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圣严法师是世界公认的佛学大师,佛教界博士学位获得者,也是马英九 林青霞 李连杰 张国立 罗大佑等人的心灵导师。
2. 圣严法师被誉为“稳定人心的力量”,曾获台湾《天下》杂志遴选为“四百年来台湾影响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
3. 圣严法师教你静心笃志,化繁为简,远离浮躁。人生不松散、不昏沉、不脆弱。
4. 默照禅是禅宗史上非常微妙精深的修行之法,让人通过禅坐的方式认识真实的自己,心生智慧,字字玑珠,直击心灵。
5. 国家宗教局审定,身心精进的必读之作。
《无法之法》是圣严法师阐明默照的修行与证悟之作。默照经常被称作“无法之法”,是禅宗史与大乘佛教史中发展出的非常微妙深奥的修行之一,历史悠久而复杂,可上溯到印度佛教中的止观双运,也与藏传佛教中的大圆满和大手印相应。“默”是摆脱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念头,“照”是心很澄明,没有执着。在中国,这个修行方式似乎是透过禅宗的曹洞宗口传下来,直到十二世纪由宏智正觉禅师以诗偈写下,之后才广为人知。然而,在宏智禅师之后,默照的修行法门再度湮没。在本书中,圣严法师阐释这种古老的修行,澄清相关的观点、方法和实证状态。
“默照禅”是守默与般若观照相结合的禅法,是以打坐为主的修习方式。同时关照自己的思想、念头和行为,每时每刻明了自己所思、所想、所作,从而体会道即自然的道理。一旦你放下一切,不让心住于任何东西,默照的开悟境界就会出现。
作者:圣严法师
1930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43年于狼山出家。曾于高雄美浓闭关六年,随后留学日本,获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75年应邀赴美弘法。1989年创建法鼓山,并于2005年开创继起汉传禅佛教的“中华禅法鼓宗”。
圣严法师是一位思想家、作家及国际知名禅师,著作丰富,中、英、日文著作达百余种,先后获颁“中山文艺奖”、“中山学术奖”等诸多奖项。当选台湾《天下》杂志“四百年来台湾影响力五十位人士”之一。
圣严法师提出“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相继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法鼓佛教学院”“僧伽大学”“法鼓大学”等院校,也以丰富的禅修经验、正信的佛法观念和方法指导东、西方人士修行。
译者:单德兴
台湾大学外文研究所博士,1988年在圣严法师座下皈依三宝,哈佛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纽约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曾获第六届梁实秋文学奖译文组首奖等诸多奖项。
圣严师父的德行让我感佩,阅读师父的著作,我得到很多启发。对我而言,佛法愈来愈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我看待人事物的角度也因此宽广许多,在创作上如此,生活上如此,婚姻、家庭、亲子关系莫不如此。——朱德庸
曾经师父的几句真言,在我生命里不可承受的痛时,因为用了它而顺利过渡,这几句真言就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林青霞
圣严法师是一位伟大的禅师,我对他的学问与智慧极具信心。我很庆幸能身为他的友人,我也尊崇他在东西方为佛教所做出的贡献。——一行禅师
编者前言
英译者绪论
第一部 修习默照
禅七前
默照的方法
第一天
无常
修行方法的关键
第二天
一些常见的问题
默照禅的不同阶段
第三天
空与无我
完全处于当下
第四天
正见和修行
无我
第五天
发菩提心
默照的第三阶段
第六天
日常生活中的默照
直观
第七天
忏悔
禅七结束
感恩、回向、布施
第二部 宏智禅师论默照(上)
《宏智禅师广录》摘录
[第一晚开示] 大用无滞
[第二晚开示] 恁么体取
[第三晚开示] 揩磨此一片田地
[第四晚开示] 牛心免于束缚
[第五晚开示] 法食
[第六晚开示] 处处现成
第三部 宏智禅师论默照(下)
《宏智禅师广录》摘录
[第一晚开示] 默照的状态
[第二晚开示] 默是没有自我
[第三晚开示] 你和环境一块打坐
[第四晚开示] 清净妙明田地,是本所有者
[第五晚开示] 直下脱略
[第六晚开示] 灵机妙运
[中文版译后记] 愿愿相续,法鼓长传
智慧不是靠许愿达成的,而是借由减轻我执和烦恼。
没有一个修行的方法,很难体验到心的无常。
如果我们的念头是长久不变的话,就不会受到迁流不息的心所困扰。
当我们与自己不和时,就觉得不自在,焦躁不安。
在那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一个方法来安心,来觉知来来去去的念头不在我们的掌控中,念头起伏不定,接续不断。
使心平静的一个方法,就是去观念头的短暂本质。知道自己的念头是自生自灭的,就不需要受到它们管控或制约。你的心会定下来,以超然的觉知来观察念头,情绪也会变得平稳。如果做得到的话,很快就能使心平复。
证悟无我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体验五蕴无我。先前说过,五蕴是构成身体和心理的五种现象。直接体验到五蕴无我时,就能超越生死轮回。然而,在进入第一个阶段之前,一般人对自我的观念就是我所称的“小我”,也就是一般的自我。经过灵修或哲思,这种狭隘的自我感消退时,另一种认同就产生了。个人在万事万物中看到存在着某种更大的东西,像是一体感或神性。整个宇宙因而变成了“大我”,具有一种巨大、统摄的灵智。但这种伟大的存在依然是在五蕴的限制内,因为当大我取代小我时,依然有“我”的观念存在。因此,在第一层次的观无我时,我们看到五蕴皆空、无我时,大我就脱落了。那就是超越生死轮回。
当我们诵《心经》时,里面说“五蕴皆空”,“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佛教相信,众生是五蕴的聚合体,而五蕴中的第一个“色”是物质面,其他四蕴属于心理面。通常人们把
五蕴,也就是身心的实体,当成自我,这其实是误解。对佛教修行者而言,五蕴就像所有的现象一样,是无常、空、缺乏自性的。直接领会到这一点,就是第一阶段的观无我。
通常,只有精神领袖或具有坚强信念和热诚的老修行人才能与万事万物合而为一,这就是我所说的“大我”。即使是与自然合而为一,这种经验都很难体会,只有伟大的哲学家、诗人、艺术家才能达到。在西方神秘传统中,有经验的修行人透过沉思祈祷与神袛沟通,在印度,人们可透过瑜伽和禅定与神性合而为一,而在中国的道教也有相似的观念。在这类经验中,小我被大我、更高层次的意识或神袛所取代。然而,自我的痕迹依然存在。这种经验可以视为觉醒,但并不是佛教的开悟或禅的证悟。修行人有这种经验是很好的,但不该停滞于此。
老实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相当“费脑子”的。它不像那些轻松愉快的小说,能让你在咖啡馆里消磨一个下午。相反,它要求你全神贯注,甚至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合上书本,去梳理一下刚刚发生的那些信息流和人物关系。作者似乎对“清晰”二字抱有某种程度的蔑视,他更热衷于营造一种弥散的、迷离的氛围,让你在混沌中寻找逻辑的蛛丝马迹。这种处理方式,对于习惯了被喂养般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我刚开始读的时候,确实有些抓狂,感觉自己像个迷路的孩子。但一旦适应了那种节奏,进入了作者设定的“场域”之后,那种探索的乐趣便油然而生。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思考”的教材,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书中的象征符号运用得极为大胆和晦涩,它们不是为了装饰文字,而是构建起理解这个世界的另一套底层代码。我最终花了比预想长两倍的时间才读完,但收获的思考深度,绝对值回票价。
评分这部作品给我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它像一剂猛药,直击灵魂深处那些我一直试图回避的角落。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对人性的洞察入木三分,仿佛能穿透表象,直抵最幽暗的本源。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复杂情感的描摹,那些纠结、挣扎、在道德边缘游走的瞬间,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甚至会忍不住反思自身在类似情境下的选择。叙事结构上,它摒弃了传统线性叙事的老套,采用了多层次、非线性的叙事手法,信息碎片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读者主动去串联、去拼凑,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智力与情感的双重冒险。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构建这个宏大而又私密的世界观时,所展现出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储备,使得文字的密度极高,每一次重读都能挖掘出新的层次和意涵。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那种会像影子一样,在你日常生活的某个不经意间,突然跳出来,提醒你那些深刻的思考。读罢,我久久不能平复,那种久违的、被智力挑战和情感冲击所带来的阅读愉悦,实在太难得了。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文风非常具有侵略性。它不是温和地引导你进入故事,而是用一种近乎挑衅的姿态,将你拽入一个由文字构筑的、充满张力的空间。语言的运用达到了某种极致的冷峻与精准,每一个动词、每一个形容词似乎都经过了千锤百炼,剔除了所有冗余的脂肪,只留下坚硬的骨骼。这种风格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情感的表达常常是内敛而克制的,但正是这种克制,使得偶尔爆发的情感冲击力显得格外具有穿透力。书中对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的剖析,更是尖锐得让人不寒而栗。作者似乎对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场景和对话,让你自己去感受那种宿命般的无力感。对于那些追求阅读刺激和思想深度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一场盛宴。我甚至能想象到,如果把它改编成电影,那该是多么具有风格化和争议性的作品。
评分从纯粹的文本美学角度来看,这部作品简直是一部语言的雕塑品。作者对节奏的掌控达到了近乎音乐般的韵律感。时而长句如瀑布般倾泻而下,信息量巨大,将复杂的意象层层叠叠地包裹在一起;时而短句如利刃般干脆果决,掷地有声,直击核心。这种张弛有度的文字呼吸,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音乐性和仪式感。我尤其欣赏那些充满张力的场景描绘,那种光影、声音、气味交织在一起的感官体验,仿佛触手可及。它成功地将哲学的思辨、社会学的观察,以及极具感染力的文学想象力熔铸为一炉,创造出一种既古典又前卫的阅读体验。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能让你在合上书本后,久久回味其中优美措辞和精妙构思的作品,那么这本书绝对是值得你投入精力的对象。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它更是在展示语言作为一种媒介的无限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对传统叙事套路的颠覆性实践。它大胆地打破了“读者与文本”之间的第四面墙,使得阅读行为本身变成了一种互动。有那么几段,我真的感觉自己不是在看故事,而是成为了故事的参与者,我的每一个犹豫和选择似乎都通过文字的反射,回馈到了情节之中。这种高度的沉浸感,在我近十年的阅读生涯中也属罕见。此外,作者对背景设定的处理也极其高明。他没有花大篇幅去详述世界观的宏伟蓝图,而是通过人物的日常言谈、环境的细微描述中,潜移默化地将规则植入读者的认知。当你意识到这个世界的运作逻辑时,往往已经走到了故事的中后段。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慢释放”技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这个新世界彻底俘虏。这是一本需要“用心去解构”的作品,绝非泛泛而读可领略其万一。
评分多看几遍
评分不错,期待更多满减
评分好
评分物流叫神速…上午订下午到…
评分多年后又有缘拜读法师的甘露教言,欢喜非常!
评分物流叫神速…上午订下午到…
评分质量挺好
评分快递超级快,服务特别好!
评分默照寂然,星光点点,生死无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