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不快樂?怎麼纔能收獲快樂?本書講述融閤佛法心要與科學原理的快樂之道。
★本書上市即榮登《紐約時報》、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等暢銷排行榜,同時被翻譯成超過 20種不同的語言。
★作者明就仁波切是當代深具國際影響力的禪修大師,被《時代周刊》《國傢地理》報道:科學證明他是“世界上zui快樂的人”。
★《情商》作者丹尼爾?戈爾曼、影視演員李連傑、梁朝偉、曾誌偉等聯袂推薦
2002年明就仁波切參加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理查德?戴維森主持的實驗研究,被測齣大腦中的快樂指數在禪定狀態中躍升瞭百分之七百,一度讓科學傢以為儀器壞瞭,被《時代周刊》雜誌譽為“世界上zui快樂的人”。
享譽世界心靈導師、禪修大師明就仁波切,在本書中,闡述瞭他是如何通過佛法禪修剋服童年時代的恐慌癥,獲得內在真正的快樂的。他首先描述瞭自己親身經曆的禪修睏境與狀態,然後通過個人體驗以及現代的科學研究,揭開快樂的秘密,最後給齣具體的方法,以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自己的身體感官知覺去做各種禪修練習,達到非比尋常的快樂。
詠給·明就仁波切 (Yongey Mingyur Rinpoche) 當代禪修大師、心靈導師,被《時代周刊》《國傢地理》雜誌譽為“世界上zui快樂的人”。
1976年生於尼泊爾,父親是20世紀禪修大師祖古·烏金仁波切。他從小患有恐慌癥,13歲藉由禪修剋服恐慌癥,17歲被指派為閉關房上師。他經常以幽默的方式,坦然分享自己的睏境。自1998年起,他開始全球巡迴教學,給予數韆人開示與指導,並廣泛與國際知名的科學傢、搖滾歌手、電影明星等各階層人士接觸和交談。
所著不僅榮登《紐約時報》、颱灣及香港等地暢銷榜,還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幫助瞭無數對心靈修煉感興趣的人,步上快樂的修持之道。
這是一本實用的禪修指南,也是一本能夠讓人生更美好的手冊。
—— 丹尼爾·戈爾曼 《EQ》作者
此書行文輕鬆活潑,所述故事生動幽默,更重要的是,處處有著仁波切充滿智慧的慈悲話語。
——海濤法師 生命電視颱颱長
這本書蘊含真正的智慧,清新且明晰。明就仁波切提齣瞭佛陀、現代神經科學與醫學之間重要的關聯。他毫不賣力地結閤瞭看似迥然不同和復雜的學科,照亮瞭這趟旅程。
──李察?吉爾 美國影視演員
本書像一把充滿智慧的鑰匙,我真誠地推薦朋友們拿起這把鑰匙打開你的心。
——李連傑 國際功夫明星
衷心感謝令人尊敬的詠給·明就仁波切為我這種追求心靈富足的人,提供一部這麼好的書。仁波切通過自己的經曆,用輕鬆幽默的描述,深入淺齣的教導我們如何去開發我們的佛性。
——梁朝偉 影視演員
書中的闡述,引齣不少生命經驗的坦誠交流、學佛曆程的心路寫照,讓我受益匪淺。而事實上,我們真正需要這樣的交流和實證,來檢視自身睏惑不安的所在。
——曾誌偉 影視演員
第一部? 我們為何不快樂??1
第一章? ? 旅程的起點 // 3
如果有任何能夠因應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可能就是佛教瞭。
心的交會 // 6
傳承的重要性 // 8
會見我心 // 14
來自西方的亮光 // 17
第二章? ? 內在的交響樂 // 21
許多“組件”的聚集,産生瞭車乘的概念。
腦內到底是怎麼一迴事? // 25
三腦一體 // 30
不見蹤影的總指揮 // 35
正 念 // 38
第三章? ? 超越心,超越腦 // 42
瞭悟心,即是佛。
本然心 // 43
本然的寂靜 // 46
深入瞭解你的本然心 // 49
心、生物現象或兩者兼備? // 51
做你自己 // 53
第四章? ? 空? 性 // 57
空性是萬物産生的基礎。
勝義諦與世俗諦 // 61
空性的禪修練習 // 66
從物理學的角度看經驗 // 68
可能性所帶來的自由 // 74
第五章? ? 感知的相對性 // 77
心的本質本自清淨,完全超越語言文字、概念和思維。
互為緣起 // 7
從神經科學看主體和客體 // 82
不確定性原理的恩賜 // 86
以認知心理學的觀點看事件的來龍去脈 // 87
時間的蠻橫 // 89
無 常 // 95
第六章? ? 天賦明性 // 98
一切現象都是心的顯現。
本具的覺性 // 99
照亮黑暗 // 103
顯相與幻相 // 105
明空一體 // 107
第七章? ? 悲? 心 // 111
無盡的慈悲自然地湧嚮被自我幻相所囚禁的一切有情眾生。
關於悲心的生物學說 // 112
“認同”彼此的“不同” // 114
第八章? ? 我們為何不快樂? // 118
所有的有情眾生都傾嚮於做無益的事。
情緒化的身體 // 121
性格特質與暫時的情緒狀態 // 122
製約因素 // 124
煩 惱 // 125
煩惱或契機 // 133
第二部? 安住自心的方法??137
......
第三部? 快樂的心? 健康的身??229
......
我們為何不快樂?
所有的有情眾生都傾嚮於做無益的事。
——蔣貢·康楚·羅卓泰耶,《瞭義炬》
我在二十幾個國傢巡迴講學近十年之久,見識過許多怪異和奇妙的事,也聽過很多怪異和奇妙的故事。有些是人們在我公開授課時提齣的,有些則是在個人谘詢時發生的。不過,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物質生活充裕的人所經曆的痛苦程度,竟然跟物質生活貧乏的人相差無幾。雖然他們的痛苦方式在某些方麵跟我在印度與尼泊爾通常見到的有所不同,但痛苦的強度卻明顯可以感覺得到。
我開始意識到生活在富裕環境的人們這麼不快樂,是在頭幾次拜訪西方國傢,友人帶我參觀當地的觀光地標時。首次看到帝國大廈或艾菲爾鐵塔的時候,這些設計師的纔華,以及建築工作人員之間高度的團隊閤作與決心,讓我不禁為之動容。但是當我們到達觀景颱時,我卻發現視野所及之處都被鐵絲網環繞,四周也都有警衛在巡邏。我問友人為什麼會有這些鐵絲網和警衛。他們告訴我,安全警戒是為瞭預防有人從這裏跳樓自殺。這真是令人感到悲哀極瞭,因為,能建造如此雄偉建築的社會,竟然需要采取如此嚴厲的措施,以防止人們以這麼美麗的紀念性建築作為自殺工具。
安全警戒並沒有影響我對這些美麗建築和建築技術的欣賞,但是參訪這些地方幾次之後,我終於開始明白這些安全警戒跟我觀察到的其他現象之間的關聯性。雖然人們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文明中,也常麵帶微笑,但是,他們眼中卻不時流露齣不滿,甚至是絕望。在我的公開或私人談話中,人們也總繞著“如何變得更好、更強”或“如何剋服‘自我憎惡’”之類的問題打轉。
到過的地方愈多,我就愈清楚看到,生活在高科技、高物質成就社會裏的人跟生活在落後地區的人一樣,也經曆著痛苦、焦慮、寂寞、孤獨和絕望等感受。有好幾年時間,我在公開授課和私人談話中,都會主動提齣一些深入的問題以瞭解狀況。這些交談使我體會到,當外
在或物質發展的速度超前於內在知識的發展時,人們承受著強烈的心理矛盾衝擊,卻苦於沒有解決煩惱的方法;而豐富的物質享受也相對地帶來瞭各種外在的乾擾源,使我們跟內在世界失去瞭聯係。
舉例來說,想一想有多少人總是拼命地在尋求刺激感?他們多麼期待去光顧新開張的餐廳,開始一段新的人際關係,或者更換不同的工作。這些嶄新的人、事、物確實提供瞭短暫的刺激,但是過瞭一陣子之後,這些興奮感就又會逐漸沉寂,什麼新鮮感、新朋友,或者新任務又開始變得平凡無奇瞭,最初的快樂也就這樣憑空消失瞭。
因此,他們又開始嘗試新花招,比如說到海邊玩,這也能讓人感到爽快、滿意好一陣子。陽光溫暖,海水也棒極瞭,還可以交到一大群新朋友,也許還有刺激的新項目可以玩,像是水上摩托車或拖傘等。但是沒過多久,海灘活動又開始變無聊瞭。同樣的話題反復不休,粗粗的砂子黏在皮膚上,陽光一下子太強,一下子卻又被烏雲遮住,一下子又嫌海水太冷瞭,看來,又是該換新花招的時候瞭。你開始想要試試不同的海灘,或許可以到彆的國傢看看,我們的心於是開始自創咒語:“我要去塔希提(Tahiti)……”
然而,這些解決方法的缺點是,它們本質上都是短暫的。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閤所生的結果,所以不可避免地都會有所改變。當産生並維持快樂的基本因素改變時,大部分人不是怪罪外在因素(他人、地方、氣候等),就是責備自己(“我當時應該把話說好聽一點或放聰明點”,或者“早知道,去彆的地方不就好瞭”)。然而,由於這隻不過是反映瞭我們失去自信,或者對原以為會帶來快樂的事物失去信心罷瞭,因此,怨天尤人其實隻會讓我們更難找到真正的快樂。
真正的問題重點在於,大部分人並不瞭解何謂真正的“快樂”。他們發現自己創造的情境,最後反而讓自己跌迴原本急欲消除的不滿足之中。 因此,我們最好能更仔細觀察一下所謂的“快樂”“痛苦”,及其形成的原因。
這本書的節奏把控得極好,它像一個技藝高超的音樂傢在演奏一部復雜的賦格麯。開篇的鋪墊顯得冗長而瑣碎,充滿瞭對日常瑣事的描摹,但正是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為後續的爆發積蓄瞭足夠的勢能。我非常欣賞作者對“沉默”的處理,書中許多關鍵的交流,都不是通過對話完成的,而是通過眼神的交匯、手部動作的停頓,甚至是空氣中無聲的張力來傳遞的。這種“不言之美”極大地提升瞭文本的張力。它探討瞭在現代社會中,個體如何努力維持其內在的完整性,以及這種努力本身可能帶來的代價。書中有一個關於“修復”的反復齣現的意象,無論是修補一件舊傢具,還是試圖彌閤一段破裂的關係,都暗示著一種重建的願望,盡管修復的過程往往比破壞更加耗費心神。總的來說,這是一部需要讀者付齣耐心的作品,但一旦沉浸其中,便會體驗到一種結構嚴謹、情感深邃的閱讀盛宴。
評分我必須承認,初讀這本書時,我差點被那種疏離感勸退。作者似乎刻意拉開瞭與讀者的距離,使得人物的情感波動都籠罩在一層薄薄的、近乎科學觀察者的冷靜之下。但堅持讀下去後,我發現這正是其高明之處。它避開瞭傳統文學中那種直白的情感傾瀉,轉而采用瞭一種解構的方式,將一個關於“選擇與後果”的哲學命題鋪陳開來。這本書的核心驅動力,並非外部事件的衝突,而是人物內心深處的倫理睏境。角色們仿佛被放置在一個巨大的棋局中,每一步都精確計算過,每一步的代價都無比沉重。我對其中關於“承諾”與“自由”的辯證討論印象尤為深刻。作者沒有簡單地將任何一方美化或醜化,而是展現瞭兩者之間那種無法調和的張力,如同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綫,各自美麗,卻注定孤獨。書中對於社會結構的描寫也十分犀利,那種看似井然有序的錶象下,潛藏著無數個體的無聲掙紮,像是一座宏偉的冰山,我們隻能看到水麵上那一角。
評分以一種近乎於散文詩的調性展開,這部作品成功地營造齣一種既古典又現代的氛圍。它的敘事視角像一個遊蕩的幽靈,在不同的時空和不同人物的意識間自由穿梭,這要求讀者必須時刻保持警覺,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進入誰的夢境。我所感受到的最強烈的情緒,是那種在極緻的理性分析後,殘存下來的一絲難以言喻的詩意。書中穿插瞭幾段關於藝術創作的內心獨白,這些部分無疑是全書的點睛之筆,它們探討瞭“錶達的極限”——即語言在觸及某些深刻體驗時,如何顯得蒼白無力。書中對“異鄉人”這一身份的探討也極為深刻,主角的疏離感並非源於地理上的遙遠,而是精神層麵的錯位,他仿佛永遠在尋找一個不存在的母語。整本書的基調是沉靜的藍色,沒有太多的高潮迭起,卻在低迴婉轉中蘊含著足以震碎人心的力量,非常適閤在深夜,獨自一人,麵對一盞孤燈時閱讀。
評分這部作品,讀來猶如置身於一個繁華落盡後,人與人之間情感紐帶被重新編織的細膩場景。作者的筆觸極為剋製,卻又在那些不經意的對話和環境描寫中,流露齣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洞察。我特彆欣賞它對“失去”這一主題的處理,並非一味渲染悲情,而是通過主角在日常瑣事中的堅持與微小的突破,展現齣一種近乎於禪意的和解。 比如,書中描繪瞭一位年邁的園丁,他對待每一株植物都懷有近乎宗教般的虔誠,這份專注本身就構成瞭一種抵抗虛無的力量。敘事節奏緩慢,像是一部老式膠片電影,每一幀都值得細細品味,它不急於給齣答案,而是引導讀者進入一種沉思的狀態,去反思我們自身在追求“幸福”定義時,那些被忽略的細微之美。書中關於記憶的片段處理得尤其巧妙,模糊不清的童年記憶與清晰可見的當下睏境交織,讓人不禁去想,我們究竟活在過去還是現在? 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講述瞭一個多麼宏大的故事,而在於它捕捉到瞭那些日常生活中稍縱即逝、卻又至關重要的“瞬間”,並賦予瞭它們不朽的重量。
評分這本小說讀起來,簡直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過程是艱辛的,但山頂的視野卻令人心胸開闊。它的語言風格極其飽滿,充滿瞭象徵和隱喻,毫不吝嗇地使用瞭大量的自然意象來烘托人物的心境。如果說一般的文學作品是在描繪生活,那麼這本書則是在提煉生活的本質。它對“時間”的流逝有著近乎病態的敏感,似乎每一個章節的轉換都伴隨著季節的更迭,或是日光的角度變化。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環境聲音的捕捉,比如遠方傳來的汽笛聲,或是老舊木地闆發齣的吱呀聲,這些聽覺細節的運用,極大地增強瞭場景的立體感和沉浸感。它不迎閤主流的敘事偏好,結構上充滿瞭跳躍和迴環,需要讀者主動投入精力去拼湊碎片,但這帶來的迴報是巨大的——一旦你進入瞭作者構建的邏輯體係,你會發現所有的看似突兀的轉摺都自有其深意。這是一部需要被反復閱讀,纔能真正領會其韻味的厚重之作。
評分京東自營的書不錯,優惠力度很大,還會再來光顧的。
評分這個數不錯,作者比較年輕,對佛的闡釋有一些獨到。
評分京東服務好,京東送貨快。好。
評分還不錯,我喜歡。非常精美。
評分馬上快樂 just now
評分非常滿意非常滿意非常滿意
評分這書太好看瞭,強烈推薦啊
評分非常滿意非常滿意非常滿意
評分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