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选例字就选自他的如下名作:
《行书千字文》,欧阳询书《千字文》,见于著录的共有三本:一为蔡襄题识过的《草书千字文》,一为南宋初期扬无咎藏的《楷书千字文》,一为现存的这本行书千字文。帖后仅存王诜跋:“东坡云欧阳率更书非托于偏险,无所措其奇。其末流遂至李国主辈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仆非唯爱此评,又爱其笔札瑰伟,遂白主人而取之。主人自有好事之病,怜我病更甚,故取之而不拒之也。晋卿书。”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在提到本帖时,曾指出,黄伯思《东观徐论》卷上论虞书千字文时说过:“世有欧(阳)率更行书《千文》一卷,乃是集其字为之者。”
《张翰帖》,纸本, 11行98字。《张翰帖》也称季鹰帖,记张翰故事。本幅与题跋钤宋高宗赵构和清代收藏家安岐的印记。可知此帖曾藏南宋绍兴内府,清代由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内府,帖的左边原有弘历题词,被刮去。
欧阳询(557~641),汉族,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是古代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时代另三位书法大家(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善书法,在学习他书法的基础上又在险峻处过之,故将欧阳通称为“小欧”,将其称为“大欧”。唐张怀瓘在其书法品评著作《书断》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这一段评价语以诗化的语言高度概括了欧阳询书法的特色,对他的各体书法都进行了形象化的比喻。众所周知,欧阳询的楷书成就最高,其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
他的行书虽然不如楷书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但是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而且以其独特的风格在行书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我们就专门研究一下他的行书艺术。
张怀瓘曾说行书是“正书之小伪”,又说,“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以此标准观之,那么欧阳询的行书属于真行,即行楷。他行书与楷书之间的关系太过紧密,楷书对行书的影响也太过巨大,甚至可以这样说,他的楷书写得稍微流畅活泼一点就是行书,他的行书写得只要端庄凝重一些就是楷书——若论一个书法家的楷书和行书渊源如此之深,结合如此紧密,恐怕在古代书法家当中就只有欧阳询了。
宋徽宗在《宣和书谱》中是这样评价欧阳询书法的:
“询喜字,得王羲之书,后险劲瘦硬,自成一家,议者以谓真行有献之法。盖字羊欣、薄绍之已后,略无(京力)敌,独智永恃兵精练,欲与旗鼓相功,而询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殆将为之夺气。其作《付善奴傅授诀》,笔意殆尽,是诚有所得者。至鸡林遣使求询书,高祖闻而叹曰:询之书名,远博夷狄,彼观其绩,固谓形貌魁梧耶!当时名重如此,询尝见索靖所书碑,初唾之而去,后复来观,乃悟其妙,于是卧于其下者三日。尤是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之风,或比之草裹蛇惊,云间电发。至其笔书工巧,意态精密俊逸处,而人复比之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仔细分析评价者的关键词,如“猛锐长驱、刚劲、草裹蛇惊、云间电发、孤峰崛起、四面削成、森森焉、武库矛戟、变态百出……”我们发现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为与时间有关的,“草裹蛇惊、云间电发”;二为与空间有关的,“孤峰崛起、四面削成、武库矛戟、变态百出”;三为与整体感受有关,“刚劲、森森焉”。前两点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指的是用笔的干脆利落,而在形态上表现为笔画上带有直线性的轮廓。由此可见对欧阳询的真书和行书是不能截然分开来评价的,可以这么说,对欧阳询楷书的评价同样适用于行书。
本书所选例字就选自他的如下名作:
《行书千字文》,欧阳询书《千字文》,见于著录的共有三本:一为蔡襄题识过的《草书千字文》,一为南宋初期扬无咎藏的《楷书千字文》,一为现存的这本行书千字文。帖后仅存王诜跋:“东坡云欧阳率更书非托于偏险,无所措其奇。其末流遂至李国主辈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仆非唯爱此评,又爱其笔札瑰伟,遂白主人而取之。主人自有好事之病,怜我病更甚,故取之而不拒之也。晋卿书。”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在提到本帖时,曾指出,黄伯思《东观徐论》卷上论虞书千字文时说过:“世有欧(阳)率更行书《千文》一卷,乃是集其字为之者。”
《张翰帖》,纸本, 11行98字。《张翰帖》也称季鹰帖,记张翰故事。本幅与题跋钤宋高宗赵构和清代收藏家安岐的印记。可知此帖曾藏南宋绍兴内府,清代由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内府,帖的左边原有弘历题词,被刮去。
欧阳询行书在技法上的最主要特点是:在笔法上先以露锋入笔,随即转为中锋行笔,收笔也多用露锋(一改他楷书逆锋入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的特点,笔法如此,再配上他平中寓险、清瘦挺拔的结构,这才有欧体楷书瘦硬险绝、棉中裹铁、含而不露、君子藏器的风格所在),偶用侧锋,将锐利劲健之气贯穿于全字当中,如果说欧阳询在楷书上还将自己的感情刻意压抑隐藏在规范的笔法字形以内的话,他在行书上则抛去了很多的掩饰,而是任凭自己胸中的激情在笔画间汹涌激荡,一笔一划当中映射的都是自己饱满的感情;在结构上采用中宫收紧、四面开张的方式,字形偏瘦长,趋于平稳,不像楷书那样险峻;章法上则是采用字大小均匀,没有忽大忽小、参差错落的格式,在字形峻爽锋利的情况下,格式上的端庄平和又将整体风格中和了一下,使得欧体行书避免了由于露锋用笔而容易造成的霸悍不含蓄之弊,使之成为行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针对欧阳询行书的特点,要想写好欧阳询行书,应该先在他的楷书上好好下一番功夫,这样再去学行书就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这是学习欧阳询行书的一个窍门,同时也是学习欧阳询行书的情况特殊所在。
这本《历代名家碑帖临习技法精解:欧阳询行书临习技法精解》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非常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精品。尤其是内页的排版,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考究。那种留白的处理,既大气又不失精致,让人在临习的时候心情非常舒畅。我特别喜欢它对字体细节的呈现方式,那些细微的笔锋起收、提按顿挫,都通过高清的影印技术得到了完美的还原。拿到手后,我立刻找了个光线好的地方翻阅,那墨韵的层次感,仿佛能透过纸面感受到古人书写的力量与节奏。对于一个长期沉浸在书法世界里的人来说,光是欣赏这些精美的拓片,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这本书的装帧,不光是保护了内容,更提升了整体的学习体验,让人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摩挲、品味。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都觉得增添了几分文化气息。
评分这本书的选材和编排,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学习阶段读者的需求,展现出极高的包容性。对于初学者而言,它提供了清晰的步骤和明确的示范,让人不至于在浩瀚的书法海洋中迷失方向。而对于我这样的“老兵”来说,它提供的却是能够深度挖掘的知识金矿。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心手相应”的探讨,它触及了书法艺术最核心的精神层面。作者没有将书法工具化、机械化,而是强调了文化修养、个人性情与笔墨表达的统一。书中关于如何在临习中保持创作激情的讨论,非常富有启发性,它提醒我们,技法是为表达服务的,没有了真情实感的注入,再精湛的技巧也只会是僵硬的模仿。读完此书,我不仅在技法上有所精进,更在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上得到了一次升华,让我对未来的练习充满了新的期待和动力。
评分这本书在理论阐述上,真是做到了深入浅出,这一点非常难得。很多书法书籍要么过于晦涩,充满了艰深的术语,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又过于肤浅,只停留在表面的描摹。但这本书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技法要点,而是通过对历代大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书风演变进行梳理,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书法史观。这种将个体技法置于时代背景下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仅仅知道“怎么”写。尤其是在讲解用笔的提抱关系时,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画面感,仿佛能直接在脑海中构建出运笔的轨迹。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法度”的理解不再是僵硬的教条,而是一种活泼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的审美标准。这种由内而外的提升,才是真正的书法学习之道。
评分我必须称赞一下这本书在版式设计上的用心,特别是它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碑帖的对比呈现。在讲解某个具体笔法要点时,它会并列展示数位名家的范例,这种并置对比的效果是单独看任何一本碑帖都无法比拟的。读者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同样是“横画收尾”,在不同的书家笔下,其内涵和力度是多么的千差万别。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和思维上的引导,极大地提高了临习的效率。我过去常常因为搞不清不同碑帖之间的细微差别而感到困惑,但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一对一私教,清晰地指出了每种风格的“基因密码”。它教会我的不仅是“写什么”,更是“如何去分辨和选择”。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清晰的对比分析,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了一般的技法书籍。
评分作为一名进阶的书法爱好者,我最大的困惑往往在于如何突破瓶颈,实现从“形似”到“神似”的飞跃。这本书在这方面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它不像初级教材那样强调描红和间架结构的基础训练,而是更侧重于对“气息”和“节奏感”的捕捉。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碑帖在章法布局上的高妙之处,比如如何处理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如何利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营造立体感。我尝试着按照书中建议的“分段练习”法,将一整篇作品拆解成若干个意群进行揣摩,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临作在连贯性和气势上有了显著的加强。特别是关于“意临”的探讨部分,作者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引导读者将所学的技巧融入个人理解之中,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这对于想要形成自己风格的书法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的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