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動物保護及福利(第二版)》共14章。首先對動物保護及福利概述、動物福利與畜禽生産、動物保護及福利與人類健康、動物保護立法、動物品種資源的保護等方麵的內容加以闡述;隨後分彆介紹傢畜、傢禽,特種經濟動物,水生動物,實驗動物,護佑陪伴動物,錶演、競技動物,園養動物,野生動物的保護及福利。
《動物保護及福利(第二版)》是針對高等院校動物學、法學、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實驗動物學、水産科學、公共衛生學等專業的學生編寫的,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人員和工作者的參考用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動物保護及福利概述
第一節 動物保護及福利的概念與內涵
一、動物保護及福利的概念
二、動物保護及福利的內涵
三、動物保護及福利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第二節 動物保護及福利的目的、意義、要求與評判標準
一、動物保護及福利的目的
二、動物保護及福利的意義
三、動物保護及福利的要求
四、動物保護及福利的評判標準
第三節 動物保護及福利的影響因素
一、思想觀念
二、文化習俗
三、對動物福利的偏差認識
四、影響動物福利的直接和間接因素
第四節 動物保護及福利的曆史與現狀
一、動物保護及福利的曆史
二、動物保護及福利的現狀
第五節 動物保護及福利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一、動物保護及福利存在的問題
二、動物保護及福利問題的解決措施
第二章 動物福利與畜禽生産
第一節 動物福利與畜禽安全生産的關係
第二節 畜禽生産環境與動物福利的關係
一、畜禽生産中常見的應激原
二、主要環境因素對動物福利的影響
第三節 我國畜禽生産領域存在的動物福利問題
認知領域存在的動物福利問題
二、畜禽生産過程中存在的動物福利問題
三、不良動物福利造成的劣質畜産品
四、保障畜禽安全生産的福利措施
第四節 動物福利與未來畜牧業的發展
一、動物福利壁壘
二、未來畜牧業的發展趨勢
三、未來畜牧業的福利化養殖特點
第三章 動物保護及福利與人類健康
第一節 動物保護及福利與人獸共患病
一、人獸共患病的概念與內涵
二、畜牧生産中的動物福利現狀與動物傳染病
三、人獸共患病的預防與控製
第二節 動物福利與動物性食品品質與安全
一、動物性食品品質與安全的概念
二、動物性食品安全的重要意義
三、生産環節畜禽福利水平對畜産品品質與安全的影響
第三節 動物保健與人類健康
一、動物營養與保健
二、動物環境與保健
三、牧場生物安全體係的建立與動物保健
四、動物保健的一般措施
第四節 動物的檢疫與防疫
一、檢疫分類
二、檢疫基本技術
三、畜禽及其産品檢疫後的處理
第四章 動物保護立法
第一節 動物保護立法的必要性
第二節 動物保護的國際法
一、《國際捕鯨管製公約》
二、《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
三、《關於特彆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
四、《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五、《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
六、《生物多樣性公約》
七、《陸生動物衛生法典》
八、關於動物福利的係列歐洲公約
第三節 動物保護的國傢法
……
第五章 動物品種資源的保護
第六章 傢畜生産中的動物保護及福利
第七章 傢禽生産中的動物保護及福利
第八章 特種經濟動物的保護及福利
第九章 水生動物的保護及福利
第十章 實驗動物的保護及福利
第十一章 護佑陪伴動物的保護及福利
第十二章 錶演、競技動物的保護及福利
第十三章 園養動物的保護及福利
第十四章 野生動物的保護及福利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近30年以來,我國的畜牧業發生瞭深刻變化,集約化、規模化畜禽養殖迅速提高瞭畜産品的産量,改善瞭人民的膳食結構。然而,現今的飼養管理方式與動物保護及福利的矛盾日益突齣,存在著大量的弊端和問題,例如,畜禽傳染病和動物疫源人獸共患病的暴發流行呈現逐漸頻繁的態勢;養殖過程中藥物和疫苗的支齣居高不下,泛耐藥茵和“超級細菌”齣現頻率加快、分布趨廣;食品的汙染和殘留問題令人擔憂;養殖成本高、效益差等,製約著畜牧業的長期和可持續發展。
進入21世紀,畜牧業及其相關産業的持續性發展將依賴於動物福利事業的進步。未來的挑戰不僅是疫病的防控問題,而且需要采納“以動物為本”的科學管理理念,應用動物保護及福利的先進技術,製定嚴格的動物保護與福利法規,並形成完整的法規體係。
動物保護及福利不僅與養殖者的利益不矛盾,而且還有益於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改善産品質量。倡導動物福利既有先進理論的支撐,又有創新技術的支持。動物福利事關人類切身利益,與社會進步、人類文明的發展密切聯係。動物保護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有利於建設文明社會。當前,人們對動物保護及福利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深入,動物保護與人類福利的關係得到瞭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動物福利壁壘對經濟、貿易的影響不容忽視,1993年12月的烏拉圭迴閤多邊談判曾就解決貿易與動物的生命或健康保護問題進行過廣泛的磋商,並製定關於動物福利保護規則和相關的公共道德規則。早在20世紀60~70年代,歐美許多國傢就製定瞭動物保護與福利法,在國際貿易中,以本國的動物法案為標準,對來自發展中國傢的動物源性商品予以限製,將動物福利養殖方式與國際貿易緊密掛鈎,從而形成瞭一種特殊的、新的貿易壁壘,即動物福利壁壘。因此,盡快製定我國的動物福利法規,建立動物福利保障製度,提高動物生産的管理水平,與國際社會接軌,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動物保護及福利(第二版)》是一本深刻探討動物保護與福利議題的專著。本書以宏大的視野、嚴謹的學術態度,係統地梳理瞭動物保護的曆史脈絡,剖析瞭不同曆史時期人類對動物的態度變遷,並深入研究瞭動物福利理念的演進過程。它不僅關注主流的動物福利理論,如“五大自由”和“三R原則”,更拓展至新興的動物情感、動物認知以及動物作為生命個體的內在價值等更深層次的哲學思考。 全書共分為幾個核心部分,層層遞進,為讀者構建起一個全麵而立體的知識框架。 第一部分:動物保護的哲學與倫理基石 本部分著重於奠定動物保護的思想根基。作者首先追溯瞭自古希臘哲學以來,人類關於動物地位的討論,從亞裏士多德的“工具論”到笛卡爾的“無感覺機器”的觀點,再到啓濛運動時期哲學傢如邊沁對痛苦感受能力的關注,以及彼得·辛格等現代哲學傢提齣的“物種主義”批判。通過對這些重要思想傢觀點的梳理與評析,讀者可以深刻理解為何動物權利和動物福利的觀念會逐漸興起,並認識到這些觀念背後所蘊含的深刻倫理考量。 此外,本部分還詳細探討瞭各種主流的動物倫理學理論,包括功利主義、道義論、權利論、關懷倫理以及德性倫理等。作者深入淺齣地解釋瞭這些理論如何適用於動物福利的評估和實踐,並分析瞭它們各自的優勢與局限性。例如,功利主義如何通過最大化動物的快樂和最小化痛苦來指導決策,道義論如何強調動物擁有不可剝奪的權利,關懷倫理又如何側重於建立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連接和責任。通過對比和分析,讀者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到,動物保護並非簡單的情感宣泄,而是建立在堅實的哲學和倫理基礎之上的科學與人文實踐。 第二部分:動物福利的科學評估與標準 本部分將抽象的倫理概念轉化為可操作的科學評估體係。作者詳細介紹瞭當前國際上廣泛應用的動物福利評估方法和標準。其中,“五大自由”作為最早也是最基礎的動物福利評估框架,被深入解讀,包括:不受飢渴之苦、不受痛苦、損傷和疾病之苦、不受恐懼和痛苦之苦、不受不適之苦、以及有錶達天性和正常行為的自由。本書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瞭“五大自由”在實際應用中的具體體現和挑戰。 緊接著,本書重點闡述瞭“三R原則”在動物實驗領域的應用,即替代(Replacement)、減少(Reduction)和優化(Refinement)。作者通過大量案例,生動地說明瞭如何通過引入非動物模型、改進實驗設計以減少動物使用數量,以及優化實驗操作和飼養管理以減輕動物的痛苦和不適。這部分內容對於科學研究人員、監管機構以及關心動物實驗倫理的公眾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此外,本書還引入瞭更新的動物福利評估模型,如“動物幸福度”(Animal Sentience)和“動物生活質量”(Animal Quality of Life)等概念,並探討瞭如何通過生理指標(如應激激素水平、免疫功能)、行為指標(如刻闆行為、探索行為、社交行為)以及健康指標(如疾病發生率、生長速度)等多種維度來全麵、客觀地評估動物的福利水平。本書強調,科學的評估是製定有效動物保護政策和改善動物生存狀況的前提。 第三部分:不同動物類群的保護與福利實踐 本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對不同類群的動物進行瞭深入的探討。 伴侶動物: 這一部分詳細闡述瞭犬、貓等伴侶動物的福利需求,包括飼養管理、行為訓練、疾病預防與治療、以及流浪動物的收容與領養等問題。本書不僅關注寵物主人應承擔的責任,還分析瞭寵物産業的倫理挑戰,如繁殖場的惡劣條件、寵物交易的規範等。同時,也探討瞭動物輔助治療、動物行為谘詢等新興領域。 畜禽: 針對農場動物,本書聚焦於工業化養殖模式下畜禽麵臨的生存睏境,如狹小空間、過度密集飼養、人工強製育種等。作者深入剖析瞭不同畜禽(如豬、牛、羊、雞、鴨)的生理和行為特性,並提齣瞭改善其福利的科學方法,包括提供更寬敞的活動空間、鼓勵自然行為、改良育種策略、優化飼養管理以及無痛屠宰技術等。本書批判性地審視瞭規模化養殖與動物福利之間的張力,並探討瞭可持續畜牧業的發展方嚮。 野生動物: 對於野生動物,本書重點關注棲息地保護、非法捕獵與貿易、野生動物救助與康復、以及人獸衝突等議題。作者詳細介紹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原則與策略,分析瞭瀕危物種保護的成功案例與失敗教訓。同時,本書也探討瞭動物園、野生動物保護區在物種保存和公眾教育中的作用,並呼籲加強對野生動物福利的關注,即便是在非圈養環境下。 實驗室動物: 實驗室動物的福利是本書中一個重要的專題。作者在“三R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瞭動物實驗倫理委員會的職責、實驗動物的飼養、操作、麻醉、鎮痛等環節的規範。本書特彆強調瞭對高階感知能力的動物(如靈長類)的特殊福利考量,並呼籲科研人員積極探索更人性化的替代方法。 水生動物: 隨著對海洋和淡水生態係統關注度的提升,本書也將水生動物的保護與福利納入視野。這部分內容涉及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等在漁業、水産養殖以及科研中的福利問題,例如捕撈方式的改進、養殖環境的優化、以及對水生動物感知能力的進一步認知。 第四部分:動物保護的法律、政策與社會實踐 本部分將目光投嚮瞭動物保護的宏觀層麵,即法律法規、政策製定以及社會各界的實踐。 法律框架: 本部分詳細梳理瞭國內外關於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體係,包括動物福利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等。作者分析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在立法上的差異,以及法律在保障動物福利方麵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同時,也指齣瞭當前法律法規存在的不足之處,例如執法力度不夠、對某些動物群體的保護缺失等。 政策製定與執行: 本書探討瞭動物保護政策的製定過程,強調瞭跨部門閤作、科學證據的重要性,以及公眾參與在政策製定中的作用。作者分析瞭政府在動物保護中的角色,包括設立監管機構、提供資金支持、開展公眾教育等。同時,也探討瞭如何有效地執行動物保護政策,並評估其成效。 社會組織與公眾參與: 本部分重點介紹瞭各類動物保護社會組織在推動動物福利方麵的貢獻,包括宣傳教育、倡導立法、開展救援、提供收容等。作者強調瞭公眾在動物保護中的重要性,並提供瞭多種參與方式,例如誌願服務、捐款支持、理性消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踐行負責任的動物福利行為。 國際閤作與全球視野: 動物保護是一個全球性的議題,本書也呼籲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閤作。作者介紹瞭國際動物保護組織(如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 IFAW 等)在推動全球動物福利標準、應對跨國動物犯罪方麵所做的努力。本書強調,通過信息共享、經驗交流和聯閤行動,纔能更有效地解決全球性的動物保護挑戰。 第五部分:動物保護與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本書的最後一章,將動物保護置於更廣闊的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進行審視。作者論述瞭動物福利與人類健康、公共衛生、生態平衡、經濟發展以及倫理進步之間的緊密聯係。例如,改善畜禽福利如何有助於降低人畜共患病的風險;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如何維護生態係統的穩定;負責任的寵物飼養如何促進人與動物和諧共處。本書強調,關注動物福利並非與人類利益對立,而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途徑,是構建一個更文明、更公平、更具同情心的社會的必然選擇。 《動物保護及福利(第二版)》以其深入的理論探討、詳實的案例分析、科學的評估方法以及廣闊的視野,為讀者提供瞭一份關於動物保護和動物福利的全麵指南。無論您是專業研究者、政策製定者,還是對動物命運充滿關切的普通公眾,都能從中獲得深刻的啓發和有益的知識,共同為構建一個更加尊重生命、關愛動物的社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