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介绍: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长沙)人,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燎并称“楷书四大家”。《九成官醴泉铭》为唐代碑刻,由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此碑于唐贞观六年(622年)镌立于麟游(今陕西宝鸡麟游县)。碑高244厘米,宽118厘米。全碑共24行,行满50字。字。今石尚存,但经过剜凿,损泐过多,已非原貌。碑身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碑身阳面碑额刻(九成官醴泉铭)六个大字,为阳文篆书。碑座已经破损。传世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九成官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楷书之作。《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作笔法刚劲婉润,神采丰润饱满,兼有隶意;字体结构大方严谨;章法宽松而清晰。宋代朱长文评云:“然观其少时,笔势尚弱,今庐山有《西林道场碑》是也;及晚益壮,体力完备,奇巧间发,盖由学以致之,《九成宫碑》《温大雅墓铭》是也。”故《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作已成为后人学习楷书之范本。
这本书的装帧简直称得上是艺术品了。作为一本工具书,它在实用性和美观性上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厚实而略带哑光,既能保证墨汁洇染的适度,又方便在上面进行标记和临习。尤其是关键的“米字格”和“九宫格”的套印,清晰精准,对于控制字形结构至关重要。我尤其喜欢它对碑文原拓片的选取和高清扫描,那种刀刻的痕迹,那种历史的沧桑感,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在临摹时,我仿佛能透过纸面感受到千年前书写者握着刻刀时的专注与虔诚。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者对欧阳询原作的敬畏之心。这对于我们这些在数字时代习惯了快速、廉价复制品的学习者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它教会我们慢下来,去欣赏“慢工出细活”的价值。
评分我必须承认,最初买这本书时,是冲着“欧阳询”这个名字去的,毕竟是唐代楷书的典范,总觉得跟着大师学总没错。然而,阅读体验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讲究,它不仅仅是一本临摹帖,更像是一本深入浅出的书法理论研究。其中对于“九成宫”碑文的时代背景、书法风格的演变,都有非常精到的论述。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险劲”与“法度”之间辩证关系的阐述。很多传统书法书籍容易陷入纯粹的技巧堆砌,但这本书却能将技术层面的操作上升到审美哲学的高度。它让我明白,欧阳询的楷书之所以能流传千古,绝不仅仅是笔画的工整,而是其内在气质——那种外柔内刚、中正平和的君子之风。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感悟,这对于提升我对整个楷书体系的认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具批判性和思辨性的眼光去欣赏和学习书法,而不是盲目地模仿。
评分这本《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书法艺术的宝库之门。我之前对楷书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觉得就是把字写得端正好看就行。但翻开这本书后,才发现其中蕴含的学问太深了。书中对笔法的讲解细致入微,每一个提、按、顿、挫,都有图文并茂的解析,甚至连握笔的力度和角度都有详细的描述,这对于我这种“手残党”来说,简直是救星。我记得有一次练习其中的某个偏旁部首,怎么都写不出那种挺拔秀劲的感觉,快要放弃的时候,特意对照书里的步骤重新尝试,发现是因为自己对“悬针竖”的收笔处理不到位。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不仅展示了成品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把“如何达成这种美感”的过程彻底拆解了。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让我在接下来的练习中茅塞顿开,进步神速。而且,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也非常好,墨色印得清晰有力,即使反复描摹和对照,也不会轻易损坏,看得出装帧上的用心。
评分说实话,我这个人写字容易浮躁,静不下心来。很多书法字帖我买来没多久就束之高阁了,但奇怪的是,这本书我能坚持下来,而且越来越有兴致。它的节奏感把握得很好。开篇并不是直接抛出复杂的字例,而是从最基础的点画开始,循序渐进,像老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我喜欢它在讲解转折处时,那种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形容横画起笔的“蚕头燕尾”,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写,而是让你感受到那种蓄势待发的力量感。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代名家对《醴泉铭》的点评摘录,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书法家的见解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多维度的对话空间。这让我体会到了经典的力量,以及书法评论的魅力。它让我意识到,学习书法,其实也是在与古人对话,是在继承和理解一种文化精神。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改变,在于心态上的调整。在学习初期,我总是很在意“写得像不像”,稍微有一点偏差就懊恼不已。这本书用了很大篇幅来探讨“形”与“神”的关系,强调了对帖意的理解比单纯的形似更为重要。它引导我去思考,为什么同样是“点”,欧阳询的点可以轻盈如雨点,也可以沉稳如磐石。这种对内在精神的探索,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不再死抠每一个笔画的弯曲角度,而是开始注重气韵的贯通。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尝试将《醴泉铭》的某些结构特点融入到自己的日常书写中,即便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临帖,我的字也明显增添了一种清健朗朗的气度。这本书不只是教你写好“九成宫”,它更像是一本高级的书法修养指南,让我从一个模仿者,逐渐向一个有自己理解的习书者转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