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有詩意:宗白華美學精選集(彩插典藏本)

人生自有詩意:宗白華美學精選集(彩插典藏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宗白華 著
圖書標籤:
  • 宗白華
  • 美學
  • 人生哲理
  • 詩意
  • 文化
  • 藝術
  • 經典
  • 彩插
  • 典藏
  • 散文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960246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98295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瞭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些美學文章,諸如“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美從何處尋”“中國藝術三境界”“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往哪裏去”“怎樣使我們生活豐富?”等篇目,分為“美學散步”“藝術漫談”“美話人生”三個章節,涉及美學原理、中國藝術、西方美學等眾多類彆,是學習美學與藝術的必讀書籍。此外,書後收錄宗先生六首著名詩篇,以此緬懷這位飽含詩意與深情的美學大傢。全書精插中外藝術名作近40幅,全彩印刷,旨在將美的啓迪與視覺盛宴完美融閤於一體。

作者簡介

宗白華(1897年—1986年),原名宗之櫆,字伯華。江蘇常熟人,祖籍浙江義烏。著名哲學傢、美學傢、詩人。北京大學哲學係美學史教授,兼任中華全國美學學會顧問。宗白華是我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他是把中國體驗美學推嚮瞭高峰的新道傢代錶人物。著有《宗白華全集》及美學論文集《美學散步》《藝境》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這樣一種對生命活力的傾慕贊美,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情思,從早年到暮歲,宗先生獨特地一直保持瞭下來,並構成瞭宗先生這些美學篇章中的鮮明特色。

  ——李澤厚


  作為美學傢,宗白華的基本立場是探尋使人生的生活成為藝術品似的創造……在宗白華那裏,藝術問題首先是人生問題,藝術是一種人生觀,‘藝術式的人生'纔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劉小楓


目錄

第一章 美學散步

美從何處尋?

漫話中國美學

美學與藝術略談

美學與趣味性

藝術形式美二題

略論文藝與象徵

略談藝術的“價值結構”

技術與藝術——在復旦大學文史地學會上的演講

悲劇的與幽默的人生態度

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

第二章 藝術漫談 

中國藝術三境界

中國藝術錶現裏的虛和實

論中西畫法的淵源與基礎

中西戲劇比較及其他

中國古代的音樂寓言與音樂思想

關於山水詩畫的點滴感想

戲麯在文藝上的地位

徐悲鴻與中國繪畫

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往哪裏去

歌德之人生啓示

哲學與藝術———古希臘哲學傢的藝術理論

文藝復興的美學思想

康德美學思想評述

黑格爾的美學和普遍人性

第三章 美話人生

我和藝術

學者的態度和精神

說人生觀

新人生觀問題的我見

怎樣使我們生活豐富?

“實驗主義”與“科學的生活”

青年煩悶的解救法

讀書與自助的研究

附錄:宗白華詩六首


精彩書摘

美從何處尋?


啊,詩從何處尋?

從細雨下,點碎落花聲,

從微風裏,飄來流水音,

從藍空天末,搖搖欲墜的孤星!

《流雲》小詩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中載某尼悟道詩


詩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藝術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們都是從目觀耳聽的世界裏尋得她的蹤跡。某尼悟道詩大有禪意,好像是說“道不遠人”,不應該“道在邇而求諸遠”,好像是說:“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麼,你就沒有地方可以發現美的蹤跡。”

然而梅花仍是一個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過程裏,在感覺、情緒,思維裏找到美,而隻是“通過”感覺、情緒,思維找到美,發現梅花裏的美。美對於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觀的對象和存在。你如果要進一步認識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結構、形象,組成的各部分,得齣“諧和”的規律,“節奏”的規律,錶現的內容,豐富的啓示,而不必顧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動,你越能忘掉自我,忘掉你自己的情緒波動,思維起伏,你就越能夠“漱滌萬物,牢籠百態”(柳宗元語),你就會像一麵鏡子,像托爾斯泰那樣,照見瞭一個世界,豐富瞭自己,也豐富瞭文化。人們會感謝你的。

那麼,你在自己的心裏就找不到美瞭嗎?我說,我們的心靈起伏萬變,經常碰到情欲的波濤,思想的矛盾,當我們身在其中時,恐怕嘗到的是苦悶,而未必是美。隻有莎士比亞或巴爾紮剋把它形象化瞭,錶現在文藝裏,或是你自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把你的歡樂錶現在舞蹈的形象裏,或把你的憂鬱歌詠在有節奏的詩歌裏,甚至於在你的平日的行動裏,語言裏,一句話說來,就是你的心要具體地錶現在形象裏,那時旁人會看見你的心靈的美,你自己也纔真正地切實地具體地發現你的心裏的美。除此以外,恐怕不容易吧!你的心可以發現美的對象(人生的,社會的,自然的),這“美”對於你是客觀的存在,不以你的意誌為轉移。(你的意誌隻能主使你的眼睛去看她,或不去看她,而不能改變她。你能訓練你的眼睛深一層地去認識她,卻不能動搖她。古希臘偉大的藝術不因中古時代的晦暗而減少它的光輝)。

宋朝某尼雖然似乎悟道,然而她的覺悟不夠深,不夠高,她不能發現整個宇宙已經盎然有春意,假使梅花枝上已經春滿十分瞭。她在踏遍隴頭雲時是苦悶的,失望的。她把自己關在狹窄的心的圈子裏瞭。隻在自己的心裏去找尋美的蹤跡是不夠的,是大有問題的。王羲之在《蘭亭序》裏說:“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這是東晉大書法傢在尋找美的蹤跡。他的書法傳達瞭自然的美和精神的美。不僅是大宇宙,小小的事物也不可忽視。詩人華滋沃斯曾經說過:“一朵微小的花對於我可以喚起不能用眼淚錶達齣的那樣深的思想。”

達到這樣的、深入的美感,發現這樣深度的美,是要在主觀心理方麵具有條件和準備的。我們的感情是要經過一番洗滌,剋服瞭小己的私欲和利害計較。礦石商人僅隻看到礦石的貨幣價值,而看不見礦石的美的特性。我們要把整個情緒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動瞭方嚮,纔能麵對美的形象,把美如實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裏來,再把它放射齣去,憑藉物質創造形象給錶達齣來,纔成為藝術。中國古代曾有人把這個過程喚作“移人之情”或“移我情”。琴麯《伯牙水仙操》的序上說:


伯牙學琴於成連,三年而成,至於精神寂寞,情之專一,未能得也。成連曰:“吾之學不能移人之情,吾師有方子春在東海中。”乃賫糧從之,至蓬萊山,留伯牙曰:“吾將迎吾師!”劃船而去,旬日不返。伯牙心悲,延頸四望,但聞海水汩沒,山林窅冥,群鳥悲號。仰天嘆曰:“先生將移我情!”乃援操而作歌雲:“繄洞庭兮流斯護,舟楫逝兮仙不還,移形素兮蓬萊山,歍欽傷宮仙不還。”


伯牙由於在孤寂中受到大自然強烈的震撼,生活上的異常遭遇,整個心境受瞭洗滌和改造,纔達到藝術的最深體會,把握到音樂的創造性的鏇律,完成他的美的感受和創造。這個“移情說”比起德國美學傢栗蔔斯的“情感移入論”似乎還要深刻些,因為它說齣現實生活中的體驗和改造是“移情”的基礎呀!並且“移易”和“移入”是不同的。

這裏所理解的“移情”應當是我們審美的心理方麵的積極因素和條件,而美學傢所說的“心理距離”“靜觀”,也構成審美的消極條件。女子郭六芳有一首詩《舟還長沙》說得好:


儂傢傢住兩湖東,十二珠簾夕照紅。

今日忽從江上望,始知傢在畫圖中。


自己住在現實生活裏,沒有能夠把握到它的美的形象。等到自己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相當的距離,從遠處來看,纔發現傢在畫圖中,溶在自然的一片美的形象裏。

但是在這主觀心理條件之外,也還需要客觀的物的方麵的條件。在這裏是那夕照的紅和十二珠簾的具有節奏與和諧的形象。宋人陳簡齋的海棠詩雲:“隔簾花葉有輝光”,簾子造成瞭距離,同時它的綫紋的節奏也更能把簾外的花葉納進美的形象,增強瞭它的光輝閃灼,呈顯齣生命的華美,就像一段歡愉生活嵌在素樸而具有優美鏇律的歌詞裏一樣。

這節奏,這鏇律,這和諧等等,它們離不開生命的錶現,它們不是死的機械的空洞的形式,而是具有內容,有錶現、有豐富意義的具體形象。形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和內容的統一,形式中每一個點、綫、色、形、音、韻,都錶現著內容的意義、情感、價值。所以詩人艾裏略說:“一個造齣新節奏來的人,就是一個拓展瞭我們的感性並使它更為高明的人。”又說:“創造一種形式並不是僅僅發明一種格式,一種韻律或節奏,而也是這種韻律或節奏的整個閤式的內容的發覺。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並不僅是如此這般的一種格式或圖形,而是一種恰是如此思想感情的方式”,而具有著理想的形式的詩是“如此這般的詩,以緻我們看不見所謂詩,而但注意著詩所指示的東西”(《詩的作用和批評的作用》)。這裏就是“美”,就是美感所受的具體對象。它是通過美感來攝取的美,而不是美感的主觀的心理活動自身。就像物質的內部結構和規律是抽象思維所攝取的,但自身卻不是抽象思維而是具體事物。所以專在心內搜尋是達不到美的蹤跡的。美的蹤跡要到自然、人生、社會的具體形象裏去找。

但是心的陶冶,心的修養和鍛煉是替美的發現和體驗做準備的。創造“美”也是如此。捷剋詩人裏爾剋在他的《柏列格的隨筆》裏一段話精深微妙,梁宗岱曾把它譯齣,介紹如下:


……一個人早年作的詩是這般乏意義,我們應該畢生期待和采集,如果可能,還要悠長的一生;然後,到晚年,或者可以寫齣十行好詩。因為詩並不像大傢所想象,徒是情感(這是我們很早就有瞭的),而是經驗。單要寫一句詩,我們得要觀察過許多城許多人許多物,得要認識走獸,得要感到鳥兒怎樣飛翔和知道小花清晨舒展的姿勢。得要能夠迴憶許多遠路和僻境,意外的邂逅,眼光望它接近的分離,神秘還未啓明的童年,和容易生氣的父母,當他給你一件禮物而你不明白的時候(因為那原是為彆一人設的歡喜)和離奇變幻的小孩子的病,和在一間靜穆而緊閉的房裏度過的日子,海濱的清晨和海的自身,和那與星鬥齊飛的高聲呼號的夜間的旅行——而單是這些猶未足,還要享受過許多夜不同的狂歡,聽過婦人産時的呻吟,和墜地便瞑目的嬰兒輕微的哭聲,還要曾經坐在臨終人的床頭和死者的身邊,在那打開的、外邊的聲音一陣陣擁進來的房裏。可是單有記憶猶未足,還要能夠忘記它們,當它們太擁擠的時候,還要有很大的忍耐去期待它們迴來。因為迴憶本身還不是這個,必要等到它們變成我們的血液、眼色和姿勢瞭,等到它們沒有瞭名字而且不能彆於我們自己瞭,那麼,然後可以希望在極難得的頃刻,在它們當中伸齣一句詩的頭一個字來。


這裏是大詩人裏爾剋在許許多多的事物裏、經驗裏,去蹤跡詩,去發現美,多麼艱辛的勞動呀!他說:詩不徒是感情,而是經驗。現在我們也就轉過方嚮,從客觀條件來考察美的對象的構成。改造我們的感情,使它能夠發現美,中國古人曾經把這喚作“移我情”,改變著客觀世界的現象,使它能夠成為美的對象,中國古人曾經把這喚作“移世界”。

“移我情”、“移世界”,是美的形象湧現齣來的條件。

我們上麵所引長沙女子郭六芳詩中說過“今日忽從江上望,始知傢在畫圖中”,這是心理距離構成審美的條件。但是“十二珠簾夕照紅”,卻構成這幅美的形象的客觀的積極的因素。夕照、月明、燈光、簾幕、薄紗、輕霧,人人知道是助成美的齣現的有力的因素,現代的照相術和舞颱布景知道這個而盡量利用著。中國古人曾經喚作“移世界”。

明朝文人張大復在他的《梅花草堂筆談》裏記述著:


邵茂齊有言,天上月色能移世界,果然!故夫山石泉澗,梵刹園亭,屋廬竹樹,種種常見之物,月照之則深,濛之則淨,金碧之彩,披之則醇,慘悴之容,承之則奇,淺深濃淡之色,按之望之,則屢易而不可瞭。以至河山大地,邈若皇古,犬吠鬆濤,遠於岩榖,草生木長,閑如坐臥,人在月下,亦嘗忘我之為我也。今夜嚴叔嚮,置酒破山僧捨,起步庭中,幽華可愛,旦視之,醬盎紛然,瓦石布地而已。戲書此以信茂齊之話,時十月十六日.萬曆丙年三十四年也。


月亮真是一個大藝術傢,轉瞬之間替我們移易瞭世界,美的形象,湧現在眼前。但是第二天早晨起來看,瓦石布地而已。於是有人得齣結論說:美是不存在的。我卻要更進一步推論說,瓦石也隻是無色無形的原子或電磁波,而這個也隻是思想的假設,我們能抓住的隻是一堆抽象數學方程式而已。究竟什麼是真實的存在?所以我們要迴轉頭來說,我們現實生活裏直接經驗到,不以我們的意誌為轉移的,豐富多彩的,有聲有色有形有相的世界就是真實存在的世界,這是我們生活和創造的園地。所以馬剋思很欣賞近代唯物論的第一個創始者培根的著作裏所說的物質以其感覺的詩意的光輝嚮著整個的人微笑(見《神聖傢族》),而不滿意霍布士的唯物論裏“感覺失去瞭它的光輝而變為幾何學傢的抽象感覺,唯物論變成瞭厭世論”。在這裏物的感性的質、光、色、聲、熱等不是物質所固有的瞭,光、色、聲中的美更成瞭主觀的東西,於是世界成瞭灰白色的骸骨,機械的死的過程。恩格斯也主張我們的思想要像一麵鏡子,如實地反映這多彩的世界。美是存在著的!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它和真和善是人類社會努力的目標,是哲學探索和建立的對象。

美不但是不以我們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反過來,它影響著我們,教育著我們,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它的力量大極瞭,它也可以傾國傾城。古希臘大詩人荷馬的著名史詩《伊利亞特》歌詠希臘聯軍圍攻特羅亞九年,為的是奪迴美人海倫,而海倫的美叫他們感到九年的辛勞和犧牲不是白費的。現在引述這一段名句:


特羅亞長老們也一樣的高踞城雉,

當他們看見瞭海倫在城垣上齣現,

老人們便輕輕低語,彼此交談機密:

“怪不得特羅亞人和堅脛甲阿開人

為瞭這個女人這麼久忍受苦難呢,

她看來活像一個青春長住的女神。

可是,盡管她多美,也讓她乘船去吧,

彆留這裏給我們子子孫孫作禍根。”

引自繆朗山譯《伊利亞特》


荷馬不用濃麗的詞藻來描繪海倫的容貌,而從她的巨大的慘酷的影響和力量輕輕地點齣她的傾國傾城的美。這是他的藝術高超處,也是後人所贊嘆不已的。

我們尋到美瞭嗎?我說,我們或許接觸到美的力量,肯定瞭她的存在,而她的無限的豐富內含卻是不斷地待我們去發現;韆百年來的詩人藝術傢已經發現瞭不少,保藏在他們的作品裏,乾百年後的世界仍會有新的錶現。“每一個造齣新節奏來的人,就是一個拓展瞭我們的感性並使它更為高明的人!”



原載《新建設》1957年第6期



人生自有詩意:宗白華美學精選集(彩插典藏本) 一、 宗白華:東方美學的深邃迴響 宗白華先生,這位中國現代美學史上的巨擘,以其淵博的學識、敏銳的洞察力和獨到的見解,在中國乃至世界美學界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一生,是探索美、闡釋美、傳播美的過程;他的思想,如同奔騰不息的長江黃河,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學人,也為我們理解中華民族深厚的美學傳統提供瞭寶貴的鑰匙。 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思想,並非空洞的理論建構,而是深深植根於中國古代哲學、文學、藝術的沃土之中。他從老莊的“道法自然”中體悟宇宙的生生不息,從儒傢的“天人閤一”中感悟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從佛教的“空靈”境界中探求精神的超越。他將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西方現代美學思潮融會貫通,形成瞭獨具中國氣派的東方美學體係。 他的美學研究,跨越瞭藝術、文學、哲學、曆史等多個領域,展現齣宏大的視野和深邃的智慧。他曾言:“藝術的意義,在使我們‘看’到宇宙的本來麵目。” 這句話道齣瞭他美學探索的核心——通過藝術,去發現和體悟生命與宇宙的真諦。他認為,真正的美,不僅僅是感官的愉悅,更是精神的升華,是生命與宇宙深度契閤的體驗。 二、 選集精粹:詩意人生,智慧光芒 《人生自有詩意:宗白華美學精選集(彩插典藏本)》匯聚瞭宗白華先生一生中最為重要、最具代錶性的美學論著。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其學術成果,而是精心選取瞭那些最能體現其美學思想精髓、最具思想深度和文學美感的篇章,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個立體、鮮活的宗白華。 本書的編選,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核心思想的展現: 選取宗白華先生關於“生命境界”、“意境”、“神韻”、“天人閤一”、“宇宙意識”等核心美學概念的經典論述,展現其美學思想的係統性和完整性。 跨學科的視野: 涵蓋瞭宗白華先生在文學評論、藝術鑒賞、哲學思考等多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展現其廣博的學養和跨學科的洞察力。 文學的感染力: 宗白華先生的文字本身就充滿瞭詩意與美感,本書精選瞭他的散文、書信、講稿等,力求展現其語言的魅力,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思想的溫度。 時代的印記: 選取那些能夠反映宗白華先生在不同曆史時期對美學問題的思考,展現其思想的演進與發展,以及他對中國現代文化建設的貢獻。 三、 經典篇章賞析: 本書精選瞭宗白華先生的諸多經典篇章,以下將對其中一些代錶性的內容進行詳細介紹,以期管中窺豹,感受宗白華美學思想的博大精深。 《美學散步》: 這是宗白華先生最廣為人知的一部作品,也是本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部著作中,他以散文的筆觸,帶領讀者進行一次次關於美的漫遊。他談論中國古代繪畫中的“留白”,認為那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哲學境界的體現;他解讀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意境”,認為那是“情景交融”、“物我閤一”的藝術高峰。他以平實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將抽象的美學概念,化為讀者觸手可及的感受,讓人們重新認識到美在日常生活中的無處不在。 《論中國詩畫》: 在這篇充滿洞見的文章中,宗白華先生深入剖析瞭中國詩歌與繪畫之間的內在聯係。他認為,中國詩歌的“詩眼”與中國繪畫的“皴法”有著異麯同工之妙,都是捕捉事物神韻、傳達作者心境的關鍵。他從“氣韻生動”的中國畫品評標準齣發,闡釋瞭中國藝術的寫意精神,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筆墨中,展現無限的意境。他強調瞭“詩畫同源”的觀點,認為兩者都源於對自然生命力的體悟和對人生情感的錶達。 《中國藝術精神》: 這篇被譽為“中國藝術精神的絕唱”的文章,是宗白華先生對中國藝術核心價值的深刻提煉。他認為,中國藝術的精神在於“天人閤一”、“返璞歸真”,在於追求一種超脫世俗的、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他從書法、繪畫、園林等藝術形式中,提煉齣“留白”、“空靈”、“意象”等中國藝術的獨特美學特徵,展現瞭中華民族獨特的哲學思考和審美情趣。 《論懷素的草書》: 宗白華先生對書法的研究,同樣具有獨到之處。他並非從技法層麵進行分析,而是從書法所傳達的精神氣質入手。他認為,懷素的狂草,不僅僅是筆墨的揮灑,更是作者生命激情、宇宙意識的奔湧。他以充滿生命力的語言,描繪瞭懷素草書“勢如飛龍,力拔山河”的動態美,展現瞭書法藝術所能達到的精神高度。 《哲學與美》: 在這部分內容中,宗白華先生將美學置於更廣闊的哲學視野下進行考察。他探討瞭美的本質、美的形式、美的價值等根本性問題,並將其與人生哲學、宇宙觀念緊密聯係起來。他認為,哲學是關於人生終極意義的探索,而美學則是關於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兩者相互輝映,共同構成瞭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維度。 四、 彩插典藏:視覺與思想的雙重盛宴 《人生自有詩意:宗白華美學精選集(彩插典藏本)》在內容上精益求精,在形式上更是力求完美。本書特彆收錄瞭大量精美的彩插,這些插圖並非簡單的圖文點綴,而是與宗白華先生的文字內容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藝術品原作: 選取的插圖多為中國古代繪畫、書法、園林建築等經典藝術品的高清復刻。這些藝術品本身就蘊含著深厚的美學意蘊,通過彩插的形式呈現,能夠直觀地輔助讀者理解宗白華先生的論述。例如,在解讀“留白”時,配以具體的中國山水畫作品,讀者便能切身感受到“虛實相生”的妙處。 意境的再現: 許多插圖精心選取瞭能夠體現宗白華先生所描繪的“意境”的畫麵。無論是煙波浩渺的山水,還是孤寂清幽的竹林,都力圖在視覺上還原文字所傳達的那種超然脫俗、寜靜緻遠的審美感受。 哲思的視覺化: 某些插圖則具有象徵意義,用視覺語言輔助解讀宗白華先生的哲學思考。例如,描繪宇宙星辰的畫麵,可以幫助讀者理解其“宇宙意識”的宏大視角;描繪花鳥蟲魚的精美細節,則可能暗含著“道法自然”的生命哲理。 典藏的價值: 采用高品質的印刷和裝幀,讓本書成為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精美的彩插不僅提升瞭閱讀的愉悅感,也為本書增添瞭重要的學術和文化價值。 五、 誰適閤閱讀這本書? 《人生自有詩意:宗白華美學精選集(彩插典藏本)》適閤以下讀者: 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 本書是瞭解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絕佳入門讀物,通過宗白華先生的解讀,可以深入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熱愛文學、藝術的讀者: 無論是古典詩詞、書畫藝術,還是中國古典哲學,本書都將提供豐富的閱讀體驗和深刻的理解。 尋求人生智慧與精神啓迪的讀者: 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思想,與人生哲學、生命境界緊密相連,本書能夠引發讀者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 希望提升審美素養的讀者: 閱讀本書,不僅能學習美學理論,更能通過對藝術作品的鑒賞,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緻力於學術研究的學人: 本書是研究宗白華美學思想、中國現代美學發展的重要參考資料。 結語: 《人生自有詩意:宗白華美學精選集(彩插典藏本)》是一本集思想性、藝術性、收藏性於一體的傑作。它不僅是對宗白華先生偉大美學思想的緻敬,更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翻開這本書,您將踏上一段詩意的旅程,與宗白華先生一起,在美的世界裏,探尋人生的真諦,感受生命的詩意。 這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一次智慧的啓迪,一次對中國傳統美學最深沉的緻敬。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掌握得相當精妙,時而如高山流水般一瀉韆裏,充滿激情與思辨的張力;時而又如清晨薄霧,緩慢、寜靜,引人深思。這種韻律感讓閱讀過程充滿瞭變化和驚喜,絲毫不會感到枯燥乏味。作者在處理一些宏大主題時,能夠保持一種剋製而又充滿力量的敘述方式,避免瞭空泛的說教,而是通過精選的典故和恰當的比喻,將復雜的思想層次一一鋪陳開來。我特彆留意瞭某些長句的構造,那些句法結構復雜卻又邏輯嚴密的句子,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瞭古典文學的韻味,這無疑是對語言駕馭能力的一種極緻展現。閱讀時,我常常會不自覺地放慢語速,像是在聆聽一場精心編排的演講,生怕錯過任何一個轉摺和強調。這種對文本節奏的敏感度,足見作者在遣詞造句上的深厚功力。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充滿哲思和美感的迷宮,每走一步,都能發現新的齣口和更深邃的風景。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得令人咋舌,他總能用最樸素的詞匯,描繪齣最復雜的情感和最深遠的意境。我尤其欣賞他在探討事物本質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洞察力,他不是簡單地羅列觀點,而是引導讀者去‘感受’世界,去體會‘氣韻生動’的內涵。那些關於自然、關於人生的思考,像是涓涓細流,緩緩地滲入心田,洗滌掉日常的喧囂與浮躁。每讀完一個小章節,我都習慣性地停下來,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構建作者所描繪的那個世界。這種閱讀體驗是極其沉浸的,它迫使你慢下來,去重新審視自己習以為常的感知方式。這本書不是那種一口氣就能讀完的消遣讀物,它更像是一位良師益友,需要我們帶著敬畏之心,反復咀嚼,纔能品齣其中的真味。

評分

書中對於傳統文化中那些看似玄妙的審美概念的闡釋,清晰而又富有啓發性。以往我總覺得‘意境’、‘神韻’這類詞匯太過虛無縹緲,難以捉摸,但通過作者深入淺齣的分析,我開始對中國古典藝術有瞭全新的認識。他巧妙地將哲學思辨與具體的藝術實例相結閤,使得那些抽象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比如,當他談及留白的重要性時,我立刻聯想到瞭自己生活中那些被過度填滿的角落,並開始思考如何為自己的生活和思維留齣呼吸的空間。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閤,是這本書最讓我受益匪淺的地方。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集,更像是一本實踐指南,指導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發現和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看山水畫、聽古典音樂時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能夠捕捉到更多以往忽略的微妙之處。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遠超乎我最初對一本“美學選集”的期待。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在麵對現代生活時的種種睏惑與迷失。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我們似乎對“美”的感知變得越來越膚淺和功利,而這本書卻在提醒我們,真正的美,是需要時間去沉澱、去體悟的內在力量。它引導我重新審視“生活本身就是藝術”的理念,鼓勵我以更具詩意和敬畏之心去對待每一件微小的事情。這種精神層麵的滋養是持續性的,即使閤上書本,書中的智慧依然在我的潛意識中發酵、生長。可以說,這本書不僅豐富瞭我的知識體係,更重要的是,它悄無聲息地重塑瞭我觀察和體驗世界的方式,讓我對“活齣深度”有瞭更清晰的嚮往和追求。這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

評分

這本精裝本的裝幀設計簡直讓人愛不釋手,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細緻入微的工藝。紙張的質感非常齣色,那種微微泛黃的米白色調,搭配上細膩的文字排版,使得閱讀體驗得到瞭極大的提升。尤其是那些彩插,色彩的還原度非常高,印刷的精度也無可挑剔,仿佛可以直接觸摸到藝術傢的筆觸。裝訂方麵,綫裝的形式不僅美觀,而且翻閱起來非常順暢,可以平鋪展開,這對於細細品味書中的每一幅圖像和每一段文字都極為重要。外殼采用瞭布麵材質,觸感溫潤,摸上去有一種古典而又不失現代感的韻味。整體而言,這本書的實體呈現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光是放在書架上,都能為整個空間增添一份格調。我甚至會花些時間去研究一下封麵和封底的設計細節,那種匠心獨運的考量,著實讓人佩服。

評分

值得一讀的好書,值得收藏的好書

評分

評分

非常好,有活動特彆實惠,喜歡。

評分

寶貝收到,感覺不錯,京東的速度就是快,快遞小哥很親切,一次滿意的購物,以後繼續支持京東,給京東點贊。

評分

書完好無損 滿意

評分

不錯,寫的不錯

評分

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麼區彆呢?

評分

好評!服務好,發貨快!質量很好!提高自己

評分

很喜歡這本書強烈推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