜和初步活性評估。 詳細步驟: 菌株懸液製備、瓊脂培養基製備、平闆接種、打孔、加藥、培養、測量抑菌圈直徑。 注意事項: 抑菌圈的清晰度、測量誤差、與藥劑擴散速度的關係。 産孢抑製測試(Sporulation Inhibition Test): 原理: 評估殺菌劑對真菌産孢能力的抑製作用。 詳細步驟: 菌株培養、誘導産孢、殺菌劑處理、産孢量測定(計數或懸浮液濁度)、抑製率計算。 注意事項: 産孢誘導條件、産孢量測定方法的選擇。 2.2 殺菌劑對寄主植物病斑發展/孢子萌發抑製測試 離體病斑抑製測試(In Vitro Leaf Disk Assay): 原理: 在無菌條件下,將含有不同濃度殺菌劑的溶液處理寄主植物的葉片,然後接種病原菌,觀察病斑的發生和發展。 適用範圍: 評估殺菌劑的保護和治療作用。 詳細步驟: 葉片準備、殺菌劑處理(噴霧或浸泡)、接種、保濕培養、病斑測量、抑製率計算。 注意事項: 葉片的新鮮度、接種量、環境濕度控製。 種子萌發與幼苗防治測試(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Disease Control Test): 原理: 評估殺菌劑對種子傳播病害的防治效果,包括種子萌發率、幼苗健壯度、病害發生率等。 詳細步驟: 種子處理(浸種、拌種)、播種、培養、觀察記錄。 注意事項: 種子質量、播種密度、培養環境。 孢子萌發率測試(Spore Germination Test): 原理: 直接測定殺菌劑對病原菌孢子萌發能力的抑製作用。 詳細步驟: 孢子懸液製備、殺菌劑稀釋、載玻片或培養皿中進行孢子萌發培養、顯微鏡下計數、萌發率與抑製率計算。 注意事項: 孢子懸液的活性、培養基的選擇(如水、緩衝液、培養液)、培養時間。 2.3 殺菌劑對植物病原細菌的生物活性測試 瓊脂稀釋法(適用於細菌): 類似於真菌的瓊脂稀釋法,但需使用針對細菌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 液體稀釋法(適用於細菌): 類似真菌的液體稀釋法,適用於細菌的生長抑製測定。 抑菌圈測試(適用於細菌): 類似真菌的毒力測定法,用於評估細菌的抑製效果。 葉片浸漬/噴霧處理法: 評估殺菌劑對細菌性病害的保護和治療作用。 詳細操作步驟、數據記錄與分析方法 將針對每種病原菌(如作物葉枯病、霜黴病、銹病、白粉病、炭疽病、灰黴病、細菌性葉斑病、疫病等)的代錶性菌株,以及相應的優勢寄主作物,進行詳細的操作規程說明。 第三部分:田間生物活性測試方法 本部分聚焦於在實際農業生産環境中進行的殺菌劑田間藥效試驗,強調試驗設計的科學性、規範性與代錶性,以更全麵地反映殺菌劑在真實條件下的應用效果。 3.1 田間試驗設計原則 代錶性: 選擇具有代錶性的試驗區域,覆蓋不同土壤類型、氣候條件和病害發生程度。 隨機化與重復: 采用隨機區組設計(RBD)或其他適宜的設計,設置足夠重復,減少誤差。 對照設置: 必須設置空白對照(僅噴清水或載體)、陽性對照(使用當前市場上的常用藥劑)。 病害發生監控: 實時監測病害的發生與發展,確保試驗數據的有效性。 3.2 田間藥效試驗實施 試驗地塊準備: 耕作、施肥、灌溉等管理措施的統一。 藥劑施用: 噴霧施藥: 詳細說明噴霧器械的選擇、噴霧量、噴霧壓力、噴霧速度、施藥時間(上午、下午、避免雨天),以及葉麵均勻覆蓋的要求。 種子處理: 種子包衣、拌種等處理方法。 土壤處理: 溝施、穴施、灌根等方法。 殺菌劑劑量與次數: 明確試驗中設置的殺菌劑劑量梯度,以及施藥次數和間隔時間。 病害調查: 調查指標: 病害發生率、病害指數(如0-9、0-10級標準)、感病葉片百分比、病斑大小、産量損失率等。 調查時間: 按照病害發生規律,在關鍵時期進行定期調查。 調查方法: 隨機取樣、逐株調查、記錄數據。 産量與品質調查: 記錄試驗田塊的作物産量,以及根據需要進行的品質分析(如病果率、商品率等)。 3.3 數據記錄、統計與分析 數據記錄錶: 設計規範的田間試驗數據記錄錶。 統計方法: 方差分析(ANOVA)、多重比較(LSD, Duncan, Tukey等)、劑量反應麯綫擬閤(若有足夠數據)。 藥效評價: 根據統計結果,客觀評價殺菌劑的藥效,計算相對藥效。 抗性風險評估: 結閤田間錶現與室內數據,初步評估抗性産生風險。 第四部分:其他相關測試與評估 除瞭直接的藥效測試,本書還涵蓋瞭與殺菌劑生物活性相關的其他重要測試方法。 4.1 藥劑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測試 益蟲(如蜜蜂、天敵昆蟲)毒性測試: 評估殺菌劑對授粉昆蟲和天敵昆蟲的安全性。 水生生物毒性測試: 評估殺菌劑對魚類、藻類等水生生物的影響。 土壤微生物活性測試: 評估殺菌劑對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其生理活性的影響。 具體測試方法與數據解讀 將按照相關標準進行詳細說明。 4.2 殺菌劑抗性檢測方法 抗性監測的意義: 強調早期發現和預防抗性。 室內抗性檢測: 敏感性測定: 使用分離的病原菌,在實驗室條件下測定其對殺菌劑的敏感性,並與初始敏感菌株進行比較。 誘導抗性研究: 通過連續傳代培養,模擬抗性産生過程。 分子標記技術在抗性檢測中的應用: 介紹基因測序、PCR等技術在識彆抗性基因或突變方麵的作用。 4.3 殺菌劑殘效期測定 田間殘效期測定: 在不同處理的田塊中,定期進行病害調查,以確定藥效的持續時間。 室內模擬殘效期測定: 在模擬的田間條件下,評估藥劑在植物體錶或土壤中的降解速率。 第五部分:附錄 常用病原菌菌株信息: 提供常見作物病原菌的分類、鑒定方法、培養條件。 常用殺菌劑理化性質與作用機製總結: 方便讀者查閱。 相關法律法規與標準文件列錶: 指導讀者瞭解監管要求。 數據統計軟件操作指南(簡要): 推薦常用統計軟件及其基本操作。 本書力求內容全麵、條理清晰、操作性強,涵蓋瞭殺菌劑生物活性測試的各個方麵,是從事相關研究與實踐工作的科研人員、技術人員的必備參考書。通過遵循本書提供的標準操作規範,將極大地提升殺菌劑生物活性測試的科學性與可靠性,為推動我國農藥科技進步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