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绕着北京特色吃食的美食绘本,全书分为八章,共介绍了61家各具特色又好吃的馆子,其中既有传统北京老火锅、全聚德、稻香村……又有潮流个性美食小店,如头盘、外婆家等。全书通过水彩手绘的方式,轻松而细致地描绘了一个普通北京女孩儿的美食之旅,带领着喜欢美食的人们开启一场京城美食探索之旅。
七芽
自由绘本漫画家
北京小妞儿,美术动画专业。纯吃货,厨艺好,养了一只小黑猫(冒冒)和一盆鱼,在阳台种了一堆菜。业余时间还教授水彩课。因全身技能无数,人送外号“万能芽”。
已出版手绘食谱《好菜有谱》,曾被北京生活频道热力推荐。其它作品有《音乐树屋下的野餐会》、《燃烧吧!青春之炭火烤肉7、《大姨妈食疗大法》等。
Part1记忆的味道
北新桥卤煮
老北京门框爆肚
华天新川面馆
老北京花市大爷灌肠
古槐宝鼎天津包子北京炒肝
皇城根褡裢火烧
百年义利
老磁器口豆汁店
Part2京味儿小馆
局气
小吊梨汤
印巷小馆
四季民福烤鸭店
義和小馆
小杨楼私房菜
南门涮肉
Part3南锣后海逛一逛
细园私家厨房
桐记小灶儿牛板筋火锅
蜀鼎记
北蒸肉龙
菊儿人家
食肉兽烧肉小馆
海小姐的玫瑰饼
起司家
田记奶酪铺
Part4百年老字号
便宜坊
柳泉居
烤肉宛
陈记卤煮小肠
天福号
都一处烧麦馆
全聚德
北京稻香村
Part5排队大热门
胡大饭馆
聚宝源火锅城
外婆家
大董烤鸭店
海底捞
绿茶餐厅
日昌餐馆
港丽餐厅
南京大排档
西贝西北菜
Part6新派小店更有爱
脑子加工厂
头盘
丽江庭院之爱在路上
海鲜大食馆
正义煎饼队长
麻乐Ge烫
面食肆
饺来饺去
Part7特色美食聚京城
茂盛小馆
拾味馆
杨记兴臭鳜鱼
祥兴记生煎
姥姥家春饼店
滇草香云南原生态汤火锅
泰和草本工坊
Part8异国飘香
铃木食堂
沙卵石西餐屋
妙Muse巴黎越南小吃
沅昌韩式烤肉餐厅
北新桥卤煮
香酥软烂的小肠、猪肺、炸好的豆腐、火烧、五花肉等加上香浓的卤汤,分量十足。吃之前,再按个人口味加些腐乳汁、蒜泥、辣椒油、韭菜花、香菜、醋等佐料。
老北京门框爆肚
出于老胡同里细嚼慢咽的唇齿留香
爆肚是天津和北京风味小吃中著名的回族小吃,多由回族同胞经营,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最早这家店坐落于前门的门框胡同,因此而得名。
爆肚其实是对牛羊爆肚的统称。牛爆肚分2种:牛百叶和牛肚仁;羊爆肚分为9种:羊散丹、羊肚领、阳面肚板、阴面肚板、蘑菇儿、蘑菇儿尖、食信儿、葫芦儿、大草牙。爆,就是在沸水中爆熟,爆肚不油腻,还对胃有益处。老北京讲究吃爆肚最佳时节在秋天。
羊蘑菇头
羊的刍胃与肠道交接的部位,如一个肥厚的圆圈,口感脆嫩爽滑。
羊食信儿
羊的食道,口感偏硬。
羊肚领
两片肚板(学名瘤胃)的结合圈,白色平滑肌,是一个较厚的肉峰。也可以用瘤胃的脊梁来形容。口感老嫩适中。
羊肚芯儿
肚板内侧,口感老嫩适中。
牛羊肚选料的不同部位,口感也有很大差异,入门级吃货推荐品尝脆脆的牛百叶和香嫩的牛肚仁部分,高级吃货会从硬到软,细细品味爆肚被嚼的吱吱作响,也是一大乐事。
食客们按各自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款:爆肚脆脆的很有嚼劲,越嚼越香,软软的香嫩可口,越吃越美。我突然觉得爆肚与人的个性好像。
华天新川面馆
筋道的面条煮好再过凉,根根分明,口感弹滑。麻麻的味道就像给你当头一棒的感觉,让你措手不及,接着是浓郁的酱香好像给了你一个拥抱,再来是微微透出的甜,又像是亲了你口,啧啧啧!好吃得停不下来了啊!
这家店装修很简洁,面积也不大,却挤满了客人,有不少是吃了多年的常客,有的客人甚至站在狭窄的过道等座位,可见这家面馆的人气不一般。
这样一大盘凉面,再加一小碟子软烂的酱肉和脆爽的黄瓜,绝对足够驱赶炎炎夏日的暑气!
老北京花市大爷灌肠
灌肠是不得不提的一道老北京小吃,是我从小就爱吃的。值得佩服的是,店家真的只卖炸灌肠这一种小吃,就够了。我对灌肠的爱也是专一了这么多年,要是很久没来吃,就会馋得受不了。
食客可以欣赏大师傅在操作间的手艺,熟练的手法就像在炫耀一样。大大的平底锅,一只手转动锅子掌握火候,另一只手逐一把灌肠片迅速拨入热油中煎炸,不一会儿工夫就变得金灿灿的,我不禁感叹:原来烹饪美食的过程更加馋人!
生灌肠
说了半天,灌肠到底是什么呢?
灌肠是一种北京小吃,用性平味甘的甘薯淀粉,蒸熟晾凉,削成菱形薄片,平锅煎焦。
店里同时还售卖生的灌肠,也有爱吃的食客们买生的回家自己炸。
炸灌肠
小小的灌肠里外透着金色,外焦里嫩,咸香中透着嚼劲儿,被刀削得中间厚两边薄,也许是外焦里嫩的秘诀吧。油温火候甚至有些出神入化了。
自制蒜泥
用蒜臼捣出的新鲜蒜泥,是吃灌肠必不可少的蘸料。好吃的灌肠可以不蘸醋、不蘸酱油,但如果没有蒜泥的话,倒不如不吃了。灌肠香不香,多半少不了蒜泥的功劳。
古槐宝鼎天津包子北京炒肝
炒肝
热乎乎亮晶晶的一大碗浓稠的炒肝,满得好像要溢出来一样,里面有足量的猪肠和猪肝。地道的吃法是不用勺子,转着碗沿儿抿着吸溜,而且一定要搭配小包子一起吃,
那叫一个香!
小时候长辈们常说我像炒肝,意思就是“没心没肺”,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我才越来越爱炒肝。
百年义利
满都是记忆的一家老字号了。最初的店开在上海,后来搬到北京,这里出品的面包至今还保留着十分传统的做法,地地道道的美味,是从父母那代就有口皆碑的。
从有了义利面包起,北京人的早餐除了油条煎饼,又多了一种选择。大多数北京人对面包的真正记忆,就是义利面包,到现在也还是念念不忘。
……
小小的京城,塞满了人们对美食的向往与寄托。这里除了本土浓浓的京味儿特色,还有许多来自异城异国的美味。这位老爷爷终于尝到了梦寐以求的北京烤鸭,那个小妹妹走遍了大街小巷才找到难得的正宗家乡菜,还有个外国人依然不知道卤煮火烧到底是个什么味道。而我会学着邻桌吃货的样子也跟着放些辣椒酱,用最狼吞虎咽的吃相和最幸福满足的微笑,作为答谢语。
现在,我诚心地邀请你,和我一起去美食世界里,吃到扶墙吧!
阅读《七芽的京城美食地图》的过程,就像是漫步在北京的老街巷,一边欣赏着古老的建筑,一边邂逅着诱人的香气。这本书真的做到了“地图”的精髓,它指引我发现那些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美食宝藏,而且每一个宝藏背后,都有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故事。我之前总觉得北京的美食就是那么几样,但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它带我认识了许多我从未听过的菜肴,比如一道叫做“爆肚”的小吃,书中对其处理的细节、不同部位的口感差异,以及蘸料的讲究,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读着读着,我仿佛都能感受到那股子脆嫩鲜香。而且,作者的语言非常有画面感,他能够用最朴实的词语,描绘出最动人的味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细节”的关注,比如一家店的面条是如何揉制的,一家店的汤底是如何熬制的,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恰恰是决定一道菜成败的关键。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吃”,更是关于“生活”。它让我看到了北京人对于食物的热爱,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以及对于生活的热情。书中的一些章节,会特别讲述某个季节最适合吃的食物,或者某个节日里必不可少的美味,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文化传承。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北京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味蕾上的,文化上的。
评分坦白讲,我一开始是被《七芽的京城美食地图》这个名字吸引进来的,觉得很有意境,但没想到内容会如此扎实!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跟着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北京人,带着我去体验一场不被打扰的味蕾之旅。不是那种浮光掠影式的介绍,而是那种深入骨髓的体验。书中提到的许多小馆子,我以前路过都只是匆匆一瞥,根本没想过里面藏着如此乾坤。比如,作者对一家做豆汁儿的铺子用了整整一篇的篇幅,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豆汁儿的制作过程,那种看似简单的发酵,背后却蕴含着多少经验和智慧。甚至连品尝豆汁儿时,如何搭配焦圈儿和咸菜丝,都有讲究。我个人是个对食物的“本源”特别感兴趣的人,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它没有过多地去渲染奢华,而是把笔墨放在了那些最朴实、最能代表地域特色的食物上。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时令”的描写,什么时候吃什么菜,有什么讲究,这些细微之处,才能真正体现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书里提到的一道叫做“灌肠”的小吃,我之前只知道名字,看了书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不同的做法,而且不同季节的味道也会有微妙的变化。作者的文字功底也十分了得,既有对食物本身的细腻描摹,又有对生活的热情态度,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让人越读越想去实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吃”的书,更像是一本“生活”的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日常饮食的意义。
评分这本《七芽的京城美食地图》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北京美食的全新认知!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北京菜算挺了解的,什么炸酱面、烤鸭、涮羊肉,这些基本是闭着眼睛都能说出一堆,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只是列举了那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而是深挖了那些藏在街头巷尾、不起眼小店里的宝藏。比如,我之前从来没听说过一家叫“老李家”的素什锦,看了书里详尽的描述,仿佛已经闻到了那股子清爽甘甜的味道,还有它背后传承了几代人的故事,让我对一道家常菜都有了敬意。书里对食材的选择、烹饪的火候、甚至摆盘的细致都有独到的见解,那种对食物的热爱和尊重,隔着文字都能扑面而来。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不仅仅满足于介绍“吃”,还融入了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观察。很多美食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小的历史侧影,比如某道点心是如何随着某个朝代的兴衰而变化的,或者某个胡同里某家店的师傅,是如何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坚持传统的。这种将美食与人文深度结合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读的不仅仅是一本美食书,更像是在品味一碗浓缩了北京历史与人情味的老汤。而且,书里的插画也太可爱了吧!每一页都像是精心绘制的明信片,把食物的诱人姿态和老北京的风土人情都画了出来,让人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翻看。总之,这本书绝对是每个想真正了解北京味道的人的必备读物,它教会我如何去“看”美食,如何去“听”美食背后的故事,如何去“感受”这座城市的灵魂。
评分《七芽的京城美食地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温度”。这本书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美食指南,而是充满着人情味和烟火气。作者用一种非常亲切、甚至有些“家长里短”的口吻,带我走进了一个个充满故事的美食世界。我之前一直觉得,北京的美食太“大”了,要么是国宴水准,要么是老字号的招牌,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北京美食的“小”和“精”。它把镜头对准了那些街头巷尾的小馆子,那些传承了几十年的老味道。比如,书中提到一家做“糖火烧”的铺子,作者不仅写了糖火烧本身的口感,还讲了这家店老板的故事,他如何从一个学徒做起,一步步继承了这份手艺,又如何用匠心对待每一份糖火烧。这种“人”的故事,让食物变得更加鲜活和有生命力。而且,这本书的结构也很有趣,它不像传统的按类别划分,而是根据一些“主题”或者“区域”来展开,这种方式反而更像是一场随性的寻味之旅。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老北京的味道”的章节,里面介绍了一些我从未尝过的点心,比如“艾窝窝”、“驴打滚”等等,作者不仅仅描述了它们的味道,还讲了它们的历史由来,以及在北京人生活中的意义。读这本书,就好像是在听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他与北京美食之间的点点滴滴,充满了温情和惊喜。
评分《七芽的京城美食地图》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惊喜,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美食导览的刻板印象。它更像是一封写给北京的美食情书,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这座城市最深沉的爱意和最细致的观察。这本书没有那种流水账式的推荐,而是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带领读者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市井之中的独特风味。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胡同味道”的章节,那些蜿蜒的小巷,那些陈旧的门脸,似乎都因为作者的笔触而焕发了新的生命。他不仅仅是介绍食物,更是把食物背后的故事、人物、以及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都串联了起来。比如,他会讲到一家老字号的点心师,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悄悄地进行着微小的创新,这种“在变化中不变”的精神,让我深感触动。而且,书里对各种食材的溯源和介绍也极其用心,比如讲到一种特殊的面粉,或者一种特别的香料,都会详细解释它的来源、特性以及如何影响最终的口感。这种专业的态度,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为普通读者准备的,即便是对美食有深入研究的人,也能从中获益良多。书中穿插的许多老照片和手绘图,更是增添了这本书的年代感和艺术感,仿佛可以直接穿越回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北京。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触及北京灵魂的美食书,而《七芽的京城美食地图》无疑就是我寻觅已久的答案。
评分准备去北京买的?还挺详细的,不错
评分好赞好赞好赞好赞好赞好赞
评分拿到书后很惊喜,这种装订方式很赞,页面可以完全摊开而不散架,赞赞赞!里面的手绘插图也很精致,还有具体的店面地址等,周末可以出去浪啦~~~
评分到了 或者坐车到九眼桥 问一下就到了 或者坐车到磨子桥 问一下就知道了 川师大老校区 你可以在川大望江校区(老校区)走过九眼桥 到成仁公交站坐336或者就在静居寺坐38 56 那些都到川师本部 川音就在川师本部旁边没有好远 住宿的话 就在川师南大门的划过旅馆住宿 周一到周四都是八十一晚上 很便宜 而且房间够大还有空调 周五到周末一百元一晚上 最好是周一到周四来 要不然没有空房 而且做公交也会很挤
评分特色美食 我喜欢
评分重点是这本,七芽画的特别好看。满意满意,物流还快~
评分这是最近我买过的最好的美食书啦!里面的插画超级可爱,而且每个店都有营业时间、地图、分店地址、电话。简直详细的不得了。还很喜欢对招牌菜的介绍。以后去这些店吃饭,就拿着这本书 哈哈哈哈哈
评分孩子喜欢看,开始暑假了,总比看电子产品好,她喜欢就好,书比较薄,一天看完了就?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画的也很可爱,食物很诱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