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意誌》為尼采晚年哲學思想的代錶之作,集中錶達瞭尼采的權力意誌學說和超人理論,是尼采的主要代錶作之一。尼采哲學的精髓即是重估一切價值,其“意誌”是壓倒一切的。正像“德國高於一切”一樣,他的光輝與黑暗都是係於這個意誌,而這意誌又是反辯證法的。尼采主張權力意誌是支配世界和人類行為的絕對動因,人生就是權力意誌的追求。
弗裏德裏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國哲學傢、詩人和散文傢,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采很早開始批判西方現代社會,然而他的學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引起人們重視,直到20世紀纔激起深遠的調門各異的迴聲。後來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後現代主義等都以各自的形式迴應尼采的哲學思想。尼采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齣瞭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著有《權力意誌》《悲劇的誕生》《偶像的黃昏》《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
序言 / 001
第一篇?歐洲虛無主義
Ⅰ虛無主義 / 004
Ⅱ歐洲虛無主義曆史 / 045
第二捲?對迄今為止最高價值的批判
Ⅰ對宗教的批判 / 094
Ⅱ對道德的批判 / 171
Ⅲ對哲學的批判 / 263
第三捲?新評估的原則
Ⅰ作為認知的權力意誌 / 308
Ⅱ權利意誌的本質 / 401
Ⅲ作為社會和個體的權利意誌 / 460
Ⅳ作為藝術的權利意誌 / 506
第四捲?紀律和教養
Ⅰ等級製度 / 550
Ⅱ狄俄尼索斯 / 624
Ⅲ永恒的重復 / 653
名詞錄 / 662
譯後記 / 670
Ⅱ權利意誌的本質
一、世界的機械論解釋
618. (1885)
迄今為止所有關於世界的解釋的嘗試,機械論在今天看來好像是占上風的。很明顯這是對得起良心的;科學相信除非有機械論程序的幫助,否則不會有進步和成功。每個人都知道這些程序:他們把“推理”和“目的”放在離解釋盡可能遠的地方,他們錶明,如果給予足夠的時間,任何東西都可以進化成其他東西,當植物和蛋黃的命運中“錶麵的目的”一旦再一次被追溯到擠壓和撞擊時,人們會忍不住惡意竊笑的:簡而言之,如果允許在這麼嚴肅的事情上開玩笑的話,那麼人們就是在由衷地尊敬極緻愚蠢的原則。同時,預感或憂慮齣現在涉及這種運動中挑選齣來的智者中,好像理論有一個洞並且它遲早會被揭露:我的意思是就像在一個極端的緊急情況中的鳴笛,而人們中終於開始尖叫。人們不能“解釋”擠壓和撞擊本身,不能免除距離中的行動:——人們失去瞭對解釋的信仰,並且用歪麯的錶達承認用動力學解釋世界是可能的,用它對“真空”的否認和原子堆理論,這很快就會控製物理學傢,但隻能描述,不能解釋;盡管可以得到動力學的內在性質——
619. (1885)
“力”的概念的勝利,據此我們的科學傢創造瞭上帝和世界,但它仍然需要被完善:一個內在的意誌必須歸於一個其他的東西,我們把它叫作“權力意誌”,即,對明顯的權力不知足的欲望;或者作為創造性的驅動力運用和實踐權力,等等。物理學傢們不能從他們的原理中消除“遠距效應”,也不能消除斥力(或者引力)。這些東西沒有什麼用:人們不得不將所有的運動、所有的“錶象”、所有的“法則”理解為內部的象徵,並且把人當作達到這個目的的類比。在一個動物中,可以把它所有的驅動力看作權力意誌;同樣地,有機生命的所有功能有同一個來源。
620. (1885—1886)
力量曾經被證明嗎?不是,隻有結果被完全翻譯成瞭外語。無論如何,我們習慣於繼承,因此對看起來古怪的並不感到奇怪。
621. (1885—1886)
我們不能想象的力量隻是空洞的詞匯,在科學中沒有作為公民資格的權力;像所謂引力和斥力的純機械力,隻是為瞭使我們想象世界,沒有其他的!
622. (1885—1886)
擠壓和碰撞,是後來纔有的東西,是衍生物,不是原來就有的。它是聯閤而形成的,以有東西可以被擠壓、碰撞為基礎!但是,是由哪些東西聯閤起來的呢?
623. (1888年3—6月)
在化學過程中沒有不變的:這隻是錶麵現象,僅僅是學校教育的偏見。我們的意識已經悄悄地進入瞭不變的想象中,我的物理學傢朋友們總是從形而上學中獲得這些。認為金剛石、石墨和炭是完全相同的東西就是單純從錶麵讀到瞭事實。為什麼?因為它們實質上沒有什麼不同!好吧,它們有一些相同的東西;但是在它們的轉化過程中,我們不能看見微粒的活動,或者稱齣它們質量的變化,將一種材料變成某些不同的東西——特彆是不同的性質。
624. (1883—1888)
反對物理中的原子。——為瞭理解世界,我們不得不計算它;為瞭進行計算,我們不得不找齣恒定的原因;因為在現實中我們沒有找到恒定不變的原因,所以我們就自己發明瞭原因——原子。這是原子論的起源。
世界的可計算性,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公式錶達——這真的能“理解”嗎?當音樂變得可計算,可以被簡化成綜閤的公式,有多少音樂能被理解呢?——“恒定的原因”,事物、實體、某些“絕對的”東西;發明——人們得到瞭什麼?
625. (1888年3—6月)
“運動”的機械論概念早已將原始過程轉化成視覺和觸覺的標誌語言。
“原子”的概念,“驅動力的所在和驅動力本身”之間的區彆是從我們的邏輯物理世界中得到的標誌語言。
我們不能改變意誌的錶達方式:可以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它們僅僅是標記。要求一個閤適的錶達模式是愚蠢的:語言的本質、錶達方式僅僅錶達瞭一種關係——
“真理”的概念是無意義的。“對—錯”所在的全部領域僅僅適用於相對關係,而不適用於“事情本身”——沒有“本質本身”(有的僅僅是構成本質的關係——),就像沒有“認識本身”一樣。
626. (1883—1886)
“力量的感覺不是從意嚮中開始的:一般而言,感覺不是從意嚮中開始。”
“僅僅是錶麵上的經驗支持瞭這一點:在一個實體(大腦)中,感覺是由意嚮(刺激)傳導産生的。但是通過什麼産生的感覺?這能證明感覺一點都不存在嗎?因此它的錶麵現象被設想為是由意嚮錶現齣的創造性行為?實體的興奮狀態僅僅是假設的!不是經驗!——感覺是實體的一種性質:有感覺的實體。”
“在一定的實體中我們發現他們沒有感覺嗎?不是,我們隻是沒有發現他們有什麼。我們不可能從感覺中獲得一個沒有感覺的實體。”——多麼草率的結論!
627. (1885—1886)
“引力”和“斥力”在純粹的機械論感覺中是完全虛構的:隻是詞匯而已。我們不能將引力從意圖中分開。——占有事物或者抵抗反駁它的意誌——我們“理解”的是
我平時偏愛那種結構清晰、邏輯嚴密的非虛構作品,所以最初對這本名聲顯赫但又充滿爭議的著作是持保留態度的。然而,這套書的體量和它所覆蓋的議題的廣度,很快就讓我放下瞭偏見。我發現,作者構建瞭一個異常宏大的思想體係,其中充滿瞭對歐洲文化傳統深刻的批判性迴顧。我特彆喜歡它探討藝術和藝術傢的那一章節,那裏麵描述的創造過程,簡直就是對靈感和掙紮的完美捕捉。它並沒有給齣明確的行動指南,反而更像是一種世界觀的重建工具。每次我感到生活陷入某種停滯或迷茫時,翻開這本書的任意一頁,都能從中汲取到一種重生的能量——那種要打破現狀、不斷嚮更高處攀登的內在驅動力。這本書的閱讀難度是毋庸置疑的,它要求你耐心地去適應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但一旦你成功“破譯”瞭其中幾段關鍵的論述,你就會發現,它為你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看待整個世界和自己的位置。
評分說實話,我這次的閱讀體驗是相當“痛苦”的,但這種痛苦是帶著收獲的,類似於高強度訓練後的那種肌肉酸痛感。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關於政治或曆史權謀的書,畢竟書名聽起來就很“硬核”。結果發現,它的核心探討遠比我想象的要深邃和個人化得多。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述“超越”和“自我剋服”這兩個概念時的細膩和反復強調。他似乎在不斷地告訴讀者,真正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對外界的徵服,而是對自身局限性的掙脫。我發現,在讀完它之後,我對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的看法也發生瞭微妙的變化,我不再隻關注他們取得瞭多大的成就,而是開始好奇他們為瞭達成目標,在精神上進行瞭怎樣的自我搏鬥和重塑。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煽動性,雖然是理論著作,但讀起來卻有一種史詩般的悲壯感。它沒有提供任何安慰,但卻給予瞭一種直麵殘酷現實的勇氣,這大概就是它價值所在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吸引人,那種深沉的色調和略帶粗糲的質感,讓我一拿到手就感覺到瞭某種厚重感,仿佛裏麵蘊含著不為人知的秘密。我其實對哲學原著不太感冒,總覺得晦澀難懂,但看到“權力意誌”這個標題,心裏還是起瞭強烈的好奇心,它不像其他學術著作那樣高高在上,反而帶著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我特彆留意瞭它在排版上的處理,字體選擇很經典,閱讀起來倒是不費力。至於內容本身,我得承認,一開始我得非常專注纔能跟上作者的思路,那種層層遞進的論證方式,需要讀者投入大量的腦力去梳理。我花瞭幾天時間纔勉強啃完第一部分,感覺自己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每嚮上一步都需要極大的毅力。不過,一旦抓住瞭一兩個核心概念,後麵的理解就會順暢很多。我更喜歡它在描述人類動機和曆史進程時那種毫不留情的犀利,它不像很多曆史書那樣溫吞水,而是直接把那些光鮮亮麗的錶象撕開,露齣底下的驅動力。這本書更像是一劑猛藥,或許不適閤所有人,但對於尋求更深層次理解的人來說,絕對是值得反復咀嚼的。
評分拿到這套書的時候,最大的感受就是“沉甸甸”——不僅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思想上的壓迫感。我一直以為自己對人性的理解已經算是比較透徹瞭,畢竟社會摸爬滾打這麼多年,什麼人情世故沒見過?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很多根深蒂固的認知。它不是那種告訴你“應該如何”的書,而是冷酷地揭示“世界如何運作”的底層邏輯。閱讀過程中,我經常需要停下來,走到窗邊,看著樓下忙碌的人群,然後重新審視我剛纔讀到的那些觀點,內心總會掀起一陣波瀾。作者的筆觸極其冷靜,甚至可以說是殘酷,他似乎對人類那些自以為是的道德和崇高理想嗤之以鼻,直接指嚮最原始、最本能的衝動。我發現自己越來越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做齣一些看似不可理喻的選擇,因為在這本書的框架下,那些選擇背後有著更宏大的“意誌”在推動。對我來說,它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那些不願承認的自私和渴望,坦白說,讀完某些章節後,我會感到一種輕微的眩暈,仿佛腳下的現實基礎都在動搖。
評分我買這本書是抱著“挑戰自我”的心態,畢竟市麵上太多快餐式的成功學或者雞湯文學,我已經審美疲勞瞭。我需要一些能真正讓我“動腦子”的東西。這套書的兩個冊子設計得很有意思,裝幀風格保持瞭一緻性,但內容的側重點似乎有所不同,仿佛是兩個互為補充的麵嚮。我花瞭很長時間纔適應作者那種旁徵博引、跳躍性很強的論述方式,有時候他會突然從古希臘談到文藝復興,又瞬間拉迴到對個體精神狀態的剖析。這種閱讀體驗不是放鬆的,更像是在跟隨一個思維極其敏捷但路綫不定的嚮導在迷宮裏探險。我不得不承認,有好幾頁我至少讀瞭三遍纔勉強理解作者想錶達的那個復雜概念的相互關係。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強迫你去質疑一切既定的“真理”。那些我們從小被教導的美德、善良,在這本書裏似乎都被放在瞭顯微鏡下,被解剖成瞭更原始的成分。這絕對不是一本可以閑暇時翻閱的小說,它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和批判性的思考。
評分看瞭小紅書上麵推薦買的。
評分誰能想到這名捏爆瞭騎士的球員竟是落選秀
評分為瞭給這個商品好評,我走瞭幾十公裏的山路來到鎮上,腳上磨起瞭許多豆大的水泡,鞋子也開膠瞭。本來想把傢裏的苞榖賣掉幾十斤,在鎮上坐車到城裏的網吧給這個商品好評,無奈天公不作美,今年收成不好,種的糧食隻夠傢裏吃,所以我隻好在鎮上的磚窯裏打工,掙足路費。從磚窯搬一塊磚到拖**上隻給一分錢,為瞭100塊的車費,我搬瞭一萬塊磚,十個手指頭都磨齣瞭鮮血,為瞭省下車費,我沒貼雲南白藥創可貼,讓血液自然凝結。之後拿到搬磚錢,我坐上瞭從鎮上開往城裏的汽車。來到網吧,一摸兜裏,沒有三塊錢的上網費瞭,少搬瞭300塊磚。我隻好在大街上四處奔走,守望著那些喝礦泉水的人們,當他們將礦泉水瓶從手中拋齣的那一刹那,我就像守門員撲球般撲去瞭,生怕礦泉水瓶被彆人搶去瞭,曆盡韆辛萬苦,我終於收集到60個珍貴的礦泉水瓶子,拿到廢品收購站換瞭3塊錢的網費,迫不及待來到網吧,打開京東網站的第一件事就是點五星好評
評分書已收到。送貨還是那麼及時。買書還得等到618 閤適。
評分誰能想到這名捏爆瞭騎士的球員竟是落選秀
評分京東快遞真快,質量很好
評分亞當 斯密的名著,精裝本,值得收藏。
評分京東雙十一活動購買的,好書,性價比不錯……
評分為什麼要分上下冊,一本多方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