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從事除草劑生産、管理、使用等相關科技人員閱讀,尤其適閤廣大種植專業戶、基層農業技術服務人員、除草劑銷售及推廣人員、除草劑藥害管理和鑒定人員閱讀,同時也可為從事除草劑科學研究的農業院校的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1.本書為作者多年從事除草劑使用技術推廣實踐工作成果的纍積與總結。
2.本書詳細闡述瞭當前主流除草劑的高效安全使用技術。
3.本書重點介紹瞭當前施藥藥械與植保機械相關新技術和新産品。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多年從事除草劑使用技術推廣實踐工作的總結,在簡要介紹農田雜草控製相關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分彆詳細介紹瞭除草劑的使用方法、難治雜草綜閤治理措施、除草劑對作物的藥害與控製、噴杆噴霧機使用技術、航空噴灑除草劑技術以及人工背負式噴霧器使用技術規範等技術內容。本書反映瞭我國當前除草劑施用技術領域的新成果和新技術。
本書適閤從事除草劑生産、管理、使用等相關科技人員閱讀,尤其適閤廣大種植專業戶、基層農業技術服務人員、除草劑銷售及推廣人員、除草劑藥害管理和鑒定人員閱讀,同時也可為從事除草劑科學研究的農業院校的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作者簡介
王險峰,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植保站站長,總農藝師,推廣研究員,我國植物保護專傢。1970年畢業於東北農學院農學係,1970-1976年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司令部農業處工作,曆任兵團農業處參謀,1976年黑龍江省農墾總局農業處技術員,曆任總局植保站副站長、站長。2002年以來任黑龍江農墾植保協會會長,多傢企業産品開發、營銷技術顧問。
自1978年主持引進除草劑及使用技術、植保機械(噴杆噴霧劑、農用飛機)與規範的使用技術、引進葉麵肥、農業生物技術,經過引進、學習、復製、結閤我國農業生産實際,總結推廣瞭“黑龍江墾區旱田化學除草配套應用技術”並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奬和國傢科委科技進步二等奬,“大豆、玉米大麵積推廣化學除草”1982年獲國傢科委、農委科技推廣一等奬。先後獲省科委推廣先進工作者,省勞動模範,黑龍江墾區專傢,黑龍江省專傢,國傢中青年專傢等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先後在專業期刊上發錶專業學術論文230餘篇,主編著作15本。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農田雜草控製相關基本知識
第一節雜草控製名詞解釋1
一、雜草1
二、土壤3
三、施藥方法4
四、農藥劑型5
五、農藥毒性6
六、除草劑有效期7
七、除草劑噴霧助劑8
八、影響除草劑藥效的因素8
第二節除草劑的名稱和分類10
一、除草劑的名稱10
二、除草劑的分類12
第三節除草劑與雜草14
一、雜草對除草劑的吸收和傳導作用14
二、影響苗後除草劑藥效的環境條件16
第四節除草劑使用與土壤20
一、除草劑在土壤中消失的途徑20
二、土壤水分對除草劑藥效的影響27
三、除草劑用量的確定與持效期28
第五節除草劑的選擇性原理29
一、位差選擇29
二、時差選擇30
三、形態選擇30
四、生理選擇31
五、生物化學選擇32
六、利用解毒劑和安全劑獲得安全性32
第六節除草劑噴霧助劑的理論與實踐35
一、除草劑的噴霧助劑35
二、除草劑噴霧助劑分類評價36
三、植物油型噴霧助劑使用技術39
四、評價除草劑噴霧助劑的方法40
第二章除草劑的使用方法
第一節除草劑混土施藥法及其優點44
一、混土施藥法定義44
二、混土施藥法的優點45
三、適用於混土施藥的除草劑45
四、混土施藥的方法和技術45
第二節苗後施藥法51
一、針對性全麵噴霧法52
二、行間噴霧法52
第三節撒施法53
第四節塗抹施藥法54
第五節甩施法56
第六節鞦季施藥法57
一、鞦季施除草劑的意義57
二、鞦季施除草劑的優點58
三、適用於鞦施的除草劑58
四、鞦施除草劑用藥量58
五、鞦施除草劑時間60
六、鞦施除草劑技術要點60
第七節航空施藥法61
第八節地膜覆蓋施藥方法62
第三章難治雜草綜閤治理措施
第一節對難治雜草要更新觀念64
一、難治雜草防治64
二、雜草要講控製危害65
三、如何解決雜草抗性問題66
第二節堅持傳統有效的農藝措施控製雜草67
一、雜草的生態防治67
二、充分發揮機械控製雜草的作用70
第三節難治雜草的化學防除75
一、除草劑的選擇75
二、主要作物難治雜草選用的有效除草劑75
第四章除草劑對作物的藥害與控製
第一節除草劑造成作物藥害的原因88
第二節除草劑藥害評價與診斷94
第三節預防除草劑藥害121
一、預防藥害的農藝措施121
二、行政措施可有效預防藥害122
三、選用安全性好的除草劑123
四、如何預防與解救除草劑藥害124
第四節藥害法律責任分析與處理125
一、涉及除草劑安全性的法律125
二、農藥公司為什麼要與農業部農技中心、各省植保站閤作126
三、外國公司以往的好經驗127
四、關於農藥登記田間藥效試驗與臨時登記後的試驗示範、試銷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129
五、除草劑藥害發生後應采取的措施129
六、藥害責任確認問題130
第五章噴杆噴霧機使用技術
第一節噴杆噴霧機使用技術發展132
一、普通噴杆噴霧機132
二、自走高稈式噴杆噴霧機133
三、風幕式噴杆噴霧機133
第二節噴杆噴霧機噴霧效果評價標準與方法134
一、噴杆噴霧機的噴霧效果評價標準134
二、噴杆噴霧機的噴霧效果評價方法136
第三節農藝措施與噴杆噴霧機141
一、對噴灑霧滴直徑和霧滴密度的要求141
二、對噴嘴、過濾器和噴液量的要求141
三、噴灑農藥、液體肥料對噴杆噴霧機的壓力、車速要求142
四、噴灑農藥、液體肥料對氣象條件的要求143
五、噴灑農藥、液體肥料氣象條件與農藥噴霧助劑的用量143
第四節噴杆噴霧機性能質量要求144
一、噴頭144
二、液泵146
三、藥箱150
四、過濾器154
五、噴杆155
六、操作係統155
七、加水器156
八、輔助儀器157
第五節噴杆噴霧機的正確調整和田間作業技術158
一、噴杆噴霧機的正確調整158
二、噴杆噴霧機田間作業技術163
第六章航空噴灑除草劑技術
第一節我國農業航空發展情況166
第二節適於飛機噴灑的除草劑167
第三節飛機噴灑除草劑農藝標準168
一、對噴灑霧滴直徑的標準168
二、對噴灑霧滴密度的標準168
三、飛機飛行高度、噴幅標準169
四、噴灑除草劑對噴液量的標準169
五、噴灑除草劑對氣象條件的標準169
六、氣象條件與農藥噴霧助劑用藥量170
第四節農業航空技術的實踐總結與推廣171
第五節農業航空的常見問題解決方法171
一、農用飛機要選好機型171
二、有關農用航空使用技術問題172
第六節農用飛機噴灑設備的調整174
一、主要部件174
二、噴頭的調整176
三、噴液量的校正和計算178
四、霧滴大小和密度調整179
第七節農業航空除草作業180
一、適閤農業航空除草作業的機型180
二、適於飛機噴灑的除草劑與作物181
三、農藝準備181
四、航空噴灑除草劑作業技術182
第七章人工背負式噴霧器使用技術規範
第一節人工背負式噴霧器的發展185
第二節人工背負式噴霧器質量要求186
第三節噴霧效果評價標準與方法188
一、將噴灑有效霧滴直徑大小作為評價標準188
二、將噴灑霧滴密度作為評價標準188
三、將霧滴在作物葉麵停留時間作為評價標準188
第四節人工背負式噴霧器調整和使用技術189
第五節田間操作192
一、藥劑配製192
二、田間作業193
三、注意事項193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用好除草劑需要解決5個問題:一是農藝措施;二是選好除草劑;三是先進的除草劑使用技術;四是標準的植保機械;五是規範的植保機械使用技術。將它們完美結閤纔能發揮除草劑在農業生産中的促進作用。黑龍江墾區自1978年進口除草劑、植保機械(噴杆噴霧機、農用飛機)以來,經過認真學習、復製、消化、實踐、總結創新,專傢們將這些復雜的技術係統化、標準化、規範化、簡單化,總結為除草劑安全高效使用技術,可以復製到全國農村使用。關鍵在於配置標準植保機械,就可實現農藥減量施用,推廣“兩降一加”農藥噴灑新技術,還可在登記用藥量基礎上再減少20%~50%除草劑用藥量,有效控製雜草危害的同時,節本增效,減少環境汙染,確保高産優質。
本書供國內外農藥生産廠傢、科研、銷售人員,農林係統農林業技術推廣、植保人員;農民,農業院校、研究單位、教學、科研人,農資係統農資銷售人員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提齣寶貴意見和指正。
本書總結瞭以往黑龍江墾區多年雜草控製技術成果,感謝墾區廣大科技人員傾注瞭心血,做齣貢獻,特彆感謝辛明遠、關成宏、馬德全、張亞軍、劉輝、李海燕、楊芳、張忠敏、許群洲、穆娟微、於兆軍、於軍華、武守君、宋麗芬、董愛書、劉永康、劉延、謝麗華、王利、劉波、王慶華等為《除草劑安全高效使用技術》做齣的辛勤勞動和奉獻。
編者
2016年8月
《田園牧歌:迴歸自然的生活指南》 引言: 在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的浪潮中,我們仿佛被無形的枷鎖束縛,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與自然的聯係也逐漸疏遠。城市的高樓遮蔽瞭星空,電子屏幕吞噬瞭閑暇時光,我們越來越渴望一種更本真、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田園牧歌:迴歸自然的生活指南》正是應運而生,它是一份獻給所有渴望在喧囂都市中尋找寜靜,渴望在忙碌生活中重拾樂趣,渴望與大地重新建立深刻連接的靈魂的邀請函。本書並非一本冷冰冰的工具書,而是一位慈祥的長者,一位睿智的朋友,它將溫柔地引領你,一步步走進一個充滿生機、寜靜緻遠的世界。 第一章:重拾土地的溫度——土壤的秘密與生命力 本書的開篇,我們將一同深入探索土壤的奧秘。土壤,不僅僅是植物生長的載體,更是地球生命的基石,一個充滿活力的微觀生態係統。我們將告彆對土壤的片麵認知,理解其復雜的構成:有機質、礦物質、水分、空氣以及無數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 認識你的土壤: 你是否知道你腳下的泥土是貧瘠還是肥沃?是闆結還是疏鬆?本書將介紹簡單易行的土壤自我診斷方法,讓你瞭解你傢花園、陽颱甚至屋頂綠化中的土壤“性格”。從觀察土壤的顔色、質地、氣味,到進行簡單的pH值測試,你將逐漸學會“傾聽”土壤的聲音。 土壤的養分循環: 我們將揭示土壤中神奇的養分循環過程。蚯蚓如何將落葉轉化為富含營養的肥料?微生物如何在土壤中扮演分解者、轉化者的角色?理解這些自然過程,將幫助我們認識到過度依賴化學肥料的危害,以及保護和培育土壤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喚醒土壤的生命力: 本章將重點介紹如何通過自然、有機的方式來提升土壤的肥力和健康。堆肥的藝術——從廚餘垃圾到“黑色黃金”的奇妙轉化;綠肥的智慧——利用特定植物來改善土壤結構和增加有機質;以及覆蓋物的妙用——保持土壤水分,抑製雜草,並為土壤微生物提供庇護。我們將學習如何像對待珍貴的生命一樣,去嗬護和滋養我們的土壤,讓它重新煥發生機。 第二章:播種希望的種子——有機種植的入門與實踐 有瞭健康的土壤,我們便可以開始播下希望的種子。本章將帶領你踏上激動人心的有機種植之旅,讓你親手創造屬於自己的綠色奇跡,無論你擁有一片寬敞的菜園,還是僅僅一個陽光充足的窗颱。 選擇你的植物: 如何根據你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個人喜好,選擇最適閤種植的蔬菜、香草和花卉?本書將提供一份詳盡的植物圖鑒,介紹不同植物的生長習性、光照和水分需求,以及它們的最佳種植季節。我們將鼓勵你選擇本地品種和傳傢寶種子,以保護生物多樣性並品嘗到最地道的風味。 從種子到幼苗: 親手播下種子,看著它們破土而齣,是充滿治愈力的體驗。本章將詳細講解育苗的技術,包括播種深度、土壤介質的選擇、溫度和濕度的控製,以及幼苗的移栽技巧。你將學會如何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迷你溫室,為小生命提供最適宜的生長環境。 病蟲害的自然防禦: 有機種植的核心在於預防而非治療。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通過增強植物自身的抵抗力來抵禦病蟲害。閤理的間距、充足的陽光、健康的土壤,都是植物強壯的基石。同時,我們將介紹一係列天然的防治方法,如利用天敵(瓢蟲、草蛉等)、製作植物提取液(如大蒜、辣椒水)來驅趕害蟲,以及利用互生種植的智慧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我們將學習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與之對抗。 豐收的喜悅: 看著自己親手種植的蔬菜、香草和水果成熟,那份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本書將指導你如何適時采摘,以獲得最佳的口感和營養。我們將分享一些簡單的儲存和保鮮方法,讓你能更長久地享用這份自然的饋贈。 第三章:自然的力量——利用植物的天然功效 植物不僅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寶貴藥箱。本章將帶領你走進植物的奇妙世界,瞭解它們蘊含的天然功效,學習如何利用它們來改善健康、美化生活。 療愈的花草: 我們將介紹一係列常見且易於種植的藥用植物,如薰衣草的安神作用,薄荷的清新提神,洋甘菊的舒緩助眠,以及迷迭香的健腦提神。你將學會如何種植它們,如何采摘和乾燥,以及如何將它們製作成舒緩的茶飲、香薰袋,甚至簡單的外用藥膏。 廚房裏的天然調味品與保健品: 許多我們常吃的香草和蔬菜,都蘊含著豐富的營養和獨特的保健功效。例如,薑黃的抗炎特性,大蒜的增強免疫力,檸檬的維生素C,以及各種香料(如肉桂、丁香)的抗氧化作用。本書將教你如何在日常飲食中巧妙地運用這些天然的“寶藏”,為你的健康加分。 製作屬於你的天然護理品: 告彆市麵上成分復雜的護膚品,嘗試自己動手製作天然的護膚品。我們將分享如何利用植物精油、花水、植物油等天然成分,製作溫和的潔麵乳、潤膚霜、唇膏等。體驗純淨、溫和的肌膚護理,感受大自然賦予的細膩嗬護。 第四章:智慧的實踐——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迴歸自然,並非意味著迴到原始,而是要學習一種更智慧、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本章將引導你將自然智慧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減少對環境的負擔,同時提升生活品質。 節能減排的居傢妙招: 從優化室內通風,到利用自然光照明,再到選擇節能電器。我們將分享一係列簡單易行的居傢節能技巧,讓你在享受舒適生活的同時,也能為地球減負。 廢物利用的創意生活: 彆讓“垃圾”成為負擔。我們將展示如何將舊物改造,賦予它們新的生命。例如,用舊衣物製作布藝品,用玻璃瓶製作燈飾,用塑料瓶製作簡易的澆水裝置。變廢為寶,讓你的生活充滿創意和驚喜。 綠色齣行與社區參與: 鼓勵選擇公共交通、自行車或步行,減少私傢車的使用。同時,我們也將探討如何通過參與社區花園、農夫市集等活動,與誌同道閤的人們建立連接,共同推廣可持續的生活理念。 內心的平靜與自然冥想: 迴歸自然,更重要的是心靈的迴歸。本章將引導你通過接觸大自然,進行簡單的冥想、散步、觀鳥等活動,來放鬆身心,緩解壓力,找迴內心的寜靜與平和。 結語: 《田園牧歌:迴歸自然的生活指南》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種態度,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它鼓勵我們慢下來,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去連接被遺忘的本真。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有經驗的實踐者,本書都將為你提供靈感、知識和勇氣,讓你勇敢地邁齣迴歸自然的第一步,並在其中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田園牧歌。 願這本書能成為你手中一盞溫暖的燈,照亮你通往更健康、更寜靜、更可持續的生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