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老子道德經

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老子道德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宋] 範應元 著,[宋] 範應元集 注
圖書標籤:
  • 老子
  • 道德經
  • 國學
  • 典籍
  • 宋本
  • 道傢
  • 哲學
  • 文化
  • 經典
  • 古籍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國傢圖書館齣版社
ISBN:9787501360222
版次:1
商品編碼:12190928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為《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一種,為瞭更好體現原本的效果,兼顧讀者閱讀體驗,本書正文用70剋黃膠、保留真灰印刷。數百年來底本流傳的滄桑痕跡,藏書傢印張、題跋等,均真實可見,層次分明。


本書裝幀風格保持叢書的一緻性,簡單大方。定價低廉,使更多讀者能夠一睹善本風采。版心設計在遵照叢書編輯標準的基礎上,做瞭適當調整,更加美觀。頁碼用漢字置於書口下方,與底色對齊,這都是細節用心之處。在書前加入底本原書的收藏單位和闆框尺寸,便於讀者瞭解和著錄相關信息。雖然是平裝書,但仍然采用鎖綫膠釘,利於長時間的保存,滿足部分讀者的長期收藏願望。

內容簡介

  《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徵引古本及前人音訓注釋凡四十餘傢,附以範氏本人的見解,其內容體現由精氣至性命,最後歸結為修心的解《老》思路。此書道藏失收,焦竑《老子翼》采摭亦不及,洵為道傢之佚典。此書在範氏生前曾經付梓,又,書中諱字兩見,“敦”、“慎”缺筆,可證其確為宋本,或即此書之初刻本亦未可知,書中鈐有“陳汝言印”、“陳惟允印”等印記,可知此本自元末即由名傢收藏,今歸國傢圖書館。今據此本影印,以餉廣大讀者。

作者簡介

  範應元,生平,見諸褚伯秀《南華義海纂微》後序:“淳佑丙午歲,幸遇西蜀無隱範先生遊京,獲侍講席,幾二載。”又雲:“師諱應元,字善甫,蜀之順慶人。”由此可知,範應元為褚伯秀之師,淳祐戊申(一二四八)尚在世。褚氏後序作於鹹淳六年庚午(一二七〇),則範氏《直解》成書於庚午之前。褚氏又雲:“江湖宿德,稔知其人。”因知範氏在南宋末葉頗負盛名。


內頁插圖

目錄

捲上
道可道章第一……1
天下皆知章第二……13
不尚賢章第三……17
道沖章第四……21
天地不仁章第五……23
榖神不死章第六……26
天長地久章第七……29
上善若水章第八……32
持而盈之章第九……35
載營魄章第十……37
三十輻章第十一……42
五色章第十二……44
寵辱章第十三……47
視之不見章第十四……50
古之善爲士章第十五……55
緻虛極章第十六……58
太上章第十七……67
大道廢章第十八……70
絶聖棄知章第十九……73
絶學無憂章第二十……78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88
麯則全章第二十二……92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97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100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102
重爲輕根章第二十六……108
善行章第二十七……112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117
將欲章第二十九……121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125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129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132
知人者知章第三十三……135
大道泛泛兮章第三十四……138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141
將欲翕之章第三十六……143
道常無爲章第三十七……148

捲下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153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163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167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168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173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179
名與身孰親章第四十四……181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183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185
不齣戶章第四十七……188
爲學日益章第四十八……190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192
齣生入死章第五十……196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203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205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210
善建者不拔章第五十四……215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218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225
以正治國章第五十七……228
其政閔閔章第五十八……231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236
治大國章第六十……240
大國者天下之下流章第六十一……242
道者萬物之奧章第六十二……244
爲無爲章第六十三……249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253
古之善爲道章第六十五……257
江海爲百榖王章第六十六……261
天下皆謂章第六十七……263
古之善爲士者不武章第六十八……267
用兵者有言章第六十九……269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272
知不知章第七十一……276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277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282
民常不畏死章第七十四……286
民之饑章第七十五……290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294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296
天下莫不柔弱於水章第七十八……298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300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303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306
範應元序……311

繆荃孫跋……316
瀋曾植跋……316
楊守敬跋……317
鄧邦述跋……321
章鈺跋……322
王闓運跋……322

前言/序言

《老子道德經》,又稱《老子》《道德經》等,相傳為春鞦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三十七章在前,《德經》四十四章在後,析為八十一章。《老子》是道教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影響極為深遠。
  

一九九三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齣土的竹簡《老子》、一九七三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齣土的甲乙兩種西漢初年帛書《老子》,是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道德經》最早的幾個版本。
  

早在唐代,玄奘就將《道德經》譯成梵文,傳到印度等國。十六世紀開始,《道德經》又被翻譯成瞭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到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歐洲齣現六十多種《道德經》譯文,德國哲學傢黑格爾、尼采,俄羅斯大作傢托爾斯泰等對《道德經》都有涉獵。據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齣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
  

《道德經》曆代注釋研究著作汗牛充棟,嚴靈峰輯有《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和《續編》,收録相關著述三百四十三種,可略見一斑。國傢圖書館收藏的宋刻本《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直解》二捲,乃宋代範應元集注。
  

範應元生平,見諸褚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後序:“淳祐丙午歲(一二四六),幸遇西蜀無隱範先生遊京,獲侍講席,幾二載。”又雲:“師諱應元,字善甫,蜀之順慶人。”由此可知,範應元為褚伯秀之師,淳佑戊申(一二四八)尚在世。褚氏後序作於鹹淳六年庚午(一二七○),則範氏《直解》成書於庚午之前。褚氏又雲:“江湖宿德,稔知其人。”因知範氏在南宋末葉頗負盛名。
  

《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徵引古本及前人音訓注釋四十餘傢,附以範氏自己的見解,體現由精氣至性命,最後歸結為修心的解《老》思路。此書《道藏》失收,焦竑《老子翼》亦未采摭,實為道傢之佚典。
  

書末有範應元自序:“偶因道友來求,難以稿付。復念老矣,將形槁於一丘,惟恐此經寢失古本,遂命工鏤闆,藏諸名山以俟來哲。”由此可知此書在範氏生前曾經付梓。又,捲上葉二十八“敦兮其若樸”之“敦”字缺筆,捲下葉五十二“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之“慎”字缺筆,可證其確為宋本。
  

原書版框高二十點二厘米,寬十五點一厘米。每半葉十行,行十七字,白口,左右雙邊。捲內鈐“陳汝言印”“陳惟允印”“李氏藏書”“瀋彥忠氏”“瀋氏本藏書印”等印記。捲末有王闓運、繆荃孫、瀋曾植、楊守敬、鄧邦述、章鈺跋文。遞經名傢珍藏,後歸國傢圖書館,二○○三年收入《中華再造善本》。此次據宋本原書掃描,編入《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以廣流傳。


《宋本老子道德經》—— 韆古哲思的璀璨星辰 浩瀚中華文明,曆經數韆年風雨洗禮,無數智慧的火種得以傳承,匯聚成一條奔騰不息的文化長河。在這條長河中,有一部著作,以其深邃的智慧、簡潔的語言,穿越時空的壁壘,至今仍深刻影響著東方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它便是被譽為“道傢聖典”的《道德經》。而今,我們有幸得以窺見其昔日風貌,捧讀《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老子道德經》,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與先哲的對話,一次對文明源頭的追溯。 《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老子道德經》並非簡單地呈現瞭一部經典,它所承載的價值,體現在對曆史文獻的尊重,對學術研究的嚴謹,以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使命感。本叢刊的編纂,旨在匯集國學研究領域最具代錶性、最富學術價值的文獻,而《宋本老子道德經》作為其中一員,其意義非凡。 “宋本”的價值:曆史的重量,文獻的尊嚴 “宋本”二字,本身就蘊含著深厚的曆史分量。宋代,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文化繁榮、學術昌盛的時代。在書籍刊刻方麵,宋代更是達到瞭一個高峰,其雕版印刷技術精湛,字體秀美,校勘嚴謹,留下瞭大量至今仍被奉為圭臬的珍貴古籍。將《老子》與“宋本”相結閤,便意味著我們所見的,並非今日泛濫的各種版本,而是經過宋人精心校訂、刊刻的權威性文本,它更接近《老子》原貌,蘊含著更豐富的曆史信息。 《老子》,其作者老子(一說老聃),春鞦時期偉大的思想傢、哲學傢,道傢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以“道”為核心,探討宇宙萬物的本源、運行規律,以及人生的生存智慧。《道德經》篇幅不長,僅五韆餘言,但其內容包羅萬象,哲理精深,常讀常新。從宇宙論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到人生論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再到政治論的“治大國,若烹小鮮”,無不閃爍著洞察世事的智慧之光。 《道德經》的傳播,曆經數韆年,版本眾多,曆代學者對此書的校勘、注釋、闡釋不絕。而宋代版本,由於其刊刻質量和學術背景,往往被認為是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版本之一。例如,宋代學者曾通過對不同傳本的比對,進行校勘,力求復原《道德經》的本來麵貌。因此,《宋本老子道德經》的麵世,對於研究《道德經》的文本流變、思想發展、以及古代校勘學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它如同一個時間膠囊,讓我們能夠穿越曆史的長河,近距離地觸摸到宋代文人的學術態度與治學精神。 《道德經》的思想:超越時空的智慧光芒 《道德經》的思想,博大精深,影響深遠,其核心概念“道”,是理解整部著作的關鍵。老子所說的“道”,並非特指某種具體的道理或事物,而是指宇宙萬物的總根源,是天地萬物的本始和運行的規律,是自然而然、無為而無不為的永恒法則。“道”是看不見、聽不見、摸不著的,但卻是萬物生長的內在動力,是支配宇宙運行的根本法則。 “無為而治”是《道德經》提齣的重要治國理念。“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指順應自然規律,不強求,不妄為,不以主觀意誌強加於事物。“無為而治”的核心在於“不爭”。老子認為,“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領導者如果能夠做到“不爭”,不與民爭利,不與天下爭功,反而能獲得更高的威望和更持久的統治。這種思想,在今日社會,依然具有深刻的啓示意義,提醒我們反思過度競爭、過度乾預的弊端,追求更加和諧、自然的發展模式。 “柔弱勝剛強”是《道德經》中另一個重要的辯證思想。“天下之至柔,馳騁乎天下之至堅。” 老子認為,看似柔弱的事物,往往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韌性,能夠最終戰勝剛強。水滴石穿,正是柔弱力量的生動體現。《道德經》倡導以柔剋剛,以退為進,不事張揚,不顯鋒芒,在為人處世、乃至國傢治理層麵,都提供瞭寶貴的智慧。 《道德經》中關於“樸素”、“自然”、“知足”的思想,也對後世影響深遠。老子提倡迴歸人的本真狀態,崇尚樸素的生活,反對過度的欲望和物質的追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這種知足常樂的人生哲學,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尤顯珍貴,它引導我們審視內心,尋求真正的幸福與平和。 《國學基本典籍叢刊》的使命:傳承與弘揚的責任 《國學基本典籍叢刊》的齣版,正是肩負著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在這個全球化背景日益凸顯的時代,我們更需要迴歸文化的根脈,汲取傳統智慧的養分。這套叢刊的編纂者,以嚴謹的治學態度,精選瞭一批具有代錶性的國學典籍,力求為學界和廣大讀者提供一套權威、可靠、易於學習的國學讀物。 《宋本老子道德經》作為其中的一員,其意義不僅在於為學者提供瞭研究《道德經》文本的珍貴資料,更在於它能夠讓更多普通讀者接觸到這部偉大的經典。閱讀《道德經》,並非僅僅是閱讀文字,更是對一種人生智慧、一種生存哲學的體悟。它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理解人與社會的關係,理解我們自身的存在。《道德經》的語言,簡練而富有詩意,即便是不懂深奧哲學的讀者,也能從中感受到其獨特的魅力。 在本叢刊中,《宋本老子道德經》的呈現,將是忠實於原貌的。它可能包含宋代刊本的特點,如字體、版式,甚至可能保留瞭一些宋代學者的跋文或注疏,這些都將是寶貴的曆史遺存。通過閱讀這樣的版本,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道德經》在曆史上的傳播軌跡,以及曆代文人在理解和詮釋這部經典中所付齣的努力。 結語 《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老子道德經》的齣版,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它讓我們有機會以更加接近曆史原貌的方式,去親近這部閃耀著韆古智慧的經典。在閱讀《道德經》的過程中,我們或許會發現,那些古老的智慧,依然能夠為我們當下的人生提供指導和啓迪。它或許會讓我們放慢腳步,重新審視生活的意義;它或許會讓我們學會更加從容地麵對挑戰;它或許會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當下,感恩生活。 這部《宋本老子道德經》,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中華文明深邃的源頭;它也是一座橋,連接著古人的智慧與今人的思考。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拿起它,去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思想力量,去汲取那份源遠流長的文化精髓,讓《道德經》的智慧之光,繼續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送到我心坎裏去瞭。它摒棄瞭那種花裏鬍哨的裝飾,走的是極簡的東方美學路綫。深沉的墨綠色封皮,配上燙金的古篆書名,低調中透著一股沉穩的大氣。內頁紙張的質感也拿捏得恰到好處,既有足夠的韌性,又不至於反光刺眼,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負擔很小。我特彆喜歡它在注釋和導讀方麵的處理。通常的解讀版本,要麼是注釋過多,衝淡瞭原文的韻味;要麼是過於簡略,讓人摸不著頭腦。但這個叢刊的處理方式非常平衡,它將重要的版本異文和曆代名傢的精闢見解巧妙地融入版麵兩側的空白處,不喧賓奪主,卻又隨時可以參考。這使得我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先沉浸在老子“道法自然”的玄妙意境中,待有所惑,目光一移,便能找到學界公認的幾種主流解釋,極大地提升瞭研讀的效率和深度。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師,在你需要的時候給齣指引,而不是時刻盯著你,催促你理解。

評分

自從開始翻閱這本《道德經》的宋本影印部分後,我發現自己對文字的審美都有瞭潛移默化的改變。古人的書法,尤其是宋代的刻印體,其筆畫的起承轉閤,蘊含著一種樸素而強大的生命力。透過這些泛黃的紙頁,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種沉靜的力量。閱讀體驗上,它鼓勵讀者慢下來。你不能像讀小說一樣快速瀏覽,因為每一個字形、每一個空格,都承載著曆史的信息。特彆是當對照到一些著名的難解段落時,宋本的字形往往提供瞭一種不同於現代楷書的理解視角,有時候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偏旁部首的變化,就能讓你對老子話語中的“無為”或“不爭”有瞭更直觀的體悟。這種“慢讀”哲學,恰好與《道德經》的核心精神不謀而閤,讓人在喧囂的現代生活中,尋得片刻心安與智慧的滋養。

評分

拿到這本《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老子道德經》的時候,我心裏是既期待又有些忐忑的。說期待,是因為能係統地研讀這部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本身就是一件幸事;說忐忑,則是因為“宋本”二字帶來的考據壓力。翻開扉頁,那清晰的宋代刻本影印件,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我立刻被那種穿越韆年的古樸氣息所吸引。這不是那種現代印刷廠裏白紙黑字、光鮮亮麗的版本,它帶著紙張的微黃,帶著木刻印版的特有韻味,甚至能隱約感受到當年雕版匠人的心血。閱讀體驗上,它的排版布局極為考究,標注的校勘記部分雖然需要仔細對照,但正是這份細緻,纔讓這部經典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玄學,而是真正可以被學人“把玩”和“考證”的文本。尤其是在對照不同章節的字形差異時,那種探尋古人原貌的樂趣,是閱讀一般通行本所無法比擬的。對於真正想深入老莊哲學的讀者而言,這種版本的呈現方式,無疑是打開瞭另一扇門,它不僅僅是傳授思想,更是一種對文獻原貌的尊重和傳承。

評分

我不得不贊揚一下這套叢刊在學術嚴謹性上的投入。對於研究先秦哲學的學者來說,最怕的就是僞本、誤校或者版本來源不明。這本《宋本老子道德經》的齣現,很大程度上解決瞭這一痛點。它不是簡單地拿一個宋本翻印瞭事,而是結閤瞭多方考證,對所選底本的流傳脈絡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在閱讀過程中,我留意到它對於某些關鍵語句,比如“上善若水”中的“善”字,不同宋本之間微妙的差異,都有非常清晰的批注說明。這種對細節的執著,體現瞭編纂團隊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經典的敬畏之心。對於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來說,雖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所有的考證細節,但光是知道自己手裏拿的是經過如此嚴格把關的文獻,就足以讓人感到踏實。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可靠的學術資料集。

評分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老子道德經》給我的感受,那就是“原汁原味”。它沒有過度現代化的包裝和解讀,而是最大限度地還原瞭宋代士人所閱讀的《道德經》的麵貌。這對於我理解中國哲學思想的流變至關重要。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思想體係,就必須迴到它曆史發展中的關鍵節點去考察其文本形態。這本書提供的宋本,正是處於儒釋道三傢思想交融的關鍵時期,其文本的穩定性和當時的注疏風氣,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對於那些希望跳齣當代學術話語圈,直接與古人對話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極佳的媒介。它沒有喋喋不休的口號式宣傳,有的隻是安靜的文本和深邃的哲理,需要讀者自己去挖掘、去體悟,這種探索的過程,纔是閱讀經典最大的樂趣所在。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這套書很不錯啊,影印版還不貴。

評分

很棒,京東速度太快瞭

評分

國圖這一套基本都是好東西

評分

經典,包裝比前麵有瞭點進步,但是,還是建議加強包裝,買書除瞭買其中的內容,還買的是書的品相。

評分

百年經典,值得一讀,希望能改進商品外包裝質量,減少書籍損壞機率。

評分

京東書店送貨方便,喜歡

評分

這套書很不錯啊,影印版還不貴。

評分

朋友推薦的這本古籍書,值得一讀再讀,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