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语文1(英汉双语)

美国语文1(英汉双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麦加菲 著
图书标签:
  • 语文
  • 英语
  • 双语
  • 教材
  • 美国语文
  • 小学
  • 一年级
  • 学习
  • 教育
  • 课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95267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895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167
字数:121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影响美国学生近一个世纪的教科书,一套塑造美国精神与文明的语文读本!这套由美国知名教育家、俄亥俄大学校长威廉?H?麦加菲花费20多年时间倾心主编,至1920年累计销量便高达1.22亿册,是美国热销的语文课本,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出版史上第三大热销书”。

内容简介

  《美国语文读本》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一直被广泛用作美国学校的语文教材,据称有10000多所美国学校拿它当作教材。到了21世纪,西方一些私立学校(PrivateSchool)和家庭学校(Homeschool)仍用它作为教材,足见这套书的价值与影响力。据估计,这套书从问世至1960年,至少发行了1.22亿册;1961年后,在西方每年销量仍达30000册以上。应该说,没有哪一套个人主编的教材能超过此发行量了!
  此套读本的英文原版共分七级,包括启蒙读本和第1-6级。考虑到启蒙读本与第一级篇幅都较少,难易程度也很接近,于是我们将之合并为第1册,其余2-6级与英文原版相同。这样国内出版的这套读本共包括6册。第1册从字母表开始,主要侧重于字母的发音与书写、简单的单词与句型,同时强调英文书写,课文后面附有不少书法练习,让孩子们不仅将英语说得像外国人,而且写得也跟外文书法一样,这是国内英语教学所缺少的一个环节。从第2册开始,均是比较正式的课文,每一课包括词汇和课文,对一些生词有英文解释,让学生学会通过简单英文理解生词,养成用英语理解和思维的习惯。第5册和第6册的课文前增加了作者简介与相关背景知识,内容丰富而有一定深度。
  此套书为在原版本基础上重新修订精装版,后两册字号较之前有所放大,并且修正了原有的错误之处,以方便学生阅读。
  本书为第1册。

作者简介

威廉·H·麦加菲,美国著名教育家。1800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1826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杰斐逊学院。在数十年教育生涯中,他曾担任过迈阿密大学语言学教授,俄亥俄大学校长。自1845年开始任弗吉尼亚大学道德哲学教授。他还帮助组建了俄亥俄州公立学校体系。
早在19世纪初期,麦加菲就意识到,应该给那些孤独的垦荒者和欧洲移民的后代提供普遍的教育,于是他利用自己作为演讲家与教育工作者的天赋,开始为孩子们编写系列教材。这套教材共7册,从学龄前至第6年级。他前后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才完成全套教材的编写。这套教材面世后就被美国很多学校选为课本。在75年间销量高达1.22亿,直到今天仍以各种版本流行于西方,被美国《出版周刊》评为"人类出版史上第三大畅销书",对美国青年的心灵塑造与道德培养产生了影响。

精彩书评

  ★这套书不仅影响了美国的教育事业,也影响了美国的伦理道德。诚如历史学家孔玛格所言:“它们为美国儿童提供了当今明显缺乏的东西,即普遍的引喻知识、普遍的经验和自制意识。”
  ―― 选自《大美百科全书》

目录

Lesson 1 / 第1课 1
Lesson 2 / 第2课 2
Lesson 3 / 第3课 3
Lesson 4 / 第4课 4
Lesson 5 Review / 第5课 课程复习 5
Lesson 6 / 第6课 7
Lesson 7 / 第7课 8
Lesson 8 / 第8课 9
Lesson 9 / 第9课 10
Lesson 10 Review / 第10课 课程复习 11
Lesson 11 / 第11课 13
Lesson 12 / 第12课 14
Lesson 13 / 第13课 15
Lesson 14 / 第14课 16
Lesson 15 Review / 第15课 课程复习 17
Lesson 16 / 第16课 18
Lesson 17 / 第17课 19
Lesson 18 / 第18课 20
Lesson 19 / 第19课 21
Lesson 20Review / 第20课 课程复习 22
Lesson 21 / 第21课 24
Lesson 22 / 第22课 25
Lesson 23 / 第23课 26
Lesson 24 / 第24课 27
Lesson 25Review / 第25课 课程复习 28
Lesson 26 / 第26课 29
Lesson 27 / 第27课 31
Lesson 28 / 第28课 32
Lesson 29 / 第29课 33
Lesson 30Review / 第30课 课程复习 34
Lesson 31 / 第31课 36
Lesson 32 / 第32课 37
Lesson 33 / 第33课 38
Lesson 34 / 第34课 39
Lesson 35Review / 第35课 课程复习 40
Lesson 36 / 第36课 41
Lesson 37 / 第37课 42
Lesson 38 / 第38课 43
Lesson 39 / 第39课 44
Lesson 40Review / 第40课 课程复习 45
Lesson 41 / 第41课 47
Lesson 42 / 第42课 48
Lesson 43 / 第43课 49
Lesson 44 / 第44课 50
Lesson 45Review / 第45课 课程复习 51
Lesson 46 / 第46课 52
Lesson 47 / 第47课 54
Lesson 48 / 第48课 55
Lesson 49 / 第49课 56
Lesson 50 / 第50课 57
Lesson 51 / 第51课 58
Lesson 52 / 第52课 60
Lesson 53 / 第53课 62
Lesson 54 / 第54课 63
Lesson 55 / 第55课 64
Lesson 56 / 第56课 65
Lesson 57 / 第57课 66
Lesson 58 / 第58课 67
Lesson 59 / 第59课 68
Lesson 60 / 第60课 69
Lesson 61Review / 第61课 课程复习 70
Lesson 62 / 第62课 71
Lesson 63 / 第63课 72
Lesson 64 / 第64课 73
Lesson 65 / 第65课 74
Lesson 66 / 第66课 75
Lesson 67 / 第67课 76
Lesson 68Review / 第68课 课程复习 77
Lesson 69 / 第69课 78
Lesson 70 / 第70课 79
Lesson 71 / 第71课 80
Lesson 72 / 第72课 81
Lesson 73 / 第73课 82
Lesson 74 / 第74课 83
Lesson 75 / 第75课 85
Lesson 76 / 第76课 87
Lesson 77 / 第77课 89
Lesson 78 / 第78课 91
Lesson 79Review / 第79课 课程复习 93
Lesson 80 / 第80课 94
Lesson 81 / 第81课 96
Lesson 82 / 第82课 98
Lesson 83 / 第83课 100
Lesson 84 / 第84课 102
Lesson 85Review / 第85课 课程复习 104
Lesson 86 / 第86课 105
Lesson 87 / 第87课 107
Lesson 88 / 第88课 109
Lesson 89 / 第89课 111
Lesson 90 / 第90课 112
Lesson 91 / 第91课 113
Lesson 92 / 第92课 115
Lesson 93 / 第93课 117
Lesson 94 / 第94课 119
Lesson 95 / 第95课 121
Lesson 96 / 第96课 123
Lesson 97 / 第97课 125
Lesson 98Review / 第98课 课程复习 127
Lesson 99 / 第99课 129
Lesson 100 / 第100课 131
Lesson 101 / 第101课 133
Lesson 102 / 第102课 135
Lesson 103 / 第103课 137
Lesson 104 / 第104课 139
Lesson 105 / 第105课 141
Lesson 106 / 第106课 143
Lesson 107 / 第107课 145
Lesson 108 / 第108课 147
Lesson 109 / 第109课 149
Lesson 110 / 第110课 151
Lesson 111 / 第111课 153
Lesson 112 / 第112课 155
Lesson 113 / 第113课 157
Lesson 114 / 第114课 160
Lesson 115 / 第115课 162

精彩书摘

Lesson 108
"How does the bird make the nest so strong, Willie?"
"The mother bird has her bill and her claws to work with, but she would not know how to make the nest if God did not teach her. Do you see what it is made of?"
"Yes, Willie, I see some horse-hairs and some dry grass. The old bird must have worked hard to find all the hairs, and make them into such a pretty, round nest."
"Shall we take the nest, Rose?"
"Oh no, Willie! We must not take it; but we will come and look at it again, some time."
第108课
“威利!鸟儿怎么能把它们的鸟巢建造得那么结实呢?”
“鸟妈妈用嘴巴和爪子建鸟巢。但是,如果上帝不教她,她是不会建鸟巢的。你能看出来鸟巢是用什么做的吗?”
“是的,威利,我看见了马的毛发和干草。老鸟为了找到这些毛发,一定吃了不少苦头,然后建成了这么漂亮的圆形鸟巢。”
“我们可以把这个鸟巢带走吗,罗丝?”
“噢,不,威利!我们不能把它带走,但是,我们可以再来这里看它,等我们有时间的时候。”
……

前言/序言

在美国,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几乎都读过《麦加菲读本》,美国媒体更称其为“影响美国五代人的心灵读本”。其主编者威廉?麦加菲,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先后担任过弗吉尼亚大学道德哲学教授、迈阿密大学语言学教授以及俄亥俄大学校长。他用了20多年时间,从浩瀚的西方经典文学中选编了一套读本,希望通过这些散文、诗歌、戏剧、哲理故事中浅显而美妙的文字,让美国的小朋友们在提高文学修养的同时,也可以感受道德教育的力量。该读本一经面世,就有近万所美国学校将它选为教材。著名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称赞这套书是他儿童时代最感兴趣的读物,后来他大量自费印刷这套书,送给许多学校。据估计,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这套书的销量超过了1.2亿册。1961年以后,在西方每年销量仍达到3万册。可以说,没有哪一套个人主编的教材能超过这套书的发行量!
麦加菲编写的这套教材,包括从学龄前启蒙读本到小学六年级课本。这套书的内容由浅入深,从基本单词、常用句型开始,延展到简单的诗歌,再进阶到中长篇的经典著作。从难易程度来看,前三部分内容单纯美好,文字朴素简洁,比较适合国内中低年级小学生阅读;后三部分的内容相对繁复深奥,开始有侧重性,比较适合高年级小学生和中学生阅读。
这套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所包含的内容贴近生活。它没有童话的唯美和寓言的神奇,其中的文章会让小朋友们觉得事情就发生在身边。而且,除了对真、善、美的颂扬,麦加菲也没有回避生活中的艰难与困苦,但其宗旨绝非消极愤世,而是突出困境之下个人的坚守与成长。这样的文章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滋养心灵的成长,也将对小朋友的人生观起到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堪称真正的“德育”教材。
我们衷心希望这套书能够让中国的读者朋友学习标准的英语,开阔自己的视野,打开通往世界的心灵之窗;同时又能获得文学知识、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提升。
我们更期待这套书成为大家学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好伙伴!如果您在阅读中发现有疑问或错误之处,请不吝指正,以便我们更加完善这套书。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主题的、详细的图书简介,旨在避免提及《美国语文1(英汉双语)》的内容。 --- 《全球历史的脉络:从文明的曙光到现代世界的重塑》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部宏大而深入的全球历史叙事,追溯人类文明自史前时代起源,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冲突与融合,直至塑造我们今日世界的关键节点。我们试图超越传统的地域中心论视角,构建一个多维度、相互关联的历史图景,探讨不同文明在时间长河中如何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转型。 第一部:文明的摇篮与早期帝国的兴衰 本书伊始,我们将探访人类文明的起源地——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城邦、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法老王朝,以及印度河谷的神秘城市。详细描绘了这些早期社会如何发展出文字、灌溉农业、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初步的政治组织。随后,叙事转向东方的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以及爱琴海文明的辉煌。 我们将深入分析早期帝国的结构与治理模式,从亚述的军事霸权到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国的有效行政体系,再到希腊城邦民主制的兴起与局限。特别是对古希腊哲学、科学和艺术的探讨,将阐明其如何奠定西方思想的基础。紧接着,罗马帝国的崛起与其广阔的疆域管理、法律体系的贡献,以及其最终的转型与衰落,构成了理解中世纪欧洲和地中海世界转折的关键。 第二部:信仰的扩张与跨区域的交流 中世纪并非一个停滞的“黑暗时代”,而是信仰、贸易与知识交流蓬勃发展的时期。本部分重点阐述了三大一神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形成、传播及其对全球政治、社会和文化形态的塑造。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科学、数学和医学的辉煌成就,如何保存并发展了古典知识,并通过丝绸之路将之输入更广阔的世界,成为重要的历史动力。 同时,我们将考察拜占庭帝国的延续性,探讨其在东西方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在东方,唐宋时期的中国在技术、经济和官僚制度上的领先地位被细致描绘,特别是宋代的商业革命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本书还关注处于相对孤立状态下,美洲前哥伦布文明(如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的独特发展路径,以提供一个更完整的全球视野。 第三部:全球性的连接与冲击 15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本书详尽分析了欧洲探险家如何开辟新的海上航线,将世界主要区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连接起来。我们将探讨“哥伦布大交换”对全球生物、疾病、作物和人口构成的深远影响,以及围绕新旧世界资源分配引发的早期全球经济格局。 紧随其后的是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这些思想上的巨变不仅重塑了欧洲的政治秩序,也通过殖民扩张和贸易网络,将新的治理理念和技术带到了世界各地。本书对这一时期权力的转移、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残酷性进行了严肃的批判性审视。 第四部:革命、工业化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的一次飞跃,它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阶层和全球力量的平衡。本部分重点分析了英国率先实现工业化的技术、社会和环境成本,以及蒸汽机、铁路和工厂体系如何重塑了城市面貌和国际分工。 政治上,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如何激发出全球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浪潮和自由主义诉求,并最终导致了19世纪帝国主义的鼎盛时期。我们将考察帝国主义的内在逻辑、其在亚洲和非洲引发的抵抗运动,以及权力中心如何从传统的欧洲列强逐渐扩散和复杂化。 第五部:二十世纪的剧变与全球化的深化 二十世纪被战争和意识形态的激烈冲突所定义。本书细致剖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技术战争的特点以及凡尔赛体系留下的结构性问题。紧接着,我们将探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动荡,包括经济大萧条对全球治理模式的挑战。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分析,不仅聚焦于军事行动,更深入探讨了其背后意识形态的对决以及对国际秩序的彻底颠覆。战后,冷战的形成、核武器的出现,以及去殖民化运动如何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催生出新的国家实体,构成了后半个世纪的主线。 最后,本书将目光投向冷战的结束、全球化的加速、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以及当前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从气候变化到跨国主义政治的兴起。 《全球历史的脉络》旨在引导读者以一种批判性的、跨学科的视角,理解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并非偶然的产物,而是数千年复杂互动、连续性与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它鼓励读者思考历史的教训,以及人类共同的未来。 ---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接触这套材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在“语感”培养上的投入。很多语言学习材料,即便是英汉对照的,也常常因为翻译的生硬而显得矫揉造作,读起来味同嚼蜡。然而,这本“美国语文1”的选材似乎经过了精心筛选,它选取的一些篇章片段,无论是叙事节奏还是对话的自然程度,都非常贴近美国人日常交流和媒体呈现的风格。我花了较长时间去研读其中几篇关于校园生活和城市文化的短文,发现即便是那些看似简单的句子结构背后,也蕴含着一些细微的语气词和非书面语的表达习惯,这是以往很多教科书里难以捕捉到的精髓。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种高度还原的“真实感”也带来了一定的门槛。对于刚刚接触英语不久的学习者,面对这些高语境的材料,可能会因为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而感到吃力,即便是汉译在旁,也难以完全领会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化内涵。我个人倾向于将它作为进阶学习的辅助读物,用来打磨那些已经具备基础词汇量的学习者,让他们能够真正“听懂”美国人在说什么,而不仅仅是“翻译”出他们说的话。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可以用“散点透视”来形容,它没有采用传统的“主题—语法—练习”的线性结构,而是更偏向于“文化片段—语言点滴—思考引发”的放射状展开。这种跳跃性对于习惯了按部就班学习的读者来说,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我特别留意了它在语法点讲解上的处理,它不像传统教材那样会用大块篇幅去解析复杂的时态变化或从句结构,而是将语法点“融化”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多次重复出现,让读者在反复的阅读中自行领悟。这种方式在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当下固然有其优势,但在某些需要系统梳理和清晰定义概念的学习者眼中,可能会被视为“不够严谨”。例如,书中某处对虚拟语气的使用进行了展现,但相关的规则性说明却非常简略,需要读者自己去捕捉规律。我个人认为,这种“放手”的教学理念,更适合那些学习动力强、具备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个体,对于需要明确指引的初学者,可能需要额外的参考资料来弥补这种结构上的“留白”。

评分

这本号称“美式”的读物,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有点出乎意料。它的装帧设计走的是一种非常简洁、甚至可以说是朴素的风格,封面那种大面积的留白,配上略显复古的字体,让人第一印象还以为是某种学术论文集,而不是面向学习者的语言材料。内页的纸张质感倒是中规中矩,不会过于反光,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会太累。我主要关注的是它的内容编排逻辑,翻开目录,我发现它似乎试图构建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但这“沉浸”的方式有些许的摸索感。比如,它对词汇的引入不是简单罗列,而是穿插在一些经典的、略带文化背景的小文章里,这种方式固然有利于理解语境,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初次接触时可能会感到信息密度过高,需要频繁地在正文和注释之间来回切换。我特别注意到其中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引入,它不像其他教材那样直接给出明确的模板,而是通过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读者去思考,这对于提升高阶思维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但同时也对教师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变成一场“无效的讨论”。整体感觉,它更像是一本引导性的工具书,而非一套完整的、手把手的教学体系,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渴望深入了解美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者来说,或许能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

评分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读物的排版设计堪称是现代印刷技术的一个缩影,清晰度和易读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字体选择上,中英文的字号和行距都做了精心的权衡,确保了双语对照阅读时的流畅性,不会因为一行文字中包含两种文字系统而造成视觉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版面边缘留下的大量空白区域,这不仅仅是美学上的考虑,更实际地为读者预留了批注和思考的空间,这在强调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发现它在内容深度上存在一定的“广度优先于深度”的倾向。许多主题只是点到为止,比如涉及美国历史上的某个重要事件或哲学流派时,给出的背景介绍相对简短,更多的篇幅还是用来呈现语言本身的应用场景。这让我产生了一种“蜻蜓点水”的感觉,即虽然阅读了大量的“语料”,但对于背后的深层文化土壤的理解,还需要读者自己去挖掘。所以,如果目标是成为一个“语言专家”,这本书提供的基础扎实;但如果期望它能全面覆盖美国人文社科的知识体系,那可能还需要配合其他更专业的阅读材料。

评分

这本书的“双语”属性处理得非常巧妙,它避免了那种生硬的“中译英、英译中”的机械转换。在很多段落中,中文的翻译更像是一种“意译”或“文化转述”,它试图捕捉原文那种微妙的语气和隐含的意义,而不是仅仅对应单个词汇的字面意思。这种翻译策略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因为它避免了陷入“逐字翻译”的思维定势。但这种高度依赖语境的翻译,也带来了一个潜在的挑战:当遇到一些极具美国本土特色的俚语或俚俗表达时,即便译文已经尽力去解释,学习者依然会感觉隔着一层文化屏障。我尝试用它来理解一些网络流行语的雏形,发现教材中的例句虽然精妙,但更新速度和时代性上终究比不上互联网语境的瞬息万变。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经典美式表达的“慢门”,它着重于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具有持久价值的语言和思维模式,而非追逐最新的网络热词,这使得它的价值得以稳定地保留下来,适合那些追求语言“内功”修炼的学习者。

评分

京东618图书有活动买的,囤货的,哈哈,还没看,支持京东,送货上门,谢谢快递小哥!点赞!

评分

包装完好,方便快捷,很好?赞!

评分

搞活动买的,很划算,希望以后还有更多这样的活动。

评分

喜欢这种封面版本,所以集齐了一整个系列

评分

这个系列买了全套。包装完好都有塑封,送货很快,作为学习英语的课外读物培养语感。

评分

东西很不错。活动的时候拿实惠!详读以后再追评!

评分

有点类似于新概念的系列,看看学习地道的美式教材,还是有帮助的。

评分

书不错,不知封皮怎么有一个大口子?一直在京东买书,买了很多。

评分

一如既往地支持京东和相信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