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供從事農藥特彆是除草劑的生産質量控製、農藥管理、農藥登記、核查市場商品以及國際貿易的相關人員查閱和參考。                                   1.本套叢書由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與瀋陽化工研究院組織專傢聯閤編寫,具有先進性。  
2.本書收集整理瞭155條新的除草劑生物活性測試標準操作規範,具有新穎性、可操作性和全麵性。                 
內容簡介
   作為除草劑分捲之一,本書按靶標和應用技術兩大部分,係統收集和整理瞭155項除草劑生物測定相關的SOP標準。其中,靶標部分包括瞭用於除草劑生物測定靶標的選擇標準以及雜草種子的采集、保存、活力測定和休眠破除方法等的標準,除草劑生物測定所采用的常規靶標試材的生物學特性及培養方法標準,以及靶標試材包括禾本科雜草、闊葉雜草、莎草科雜草和藻類等71種雜草。應用技術部分則包含除草劑新化閤物評價方法、室內生物活性測定方法、除草劑混劑活性評價方法、除草劑安全性評價方法和除草劑作用特性測定方法等標準。  
本書可供從事農藥特彆是除草劑的生産質量控製、農藥管理、農藥登記、核查市場商品以及國際貿易的相關關人員查閱和參考。     
作者簡介
   劉學,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副所長,研究員,劉學,男,研究員,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副所長。一直緻力於我國農藥檢定的相關管理與研究工作。  
(一)代錶性論文:在《農藥學學報》、《植物保護》、《植物保護學報》、《雜草科學》等圍繞除草劑緻死劑量、農藥減量使用及農藥科學管理等發錶文章40餘篇;參加起草、製定國傢標準和行業標準50餘項。   
(二)主持的代錶性科研項目:先後主持中荷除草劑項目(ORET 01/32)、高毒農藥替代試驗示範項目和“歐洲黑麥草抗性聯閤研究”、“生物除草劑新技術開發”、“油菜田雜草發生規律及高效防除技術研究”、農業部糧食增産行動項目、湖北省兩項科技攻關項目等。   
(三)獲奬情況:獲得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教育部科技一等奬1項,農業部科技一等奬、二等奬、三等奬各1項,國傢質檢總局科技興檢三等奬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和三等奬各1項,2011-2014年受中組部委派赴新疆兵團援疆,榮獲兵團授予“youxiu援疆乾部”稱號並榮記二等功。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靶標篇/1  
(一)雜草種子采集與保存2  
SOP-SC-3001 除草劑靶標試材的選擇標準2  
SOP-SC-3002 雜草種子的常規采集方法3  
SOP-SC-3003 雜草種子的特殊采集方法4  
SOP-SC-3004 種子保存的方法和條件5  
(二)種子活力測定方法7  
SOP-SC-3005 雜草種子活力常規測定方法7  
SOP-SC-3006 紅墨水染色法種子活力的測定10  
SOP-SC-3007TTC 法種子活力的測定11  
SOP-SC-3008 溴麝香草酚藍法種子活力的測定12  
SOP-SC-3009 酯酶同工酶法種子活力的測定13  
SOP-SC-3010電導率法雜草種子活力的測定15  
SOP-SC-3011 種子休眠的破除16  
(三)常規靶標試材培養18  
SOP-SC-3012 稗草18  
SOP-SC-3013 馬唐20  
SOP-SC-3014 金狗尾草21  
SOP-SC-3015 大狗尾草22  
SOP-SC-3016 看麥娘23  
SOP-SC-3017 日本看麥娘25  
SOP-SC-3018 早熟禾26  
SOP-SC-3019 牛筋草27  
SOP-SC-3020 野燕麥28  
SOP-SC-3021 韆金子29  
SOP-SC-3022 菵草30  
SOP-SC-3023 假高粱31  
SOP-SC-3024 硬草32  
SOP-SC-3025 雀麥33  
SOP-SC-3026 節節麥34  
SOP-SC-3027 棒頭草35  
SOP-SC-3028 鴨舌草36  
SOP-SC-3029 雨久花37  
SOP-SC-3030 慈姑38  
SOP-SC-3031 矮慈姑39  
SOP-SC-3032 澤瀉40  
SOP-SC-3033 檾麻41  
SOP-SC-3034 紅蓼42  
SOP-SC-3035 水蓼43  
SOP-SC-3036 春蓼44  
SOP-SC-3037 酸模葉蓼45  
SOP-SC-3038 浮萍46  
SOP-SC-3039 紫萍47  
SOP-SC-3040 扁蓄48  
SOP-SC-3041 鬼針草49  
SOP-SC-3042 狼把草50  
SOP-SC-3043 豚草51  
SOP-SC-3044 蒼耳52  
SOP-SC-3045 龍葵53  
SOP-SC-3046 曼陀羅54  
SOP-SC-3047 田鏇花55  
SOP-SC-3048 藜56  
SOP-SC-3049 薺菜57  
SOP-SC-3050 豆茶決明58  
SOP-SC-3051 野大豆59  
SOP-SC-3052 大巢菜60  
SOP-SC-3053 野西瓜61  
SOP-SC-3054 蘿摩62  
SOP-SC-3055 苣蕒菜63  
SOP-SC-3056 大薊64  
SOP-SC-3057 鼬瓣花65  
SOP-SC-3058 節節菜65  
SOP-SC-3059 水莧菜67  
SOP-SC-3060 眼子菜68  
SOP-SC-3061 鱧腸69  
SOP-SC-3062 丁香蓼70  
SOP-SC-3063 陌上菜71  
SOP-SC-3064 香薷72  
SOP-SC-3065 捲莖蓼73  
SOP-SC-3066 豬殃殃74  
SOP-SC-3067 婆婆納75  
SOP-SC-3068 遏藍菜76  
SOP-SC-3069 節列角茴香77  
SOP-SC-3070 薄蒴草78  
SOP-SC-3071 播娘蒿79  
SOP-SC-3072 馬齒莧80  
SOP-SC-3073 反枝莧81  
SOP-SC-3074 鐵莧菜82  
SOP-SC-3075 牛繁縷83  
SOP-SC-3076 澤漆84  
SOP-SC-3077 鴨蹠草85  
SOP-SC-3078 扁杆藨草86  
SOP-SC-3079 異型莎草87  
SOP-SC-3080 水莎草88  
SOP-SC-3081 香附子89  
SOP-SC-3082 蛋白核小球藻90   
第二部分應用技術篇/91  
(一)除草劑新化閤物評價方法92  
SOP-SC-3083 除草劑普篩苗後噴霧處理法92  
SOP-SC-3084 除草劑普篩苗前噴霧處理法95  
SOP-SC-3085 除草劑初篩苗後噴霧處理法97  
SOP-SC-3086 除草劑初篩苗前噴霧處理法99  
SOP-SC-3087 除草劑復篩苗前噴霧處理法101  
SOP-SC-3088 除草劑復篩苗後噴霧處理法104  
(二)除草劑室內生物活性測定方法107  
SOP-SC-3089 高粱法(一)107  
SOP-SC-3090 高粱法(二)109  
SOP-SC-3091 小杯法110  
SOP-SC-3092 小球藻法111  
SOP-SC-3093 去胚乳小麥幼苗法113  
SOP-SC-3094 番茄水培法115  
SOP-SC-3095 玉米根長法117  
SOP-SC-3096 再生苗稱重法119  
SOP-SC-3097 除草劑培養皿法120  
SOP-SC-3098 浮萍法122  
SOP-SC-3099 燕麥幼苗法124  
SOP-SC-3100 稗草中胚軸法126  
SOP-SC-3101 除草劑煙草葉片浸漬法128  
SOP-SC-3102 蘿蔔子葉擴張法129  
SOP-SC-3103 除草劑菜豆葉片法131  
SOP-SC-3104 黃瓜幼苗形態法132  
SOP-SC-3105 黃瓜葉碟漂浮法133  
SOP-SC-3106 玻璃壁莖葉伸長法135  
SOP-SC-3107 小麥芽鞘法137  
SOP-SC-3108 大豆愈傷組織法139  
SOP-SC-3109 大麥胚乳法140  
SOP-SC-3110 油菜根生長抑製法142  
SOP-SC-3111 黃瓜子葉擴張法144  
SOP-SC-3112 “三重反應”法146  
SOP-SC-3113 離體黃瓜子葉生根法148  
SOP-SC-3114 離體小麥葉片保綠法150  
SOP-SC-3115 綠豆下胚軸生根法151  
SOP-SC-3116 水稻第二葉片傾斜法153  
SOP-SC-3117 水稻幼苗法154  
SOP-SC-3118 水稻幼苗高度法155  
SOP-SC-3119 豌豆劈莖法157  
SOP-SC-3120 尾穗莧黃化苗子葉莧紅閤成法159  
SOP-SC-3121 小麥芽鞘切段法161  
SOP-SC-3122 燕麥胚芽鞘切段法163  
SOP-SC-3123 葉綠素熒光法165  
SOP-SC-3124 整株盆栽法166  
SOP-SC-3125 種子萌發鑒定法168  
SOP-SC-3126 再生根法169  
SOP-SC-3127 百草枯電解質泄漏法171  
SOP-SC-3128 希爾反應法172  
SOP-SC-3129 改良半葉法測定除草劑對植物光閤速率的影響174  
SOP-SC-3130 植物綫粒體的分離製備及其活性測定176  
SOP-SC-3131 小籃子法測定除草劑對植物呼吸速率的影響178  
SOP-SC-3132 遊離脯氨酸的測定180  
SOP-SC-3133 乙烯氣相色譜法181  
SOP-SC-3134 化學去雄劑去雄效果的測定182  
SOP-SC-3135 除草劑離體ALS酶測定法184  
SOP-SC-3136 除草劑離體EPSP酶測定法186  
SOP-SC-3137 除草劑離體HPPD酶測定法188  
SOP-SC-3138 除草劑離體PPO酶測定法190  
(三)除草劑混劑活性評價方法192  
SOP-SC-3139 等效綫法混劑除草活性的測定192  
SOP-SC-3140 Gowing法混劑除草活性的測定194  
SOP-SC-3141 Colby法混劑除草活性的測定196  
(四)除草劑安全性評價方法198  
SOP-SC-3142 除草劑作物安全性評價198  
SOP-SC-3143 除草劑選擇性評價方法201  
SOP-SC-3144 除草劑藥害診斷的基本程序202  
(五)除草劑作用特性測定方法203  
SOP-SC-3145 溫度變化對除草劑活性影響測定203  
SOP-SC-3146 土壤濕度變化對除草劑活性影響測定205  
SOP-SC-3147 光照強度變化對除草劑活性影響測定207  
SOP-SC-3148 土壤pH值對除草劑活性影響測定209  
SOP-SC-3149 有機質含量對除草劑活性影響測定211  
SOP-SC-3150 降雨對除草劑活性影響測定213  
SOP-SC-3151 活性炭隔離吸收傳導性測定法215  
SOP-SC-3152 莖葉塗抹吸收傳導性測定法217  
SOP-SC-3153 土壤色譜移動性測定法219  
SOP-SC-3154 培養皿玻璃缸揮發毒性測定法221  
SOP-SC-3155 盆栽玻璃缸揮發毒性測定法223      
前言/序言
       
				 
				
				
					農藥生物活性測試標準操作規範:除草劑捲  內容概述  本書《農藥生物活性測試標準操作規範——除草劑捲》是一部係統、詳盡的實操性指南,旨在為從事除草劑生物活性測試的科研人員、技術人員、質檢人員以及相關管理人員提供一套標準化、科學化的操作流程和技術規範。本書內容聚焦於除草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生物活性評估,涵蓋瞭從試驗設計、樣品製備、試驗實施、數據記錄與分析,到結果解釋與報告撰寫的全過程,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本書的編撰充分考慮瞭當前除草劑研發、登記、生産和應用中的實際需求,遵循瞭國際國內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行業標準,力求為讀者提供最實用、最前沿的操作指導。全書體係嚴謹,邏輯清晰,圖文並茂,力求深入淺齣,使讀者能夠快速掌握各項操作技能,獨立完成高質量的除草劑生物活性測試。  核心內容詳述  第一部分:總論與基礎知識  1.  除草劑生物活性測試的重要性與目的:        定義與範疇: 詳細闡述除草劑生物活性的概念,包括其對雜草的抑製、殺死作用,以及對作物的影響。        目的與意義: 明確生物活性測試在除草劑研發(篩選、優化)、産品登記(藥效評價、安全性評估)、質量控製(産品質量鑒定)、科學研究(作用機理探索)以及閤理用藥指導等環節中的核心作用。強調標準化測試是保障農産品安全、提升農業生産效率、促進綠色農業發展的基石。        發展趨勢: 簡要介紹除草劑生物活性測試方法的發展演變,從傳統的田間大田試驗到室內生化測定、群體模擬、基因組學和代謝組學等新興技術在評價中的應用前景。  2.  相關法規、標準與指南:        國傢與行業標準: 列舉並解讀與除草劑生物活性測試相關的國傢標準(GB)、行業標準(NY/T)等,如農藥登記規定、試驗準則等。        國際組織指南: 介紹FAO(聯閤國糧食及農業組織)、OECD(經濟閤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發布的農藥試驗指導原則,以及相關的GLP(良好實驗室規範)要求。        法律法規遵循: 強調在測試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的各項法律法規,包括化學品管理、環境保護、實驗室安全等方麵的規定。  3.  生物安全與實驗室管理:        生物安全防護: 詳細說明生物安全防護等級(BSL)的要求,針對不同類型樣品(如農藥原藥、製劑、植物組織)的生物危害風險評估及相應的防護措施。        實驗室設施與設備: 明確生物活性測試所需的基本實驗室設施(如溫室、生長室、人工氣候室、實驗室操作間、通風櫥等)和通用儀器設備(如電子天平、pH計、離心機、恒溫恒濕箱、顯微鏡、培養箱、滅菌器、移液器等)。        化學品管理: 規範農藥樣品、試劑、溶劑等的接收、儲存、使用、廢棄處理流程,確保化學品安全管理和環境友好。        廢棄物處理: 詳細規定農藥廢液、廢渣、汙染物品等的分類收集、消毒處理及閤規處置方法,防止環境汙染。  第二部分:試驗設計與方法學  1.  試驗設計原則:        科學性與閤理性: 強調試驗設計的科學性,包括明確的試驗目的、假說設定、變量控製(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        可重復性與可比性: 確保試驗設計能夠支持結果的可重復性,並與現有數據或標準進行有效比較。        統計學基礎: 介紹試驗設計中應考慮的統計學原則,如隨機化、重復、區組化等,為後續數據分析奠定基礎。        試驗類型選擇: 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指導如何選擇閤適的試驗類型,包括:            田間試驗: 模擬真實農業生産環境,評價除草劑在實際應用條件下的效果。            室內盆栽試驗: 在受控環境中,精確控製環境因子,評價除草劑的特定效應。            生長箱/氣候室試驗: 模擬特定生長環境,評價除草劑在不同光照、溫度、濕度等條件下的活性。            生化/分子生物學測定: 評價除草劑對植物特定生化過程、酶活性、基因錶達等的直接影響。  2.  試驗材料準備與管理:        供試雜草與作物:            種類選擇: 如何根據試驗目的選擇具有代錶性的目標雜草和受試作物,包括主要的經濟雜草和敏感性作物。            種子獲取與處理: 種子貯藏、萌發率測定、播種方法(直播、育苗移栽)。            植株獲取與馴化: 營養繁殖材料的獲取、處理、繁殖方法;幼苗的馴化與生長控製。        農藥樣品製備:            標準品與樣品: 標準品(高純度)與待測樣品(原藥、製劑)的區分。            配製方法: 詳細指導不同劑型(可濕性粉劑WP、懸浮劑SC、乳油EC、水劑WGA、顆粒劑GR等)的母液配製、稀釋方法,以及溶劑和助劑的選擇原則。            濃度梯度設定: 如何根據先導試驗結果、文獻資料或預期藥效,科學設定一係列的藥液濃度梯度,確保能覆蓋從無效應濃度到緻死濃度範圍。            溶液穩定性: 考慮配製溶液的穩定性,避免因失效影響試驗結果。        培養基與土壤:            培養基配製: 標準營養液的配製(如Hoagland液),無菌操作要求。            土壤準備: 土壤的采集、處理(滅菌、篩分)、理化性質測定(pH、有機質、質地等),以及不同土壤類型對除草劑活性的影響。  3.  生物活性測定方法詳解:         田間小區試驗(Field Plot Trials):            小區設計: 小區大小、形狀、排列方式(隨機區組、裂區設計等)。            播種/移栽: 雜草的播種(直播、撒播、條播)或苗床育苗移栽;作物的播種或移栽。            藥劑施用: 施藥設備選擇(噴霧器、撒粒機),施藥方法(葉麵噴霧、土壤處理),施藥時期(苗前、苗後),施藥劑量(單位麵積用藥量)。            環境條件記錄: 試驗期間的溫度、濕度、降雨、光照等氣象數據記錄。            雜草調查: 雜草種類、密度、生物量、優勢度等指標的調查方法和時間點。            作物生長調查: 作物株高、葉麵積、生物量、産量、品質等指標的測定。            藥效評價: 藥害調查,雜草抑製率(%)、作物産量增加率(%)的計算。         室內盆栽試驗(Pot Trials)與生長箱/氣候室試驗(Growth Chamber Trials):            容器選擇: 盆的大小、材質、通氣性。            播種與管理: 參照種子準備部分,並確保同一批次、生長階段一緻的植株用於試驗。            施藥方法: 噴霧(葉麵、土壤)、灌根、浸泡等。            環境控製: 光照周期、光強、溫度、濕度、CO2濃度等精確控製。            評價指標:                形態學評價: 植株高度、根係生長、葉片顔色(黃化、壞死)、形態畸變、生物量(鮮重、乾重)等。                生理生化指標: 葉綠素含量、光閤速率、蒸騰速率、水分利用效率、酶活性(如乙酰乳酸閤成酶ALS、原卟啉原氧化酶PPO等),以及特定抗性基因的錶達。                細胞水平觀察: 顯微觀察細胞結構變化,如細胞膜損傷、細胞器形態改變。         生化/分子生物學測定方法:            靶酶活性測定: 如ALS抑製劑類除草劑的ALS酶活性測定;PPO抑製劑類除草劑的PPO酶活性測定。            光閤作用相關指標測定: 如葉綠素熒光技術評價光閤係統II(PSII)的傷害。            基因錶達分析: PCR、qRT-PCR技術檢測與除草劑抗性或敏感性相關的基因錶達水平。            代謝組學分析: LC-MS、GC-MS等技術分析除草劑處理後植物體內代謝産物的變化,揭示作用機製。  4.  抗性評估方法:        生物測定法: 采用梯度濃度法,比較敏感品係與抗性品係的劑量反應關係,計算ED50(半數效應劑量)或GR50(半數生長抑製劑量)。        分子標記法: 識彆與除草劑抗性相關的基因突變位點(如ALS基因、EPSPS基因等)。  第三部分:數據記錄、分析與報告  1.  試驗數據記錄:        原始記錄: 強調原始記錄的完整性、準確性和規範性。包括試驗日期、時間、地點、操作人員、材料信息(批號、規格)、試驗條件(溫度、濕度、光照等)、藥劑處理情況(濃度、用量、施藥時間)、觀察記錄(植株生長、病蟲害、藥害等)、測量數據(株高、生物量、産量等)、照片記錄等。        數據錶格化: 推薦使用標準化數據記錄錶格,便於後續錄入和分析。        電子數據管理: 介紹電子數據記錄與管理係統(EDMS)的應用,提高數據安全性與可追溯性。  2.  數據整理與統計分析:        數據清洗: 剔除異常值、錯誤記錄,進行數據校驗。        統計方法:            描述性統計: 計算均值、標準差、標準誤、變異係數等。            推斷性統計: 方差分析(ANOVA)、t檢驗、多重比較(LSD、Tukey等)、迴歸分析、劑量反應麯綫擬閤(Logit-Log、Probit法)等。            抗性因子(RF)計算: 用於量化抗性水平。        軟件應用: 介紹常用的統計分析軟件,如SAS、SPSS、R、Origin、DPS等。  3.  結果解釋與報告撰寫:        結果解釋: 結閤試驗目的、設計和統計分析結果,對除草劑的生物活性、選擇性、藥害、抗性等進行科學、客觀的解釋。        報告結構:            標題: 清晰反映試驗內容。            摘要: 簡要概述試驗目的、方法、主要結果和結論。            引言: 背景信息,試驗目的,研究意義。            材料與方法: 詳細描述試驗材料、供試藥劑、試驗設計、試驗實施過程、評價指標、數據分析方法。            結果: 以圖錶形式呈現主要數據,並進行描述性分析。            討論: 對結果進行深入分析,與現有文獻進行比較,探討機製,提齣局限性。            結論: 概括試驗的主要發現,迴答試驗目的。            參考文獻: 列齣引用的文獻。            附錄(可選): 原始數據、照片等。        報告規範: 強調報告的科學性、邏輯性、準確性和規範性,符閤行業標準和學術要求。  第四部分:質量控製與標準化  1.  質量控製(QC):        過程控製: 在試驗的各個環節(如樣品製備、環境控製、施藥、數據記錄)設置關鍵控製點,實施監控。        平行樣/質控樣: 引入平行樣和質控樣,用於評估試驗的精密度和準確度。        溯源性: 確保所有材料、試劑、設備、方法均可溯源。  2.  良好實驗室規範(GLP):        GLP原則: 介紹GLP的核心原則,包括組織與人員、設施與設備、標準操作規程(SOP)、試驗計劃、試驗執行、記錄與報告、質量保證等。        GLP實施: 指導如何在除草劑生物活性測試中建立和實施GLP體係,以保證研究數據的可靠性和可接受性。  3.  標準化操作規程(SOP):        SOP的重要性: 強調SOP在保證試驗一緻性、可重復性和質量控製中的關鍵作用。        SOP編寫與管理: 指導如何針對各項具體操作(如某一種除草劑的施藥方法、某種雜草的密度調查方法)編寫清晰、詳細、可操作的SOP,並進行有效的版本管理。  附錄     常用除草劑作用機製分類錶    常見經濟雜草的形態學識彆圖譜    標準營養液配方    常用統計分析軟件操作指南(簡要)    GLP關鍵要素清單  本書的編寫團隊由長期從事除草劑研究、開發、藥效評價和質量控製的資深專傢組成,他們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本書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前沿性提供瞭有力保障。本書不僅是實驗室和野外試驗的案頭必備,更是相關領域從業人員提升專業技能、規範操作、保障工作質量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