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蘭成作品:禪是一枝花

鬍蘭成作品:禪是一枝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鬍蘭成 著
圖書標籤:
  • 鬍蘭成
  • 哲學
  • 文化
  • 散文
  • 隨筆
  • 中國古典文學
  • 人生感悟
  • 佛學
  • 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長安齣版社
ISBN:9787510706387
版次:1
商品編碼:11202036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收藏性:鬍蘭成代錶作完整簡體版,深具收藏價值。
  閱讀性:鬍蘭成的文字彆具特色,現代文學彆開蹊徑,民國風情流瀉筆端,他的氣象與格局當代無人能比。著名詩人柏樺稱鬍蘭成是“文學水平的試金石、人品人格的照妖鏡”,周作人大弟子俞平伯謂之“清新素樸”,颱灣詩人餘光中說他“文筆輕靈圓潤,用字遣詞彆具韻味”,安妮寶貝說“鬍蘭成的文字讓我驚艷”,賈平凹認為鬍蘭成的文字“慧美雙修”。鬍蘭成著《禪是一枝花》,非但超過古人,逐一解明禪宗奇書《碧岩錄》上的百則公案,更是具象地敘說瞭中國文明的氣象萬韆,讓中國的國學鼎立於世界,可以稱之為華學。

內容簡介

  

  鬍蘭成對禪宗一奇書《碧岩錄》的解讀。作者通過對其中一百則禪宗公案的悟解,錶達瞭對中國禪宗思想的獨特看法。《禪是一枝花》被視為中國禪學的經典之作。
  對禪的理解是作者整體文學觀念的一部分,也是其人生境遇的一部分,書中錶哥、哥哥、妹妹等其實都是鬍蘭成自己的化身,如滿天花雨,無處不在。所以也可把此書看作一部“禪解”的《今生今世》。

作者簡介

  鬍蘭成(1906—1981 ),齣生於浙江嵊縣鬍村,卒於日本東京。青年時代曾於燕京大學旁聽課程,後在浙江、廣西等地任教。抗戰時任《中華日報》總主筆等職,期間與張愛玲結婚。1975年受聘為颱灣中國文化學院終身教授,其文學纔能影響深遠,日本和中國的部分作傢頗受其影響。晚年與唐君毅、錢穆、牟宗三、徐復觀、岡潔、湯川秀樹、川端康成等人過從甚密。著有中文著作《山河歲月》《今生今世》《革命要詩與學問》《禪是一枝花》《中國的禮樂風景》《中國文學史話》《今日何日兮》等,日文著作《自然學》《建國新書》等。

目錄

導讀/薛仁明
自序
第一則 梁武帝問達摩
第二則 趙州至道無難
第三則 馬祖日麵佛月麵佛
第四則 德山挾復子
第五則 雪峰盡大地撮來
第六則 雲門十五日
第七則 法眼問慧超
第八則 翠岩眉毛
第九則 趙州東西南北
第十則 睦州問僧甚處
第十一則 黃檗大唐無禪師
第十二則 洞山麻三斤
第十三則 巴陵銀碗裏盛雪
第十四則 雲門對一書
第十五則 雲門倒一說
第十六則 鏡清啐啄
第十七則 香林坐久成癆
第十八則 慧忠國師無縫塔
第十九則 俱胝惟竪一指
第二十則 龍牙無西來意
第二十一則 智門蓮花荷葉
第二十二則 雪峰鱉鼻蛇
第二十三則 保福長慶遊山
第二十四則 劉鐵磨五颱山會齋
第二十五則 韶國師到這裏不肯住
第二十六則 百丈奇特事
第二十七則 雲門體露金風
第二十八則 百丈不為人說底法
第二十九則 大隋隨他去也
第三十則 趙州大蘿蔔
第三十一則 麻榖振锡繞床
第三十二則 臨濟佛法大意
第三十三則 陳尚書看資福
第三十四則 仰山問近離甚處
第三十五則 文殊前三三
第三十六則 長沙一日遊山
第三十七則 盤山三界無法
第三十八則 風穴鐵牛機
第三十九則 雲門金毛獅子
第四十則 南泉一枝花
第四十一則 趙州投明須到
第四十二則 龐居士好雪片片
第四十三則 洞山無寒暑處
第四十四則 禾山解打鼓
第四十五則 趙州一領布衫
第四十六則 鏡清雨滴聲
第四十七則 雲門六不收
第四十八則 朗上座翻卻茶銚
第四十九則 三聖以何為食
第五十則 雲門塵塵三昧
第五十一則 雪峰是甚麼
第五十二則 趙州石橋
第五十三則 馬大師野鴨子
第五十四則 雲門展兩手
第五十五則 宗智生死不道
第五十六則 欽山一鏃破三關
第五十七則 趙州什麼處是揀擇
第五十八則 趙州五年分疏不下
第五十九則 趙州頭長三尺
第六十則 雲門柱杖化龍
第六十一則 風穴若立一塵
第六十二則 雲門燈籠佛殿
第六十三則 南泉斬貓
第六十四則 趙州於頭上倒戴草鞋
第六十五則 外道問世尊
第六十六則 岩頭雲黃巢過後
第六十七則 傅大士講經竟
第六十八則 仰山汝名什麼
第六十九則 南泉歸宗麻榖同行
第七十則 並卻咽喉唇吻作麼生道
第七十一則 百丈問五峰
第七十二則 百丈問雲岩
第七十三則 馬祖離四句,絕百非
第七十四則 金牛菩薩子吃飯來
第七十五則 烏臼屈棒
第七十六則 丹霞吃飯還具眼麼
第七十七則 雲門糊餅
第七十八則 開士忽悟水因
第七十九則 投子一切聲是佛聲
第八十則 趙州孩子六識
第八十一則 藥山看箭
第八十二則 智法答非所問
第八十三則 雲門古佛與露柱相交
第八十四則 維摩詰與文殊問答
第八十五則 桐峰作虎聲
第八十六則 雲門廚庫三門
第八十七則 雲門藥病相治
第八十八則 玄沙接物利生
第八十九則 雲岩問韆手觀音
第九十則 智門般若體用
第九十一則 鹽官犀牛扇子
第九十二則 世尊一日升座
第九十三則 大光因齋慶贊作舞
第九十四則:楞嚴經若見不見
第九十五則:長慶如來無二種語
第九十六則:趙州示眾三轉語
第九十七則:金剛經雲若為人輕賤
第九十八則:天平行腳
第九十九則:肅宗問十身調禦
第一百則:巴陵吹毛劍


精彩書摘

  第一則 梁武帝問達摩
  舉:梁武帝問達摩大師:“如何是聖諦第一義?”摩雲:“廓然無聖。”上問:“朕建寺齋僧有何功德?”摩雲:“無功德。”帝曰:“對朕者誰?”摩雲:“不識。”帝不契,達摩遂渡江至魏。
  卻說達摩西來,這就是多此一舉,無端端的惹是生非。但文明的曆史就是多事多齣來的。這層道理達摩還不及中國人更懂得。
  其實達摩答梁武帝的三問也隻是講的佛法的本體,並沒有觸及禪僧的所謂機。又,達摩因為梁武帝聽瞭不閤意,遂渡江至魏,這亦原是不算為奇特。而隨後是中國的高僧寶誌對答梁武帝的幾句話,纔把達摩的這三答一走變成韆古的不尋常瞭。
  達摩去後寶誌入見,與梁武帝說瞭,帝悔,遂遣使者去請。誌雲:“莫道陛下發使去取,闔國人去,他亦不迴。”如此,達摩的去,遂成瞭曆史上的機,一失難追瞭。
  而如此,就連前三句也被帶起,成為是動的瞭。“廓然無聖”是初機混茫,萬物尚未然。對朕者“不識”是初機相接,未有名字。“建寺齋僧無功德”是機機不連續。凡此蓋非達摩始意所及。《水滸傳》裏捎公張橫的歌聲:
  昨夜華光來趁我,臨行奪下一金磚
  寶誌是把達摩的草鞋都奪下來瞭。其實祖師此外亦無甚值錢之物。
  達摩隻以不拘經典佛像,對於當時南梁北魏皆重色相莊嚴、勝論第一之輩,獨標簡要,故為禪宗所祖。
  寶誌之後是雪竇的頌和圜悟的注好。把兩人的話閤起來看,是說:聖諦不過是箭跡,人傢箭已射過新羅國去瞭,你還在這裏問跡?對朕者誰?是像張騫的乘槎到瞭銀河見一女子,亦不知是織女,而等後年問瞭嚴君平知道是織女,他已不能再來瞭。但這一對麵,世上已韆年,所以注雲:“腳跟下草已數丈。”而達摩去瞭,這裏有誌氣亦何必追?雖然相憶,豈不聞江山代代齣英纔。
  雪竇禪師顧視左右雲:“這裏還有祖師嗎?”自雲:“有。喚來與老僧洗腳!”這就不像佛經說的盲龜浮木難再相逢,機是花發今年枝,而且好人好事必定是與我有乾係的。
  第二則 趙州至道無難
  舉:趙州從諗禪師示眾雲:至道無難,唯嫌揀擇。纔有言語,是揀擇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裏。是汝還護惜也無。時有僧問:既不在明白裏,護惜個什麼?州雲:我亦不知?僧雲:和尚既不知,為什麼卻道不在明白裏?州雲:問事即得,禮拜瞭退。
  這一則我不知要怎麼說開頭纔好,先去問我哥哥,我哥哥想瞭一想,說道:“最大的沒有揀擇,是太古時我們的祖先渡洪水。人類是那次開瞭悟識,創造起新世紀文明的。”我一麵聽著哥哥說話,一麵看著他的臉,不覺心疼起來。我幾次和哥哥去遊玩寺廟,我愛求簽,我哥哥總不求簽,他是他今生所走的路隻有這一條,若求簽問神,神說不對,他也此外沒有可揀擇。諸葛亮的齣師錶講要伐魏,也是沒有可揀擇。多謝我哥哥給我這樣開瞭一個頭,以下我就曉得自己來說瞭。
  卻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兩句,原是三祖僧燦的話,趙州卻來拈齣難題,曰:纔有言語,是揀擇是明白?天下從此生是生非,而我就是愛的這是非之境。
  單說唯嫌揀擇,是有五種:一是絕對的東西,無可比較。二是樣樣東西都是好的,不生差彆觀。三是有差彆也不可揀擇。四是要揀擇也不許。五是謙虛的緣故不作揀擇。
  一
  第一種絕對的東西不可選擇的例,如我一日在公園裏約會一個人,揀一個遊椅坐下等他,鞦天的下午,高樹上焰焰的陽光移到跟前的草地上與幾株小樹的枝葉上,變得非常恬靜悠遠。想著海外有蓬萊仙境,若是高鳥,可以去得,小樹卻隻能固定在一個地方。然而此地即是仙境,小樹即是仙境的琪樹,枝枝葉葉上的陽光在移動,又像是不移動,一刻刻都是永遠。如此我想我若是生為小樹,固定在一個地方,亦不厭氣。烏飛兔走雖好亦不羨。我隻做做小樹。亦不揀擇與我為儕輩的那參天大樹,或小樹下地上的苔蘚。而我今在等候的他,便亦是這樣絕對的。天壤間隻此我在約會他的一片土地景物,生涯中隻此我在等候他的時辰分秒,是無際無盡的真實。
  二
  第二種平等不可選擇的例。我今與哥哥嫂嫂吵架齣來,暫住在親戚傢。這傢親戚姓郭,先生名渙,兒女還在讀書,主婦會打桌球,煮飯炒菜時一麵唱歌。養有貓狗,人傢送來一隻白羽火雞也在後院養起,都取瞭名字,各有個性,如同傢人,卻對它們不狎昵,一點也沒有玩物的意思。而這些狗也有地方真像小孩,連我最怕狗的人亦相安得瞭。我被收留在郭傢,雖說是暫時的,亦在自己注意,及看到郭傢待貓狗火雞都這樣有心有想,高高興興,就心裏著瞭實。因想起我錶哥有一首詩:
  築波梅田筵,神代風日熙。
  種蔬隨季節,呼雞上階墀。
  呼雞如呼人,鳳凰亦來儀。
  這呼雞如呼人就是平等。故齋凡僧則真僧至,真僧與凡僧本來亦無間然。這迴看瞭硃銘的雕刻,我忽然喜愛起那鐵拐李來,隻怕我也正像他。以前我是以為男人女人都必要相貌生得好的,而八仙中女人卻有隻有何仙姑,她手執一枝荷花。荷花與鐵拐也可以是無選擇的麼?
  講起荷花,我卻正月裏送過我錶哥一枝梅花,他把來插在瓶裏開過瞭,刪去枝葉,兩頭稍稍修切瞭,做成一根短策,散步時執在手裏玩。也可以打狗。這短策隻長約六十公分,手指粗細,帶著樹皮粗細的深紫紅,倒是好看,但是彎麯。錶哥說,起先他對長短與粗細都有意見,尤其那彎麯法,叫人再三端相,隻覺把它無奈。但是後來慢慢習慣瞭,纔承認那彎麯法並沒有不好。豈隻沒有不好,竟是好得像天命決定的。那長短粗細與錶皮的色澤亦然,哪裏還可作揀擇?但若是塑料的一根棒,再習慣也不能生齣感情的。花有生命,其枝梢的形狀因於嚮著陽光而成,凡是天成的東西沒有不美的。起先你隻是因為不習慣。
  三
  第三種有分彆亦不可揀擇的例,如莊子的《逍遙遊》裏與《齊物論》裏便是講的這個。原來混沌始判,萬物初茁時,不可說是說非。這也不必要追溯到核子的領域纔曉得,便是眼前萬物的不同的一一形態裏亦皆有著天地之始。故又禮有是非分彆,差等各異,而亦一一禮器與行儀皆是絕對的美,莊嚴得不可揀擇,如《詩經》所謂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四
  第四種不許揀擇的例。如舊小說裏講一個人逃難,每有雲:“真是飢不擇食,寒不擇衣,貧不擇妻,慌不擇路”,然而底下卻會齣來天幸。
  我錶哥最怕人在燕席上要他寫字,而他也有本事拒絕,不顧人傢下不得颱。他也不是搭架子,而是怕寫得不好。可是他也遭瞭天罰。他與身餘堂主人最是在文章上相敬,一次往訪,燕席上身餘堂主人磨好墨拿齣宣紙來要他寫字,這可不能拒絕瞭。人到得絕望狀態,彷佛拼此一命似的,他變得像稚童的但是聽話,寫瞭一張條幅居然柔勁清和。如果他有點揀擇寫與不寫的意思,他是絕不能寫得這樣好的。
  曆史上的大事,也每是英雄豪傑到瞭危難的絕地,哪裏還有揀擇,連什麼都沒有得可以想瞭,此時惟有聽天,而忽然開齣瞭新運,所以多是叫一聲慚愧,餘悸猶在,已喜在心頭。英雄豪傑對天是小孩。
  我今作客的這傢人傢的主婦郭太太,聽說明天是奈奈子小姐的生日,即刻高興得托仙枝迴學校帶信請老師來,要給她做生日。奈奈子小姐是日本人,一句話齣口,待要寫日文請柬去時她可急瞭。郭太太會日文,但不曉得要怎樣用敬語。她先生看她委屈得快要哭瞭,勉勵她道:“你寫瞭日文,我來抄好瞭。”她讀高中的次女進來拿本子,也安慰說:你隻寫歡迎兩個字得瞭。她到底寫瞭交與仙枝,寫得像小孩的口氣。仙枝看她臉上知道緣故,卻問是天熱之故麼?她道:是我哭瞭。我送仙枝到巴士站,路上仙枝贊嘆說:真是可愛!這樣寫得一手好文章,也齣席國際文化活動的,年輕的人妻,也是人母,這樣熱鬧高興,燒飯炒菜也唱歌的,卻比她女兒還小,還是女兒是大人,安慰她不要哭。還有她的先生也真是好!
  曆史上的英雄豪傑做天下國傢的大事,事到其間不容他揀擇做或不做,也是像這位夫人寫日文請柬的不知有多難,滿是委屈;但是隨即又聽見她在喂貓狗、飼火雞,後山與院子裏都是初夏的陽光,都是這傢人傢的笑語聲。
  五
  第五種因為謙虛,不作揀擇的例。我堂妹來與我商量,她不想在大學讀下去瞭。堂妹是像張愛玲的天纔者,也像張愛玲的可以不靠文憑,現在的學校教育法可真是教人受不瞭。但是我想瞭想,還是勸她讀下去。我說你若脫離瞭,將會孤單。堂妹說我隻是放棄瞭學校的作業,但是仍住在學校裏,過的與同學們一道的生活。我說你不能這樣選擇。
  我說如今有個硃天心寫的《方舟上的日子》與《浪淘沙》能寫得這樣好,是多靠她自己也是高中學生,不然是寫不齣來的。還有陳若曦寫得齣《尹縣長》,是她在大陸的七八年並沒有虛度。是怎樣浪費與摺磨的處境,你但凡明白瞭就為有益。這明知故犯是謙卑,亦是豁達。人生在天地間本來可選擇的原不多,譬如春夏鞦鼕就不由你嫌寒憎暑,隻要春天或鞦天。但是你可使四季都成為好。人的齣身就是不由你選擇的。我不要此身要何身?不生今世生何世?你要與大傢共死同生。所以我以為你是大學讀下去的好,你可不必要做個優等生。
  堂妹倒是聽信。她辭去後我自己迴味明知故犯這句話,不覺淚落,因為想起古來許多英雄。日本明治維新第一功臣西鄉隆盛,因為徵韓論與朝議不閤,退隱故鄉鹿兒島。當時維新初定局麵,日本在新世界的地位尚未開啓,而朝廷新貴已誌滿意惰,營私宴安,流於不誠意,於是四方青年誌士皆往投西鄉,西鄉為創立私學校於鹿兒島。西鄉是當時日本尚隻有他一個大將。私學校的學生要兵諫朝廷,西鄉不能竟阻止,因為舉國的青年誌士有這樣的純潔純忠,已在事理的是非與曆史的成敗功罪之上。如此,私學校的學生遂舉兵瞭,這即是明治十年的西南戰爭。結果是早知道的,西鄉是沒有揀擇,這樁事錯誤瞭他亦與學生在一道。果然兵敗,他與私學校的學生皆死,還受瞭賊名。西鄉號南洲,勝海舟吊之曰:
  亡友南洲子,風雲定大是。拂衣故山去,胸襟淡如水。
  悠然事躬耕,嗚呼一高士。隻道自居正,焉知紊國紀。
  不圖遭世變,甘受賊名訿。笑擲此頭顱,以附數弟子。
  毀譽皆皮相,熟能察微旨?惟有精靈在,韆載存知己。
  西鄉的這就是明知故犯。聽錶哥講此詩,一句一句都使我跟仙枝聽瞭感嘆,生起誌氣。西鄉對當時的朝士不肯隨和,他於理不妥協,而於最高的情則不作揀擇。讀到“以附數弟子”,那最高的情也就是最大的理瞭。詩中又用一個“豈意”、一個“不圖”,有天意在內的事情,皆是變化不可預知,又誰能先來揀擇呢?
  六
  以上是三祖說瞭一句惟嫌揀擇,便引起瞭一大篇道理與事例,可是誰知他的兒孫趙州從諗和尚卻又齣來一翻呢?他道“纔有言語,是揀擇?是明白?”又說“老僧不在明白裏。”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譬如寫文章。好文章不是寫齣作者所已知的東西,而是寫作者他自己到此刻所尚未知的東西,這應當說是先沒有要這樣寫或那樣寫的念頭的瞭。因為是生齣來的。然而也不是沒有該這樣該那樣的揀擇的念頭。不同隻在於,凡人是揀擇定瞭文章的內容與體裁來寫,而聖人是隨寫隨明白起來,隨著寫去而自然生齣秩序,它隻是這樣的,而意念則是隨著這一節一節生齣來的秩序的自覺。但這創造中的秩序的自覺是揀擇的念頭不是呢?趙州是問的這個。
  趙州在這裏提齣的是照與用的問題,亦即是知與行的問題。譬如輪的發明,那並非先有原理,原理倒是在後的東西。輪與太極同理,但是輪的發明並非因於太極的啓發。當然太極的發見亦不是因於輪的啓發。是太古我們的祖先開瞭悟識,這纔能無因由的發明輪。要先有輪的觀念與原理知識去發明輪是不可能的事,但若沒有悟識則絕不能發明輪。若先有瞭輪的觀念與知識原理,造輪要如此這般造,不可用彆的方法造,這就是有揀擇的瞭。但是曆史上輪的發明經過不如此。悟識未有輪的觀念與原理知識,當然說不上理論指導行動,然則悟識與發明輪又是有什麼關係?這其間的一段,即趙州說的老僧不在明白裏。對於將要齣現的造形,不能一口說是不可揀擇便瞭卻,至少要對之有個護惜之意。
  僧問既不在明白裏,護惜個什麼?趙州雲:我亦不知。但這個可以現實來說明。陳若曦的小說《尹縣長》是一部好書,她在大陸七、八年,卻不是隻站在人民這一邊,而是住在人民與中共的一個大陸,一個時代裏。在那樣的時代裏,以為人情都要沒有瞭,也還是有,這讀瞭使我安心,將來國傢還有再建之基。連《尹縣長》裏的紅衛兵小張亦沒有什麼可恨,此是將來大多數亦還是可以恢復其為中國人。時局翻過來時必要好人壞人一齊都翻,連《尹縣長》的著者在內,但將是如何翻法,他自己亦不在明白裏,所以對於敵人與自己人,都難說揀擇與不揀擇,而惟是對於全體都有個護惜之意。
  七
  時有僧問,既不在明白裏,護惜個什麼?陳若曦的書裏豈不是把壞人也護惜瞭麼?被這一問,陳若曦答曰:我亦不知。這就是“趙州雲:我亦不知”的解說。
  趙州是唐朝人,到宋朝齣來瞭雪竇禪師,答此問,說道:時候一到,這件大事自己會在動靜的進嚮裏明白起來,戰場上敵我曆然,棒頭上有眼,槍口上生分彆,一下子的揀擇,判齣瞭天地日月兩儀。
  雪竇頌此則的全文是:
  大道無難,言端語端,一有多種,二無兩般。
  ——言端語端是說萬物將要成形之初,事件方在發生之機。而大陸現在人民與人民之間,敵人與敵人之間,敵人與人民之間,就是一有多種,二無兩般。
  天際日上月下,檻前山深水寒。
  ——這說大陸上雖然壞人鬍鬧,中國五韆年來的曆史亦還是金烏沒,玉兔東升,而壞人今在鬍鬧與過的日子,則正如檻前山深水寒。
  髑髏識盡喜何立,枯木龍吟銷未乾。
  ——喜何立是說猶帶喜在,銷未乾是說血脈不斷。今天弄得這樣滅絕瞭情理,也還是人性未滅絕,萬民被敲剝得骨髓皆枯,也還是乾不盡,風雨來時會龍吟。
  難!難!揀擇明白君自看。
  ——是說從現在的不明白裏漸漸的、忽然的明白瞭起來一代的大事。但是這樣的曆史上的時機要會捉住,是第一難;又當這樣刀端刃端之際,每是壞人好人皆殺,是第二難——所以說“難!難!”然而曆史就是這樣的險,像我錶哥愛誦的民國青年詩人一首詩:
  笑問蘭花何處生,蘭花生處路難行。
  爭嚮鬢際插花朵,泥手贈來彆有情。
  八
  三祖說瞭一句“大道無難,唯嫌揀擇”,趙州卻來一翻,說混沌初判,天地將開闢未開闢時,並非沒有揀擇之識,但是未有可以揀擇之形,連到是揀擇非揀擇之識亦是初機混沌,不在明白裏,然而有著個護惜之意;也隻能是護惜,他提齣的這護惜兩字,一下子道著瞭陳若曦寫大陸民間的小說所以引人思省的地方。
  硃天心的《方舟上的日子》亦是被有的學校的學生提齣抗議,說他們學校裏沒有這樣壞的學生。我讀瞭這小說卻是起瞭思省,對於現在的高中男女學生生齣敬意,雖然他們的前途是非的揀擇尚不在明白裏。這裏趙州提齣護惜兩字,比說慈悲與世人愛更可以是小說的新意。
  而後來雪竇禪師又把三祖與趙州一齊俱翻。他道:時機一到,自會立地明白,而且是要揀擇。先前三祖說至道無難,今雪竇卻是事情到瞭這裏,連說兩個難字:難!難!
  理論的這樣翻法,是像金鋼鑽,金剛鑽的光華靠著翻頭,理論在趙州雪竇舌上,如鑽石戴在美人手上,光華閃爍搖動不定。理論一齣師之口,要如嬰孩齣瞭娘胎,落地自己會得行走,一個照顧不到,不知他已齣瞭門去瞭,由娘叫亦叫不迴來。
  但是這三人都還說的未盡。數學上若得瞭答案,就此答案而言,即為已盡。但尚有更好的理論是每個答案都是未盡,因為好的理論都是機,每個答案都是機的波頭一現。所以一個最偉大的答案毋寜是大疑,若要說答案,不知要怎樣作一選擇決定纔好,這就是答案。
  《紅樓夢》裏的賈寶玉,他是生在整個大觀園裏的歲月。他與之性命相知的是黛玉,但是晴雯呢?他從來沒有想到過假使要在二人之間取一捨一。晴雯是丫頭,哪裏說得到這話,然而假使要為黛玉的緣故去瞭晴雯,寶玉如何能夠?除非是天意。便是薛寶釵,寶玉亦不能夠因為黛玉而疏遠她。連襲人,寶玉亦不能割捨她的。寶玉後來是為父母給她揀擇瞭寶釵為妻,黛玉死,他齣傢,但是翻過來,總不能想象他與黛玉結瞭婚來開始新生活,以後寶釵等都成瞭外人。
  在於寶玉是無論姊妹們,甚至金釧兒,連大觀園中那個不知名字、隔著花陰,癡癡的在泥地上畫薔字的女孩子,都是絕對的。所以雖黛玉每每想到終身大事上頭,寶玉則是不能想,因為他不能想到要在黛玉和寶釵二人中揀擇。寶玉隻顧照現在這樣下去,到他死瞭化為飛灰,化的隻是一股氣,無影無蹤,其時他人如何他亦不知。他是以不解決為答案。至於金釧兒、晴雯的死,黛玉的死,寶玉的齣傢,襲人的改節,那些都是寶玉的母親王夫人所為,然而那亦是天意。有著個天意就可豁然,所以《紅樓夢》不比西洋的悲劇。寶玉的是無成與毀,似悲似喜。
  然而揀擇這個字眼亦還是存在著。萬物生於大自然的有意誌與息,而意誌與息非一非二,亦一亦二。意誌即是有揀擇,而息之舒開則無揀擇,所以說之不盡。在明白裏不在明白裏的話亦是說之不盡。
  ……

前言/序言


《鬍蘭成作品:禪是一枝花》 一、 著者簡介:鬍蘭成 鬍蘭成(1906—1981),原名锡恩,又名積緣、嶽齡,浙江鄞縣人。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備受爭議卻又不可忽視的名字,鬍蘭成的一生跌宕起伏,其思想與創作亦呈現齣復雜而獨特的麵貌。他青年時期受新文化運動影響,後又轉嚮對傳統文化的溫習與體悟,尤其對佛學、道傢思想有著深厚的浸潤。 鬍蘭成一生經曆復雜,曾任汪僞政府宣傳部次長,抗戰勝利後逃亡,輾轉各地,並在日本度過一段時期。這段經曆無疑為他的思想染上瞭獨特的色彩,也使得他的作品在政治、曆史、文化、哲學等多個維度上引發廣泛討論。 在文學創作上,鬍蘭成涉獵廣泛,詩、文、小說、散文、評論皆有涉獵。他的文字風格自成一格,既有舊式文人的典雅蘊藉,又不乏現代意識的自由奔放。他善於捕捉人生的細微之處,對情感、命運、生死有著深刻的洞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齣一種“現世的享樂”和“不問前程”的態度,強調當下,體驗生命本身的豐富與無常。 鬍蘭成晚年定居日本,仍筆耕不輟,其作品在海內外都引起瞭持續的關注和研究。他的思想具有普適性,雖然其個人經曆飽受詬病,但其文字中透露齣的對生命的理解、對自由的追求、對個體存在的關照,仍然具有振聾發聵的力量。 二、 作品主題:“禪”的意境與“花”的象徵 《鬍蘭成作品:禪是一枝花》並非一部關於佛學理論的專著,也非單純的花卉鑒賞指南。它以“禪”作為一種精神旨歸,以“花”作為一種意象載體,深入探索生命、情感、人生哲學的多重維度。 “禪”,在這裏並非狹義的佛教宗派,而是指一種通達、自在、直觀的人生境界。它是一種超越語言、超越邏輯的體悟,是對生命本質的直接把握。鬍蘭成筆下的“禪”,是一種“平常心是道”的智慧,一種“萬物皆備於我”的豁達,一種“隨緣而住”的從容。它體現在對日常生活的細緻觀察,對人情世故的淡然品味,對生命無常的坦然接受。 “花”,作為一種短暫而絢爛的存在,象徵著生命的美麗、易逝與無常。一枝花,可以是一瞬的芳華,也可以是生命的全部。它在最盛放的時刻,便已埋下凋零的伏筆。鬍蘭成藉由“花”的意象,描繪瞭人生的起伏跌宕,情感的濃淡聚散,以及生命中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花開花落,自然而然,正如人生中的悲歡離閤,皆有其時。 “禪是一枝花”,這是一種將深刻的哲學境界與具體的生活意象相結閤的比喻。它意味著,禪的智慧並非高高在上、遙不可及,而是就蘊藏在生活最平凡、最細微之處,就像一枝在風中搖曳的花朵,自然而然地散發著它的芬芳。它是一種“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體驗,一種“不立文字,教外彆傳”的領悟。 三、 內容探討:生命、情感與人生的體悟 《鬍蘭成作品:禪是一枝花》通過一係列或散文、或隨筆、或短篇小說的形式,展現瞭鬍蘭成對生命、情感以及人生百態的獨特觀察與深刻體悟。 1. 生命的無常與當下的珍貴: 鬍蘭成對生命的無常有著極為清醒的認識。他筆下的生命,如同花開花落,有盛放時的絢爛,也有凋零時的蕭瑟。然而,他並不因此而悲觀厭世,反而強調對當下生命體驗的珍視。他鼓勵讀者去感受此刻的陽光、微風、雨露,去品味一杯茶的清香,去聆聽一段音樂的鏇律。在他看來,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其豐富度和深度。每一次的呼吸,每一次的感受,都是生命本身的存在證明,都是值得被認真對待的。 2. 情感的復雜與真實的流露: 情感是鬍蘭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充滿瞭復雜而真實的情感。他毫不避諱地描繪愛情的纏綿與痛苦,友情的熱烈與疏離,親情的溫暖與無奈。他認為,情感是生命中最動人的部分,也是最能體現個體存在價值的方麵。他反對壓抑和虛僞的情感錶達,提倡以一種坦誠、直接的方式去感受和錶達愛與被愛。他的文字中,常常流淌著對人間情愛的深情眷戀,以及對生命中重要之人深深的懷念。 3. 人生的豁達與自在的追求: 麵對人生的種種不如意與睏境,鬍蘭成展現齣一種超然的豁達。他並非迴避現實,而是以一種“不強求,不造作”的態度去麵對。他認為,人生的許多煩惱源於內心的執念與貪求,而如果能將心放寬,以“隨緣”的態度去對待,便能獲得內心的平靜與自在。他推崇一種“享樂”的態度,並非物質的揮霍,而是對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的欣賞與品味。他鼓勵讀者去發掘生活中的樂趣,去擁抱生命中的驚喜,去活齣屬於自己的精彩。 4. 對傳統文化的體悟與現代意識的融閤: 鬍蘭成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儒釋道思想。他的作品中,隨處可見對古詩詞、典故的化用,對傳統人生智慧的闡釋。然而,他並非食古不化,而是將這些傳統智慧與現代人的生活經驗相結閤,賦予其新的生命力。他筆下的“禪”,就是這種融閤的體現,它既有古老的東方智慧,又貼閤現代人對內心寜靜的渴望。 四、 語言風格:雅緻、生動、富於韻味 鬍蘭成先生的文字,是中國現代文學中獨樹一幟的存在。他的語言風格,可以用“雅緻”、“生動”、“富於韻味”來形容。 1. 典雅蘊藉的文風: 他的文字繼承瞭中國古典文學的精髓,用詞考究,句式流暢,常能將深邃的思想寄寓於平實的語言之中。他善於運用比喻、象徵等修辭手法,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將平凡的景物描繪得栩栩如生。字裏行間,透露著一股溫文爾雅的書捲氣。 2. 生動鮮活的畫麵感: 盡管文字雅緻,但鬍蘭成的筆下卻絕不枯燥。他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細節,將人物的動作、錶情、神態描繪得惟妙惟肖,將景物的色彩、氣味、聲音錶現得淋灕盡緻。讀者在閱讀時,仿佛能身臨其境,與書中的人物同悲同喜,與描寫的景物共呼吸。 3. 富於哲思的韻味: 鬍蘭成的文字不僅僅是文字,更是思想的載體。他將自己對人生、對生命、對世界的深刻感悟,融匯在字裏行間。他的文字常常引發讀者的思考,觸動讀者內心深處的情感。他所描繪的“禪”的意境,也正是通過這種富於哲思的語言,傳遞給讀者,讓讀者在閱讀中體味到生命的禪機。 4. 獨特的節奏與音韻: 他的句子往往長短結閤,錯落有緻,讀起來有一種天然的節奏感和音樂美。這種獨特的語言節奏,使得他的作品更具吸引力,更容易讓讀者沉浸其中。 五、 結語 《鬍蘭成作品:禪是一枝花》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作品。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扇窗,一扇通往鬍蘭成內心世界,通往他對生命、情感、人生深刻體悟的窗。在這部作品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一種超越世俗的智慧,一種對生命本質的關照,一種對個體自由的追求。 在這位文學巨匠的筆下,“禪”不再是高深莫測的哲學,而是如一枝盛開的花朵般,自然而然地存在於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鼓勵我們去感受生命的喜悅,去體味情感的真實,去擁抱人生的無常,去活齣屬於自己的自在與豁達。 閱讀《鬍蘭成作品:禪是一枝花》,是對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對生命更深層次的探索。它邀請讀者一同走進鬍蘭成的文字世界,在這“花開花落”的人生旅途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禪”的寜靜與智慧。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給我帶來瞭一種久違的“充實感”。這並非源於知識的增多,而是精神層麵的豐盈。作者的敘事視角非常獨特,他似乎能跳脫齣時間綫的束縛,將過去、現在、未來的某些片刻進行交織和重疊,從而展現齣一種永恒的韻律。書中的一些片段,描繪瞭人與自然之間那種古老的契約感,那種萬物同源的深刻理解,讓人不禁反思現代人與環境的疏離。這種反思是帶著溫度的,不帶批判性,而是充滿瞭一種悲憫和理解。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養分,發現之前略過的細微之處。它像一本活的文本,隨著讀者的心境變化而展現齣不同的麵貌。尤其是在夜深人靜之時閱讀,那些文字仿佛自帶微光,照亮瞭內心的幽暗角落,讓人感到一種深沉的慰藉和力量。

評分

初讀此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其語言的張力與剋製達到瞭完美的平衡。作者的用詞考究,很多句子讀起來拗口卻又韻味無窮,充滿瞭古典文學的底蘊,但卻沒有任何故作高深的晦澀感。更令人稱奇的是,他能用極其簡潔的語句,勾勒齣極為復雜的內心世界。例如,對某種情緒的轉摺處,他可能隻用短短的一句話,卻能讓讀者體會到從迷惘到頓悟的整個過程,那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韻味被拿捏得爐火純青。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心靈的指南,它沒有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係列高質量的問題,引導你嚮內探索。每次閤上書本,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但這種“亮光”並非外界給予的,而是自己內在被激發齣來的。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的閱讀消遣,更像是一場與智者的深度交流。

評分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受,那便是“洗練”。作者的文字經過瞭高度的提純,去除瞭所有不必要的裝飾和矯揉造作,留下的都是最本質、最純粹的思考和感悟。它不像市麵上那些流行的“快餐式”心靈雞湯,而是需要你靜下心來,用心地去“嚼碎”和“消化”。這種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修行。我尤其欣賞作者處理“遺憾”和“得失”的態度,他並沒有試圖去美化或逃避生活的殘缺,而是以一種坦然、近乎超脫的姿態去接納它們,並將這些缺憾視為構成完整生命體驗的一部分。這種接納,比任何積極的口號都更有力量。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呼吸都變得更深長、更平和瞭。它沒有給我提供快速解決問題的鑰匙,但卻給我提供瞭一把審視問題的全新視角,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饋贈。

評分

翻開這本《禪是一枝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種撲麵而來的古樸與靜謐。作者的筆觸如同山澗清泉,緩緩流淌,卻又暗含著深沉的力量。他似乎對世間萬象有著一種超然的洞察力,能將那些看似尋常的景物,比如清晨薄霧中的竹林,或是午後陽光下的一盞茶,描摹得極富禪意。讀的時候,我常常會不自覺地停下來,去細細品味那些字裏行間流淌齣的氣息。那種感覺,就像是突然被拉入瞭一個遠離塵囂的所在,周遭的喧囂褪去,隻剩下內心的澄明與安寜。作者在敘述中不急不躁,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仿佛在引領著讀者進行一場緩慢而深刻的自我對話。他並不直接說教“什麼是禪”,而是通過一係列充滿畫麵感的場景和細膩的心理描寫,讓讀者自己去體會那種“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境界。這種敘事方式,無疑需要讀者投入更多的耐心與感受力,但一旦進入狀態,那種心靈被洗滌的暢快感是難以言喻的。書中的文字,如同精心打磨過的玉石,溫潤而有光澤,每一次觸碰都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智慧與美感。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頗為精巧,看似散漫,實則處處暗藏著精妙的章法。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細節的捕捉能力,那種對微小事物的執著和深情,使得整本書的基調非常獨特。它不像某些哲學著作那樣高高在上,而是非常接地氣,充滿瞭生活的氣息。比如,他對一次雨後泥土芬芳的描繪,或者對鄰傢老婦人日常勞作的側寫,都飽含著對“當下”的敬畏。這種敬畏,並非宗教式的虔誠,而是一種對生命本身存在狀態的尊重。讀起來,我感覺自己仿佛成為瞭一位旁觀者,又像是參與者,跟隨作者的目光,重新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紋理。文字中時常閃現齣一種豁達和灑脫,仿佛所有的煩惱和執念,在那些平靜的筆觸下,都變得微不足道瞭。這種力量是柔和的,但其穿透性卻極強,能夠直擊人心深處那些最柔軟、也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它教人如何“慢下來”,如何去真正地“看見”而不是“看過”。

評分

書是好書,紅色設計很是搶眼,符閤嫵媚禪的相

評分

逐一解明禪宗奇書《碧岩錄》上的百則公案,更是具象地敘說瞭中國文明的氣象萬韆

評分

很不錯啊,一直喜歡著。

評分

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感謝京東.感謝送貨師傅 贊 贊 贊

評分

陳丹青對他評價高,隻是大陸見到的都是刪減本。文化與人品要分開嗎?因為他跟日本人跑瞭幾年。纔華也還是有的,雖然是燕京大學的旁聽生。

評分

有點看不懂 沒有故事性

評分

非常好的書,值得一讀的書

評分

鬍蘭成雖然為人詬病,但其文不可廢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