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IP是怎样炼成的

超级IP是怎样炼成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徽 著
图书标签:
  • IP打造
  • 内容创作
  • 商业模式
  • 用户增长
  • 品牌营销
  • 流量变现
  • 文化输出
  • 内容产业
  • 超级IP
  • 知识产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9605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189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9
字数:29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从业人员,网络营销及运营人员,娱乐圈人士,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有志于自主创业的高校学生等。
近两年,有个词愈发流行,那就是“IP”。如果你还没有听说IP,那么你就out了。此IP非彼IP,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地址,而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芈月传》《琅琊榜》《鬼吹灯》《盗墓笔记》《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影视圈已经被IP攻占,未来几年还会有更多新的IP剧上映,霸屏的势头有增减。
那么,这个被娱乐圈炒热的IP到底是个什么鬼?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该怎样打造爆款IP?又该如何维护IP?怎样实现IP的商业价值?这些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是每一个努力经营自己、想要成功的人所关心的,本书是一部超级IP打造及运营全攻略,手把手教你打造超级IP,将自己做成品牌。

内容简介

什么是IP?简单说来,IP就是知识产权,可以是一首歌,比如《同桌的你》;可以是一部小说,比如《鬼吹灯》;可以是一台话剧,比如《夏洛特烦恼》;可以是某个人,比如周星驰……
本书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互联网营销经验,通过papi酱、罗振宇、咪蒙、吴晓波等成功案例的分析,由理论到实践,从魅力人格体、超强内容力、传播力、粉丝运营、商业变现、自品牌生命力六个方面,详细介绍超级IP的打造与运营方法,全书通过典型性的生动例证和颇具独到见地的理论总结,使其可读性得到明显的提高。
IP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一个“个体崛起”的互联网商业时代已经来临,让我们把握风口,借势而飞!

作者简介

刘徽,中国“互联网品牌”和“自品牌”营销领域领跑者,广州国瑞文化有限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广州胜道营销工作室营销总监,网络营销策划师,实战网络营销专家,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多家企业营销顾问等职。多年来专心从事和研究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等领域,服务过的企业包括娃哈哈集团、广州凤经纬工贸有限公司、简格高隔间集团、广州业德贸易有限公司、广粮集团、中国惠民商场、欧曼尚品服饰、状元坊饰品、中国服装辅料门户网、广州礼品网、贝壳购等企业或网站。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什么是IP?即——可以摆脱单平台束缚,对用户产生吸引力的事物。”
——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
“世界在不断变化,IP已经成为新风口。谁更擅长运营IP,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斩获先机
——姬十三(果壳网、在行创始人)
IP是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
现在通常所说的IP,广泛意义上来讲是指那些被广大受众所熟知的、可开发潜力巨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IP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甚至一句话,可以应用于音乐、影视、游戏 等多个领域。
——《光明日报》
“IP模式”的成功运行,得益于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产权意识的逐渐觉醒。
作为一种新兴模式,“IP模式”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对于资本来说,它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大化;对于创作者来说,可以限地从其他“IP”作品中合法地获得创作素材;对于“IP”用户和消费者来说,可以从多个文本获得共振和延展的享受。
——《人民日报》

目录

引言 超级个人IP,互联网时代商业的现实
第1章 魅力人格体
1.1 听说你想辞职,做个自由职业者 6
1.2 如果不甘于平庸,那就亮出你的品牌 10
1.3 魅力IP,最有效的流量变现模式 12
1.3.1 牛人IP是微营销时代的个人品牌身份证 13
1.3.2 牛人IP让传播模式从流量红利衍变为人格红利 14
1.3.3 牛人IP能为产品带来溢价 15
1.3.4 牛人IP能让品牌裂变 16
1.4 在这个品牌个性化的时代,如何打造属于你的自品牌 16
1.4.1 网红不一定是自品牌牛人,自品牌牛人一定是网红 17
1.4.2 塑造魅力人格体 20
1.4.3 形象品牌化 28
1.4.4 品牌标签化 35
1.5 为什么有人10年仍不是专家,有人2年就足够卓越 38
1.5.1 如何成为某领域的专家 38
1.5.2 如何让自己变得卓越 39
1.5.3 成功只不过是一个风口踩在另一个风口上 43
1.5.4 再小的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品牌 44
第2章 超强内容力
2.1 你是自媒体,你们全家都是自媒体 46
2.1.1 自媒体,众媒时代的内容盛宴 46
2.1.2 内容,从信任到自品牌的新链条 47
2.1.3 “爆款”内容,打造超级自品牌IP 50
2.1.4 你确定你真的喜欢做内容吗? 51
2.2 “10万+”内容的创作 52
2.2.1 用创作的心态去码字 52
2.2.2 先听懂用户的意思再动手 53
2.2.3 为文案写作做好精神准备 57
2.2.4 标题,凭什么打动受众 59
2.2.5 正文,如何让受众阅读下去 62
2.2.6 个性,如何让受众记住你 67
2.2.7 行动,从现在开始写作 69
2.3 视频的神奇力量 71
2.3.1 长视频 72
2.3.2 短视频 72
2.3.3 网络直播 74
2.3.4 互联网视频六大生产力 77
2.4 图片与音频 83
2.4.1 如何制作图片内容 83
2.4.2 如何制作音频内容 85
2.5 新媒体内容制胜的“黄金法则” 86
2.5.1 公司和个人都是媒体公司 86
2.5.2 自媒体人如何取胜 87
第3章 极致传播力
3.1 爆品战略,成就自品牌的核武器 92
3.1.1 痛点法则 93
3.1.2 尖叫法则 94
3.1.3 爆点法则 96
3.2 新媒体矩阵,在线时代的媒体公关与传播 100
3.2.1 掌控话语权 100
3.2.2 构建话语权媒体平台 102
3.3 内容发酵,新媒体传播的那点把戏 124
3.3.1 点击量比真相更重要 127
3.3.2 媒体炒作链 129
3.3.3 找准引爆点,制造交叉引爆效应 135
3.3.4 如何在社交媒体平台引爆内容 139
3.3.5 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打造品牌 147
3.4 外部资源,能抓“老鼠”的好“猫” 153
3.4.1 传统媒体:依旧是最强王者 153
3.4.2 真人秀:最好的形象包装平台 154
3.4.3 演讲:分享思想的“黄金屋” 155
3.4.4 比赛:这是最好的“战场” 158
3.4.5 活动:大会场,大势能 159
3.4.6 书籍:持续出书,提升势能 159
第4章 粉丝运营
4.1 粉丝经济: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 162
4.1.1 没有粉丝的品牌是毫价值的品牌 162
4.1.2 得粉丝者得天下 163
4.1.3 粉丝号召力=自明星影响力 164
4.2 粉丝运营,我为群狂 165
4.2.1 粉丝运营,知社群运营者得天下 165
4.2.2 社群定位法则,志同道合就是王道 166
4.2.3 社群构建法则,“六要素”构建超级社群 167
4.2.4 社群聚粉法则,将别人鱼塘的“鱼”变成自己鱼塘的“鱼” 171
4.2.5 社群聚粉方法,百万粉丝初养成 175
4.2.6 社群运营法则,量体裁衣别杞人忧天 184
4.2.7 社群管理法则,从吸引到忠诚 187
4.3 社群复制,打造社群矩阵 190
4.3.1 如何进行分社群裂变 190
4.3.2 如何引爆社群矩阵 193
4.4 罗辑思维是怎么“干”出来的 195
第5章 商业变现
5.1 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进化 200
5.1.1 注意力比信息更重要 200
5.1.2 消费者不需要推销,需要体验 201
5.1.3 商业回归人性 202
5.1.4 功能成为标配,情感成为强需 202
5.1.5 用户只为特定的场景买单 203
5.1.6 粉丝就是你的资产 204
5.2 自品牌时代,我们该如何做营销 205
5.2.1 建设客户名单数据库 205
5.2.2 打造产品成交主张 208
5.2.3 追销 216
5.2.4 系统化 218
5.2.5 产品成功销售的四个关键点 219
5.3 自品牌就是最好的社交货币 221
5.3.1 自品牌自带流量 222
5.3.2 刷脸,自品牌自带信任感 223
5.3.3 自品牌就是社交货币 224
5.3.4 用身份创造故事,用故事创造品牌 225
5.3.5 自商业,未来已经来到 226
第6章 自品牌生命力
6.1 终于,我自由了;终于,我失败了;终于,我成功了! 232
6.1.1 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232
6.1.2 我的使命是让自己活下去 232
6.1.3 终于,我自由了;终于,我失败了 233
6.1.4 只要在困难中活下去,就没有走不通的路 233
6.1.5 世界所有的美好,都来源于专注 234
6.1.6 我的愿景是将山那一边的美景告诉给大家 235
6.2 你必须考虑选择如何度过你的一生 236
6.2.1 选对鱼塘钓大鱼 236
6.2.2 没事的时候多想想五年后的你 238
6.2.3 在成功之前,你要敢“想” 239
6.3 识别自品牌生命力强弱的四大指标 240
6.3.1 什么样的自品牌容易过气 240
6.3.2 自品牌生命力指标1:内容值 241
6.3.3 自品牌生命力指标2:人格化 242
6.3.4 自品牌生命力指标3:影响力 245
6.3.5 自品牌生命力指标4:亚文化 246
6.4 如何快速成就你的自品牌 246
6.4.1 调研和了解目标受众的期望 247
6.4.2 制定受众期望导向差异化的品牌战略 248
6.4.3 建立和传递品牌价值的受众互动方案 249
6.4.4 强化受众关系,增强情感黏度,建立信任依赖 250
6.4.5 创造受众权益,获得商业价值 251
6.5 如何保护自品牌 252
6.5.1 避免丑闻 252
6.5.2 提升自己的知识力 253
6.5.3 坚持做内容 254
6.5.4 坚持传播个人品牌 255
6.5.5 抓住每一个机会 255
6.5.6 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 256
6.5.7 思维晋升,差的不是钱 257
结尾语

前言/序言

一、写作初衷
2016年8月,因为家庭缘故,我从工作了7年的广州辞职回到长沙工作,又得重新租房、重新找工作,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尽管非常顺利,但这都归功于我过去多年来的积累。相比于大学刚毕业时,如今我的简历上多了很多让我“值钱”的东西:7年的互联网营销经验、大学教授、互联网品牌和自品牌研究专家、10本营销书籍作者、十几个成功的案例……当这一串串形容词放置在自己名字前面的时候,我内心清楚在长沙很容易适应下去,不会再像大学刚毕业那会找工作到处碰壁,这让我突然想起在大学教书的那段时间,每次学生快毕业的时候,总是用最后两节课来讲述“人生职场规划”。是啊,其实每个人都一样,从一开始就在“设计”着自己的人生路,选择什么样的小学、初中、高中,选择什么样的大学、专业,毕业之后选择什么样的公司、工作,每个人规划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
在职场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产品,都在向社会、向公司“推销”自己,所以有时候我们在经营自我人生的时候,也需要像产品品牌运营一样包装自己。换句话说,把自己当产品来经营。尤其是最近几年,大学生自主创业、自媒体人、网红等个体经济现象不断涌入,这些个体能否获得成功,关键就在于他们能否最终将自己“衍变”成自品牌,在于他们是否把自己当做企业来经营。
个体创业者如此,职场工作人员亦如此!
二、自品牌,下一个互联网蓝海
从2009年开始从事互联网研究已有数载,时至今日,依旧对互联网充满最初的激情,其原因可归结为互联网的变幻莫测。细想这些年,从最初的SEO(搜索引擎优化)、百度竞价排名,随后就是社会化媒体营销,再到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运作,紧接着就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O2O、互联网+,现在则是网红、网络直播的兴起。变幻莫测的互联网时时刻刻给我更多的惊喜,因为它给我一次又一次“翻身”的机会。对于互联网从业人员,我们可能失去了互联网人口红利、淘宝红利、微商红利等,但也没必要过于纠结过去,因为我们只需要静静地等着互联网下一个红利“风口”的到来—惊喜之外也有些许懊恼,过去几年因“速度为王”的原因,确实让我失去了不少机会。
而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个人在营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论是之前的粉丝经济、社群营销,还是目前最火爆的网红、自媒体,它们最核心的因素不再是产品,而是个人,人已经成为连接产品与消费者的关键。我相信,在未来消费者追寻某个产品,不再仅仅因为广告引流,更多的是因为产品背后的某个人的个人魅力。
自品牌,势必成为互联网营销的下一个蓝海市场。
三、写作本书的思路及结构安排
本书的雏形是我在2015年写的一本《互联网品牌运营宝典:全面解析“互联网+”下的品牌策略》和2016年写的一本《网红手册:揭秘网红神话背后的真相》两本书,这两本书概括了我目前对互联网进行研究的所有内容:互联网品牌和自品牌。论是产品还是个人,其运营最终都会归结到品牌,只不过在传统营销时代,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注重于产品,而在互联网时代,原本站在产品背后的人纷纷浮出水面,站在台前,开始对自身进行品牌形象运作。
互联网时代的确给了我们数机会,每当互联网出现风口的时候,总是有一小部分人成功地“飞”了起来,成为自明星,但更多的是数人在苦苦地煎熬,他们不断摸索、等待,孤独地守着黎明前那一刻的曙光,那束曙光就是将自己打造成自品牌。
对于自品牌的打造,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找到打造“自品牌”的基因,每个人出生都是独特的原创,如果没找到基因,就会容易成为“山寨”品;
第二,找到打造“自品牌”的方法,基因难以复制,但办法可以模仿,论是产品品牌运营也好,还是自品牌运营也好,招数来来去去就是那些,需要我们去整理其中的套路;
第三,找到构建“自品牌”变现的模式,付出艰辛是为了获得丰厚的回报,为什么现在又开始提倡匠心精神,原因在于有人愿意为手艺人的匠心精神买单。
从打造自品牌的这三个问题出发,我们将本书大致分为以下六个章节:

魅力人格体,主要介绍如何塑造差异化品牌形象;
超强内容力,主要介绍如何进行内容创作;
极致传播力,主要介绍如何通过社会化媒体来传播个人品牌;
粉丝运营,主要介绍如何运营和管理好自己的粉丝;
商业变现,主要介绍如何实现自品牌的商业化运作;
自品牌生命力,主要介绍如何延长自品牌的生命周期。

四、本书阅读对象
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是给那些对自己有更高要求,想有一番成就的读友们,当然这个概念有点笼统,具体细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人群:
(1)微商、电商等靠互联网赚钱的人
在PC时代,做电商几乎都是靠流量,因此那时候更多的是想办法占据排名,占据排名就有很多人会看到你的产品,就意味着有一定的概率去产生销售。所以那个时候更多的是研究SEO、淘宝、阿里巴巴规则。后来在移动互联网刚刚开始的时候,随着微信的出现,大家图新鲜转型做微商,此时通过微信销售产品主要是靠在朋友圈刷屏、刷信誉,很多人刷着刷着就没信誉了,大部分人的刷屏时代已经过去,但少部分人做得风生水起,其原因不在于刷屏,而是因为个人的足够魅力,这便是自品牌的魅力。
(2)想通过个人宣传企业的小微企业CEO、企业高管
在过去传统营销时代,很多大老板的生意模式都是先埋头做出产品,然后做广告、渠道,或者参加展会就可以接到订单,当然今天,这种模式依然有效,很多传统企业的老板依然在坚持做。只不过相比过去,今天的传统广告模式已经很难,现在销售产品,已经不是怎么卖的问题,而是谁在卖的问题。作为老板,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躲在产品(或品牌)的背后,应该站出来为自己的企业品牌发声,用自己的人格化魅力去带动公司品牌。老板必须是自己企业产品的第一代言人,必须做一个有专业、有温度、负责任的老板,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企业产品和品牌上。
(3)需要提升职场竞争力,助力事业发展的白领
论你是自由职业者,还是全职工作人员;论你是做企业咨询,还是做教育培训,这些普通大众是比较痛苦的,空有一番热情,却很难表达出去,甚至很多自由职业者,长期坚守也沦落为连生存都有问题的“屌丝”,有热情很好,但需要更有效地传播,进而提升自身价值。因此,职业者们最需要走自品牌路线。
(4)有绝活但缺乏个人魅力的手艺人
国内有很多技术高超的传统手艺人,如木匠、雕刻家、手工艺品者等,他们具备非常高的匠人精神,很多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但是这些手艺只是在熟人间传播,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这些有绝活的手艺人,可以将自己打造成自品牌,把手艺通过故事传播出去。
(5)媒体人
这里的媒体人包括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企业媒体、记者、编辑、电视导演和自媒体,这些人天生就是意见领袖,但意见领袖过多依附于企业平台,当然拥有优质的平台可以说是先天的优势,但要想有所突破,也需要考虑互联网工具和玩法,做属于自己的品牌,如罗振宇、马东那样。
(6)兴趣爱好者
在网络直播平台上,有很多兴趣爱好者,如吉他、插花、画画、音乐、舞蹈、摄影、游戏、户外等,其中有些人可以说是骨灰级的玩家,造诣甚至超过专业选手。这部分人如果愿意用自品牌理论去更好地放大和包装自己,就可以拥有更大的圈子,认识更多的人,拥有更多的粉丝,而且能让爱好和利益挂钩。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是什么身份,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考虑建立强大的自品牌,因为未来的竞争,不管是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还是电商行业,最终都是“自品牌”的竞争,自品牌也是你未来获得真正成功的核心密码。
五、鸣谢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的编辑,我非常重视这本书的内容,所以对它的要求很高,前后进行了多次修改,交稿日期一推再推,谢谢她对我的支持、帮助和鼓励。也要感谢参与本书编辑工作的同事和朋友,他们分别是吴军华、张汉宏、王光友、康苗、林丹妮、刘春、王郁娜、姚瑜锋、马忠华、陶雄明、谌爱辉、刘书鸣、关则富、周超群等人,谢谢他们在我创作过程中源源不断地提供资料和想法。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服务过的企业:广州凤经纬工贸有限公司、简格高隔间集团(鲁班墙)、广州业德贸易有限公司(健康送食品)、广州顺伊商务有限公司、宁波东锐激光有限公司、广东西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百翼文化有限公司(kooboos面膜)、广州礼品网、广州服装辅料门户网、中国惠民商城、状元坊饰品、MedAir空气净化器、欧曼尚品服饰、娃哈哈集团、广粮集团……因为论是研究还是创作,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我在服务他们的时候,更多的是他们配合我的时间安排,感谢他们对我的支持。
最后,我要感谢我在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老师和我的学生,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除此之外,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那些可爱的读友,通过前面10本书,让我们从陌生到熟悉,谢谢你们对我作品的肯定,这是我继续创作下去的动力。

刘 徽   
2017年1月于长沙
《 IP炼金术:从概念到帝国的价值飞跃》 在信息爆炸、文化浪潮汹涌的时代,一个成功的IP(知识产权)不再仅仅是故事、角色或一个创意,它是一座巨大的价值金矿,一种能够跨越平台、触达大众、并持续生长的强大生命体。从一本畅销小说到一部现象级电影,从一款风靡全球的游戏到一个家喻户晓的动漫形象,IP的魅力在于其强大的延展性和情感连接能力,能够引发共鸣,构建社群,最终形成一种文化符号和商业帝国。《IP炼金术:从概念到帝国的价值飞跃》将带领您深度剖析IP的本质,揭示那些“超级IP”是如何从最初的萌芽,一步步蜕变成拥有巨大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文化旗舰。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IP案例集锦,也不是空泛的理论探讨。它是一份详尽的“IP炼金术”实操指南,旨在为创作者、内容生产者、投资者以及渴望在文化产业中分一杯羹的每一个个体,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和深刻的洞察。我们将从IP的诞生之初——“概念的孕育与价值的识别”——开始,深入探究一个真正具备潜力的IP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要素。这不仅仅是寻找一个“好故事”那么简单,而是要洞察市场趋势,理解用户需求,并能预见其未来的无限可能。我们将剖析那些成功的IP,是如何捕捉到时代精神,如何挖掘出触动人心的普世价值,以及如何在故事结构、人物塑造、世界观构建等方面,埋下日后延展的伏笔。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想法,到能够承载无数想象力的种子,这其中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对未来趋势的预判,是“炼金术”的第一步。 接着,我们将进入IP发展的关键阶段——“内容的打磨与核心吸引力的塑造”。一个IP能否成功,其内容本身的质量至关重要。这本书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精良的剧本创作、富有魅力的角色设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独特的世界观构建,来打造IP的“硬核”吸引力。我们将探讨叙事技巧的运用,如何在不同类型的内容中,将IP的核心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无论是文字、画面、声音还是互动体验,都需要以最高标准去打磨,确保每一个触点都能让用户感受到IP的独特魅力。我们将深入分析那些经久不衰的IP,它们是如何在内容上持续创新,如何在保持核心吸引力的同时,不断为用户带来新鲜感和惊喜,从而延长IP的生命周期。 “IP的延展与多平台生态构建”是IP价值最大化的核心环节。一个成熟的IP绝不会被局限于单一的载体。本书将详细解读,如何围绕核心IP,进行跨平台的开发和运营,构建一个完整的IP生态。从影视剧、动画、漫画,到游戏、衍生品、主题公园,再到线上互动社区和线下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将成为IP价值的延伸和放大器。我们将分析成功的IP是如何实现“内容联动”和“粉丝聚集”,如何在不同平台上互相赋能,形成协同效应。这不仅仅是简单的“IP+X”模式,而是基于对IP核心价值的深刻理解,对不同平台特性的精准把握,以及对目标受众的深入洞察,从而实现“1+1>2”的品牌效应。我们将深入探讨IP授权、合作开发、以及IP内容反哺原作等多种模式,揭示其中的商业逻辑和操作技巧。 在IP发展的过程中,“社群的建立与粉丝经济的运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个成功的IP,背后往往拥有一群忠诚且富有激情的粉丝群体。本书将深入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社群运营,建立和维护与粉丝的紧密连接,并将这种连接转化为强大的商业价值。从早期粉丝的挖掘和培养,到社群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再到粉丝创造内容的激励和传播,我们将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我们将分析那些成功的IP是如何通过与粉丝的深度互动,构建情感认同,让他们成为IP最忠实的传播者和消费者。粉丝经济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销售,更是通过情感连接,让用户深度参与到IP的共创和传播中,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推动IP的持续繁荣。 “IP的商业化与价值变现的多元探索”是IP炼金术的最终目标。当IP具备了足够的影响力和用户基础,如何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将是关键的考验。本书将系统性地梳理IP的商业化路径,从经典的版权授权、广告植入、衍生品开发,到更具创新性的IP主题体验、IP金融、以及IP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我们将分析不同商业模式的优劣势,以及如何根据IP的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变现策略。本书将强调,成功的IP商业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规划、精准的市场定位、以及对商业机会的敏锐捕捉。我们将剖析那些成功的IP是如何实现“内容-粉丝-商业”的闭环,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其商业活力。 最后,我们将目光投向“IP的生命周期管理与未来趋势的展望”。任何IP都无法永远保持巅峰。本书将探讨如何对IP的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何在IP进入成熟期后,保持其吸引力,并在必要时进行“IP重启”或“IP焕新”,以应对市场变化和用户审美疲劳。同时,我们将展望IP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技术(如AI、VR/AR)对IP创作和传播的影响,IP与元宇宙的结合,以及跨文化IP的全球化发展等。我们将帮助读者建立长远的IP战略思维,为IP的可持续发展和价值最大化提供前瞻性的指导。 《IP炼金术:从概念到帝国的价值飞跃》将为您揭示,从一个创意到一座文化帝国,IP的价值飞跃是如何一步步炼成的。它是一次关于洞察、创造、连接和变现的系统性探索,旨在赋能每一个IP梦想家,助您在波澜壮阔的文化产业浪潮中,掌握炼金的秘密,铸就属于自己的文化传奇。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独特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思考框架。作者将IP的诞生和发展,拆解成了几个清晰可辨的阶段,并且为每个阶段都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这不像某些书籍只是泛泛而谈,让人听完之后依旧不知道从何下手。他提出的“IP炼金术”理论,虽然听起来有些玄乎,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非常系统。他教你如何去识别“潜在IP”,如何去“挖掘其核心价值”,如何去“构建情感连接”,以及如何去“实现跨界传播”。这种层层递进的逻辑,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读物,更是一本实操手册。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方法论运用到我自己的项目中,去尝试打造属于自己的“超级IP”。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远超我最初的预期。我原以为这只是关于 IP 营销的技巧分享,但实际上,它探讨的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内容创造哲学”。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成功的表象,而是深入到IP产生的“土壤”——文化、情感、用户需求等深层因素。他强调“生命力”的重要性,认为一个真正的超级IP,就像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能够不断地生长、演变,并与时代同频。我特别欣赏他对“原创性”的强调,以及如何在这种原创性的基础上,构建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IP。这本书让我明白,打造超级IP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耐心、智慧和对用户深刻理解的长期过程。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成功的IP,更能指引我们如何去创造那些能够触动人心、流传久远的优秀内容。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于“潜力”的挖掘和“孵化”的论述,简直是点石成金般的智慧。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成功案例,而是深入剖析了那些看似偶然的爆款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必然逻辑。他反复强调“连接”的力量,不仅仅是IP之间的联动,更是IP与用户情感的深度连接。这种连接,他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情感的共振”,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我之前一直觉得,很多IP的成功是靠运气,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从一个模糊的概念,一步步地去构筑一个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故事宇宙”。他探讨的不仅仅是“做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这种由表及里的分析,让我对IP的形成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我未来在创意领域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思路。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不像一些理论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画面感。作者在讲述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他亲身经历的小故事,这些故事虽然简短,却能生动地展现出他所提倡的理念。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到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小点子,逐渐发酵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IP的过程。他用一种近乎“侦探小说”的笔触,带领读者一步步地去解开IP成长的密码。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成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隐藏在我们日常的观察和积累之中。书中对于“用户洞察”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他教会我们如何去倾听用户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来打磨和优化自己的IP。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了整本书的始终,让人感觉非常实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别致,封面采用了富有张力的色彩搭配,给人一种现代感和力量感。书脊的材质也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感觉很扎实。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些抽象而又充满象征意义的图形,它们似乎在暗示着某种深层次的逻辑和构建过程。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也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而是带点自然的纹理,阅读起来不会有反光刺眼的问题,这一点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至关重要。排版也十分考究,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使是在光线不太充足的环境下阅读,也不会感到吃力。章节之间的划分也很清晰,标题的设计也很有创意,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好奇。总而言之,从这本书的外在呈现来看,它就如同一个精心打磨的艺术品,透露出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让我对内容本身也充满了期待,相信作者在内容的打磨上同样不会马虎。

评分

书的内容没有想象中好

评分

活动给力,价格比较优惠,支持支持!

评分

活动给力,价格比较优惠,支持支持!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好好哈哈哈哈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很好的书

评分

个人自品牌是社交媒体的发展趋势,有时候个人品牌比企业品牌还重要。这本书是一本好书!

评分

好好哈哈哈哈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