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印象派名画+卢浮宫名画为何如此有趣(套装共2册)

艺术的故事:印象派名画+卢浮宫名画为何如此有趣(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井出洋一郎 著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印象派
  • 卢浮宫
  • 绘画
  • 艺术欣赏
  • 艺术入门
  • 西方艺术
  • 名画
  • 艺术普及
  • 文化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SZ000725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7794
包装:线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铜版纸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在西洋绘画史经历了两千年的风起云涌之后,印象派诞生了。它彻底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框架,成为划时代的风云儿。但老实说,要以轻松愉快的形式来解说印象派绘画作品,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印象派画家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通过分析“天气”的影响和“光线”的变化来进行创作,致力于让人们以宛如游玩的愉悦心情来观赏画作。使观看者在不了解印象派的情况下,也能从感官上体会到其画面上的美感。然而,印象派的名画之所以能成为名画,更有其独特的奥秘。本套书以画廊漫谈的方式为您介绍日本人喜欢的印象派名画。并带您一起探索,究竟是什么,缔造了印象派的美。

  卢浮宫毋庸置疑是世界上极棒的美术馆。面对囊括众多展品的艺术馆,你是否会感到不知从何看起呢?这本卢浮宫参观指南,尽量按照卢浮宫的展示顺序来解说,无论你是否身在卢浮宫,都能够通过书中的图片马上对作品有一个了解。即便你在家中也能通过欣赏插图,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享受。这套书包含了从古希腊罗马开始,一直到文艺复兴之后,以绘画为中心的西洋美术史。随着作者简单而诙谐的描述,拉近了艺术作品与人们的心理距离,感受卢浮宫的魅力。


作者简介

  井出 洋一郎,

  府中市美术馆馆长。东京纯心女子大学特任教授。美术评论家协会会员。

  1949年出生在群马县高崎市。毕业于上智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完成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的博士课程后退学(西洋美术史专业)。曾在山梨县立美术馆担任研究人员。主要著作有《法兰西美术鉴赏纪行1、2》(美术出版社)、《美哉乐哉之心》(小学馆)、《漫步美术之森》(小学馆)、《圣经中的名画为何这么有趣》(中经文库)、《希腊神话中的名画为何这么有趣》(中经文库)、《卢浮宫中的名画为何这么有趣》(中经文库)等,并担任《世界博物馆之谜》(青春出版社)和《赝品画廊》(小学馆)的主编。

  中经文库《名画为何如此有趣》系列好评如潮!!

目录

序章 日本人为何青睐印象派? 008

第1 章 印象派以前 从柯罗到马奈 015

印象派以前 先驱者的觉醒 挽救法兰西美术界 016

阿夫赖城的卡巴修府邸 上帝为柯罗而创造的美丽村镇 020

学编织 工作室中的未完成品 神秘动物究竟是? 022

断崖 演绎了鲁邦传奇的舞台 刻画断崖的最佳杰作 024

奥维尔近郊的村庄 “最初的印象” 造就一代名作 026

特鲁维尔海滨浴场 “天空之王”为何画下三百幅海滨胜地? 028

傍晚的翁弗勒尔港口 令莫奈迷醉的画风 光影水波的摇曳 030

村庄景色 一幅清新画作拉开印象派序幕 032

草地上的午餐 肤如凝脂的裸女 丑闻?神作! 034

船上画室中的莫奈 马奈笔下的莫奈 前辈眼中的后辈 036

花园中的莫奈一家 马奈、莫奈、雷诺阿 花园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038

印象派的画商 冒着破产的风险收购画作 向年轻的画家们伸出援手 040

第2 章 印象派 从莫奈到卡萨特 041

印象派 1874—1886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042

花园中的女人 是什么让库尔贝如此反感又是什么让莫奈如此执着? 049

日出·印象 为“印象派”冠名的神秘画作 旭日?还是夕阳? 052

撑阳伞的女人 亡妻的唯美定格 一生的画中倩影 055

稻草堆 莫奈的得意之作 “光之山”落户埼玉 058

日本的桥 莫奈的莲池与广重的浮世绘一试高下! 060

莲室 跪坐于美术馆 徜徉在莲池间 063

包厢 亮相初次画展的名作其价几何? 065

红磨坊的舞会 旋舞于蒙马特 凄美的青春赞歌 068

船上的午宴 朋友总动员 画家偏向谁? 070

沐浴者 呕心沥血的转折之作 印象主义向古典主义的回归 072

弹钢琴的少女 “这可是雷诺阿” 奥赛第一人气画作中的纯熟技艺 074

帕里斯的审判 囊括一生的画作 致敬天国巨匠 077

女人与菊花 漫步大都会美术馆 欣赏浮世绘浪潮的先驱 080

骑马者与马车 画家前往赛马场的理由竟让赌徒们争相逃走? 082

苦艾酒 咖啡厅里呆坐的男女 昼间的奇妙光景 084

舞女 婀娜多姿的舞女背后 黑衣男子究竟是谁 087

印象派的模特 雷诺阿笔下的绯闻女王 谁才是郁特里罗的父亲? 090

白霜 以杂乱的光线来增强立体感 “干得不错”? 092

茹恩雾景图 塞纳河上的点点雾霭 点描时代的顶峰之作 094

蒙马特大道·春晓 冬日巴黎的城市风光 农民画家的淳朴描绘 096

浮世绘与印象派 日本漫画为哈日浪潮推波助澜 098

哥伦维伦纽夫之桥 寄情山水的风景画家寄托于小小画中人的心意 099

马利港的洪水 这个画家真奇怪 为什么要画6 幅洪水? 101

莫瑞桥 在流云与静水中体味生命的跃动 103

摇篮 白色纱帐上的柔美光线 于近代苏醒的圣母子像 105

舞会上拿扇子的女人 从被动到主动 女画家笔下的新一代女性 107

摘樱桃 古典式线稿与笔触 雷诺阿对莫里索的影响 109

巴黎市内的印象派胜地导览 漫步在巴黎街头 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名画的脚步 111

吊死鬼之屋 画家个性的自由抒发 是谁让毕加索满怀崇敬 113

现代奥林匹亚 行事自我的塞尚热衷于恶搞马奈? 115

草地上的午餐 画家心中的落差感 与左拉的共同回忆 117

欧洲大桥 可以望见圣·拉扎尔车站的大桥 铁道爱好者怎可错过 119

屋顶上的眺望·雪景 巴黎雪景的另一番情调 奈何天妒英才 121

意大利剧院包厢 用生命祭奠恩师 过早凋零的花朵 123

包厢中的黑衣女子 引领近代女性形象的实力派 是谁让德加赞不绝口? 125

美国人与印象派 美国人为什么以收集他国画作为荣 127

第1 章 前往德农侧翼 001

1 古希腊·古罗马 优雅而又充满生气的雕塑们 002

古希腊早期 公元前6 世纪

唯头颅渡海之骑士,尤现古风式的微笑 004

古希腊末期 公元前2 世纪

一定不要错过米洛的维纳斯的美丽背影 006

古罗马早期 公元前6 世纪—公元2 世纪

死后也永远相爱的执着,以及对复活的祈祷 010

古罗马后期 公元2 世纪

“丑男”印象给苏格拉底带来巨大困扰 014

公元前5 世纪

大英博物馆也后悔不已!超大型作品的精华之处 016

2 世纪

散发出性感光芒的睡美人的秘密是什么? 018

1 世纪

拿破仑所赠的最受尊敬的英雄雕像 020

2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人性与复古 024

波提切利 1445 ?—1510 年

率领众位美女的维纳斯,她的礼物有何玄机? 026

弗拉·安杰利科 1387/1400—1455 年

环绕耶稣和圣母的金蓝异次元世界 029

列奥纳多·达·芬奇 1452—1519 年

映射画家孤独的奇妙圣母子像 032

拉斐尔 1483—1520 年

缘何以“圣母画家”扬名、受世人追捧? 035

基兰达约 1449—1494 年

米开朗基罗之师所描绘的祖孙情深场景 038

曼特尼亚 1431—1506 年

豪华的众神竞演,神话题材之杰作 040

乌切洛 1397—1475 年

3D 电影般的梦幻战记 042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同于您提到的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展现其独特的价值和内容深度: 《光影之间的秘密: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的视觉探索》 书籍信息: 书名: 光影之间的秘密: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的视觉探索 作者: [虚构作者名,如:伊芙琳·里德] 页数: 约 680 页(含大量高清图版) 装帧: 精装双册,附带索引和艺术史年表 --- 内容简介 一卷横跨历史的视觉史诗,一次深入心灵的艺术解码 《光影之间的秘密: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的视觉探索》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名画鉴赏”的图录,而是一部深度剖析西方艺术史发展脉络、技术革新与思想交锋的权威著作。本书聚焦于艺术从古典理性主义的巅峰,经由巴洛克的戏剧性张力,步入启蒙时代的清晰逻辑,直至二十世纪初现代主义思潮的爆发与解构的全过程。它旨在揭示隐藏在画布肌理、色彩选择与构图设计背后的哲学思辨与时代情绪。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力求在提供丰富视觉享受的同时,给予读者坚实的理论支撑。 --- 上卷:秩序与激情——文艺复兴晚期至新古典主义的构建(约 350 页) 上卷追溯了西方艺术从对中世纪的超越,到对古典理想的重塑与再诠释。核心关注点在于“再现的逻辑”和“人文精神的胜利”。 第一部分:文艺复兴的收尾与 Mannerism 的挣扎 我们首先审视达芬奇、拉斐尔时代确立的完美比例和透视法则,随后深入探讨“风格主义”(Mannerism)的出现。风格主义并非技艺的倒退,而是对古典和谐的有意挑战。书中详尽分析了丁托列托和帕尔米贾尼诺作品中那种拉长的形体、不安的色彩和复杂的空间布局,揭示了艺术家们在面对理想破灭和宗教改革冲击时,内心焦虑的投射。我们探讨了这种“不安的优雅”如何成为理解巴洛克前夜的关键。 第二部分:巴洛克:情感的剧场与光线的武器 巴洛克艺术被视为对理性主义的有力反击,它拥抱运动、戏剧性和直接的情感冲击。本部分将卡拉瓦乔的“暗箱技术”(Tenebrism)视为一种革命性的光线运用,它不仅是照明技巧,更是神圣与世俗冲突的象征。我们会详细解析鲁本斯作品中的生命力、贝尼尼雕塑中的瞬间凝固感,以及伦勃朗如何利用光影描绘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关键在于理解巴洛克如何将教堂和宫廷的叙事提升到极度感性的水平。 第三部分:洛可可的轻盈与启蒙的回归 洛可可是对巴洛克宏大叙事的精致化和享乐主义的颂歌。本书探讨了华托和布歇作品中那些沙龙式的、充满柔和色调和感性诱惑的场景,分析了这种风格与当时法国宫廷文化的紧密联系。随后,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艺术转向了道德说教和古典的严肃性。大卫的作品如何成为法国大革命的视觉宣言?新古典主义对“崇高”(Sublime)美学的追求,标志着艺术开始思考公民责任与永恒真理,为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风暴埋下伏笔。 --- 下卷:边界的消融——浪漫主义至现代艺术的爆发(约 330 页) 下卷关注的是艺术主体性的觉醒、媒介界限的模糊以及对“真实”定义的根本性颠覆。 第四部分:浪漫主义的个体与自然的力量 浪漫主义是对启蒙理性的一种深情反叛。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爆发,戈雅对战争和非理性的揭露,以及透纳对大气和光线瞬间变化的迷恋,都指向了艺术的核心——强烈的个人情感和不可知论的自然力量。本书特别分析了浪漫主义如何将“风景”从背景提升为主要的情感载体,预示了后来的独立艺术家的诞生。 第五部分:现实与革命——从现实主义到印象派的诞生 十九世纪中叶的社会变革催生了现实主义,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工厂、农田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库尔贝对“美化”的拒绝,标志着学院派统治的松动。随后的印象派,则是一场对“观看方式”的彻底革命。我们不仅仅分析莫奈如何捕捉光线,而是深入探讨化学颜料的发展、摄影术的挑战以及科学光学理论如何共同促成了这种对“瞬间感知”的迷恋。这一部分将剖析德加如何利用新的视角处理动态的人群,以及对色彩分离理论的实践。 第六部分:超越表象——后印象派与现代性的开端 印象派的自由很快导致了对结构和意义的重新探索。塞尚对自然形体的几何化提炼,梵高对色彩的内在情感表达,以及高更对原始主题的追寻,共同构建了通往二十世纪的桥梁。本书强调,后印象派并非一个统一的运动,而是艺术家们各自为解决“绘画的本质问题”而进行的孤独探索。 最后,本书简要回顾了野兽派、立体主义等早期现代主义的爆发点,展示了艺术如何从对外部世界的精确描绘,彻底转向对内部结构和主观经验的探索。 --- 本书特色与价值 1. 技术与哲学的交织: 本书不仅描述“是什么”,更解释“为什么”和“如何做”。它深入探讨了媒介自身的演变(如油画介质的改变、印刷技术的影响)如何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2. 跨学科视野: 每一章都与当时的文学、科学(如光学、心理学)和政治事件进行对照分析,构建一个立体的历史场景。 3. 聚焦“过程”而非“孤例”: 读者将跟随艺术史的逻辑链条,理解一场运动如何由前一场运动的局限性所催生,而不是将名画视为孤立的天才之作。 4. 详尽的图版分析: 每件关键作品都配有高分辨率图版和详细的局部特写分析,重点解读构图、笔触和光影的运用逻辑。 《光影之间的秘密》是献给所有渴望超越“表面赞叹”,深入理解西方文明核心视觉语言的读者的一部深度指南。它将引导您重新审视每一笔色彩背后的时代精神与永恒的求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炉火纯青,作者的文笔极其流畅自然,完全没有传统艺术史著作那种板着脸孔的学术腔调。阅读过程更像是跟随一位学识渊博又风趣幽默的向导,漫步在人类艺术的长河之中。他擅长用生动的比喻和生活化的语言来解读那些晦涩的艺术理论和复杂的历史背景,使得即便是对艺术一窍不通的“小白”也能轻松入门,并且越读越有兴致。尤其是在描述艺术家们那些充满戏剧性的生平和创作心路历程时,文字充满了张力,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去探究下一幅杰作背后的故事。这种讲故事的能力,是很多专业书籍所欠缺的。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时间线和作品信息,而是将艺术置于其诞生的时代洪流中,展现了艺术如何回应社会变迁、思想碰撞,甚至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读完某个章节,我常常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立刻去博物馆,去亲自面对那些画作,那种被文字激发的求知欲和现场感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

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的独到匠心,它巧妙地构建了一座知识的桥梁,连接了风格的演变与地理的坐标。不同于将所有内容平均分配给各个流派的做法,作者似乎更注重展现“点”与“面”的关联性。比如,他会用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画面作为切入点,层层剥茧地分析其技术革新、哲学根源,然后再将这个“点”放置到更宏大的艺术史坐标系中去审视。这种“小题大做”的深度剖析,远比泛泛而谈的概述要来得扎实和有说服力。阅读时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生态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他总能指出那些隐藏在名作之下的、不为人知的“脉络”。这种结构上的巧妙设计,让知识的吸收过程变成了一种有机联结,仿佛拼图一样,每一块碎片都能找到它在整体构架中的精确位置,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细节”的挖掘和呈现方式。它没有满足于仅仅介绍那些广为人知的“镇馆之宝”,而是花费了不少笔墨去探讨那些在艺术史上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可能被大众忽略的关键性作品。作者对于光线、色彩、构图以及颜料技法上的分析,细致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他仿佛拥有显微镜般的洞察力,能穿透画布,直达画家的笔尖。例如,对某一特定时期阴影处理方式的探讨,或是对某一颜料改良如何催生了全新视觉效果的论述,这些“硬核”的干货内容,经过作者的重新包装,变得既专业又不失趣味性。对于我这种希望从“看热闹”提升到“看门道”的读者来说,这些深入骨髓的分析简直是醍醐灌顶,提供了全新的观察艺术的视角,真正做到了“读后不忘,看画有新”。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从封面材质到内页纸张的选择,都透露着一种对艺术的尊重和对读者的用心。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拿在手里仿佛就能触摸到历史的纹理。我尤其喜欢它在色彩运用上的克制与精准,既有艺术品的典雅,又不失现代阅读的舒适性。打开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量高清的印刷图片,色彩的还原度极高,即便是屏幕上难以捕捉的笔触细节,在实体的书页上也能清晰展现。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近距离的“对话”,让我对画面中光影的变化和画家倾注的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装帧的细节处理也体现了专业性,比如一些关键作品的跨页大图,处理得非常流畅,没有出现画面被中缝撕裂的遗憾。这不仅仅是两本书的组合,更像是一份精心策划的艺术品展示册,让人愿意反复摩挲,细细品味。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传统阅读体验的一种升级,将冰冷的知识点转化为有温度的视觉享受。这种对物理形态的极致追求,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使得学习艺术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成为一种享受。

评分

从整体的学习体验来看,这套书的体量感和信息密度是恰到好处的。它既有足够深度去满足一个艺术爱好者的好奇心,又保持了足够的广度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避免了陷入任何单一学派的偏执。它更像是一份精心策划的“艺术之旅”路线图,既有宏大的历史叙事,也有精准的局部导览。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平稳递进的学习曲线,不会因为知识的突兀跳跃而感到迷失方向。作者似乎深谙读者的心理,知道在何时需要停下来做个小结,何时又该加速进入下一个激动人心的篇章。这种对读者“阅读耐力”的体恤和规划,让长篇阅读变得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持续的、令人期待的探索过程,最终留下的印象是充实、愉悦且极具启发性的。

评分

好好,满意,好好,满意,好好,满意,好好,满意好好,满意,好好,满意,好好,满意,好好,满意好好,满意,好好,满意,好好,满意,好好,满意

评分

书很不错,快递相当给力,赞!

评分

这个书十分有趣,是平时了解西方美术的窗口

评分

好看...也同时买了其他书,一并补充来看

评分

活动入手,质优价廉

评分

古希腊古罗马优雅而又充满生气的雕塑们,古希腊早期公元前6世纪,唯头颅渡海之骑士,尤现古风式的微笑,古希腊末期公元前2世纪,一定不要错过米洛的维纳斯的美丽背影。古罗马早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2世纪,死后也永远相爱的执着,以及对复活的祈祷,古罗马后期公元2世纪,“丑男”印象给苏格拉底带来巨大困扰,公元前5世纪,大英博物馆也后悔不已!超大型作品的精华之处。

评分

还不错,价格合理,家人表示很满意

评分

给孩子普及艺术知识的一本书,希望他不要像父母辈一样,对艺术没有感觉。

评分

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