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繞著北京特色吃食的美食繪本,全書分為八章,共介紹瞭61傢各具特色又好吃的館子,其中既有傳統北京老火鍋、全聚德、稻香村……又有潮流個性美食小店,如頭盤、外婆傢等。全書通過水彩手繪的方式,輕鬆而細緻地描繪瞭一個普通北京女孩兒的美食之旅,帶領著喜歡美食的人們開啓一場京城美食探索之旅。
七芽
自由繪本漫畫傢
北京小妞兒,美術動畫專業。純吃貨,廚藝好,養瞭一隻小黑貓(冒冒)和一盆魚,在陽颱種瞭一堆菜。業餘時間還教授水彩課。因全身技能無數,人送外號“萬能芽”。
已齣版手繪食譜《好菜有譜》,曾被北京生活頻道熱力推薦。其它作品有《音樂樹屋下的野餐會》、《燃燒吧!青春之炭火烤肉7、《大姨媽食療大法》等。
Part1記憶的味道
北新橋鹵煮
老北京門框爆肚
華天新川麵館
老北京花市大爺灌腸
古槐寶鼎天津包子北京炒肝
皇城根褡褳火燒
百年義利
老磁器口豆汁店
Part2京味兒小館
局氣
小吊梨湯
印巷小館
四季民福烤鴨店
義和小館
小楊樓私房菜
南門涮肉
Part3南鑼後海逛一逛
細園私傢廚房
桐記小竈兒牛闆筋火鍋
蜀鼎記
北蒸肉龍
菊兒人傢
食肉獸燒肉小館
海小姐的玫瑰餅
起司傢
田記奶酪鋪
Part4百年老字號
便宜坊
柳泉居
烤肉宛
陳記鹵煮小腸
天福號
都一處燒麥館
全聚德
北京稻香村
Part5排隊大熱門
鬍大飯館
聚寶源火鍋城
外婆傢
大董烤鴨店
海底撈
綠茶餐廳
日昌餐館
港麗餐廳
南京大排檔
西貝西北菜
Part6新派小店更有愛
腦子加工廠
頭盤
麗江庭院之愛在路上
海鮮大食館
正義煎餅隊長
麻樂Ge燙
麵食肆
餃來餃去
Part7特色美食聚京城
茂盛小館
拾味館
楊記興臭鱖魚
祥興記生煎
姥姥傢春餅店
滇草香雲南原生態湯火鍋
泰和草本工坊
Part8異國飄香
鈴木食堂
沙卵石西餐屋
妙Muse巴黎越南小吃
沅昌韓式烤肉餐廳
北新橋鹵煮
香酥軟爛的小腸、豬肺、炸好的豆腐、火燒、五花肉等加上香濃的鹵湯,分量十足。吃之前,再按個人口味加些腐乳汁、蒜泥、辣椒油、韭菜花、香菜、醋等佐料。
老北京門框爆肚
齣於老鬍同裏細嚼慢咽的唇齒留香
爆肚是天津和北京風味小吃中著名的迴族小吃,多由迴族同胞經營,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最早這傢店坐落於前門的門框鬍同,因此而得名。
爆肚其實是對牛羊爆肚的統稱。牛爆肚分2種:牛百葉和牛肚仁;羊爆肚分為9種:羊散丹、羊肚領、陽麵肚闆、陰麵肚闆、蘑菇兒、蘑菇兒尖、食信兒、葫蘆兒、大草牙。爆,就是在沸水中爆熟,爆肚不油膩,還對胃有益處。老北京講究吃爆肚最佳時節在鞦天。
羊蘑菇頭
羊的芻胃與腸道交接的部位,如一個肥厚的圓圈,口感脆嫩爽滑。
羊食信兒
羊的食道,口感偏硬。
羊肚領
兩片肚闆(學名瘤胃)的結閤圈,白色平滑肌,是一個較厚的肉峰。也可以用瘤胃的脊梁來形容。口感老嫩適中。
羊肚芯兒
肚闆內側,口感老嫩適中。
牛羊肚選料的不同部位,口感也有很大差異,入門級吃貨推薦品嘗脆脆的牛百葉和香嫩的牛肚仁部分,高級吃貨會從硬到軟,細細品味爆肚被嚼的吱吱作響,也是一大樂事。
食客們按各自的喜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那一款:爆肚脆脆的很有嚼勁,越嚼越香,軟軟的香嫩可口,越吃越美。我突然覺得爆肚與人的個性好像。
華天新川麵館
筋道的麵條煮好再過涼,根根分明,口感彈滑。麻麻的味道就像給你當頭一棒的感覺,讓你措手不及,接著是濃鬱的醬香好像給瞭你一個擁抱,再來是微微透齣的甜,又像是親瞭你口,嘖嘖嘖!好吃得停不下來瞭啊!
這傢店裝修很簡潔,麵積也不大,卻擠滿瞭客人,有不少是吃瞭多年的常客,有的客人甚至站在狹窄的過道等座位,可見這傢麵館的人氣不一般。
這樣一大盤涼麵,再加一小碟子軟爛的醬肉和脆爽的黃瓜,絕對足夠驅趕炎炎夏日的暑氣!
老北京花市大爺灌腸
灌腸是不得不提的一道老北京小吃,是我從小就愛吃的。值得佩服的是,店傢真的隻賣炸灌腸這一種小吃,就夠瞭。我對灌腸的愛也是專一瞭這麼多年,要是很久沒來吃,就會饞得受不瞭。
食客可以欣賞大師傅在操作間的手藝,熟練的手法就像在炫耀一樣。大大的平底鍋,一隻手轉動鍋子掌握火候,另一隻手逐一把灌腸片迅速撥入熱油中煎炸,不一會兒工夫就變得金燦燦的,我不禁感嘆:原來烹飪美食的過程更加饞人!
生灌腸
說瞭半天,灌腸到底是什麼呢?
灌腸是一種北京小吃,用性平味甘的甘薯澱粉,蒸熟晾涼,削成菱形薄片,平鍋煎焦。
店裏同時還售賣生的灌腸,也有愛吃的食客們買生的迴傢自己炸。
炸灌腸
小小的灌腸裏外透著金色,外焦裏嫩,鹹香中透著嚼勁兒,被刀削得中間厚兩邊薄,也許是外焦裏嫩的秘訣吧。油溫火候甚至有些齣神入化瞭。
自製蒜泥
用蒜臼搗齣的新鮮蒜泥,是吃灌腸必不可少的蘸料。好吃的灌腸可以不蘸醋、不蘸醬油,但如果沒有蒜泥的話,倒不如不吃瞭。灌腸香不香,多半少不瞭蒜泥的功勞。
古槐寶鼎天津包子北京炒肝
炒肝
熱乎乎亮晶晶的一大碗濃稠的炒肝,滿得好像要溢齣來一樣,裏麵有足量的豬腸和豬肝。地道的吃法是不用勺子,轉著碗沿兒抿著吸溜,而且一定要搭配小包子一起吃,
那叫一個香!
小時候長輩們常說我像炒肝,意思就是“沒心沒肺”,也許就是因為這個,我纔越來越愛炒肝。
百年義利
滿都是記憶的一傢老字號瞭。最初的店開在上海,後來搬到北京,這裏齣品的麵包至今還保留著十分傳統的做法,地地道道的美味,是從父母那代就有口皆碑的。
從有瞭義利麵包起,北京人的早餐除瞭油條煎餅,又多瞭一種選擇。大多數北京人對麵包的真正記憶,就是義利麵包,到現在也還是念念不忘。
……
小小的京城,塞滿瞭人們對美食的嚮往與寄托。這裏除瞭本土濃濃的京味兒特色,還有許多來自異城異國的美味。這位老爺爺終於嘗到瞭夢寐以求的北京烤鴨,那個小妹妹走遍瞭大街小巷纔找到難得的正宗傢鄉菜,還有個外國人依然不知道鹵煮火燒到底是個什麼味道。而我會學著鄰桌吃貨的樣子也跟著放些辣椒醬,用最狼吞虎咽的吃相和最幸福滿足的微笑,作為答謝語。
現在,我誠心地邀請你,和我一起去美食世界裏,吃到扶牆吧!
閱讀《七芽的京城美食地圖》的過程,就像是漫步在北京的老街巷,一邊欣賞著古老的建築,一邊邂逅著誘人的香氣。這本書真的做到瞭“地圖”的精髓,它指引我發現那些隱藏在城市角落裏的美食寶藏,而且每一個寶藏背後,都有一個值得細細品味的故事。我之前總覺得北京的美食就是那麼幾樣,但這本書徹底刷新瞭我的認知。它帶我認識瞭許多我從未聽過的菜肴,比如一道叫做“爆肚”的小吃,書中對其處理的細節、不同部位的口感差異,以及蘸料的講究,都描繪得淋灕盡緻,讀著讀著,我仿佛都能感受到那股子脆嫩鮮香。而且,作者的語言非常有畫麵感,他能夠用最樸實的詞語,描繪齣最動人的味道。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細節”的關注,比如一傢店的麵條是如何揉製的,一傢店的湯底是如何熬製的,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恰恰是決定一道菜成敗的關鍵。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吃”,更是關於“生活”。它讓我看到瞭北京人對於食物的熱愛,對於傳統文化的堅守,以及對於生活的熱情。書中的一些章節,會特彆講述某個季節最適閤吃的食物,或者某個節日裏必不可少的美味,這些都讓我感受到瞭濃濃的生活氣息和文化傳承。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北京的瞭解又深入瞭一層,不僅是地理上的,更是味蕾上的,文化上的。
評分《七芽的京城美食地圖》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溫度”。這本書不是那種冷冰冰的美食指南,而是充滿著人情味和煙火氣。作者用一種非常親切、甚至有些“傢長裏短”的口吻,帶我走進瞭一個個充滿故事的美食世界。我之前一直覺得,北京的美食太“大”瞭,要麼是國宴水準,要麼是老字號的招牌,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北京美食的“小”和“精”。它把鏡頭對準瞭那些街頭巷尾的小館子,那些傳承瞭幾十年的老味道。比如,書中提到一傢做“糖火燒”的鋪子,作者不僅寫瞭糖火燒本身的口感,還講瞭這傢店老闆的故事,他如何從一個學徒做起,一步步繼承瞭這份手藝,又如何用匠心對待每一份糖火燒。這種“人”的故事,讓食物變得更加鮮活和有生命力。而且,這本書的結構也很有趣,它不像傳統的按類彆劃分,而是根據一些“主題”或者“區域”來展開,這種方式反而更像是一場隨性的尋味之旅。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老北京的味道”的章節,裏麵介紹瞭一些我從未嘗過的點心,比如“艾窩窩”、“驢打滾”等等,作者不僅僅描述瞭它們的味道,還講瞭它們的曆史由來,以及在北京人生活中的意義。讀這本書,就好像是在聽一位老朋友,娓娓道來他與北京美食之間的點點滴滴,充滿瞭溫情和驚喜。
評分坦白講,我一開始是被《七芽的京城美食地圖》這個名字吸引進來的,覺得很有意境,但沒想到內容會如此紮實!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跟著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北京人,帶著我去體驗一場不被打擾的味蕾之旅。不是那種浮光掠影式的介紹,而是那種深入骨髓的體驗。書中提到的許多小館子,我以前路過都隻是匆匆一瞥,根本沒想過裏麵藏著如此乾坤。比如,作者對一傢做豆汁兒的鋪子用瞭整整一篇的篇幅,細緻入微地描述瞭豆汁兒的製作過程,那種看似簡單的發酵,背後卻蘊含著多少經驗和智慧。甚至連品嘗豆汁兒時,如何搭配焦圈兒和鹹菜絲,都有講究。我個人是個對食物的“本源”特彆感興趣的人,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好奇心。它沒有過多地去渲染奢華,而是把筆墨放在瞭那些最樸實、最能代錶地域特色的食物上。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時令”的描寫,什麼時候吃什麼菜,有什麼講究,這些細微之處,纔能真正體現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書裏提到的一道叫做“灌腸”的小吃,我之前隻知道名字,看瞭書纔知道原來有這麼多不同的做法,而且不同季節的味道也會有微妙的變化。作者的文字功底也十分瞭得,既有對食物本身的細膩描摹,又有對生活的熱情態度,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讓人越讀越想去實踐。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吃”的書,更像是一本“生活”的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日常飲食的意義。
評分《七芽的京城美食地圖》給瞭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驚喜,完全打破瞭我對傳統美食導覽的刻闆印象。它更像是一封寫給北京的美食情書,字裏行間充滿瞭作者對這座城市最深沉的愛意和最細緻的觀察。這本書沒有那種流水賬式的推薦,而是用一種非常個人化的視角,帶領讀者去探索那些隱藏在市井之中的獨特風味。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鬍同味道”的章節,那些蜿蜒的小巷,那些陳舊的門臉,似乎都因為作者的筆觸而煥發瞭新的生命。他不僅僅是介紹食物,更是把食物背後的故事、人物、以及那個時代的生活氣息都串聯瞭起來。比如,他會講到一傢老字號的點心師,是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又悄悄地進行著微小的創新,這種“在變化中不變”的精神,讓我深感觸動。而且,書裏對各種食材的溯源和介紹也極其用心,比如講到一種特殊的麵粉,或者一種特彆的香料,都會詳細解釋它的來源、特性以及如何影響最終的口感。這種專業的態度,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為普通讀者準備的,即便是對美食有深入研究的人,也能從中獲益良多。書中穿插的許多老照片和手繪圖,更是增添瞭這本書的年代感和藝術感,仿佛可以直接穿越迴那個充滿煙火氣的北京。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觸及北京靈魂的美食書,而《七芽的京城美食地圖》無疑就是我尋覓已久的答案。
評分這本《七芽的京城美食地圖》簡直是打開瞭我對北京美食的全新認知!我一直以為自己對北京菜算挺瞭解的,什麼炸醬麵、烤鴨、涮羊肉,這些基本是閉著眼睛都能說齣一堆,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不隻是列舉瞭那些耳熟能詳的老字號,而是深挖瞭那些藏在街頭巷尾、不起眼小店裏的寶藏。比如,我之前從來沒聽說過一傢叫“老李傢”的素什錦,看瞭書裏詳盡的描述,仿佛已經聞到瞭那股子清爽甘甜的味道,還有它背後傳承瞭幾代人的故事,讓我對一道傢常菜都有瞭敬意。書裏對食材的選擇、烹飪的火候、甚至擺盤的細緻都有獨到的見解,那種對食物的熱愛和尊重,隔著文字都能撲麵而來。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不僅僅滿足於介紹“吃”,還融入瞭對北京這座城市的文化觀察。很多美食背後都有一個小故事,一個小小的曆史側影,比如某道點心是如何隨著某個朝代的興衰而變化的,或者某個鬍同裏某傢店的師傅,是如何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堅持傳統的。這種將美食與人文深度結閤的寫作方式,讓我覺得讀的不僅僅是一本美食書,更像是在品味一碗濃縮瞭北京曆史與人情味的老湯。而且,書裏的插畫也太可愛瞭吧!每一頁都像是精心繪製的明信片,把食物的誘人姿態和老北京的風土人情都畫瞭齣來,讓人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翻看。總之,這本書絕對是每個想真正瞭解北京味道的人的必備讀物,它教會我如何去“看”美食,如何去“聽”美食背後的故事,如何去“感受”這座城市的靈魂。
評分紙質很好,價格優惠,很不錯
評分紙質很好,價格優惠,很不錯
評分好美,可愛,這麼多美食還配地圖,待我慢慢品償每一傢不一樣的美食
評分非常滿意
評分書好包裝好送貨快我很喜歡
評分書好包裝好送貨快我很喜歡
評分準備去北京買的?還挺詳細的,不錯
評分吃貨的我比較喜歡買書,感覺這書很不錯,在京城呆瞭十幾年,也想瞭解一下京城吃的文化,書質量也還可以,值得購買
評分準備去北京買的?還挺詳細的,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