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新版首发,90岁高龄的一行禅师亲自增删修订。
★ 本书系一行禅师畅销经典《佛陀传》的姊妹篇。
★ 一本书读懂佛心,理解佛陀的核心教法,开启平和、喜悦与幸福之门。
★ 本书深入浅出,贴近生活,语言诗意,简洁易学。
一切过错源起于心,透过心,一切过错能够消失。
一行禅师以自身的禅修体悟以及深入浅出的笔法,将佛法浓缩成一篇篇贴近生活的禅修指导,对佛教的基本教义做了生活化的阐释。本书直探佛法心要,阐释了四圣谛、八圣道以及二谛、三法印、四无量心、五蕴、六波罗蜜、七觉支、十二因缘等基本佛法的义理,配合佛教经典,辅以图解,而且还揭示了身体力行的诀窍。对于想安顿身心的读者来说,是一本贴近佛陀本怀的生活佛法书。
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
当今世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佛法心灵导师、禅宗大德
1926年,出生于越南中部,临济宗第42代传人
1967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1982年,在法国创立梅村道场,推动“正念修持”
200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身心研究所颁赠“身心灵研究贡献奖”
他的著作超过一百本,都是教导人们在生活中实践佛法,主要代表作有《你可以不生气》《佛陀之心》《活得安详》《与生命相约》等。
一行禅师在字里行间弘扬佛陀慈悲的精神。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作者)
我不想过分强调他的宗教身份,而是更愿意把他当作一位诗人、一位哲学家、一位心灵导师。他的文字如果抛开浸染着的佛教气息,就像一首生命绽放的诗。
——梁文道(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主持)
我觉得奥修、克里希那穆提、一行禅师的书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
一行禅师所谓的深观,显然是他长期与大自然相处的亲身体证,或是一种多次元的内在领悟。
——胡因梦(一行禅师著作译者之一)
当我在曼哈顿遇见一行禅师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宁静,这位禅宗大师的身边似乎萦绕着一种深深的祥和气息。
——奥普拉(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第一部 四圣谛:直探佛法心要
第一章 心中有苦痛,才能进入佛陀之心
第二章 初转法轮
第三章 四圣谛
第四章 老师无法将真理交给你,真理已在你心中
第五章 一切皆苦吗? 佛陀并未教导“三苦”
第六章 停止习气、平静身心、获得疗愈
第七章 修习正念,认清导致苦、乐的“食物”
第八章 四圣谛的新顺序:灭、道、苦、集
第二部 八圣道:通往正确修行之路
导论 若想解脱,就得修行八圣道
第一章 正见:帮我们去除邪见的修行
第二章 正思维: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第三章 正念:别再迷失于过去与未来
第三章 正语:如何深入倾听并讲说爱语
第四章 正业: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五章 正精进:修行必须明智,切勿盲目
第六章 正定:让自己深刻地活在当下
第七章 正命:选择我们的谋生之道
第三部 基础佛法:进入佛典世界的钥匙
第一章 二谛:世俗真理与终极真理
第二章 三法印:无常、无我及涅槃
第三章 三解脱门:摆脱恐惧、迷惑与悲伤
第四章 佛的三身:法身、报身与应身
第五章 三宝:你的内在就是佛、法、僧
第六章 四无量心:真爱的四种层面
第七章 五蕴:既不畏惧也不执著任何事物
第八章 五力:经营我们自己身心的发电站
第九章 六波罗蜜:去到安详、无畏、解脱之岸
第十章 七觉支:觉悟与觉悟之道的特征
第十一章 十二缘起:创造和平、喜悦的世界
第十二章 接触心中的佛陀,佛心就在每个人心中
第四部 基础经典:佛心的向导
《转法轮经》
《大四十经》
《正见经》
第一章
心中有苦痛,才能进入佛陀之心
佛陀不是神,而是如你、我一般生而为人,且同样受苦。若我们敞开心胸,走向佛陀,他会以充满慈悲的双眼注视着我们说:“因为你心中有苦,所以你就有可能进入我的心。”
维摩诘居士说:“因为世界病了,所以我生病;因为人们受苦,所以我必须受苦。”佛陀也曾如此说过。别以为你不快乐、心中有苦痛,所以就不能走向佛陀;正因为你心中有痛,才有可能与佛陀沟通。你、我的苦是我们进入佛陀之心的基本条件,也是佛陀进入我们心中的基本条件。
在45年的弘法中,佛陀一再强调:“我的教导唯有苦与苦的转化。”当我们辨识且承认自己的苦时,佛陀——我们内在的佛陀——将会看着这苦,找出导致苦的原因,然后开出一帖行动方针之药,这药能将苦转变为平静、喜悦与解脱。苦,是佛陀用以自我解脱的凭借,也是我们用以解脱自在的凭借。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内在的苦难种子可能有很大的力量,但别等到没有痛苦时才允许自己快乐。庭院中有棵树生病了,你必须照顾它,但也别忽略整片生机盎然的树林,即使你心中有苦,还是能享受生命中许多令人惊叹的事——美好的夕阳、儿童的微笑与繁花绿树。光是承受苦还不够,请别自囚于苦之中。
若你曾体验饥饿,就会知道享用食物是一种奇迹;若曾受冻寒之苦,就晓得温暖的可贵;若曾受过苦,就会知道如何对现在一些构成天堂的要素心存感激;倘若你陷于自身的苦,将会错过天堂。别漠视自己的苦,可也别忘记去享受生命中的奇迹,这不仅为自己,也为众生的利益。
年轻时,我写下这首诗,当时我以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契入佛心:
我的青春
是一颗青涩的梅子。
你在它身上留下了齿痕,
那些齿痕犹自颤动。
我永远记得,
永远记得。
自从学会如何爱你,
我的灵魂之门就一直敞开着,
任由风自四面八方吹入。
实相呼唤着变异;
觉知的果实已然成熟,
而开启的心门永不可能再紧闭。
烈火吞噬这个世纪,
山岭森林留有烈焰肆虐的印记。
风在我耳边呼啸,
穹苍正在暴风雪中剧烈震荡。
严冬的伤痕静静地躺着,
虽已不见冰封的刀刃,
却彻夜痛苦不堪,
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我在烽火连天的时代中成长,小孩、成人、价值观、整个国家等周遭的一切都遭到摧毁,年轻的我苦不堪言。觉知之门一旦开启,你就无法再关上。战争在心中留下的伤痕尚未完全平复,我常在夜里清醒地躺着,以正念的呼吸,拥抱着我的同胞、国家和整个地球。
没有苦,你就无法成长;没有苦,你就无法获得该有的平静与喜悦。请别逃避自己的苦,拥抱它、珍惜它,到佛陀身边,和他并肩而坐,并让他看看你的痛苦。他会满怀慈悲与正念地注视你,让你知道拥抱自身之苦与深入观照它的方法。有了智慧与慈悲,就能治愈心中和世界的创伤。佛陀将苦称为“圣谛”,因为我们的苦能让我们看到解脱之道。请拥抱你的苦,让它对你显示通往平静之路。
这本书的文字给我一种非常奇特的感觉,它不像那种硬邦邦的哲学论述,反而像是一位智者在午后阳光下娓娓道来的私语。我以前读过一些关于冥想和正念的书籍,很多时候都会陷入术语的迷宫,或者感觉要求太高,难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但这本让我感觉很接地气。作者似乎非常理解现代人内心的焦虑和喧嚣,他并没有急着去批判我们的生活方式,而是温柔地引导我们去观察。比如,书中关于“放下对完美的执着”那一段,描绘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场景,让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总是为了追求那种虚无缥缈的“圆满”而错过了当下的美好。那不是说教,而是像有人轻轻拍了拍你的肩膀,告诉你:“没关系,不完美才是真实。” 我读完后,那种紧绷感确实松弛了不少,尤其是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我发现自己能比以前多给自己几秒钟反应时间,而不是立刻被情绪卷走。这种细微但真实的变化,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敬意。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需要时常翻阅,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
评分我希望我可以给这本书打六颗星,但既然只能选五颗,我只能用语言来表达我的赞赏了。这本书最令人称道之处,在于它对“连接感”的重新定义。在如今这个高度个人主义和数字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感到被孤立,尽管我们与世界接触的频率更高了。作者细腻地描绘了“内在的孤岛”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回归自我中心,反而能更深地与外部世界产生共振。书中关于“万物互联”的阐述,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通过对自然界细微观察(比如雨滴、树叶的纹理)来展现的。这促使我开始重新审视我周围的环境,比如我开始注意清晨街道上清洁工的辛劳,或者窗外那棵老树的坚韧。这种由内而外的扩展,让我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宇宙宏大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这本书不是让你逃离世界,而是让你更深刻、更充满爱意地投入其中。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生活的感知度被调高了几个档位,一切都变得鲜活而有意义。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比较浅显的自助读物,但读进去才发现,它对人性的洞察力非常锐利。最让我震撼的是它探讨“痛苦的本质”那一章。作者没有回避痛苦,反而将其解构,将其视为生命体验的一部分,而不是需要被立刻“修复”或“消除”的敌人。这种视角上的转换,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以前总是在与内心的阴影搏斗,试图把它们都赶走,结果越是抵抗,它们似乎越是强大。这本书却告诉我,最好的方式是邀请它们坐下,一起喝杯茶。这种接纳的态度,极大地减轻了我对负面情绪的恐惧。而且,书中引用的比喻和故事都非常古典而富有韵味,丝毫没有当代流行书籍的浮躁感。它的节奏是缓慢而沉稳的,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领悟浮现。这绝对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它挑战了我们对“幸福”的肤浅定义。
评分我向来对宗教或灵性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它们常常显得高高在上,让人觉得那样的境界只属于少数开悟者。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有一种非凡的魔力,能将那些深奥的道理,用最日常、最朴实的语言重新包装起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慈悲”的论述。它并没有停留在对众生的博爱,而是具体地探讨了如何对自己保持慈悲。我过去对自己太苛刻了,总是在自我鞭策中前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如果不对自己温柔,那么我对外界的善意也只能是虚假的表演。作者提供的练习,比如在感到沮丧时,学着像对待一个受伤的孩子那样对待自己,那种温暖和被理解的感觉是如此真实。这本书就像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在你最脆弱的时候,为你提供了一个坚实的依靠。它不是告诉你“你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告诉你“你已经是完整的了”。这种赋权的感觉,比任何激励口号都更有效力。
评分说实话,我很少对一本书的排版和装帧有如此强烈的感受,但这本书的设计本身就像是它内容的一种延伸。纸张的触感非常舒服,那种略带纹理的质地,配合恰到好处的留白,让人在阅读时就能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宁静。这本书的内容,特别是关于“心念的流动”那部分,处理得极其细腻。作者没有使用那种过于抽象的心理学术语,而是用生活中的小事件来比喻心念的聚散无常。举个例子,书中将杂念比作窗外飘过的云彩,我们不必去追逐,也不必去驱赶,只需看着它们来去即可。这个形象太美了。它帮助我理解,我的思绪并非“我”本身,它们只是经过的访客。我最近开始尝试在工作间隙,练习这种“观察”的能力,结果发现,原本那些让我抓狂的待办事项清单,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看”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温柔的、不带批判的,纯粹而有力。
评分收到了,比较满意,下次再来。
评分京东活动购买,非常划算,买了好多,给家人买的,快递很快
评分很好的书
评分还没看,希望惊喜
评分多看看书,感觉心情平静多了,很好的书
评分帮朋友买!!!!
评分京东买书价优送货快,买书只看京东。
评分一行禅师的书都不错,很贴近生活,一次性把京东自营的有货的都买了
评分大风刮过古古怪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