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品蔣介石——蔣介石日記閱讀劄記

細品蔣介石——蔣介石日記閱讀劄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紅民 等 著
圖書標籤:
  • 蔣介石
  • 日記
  • 曆史
  • 人物傳記
  • 近代史
  • 國民黨
  • 政治
  • 迴憶錄
  • 軍事
  • 中國現代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ISBN:9787010168371
版次:1
商品編碼:1213720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蔣介石是中國現代史、中華民國史上重要的曆史人物,海內外對他的研究著作可以說汗牛充棟,無所不包,對蔣本人及其相關曆史的評價也有天壤之彆。本書擬以斯坦福大學的蔣介石日記為基礎,參考颱灣公布的“蔣中正總統檔案”相關內容、南京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公布的蔣介石檔案與其他珍貴資料為骨乾構架,主要依據蔣自己的記錄(日記摘錄、函電等)敘述蔣介石在重大曆史事件(如陳炯明叛變、中山艦事件、北伐、四一二、編遣會議、濟南慘案、九一八等)發生時的心理與情感、判斷與應對;蔣介石在不同曆史階段對重要人物(如宋美齡、蔣經國、陳誠、鬍漢民、白崇禧、鬍適等)的評價及他的自我評價與內省。同時結閤作者及學術界的全新的研究進行點評。

作者簡介

陳紅民,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蔣介石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中華民國史和蔣介石生平研究。

目錄

序言:我對《蔣介石日記》的看法

個人生活與親情篇

一、蔣介石憶早年生活
二、蔣介石是否曾“學曆造假”
三、蔣介石的故鄉山水情結
四、蔣日記中的杭州
五、蔣介石婚前如何稱呼宋美齡
六、大公報對蔣宋婚事的報道
七、從日記看蔣介石對母親的追思
八、“傢事”與“國事”之間
九、父子危難相隨
十、蔣緯國是蔣介石親生的嗎?
十一、解讀蔣最後的日記
十二、蔣介石的十份遺囑
十三、誰在蔣介石遺囑上簽字

曆史事件篇
一、蔣介石緣何與鮑羅廷決裂
二、蔣介石與國民黨特務組織的興起
三、蔣介石筆下的1935年汪精衛遇刺案
四、蔣介石與1937年國民政府遷都
五、蔣介石兼任四川省主席始末
六、蔣介石緣何允許董必武參加舊金山會議
七、蔣介石、毛澤東在抗戰勝利前後的政治判斷與選擇
八、蔣介石與李聞慘案善後
九、蔣介石倉促任命陳誠為颱灣省主席的秘密
十、神秘的“白團”
十一、蔣介石在颱灣復任“總統”的風波
十二、日颱和約簽訂前後蔣介石之所思所想
十三、蔣介石處置“彈劾俞鴻鈞案”
十四、蔣介石如何應對聯閤國“外濛入會案”
附 澎湃訪談:蔣介石在颱灣的危機時刻

人際網絡篇

一、蔣介石如何記載他與鄧演達的決裂
二、蔣介石與拘押鬍漢民的“約法之爭”
三、秀纔遇到兵:蔣介石與鬍適(一組,分17節):與鬍適的第一次見麵;1948年建議鬍適競選;資助落魄在美國的鬍適;晚年大罵鬍適。
四、蔣介石對“雲南王”龍雲盧漢的處置
五、蔣介石對傅作義從愛到恨的轉變
六、白崇禧被蔣介石監視的晚年蔣介石
七、1961年蔣介石緣何罷免葉公超

八、蔣介石究竟有無嚮“陳誠”交班的計劃

附 騰訊訪談:

附錄:在斯坦福大學讀日記的日子
後記

精彩書摘

二、蔣介石是否曾“學曆造假”?
——兼與李敖先生商榷
“打工皇帝”唐駿的“學曆門”事件爆發後,引發齣對學曆造假方方麵麵的追究。鳳凰網的曆史專欄專設瞭“曆史上的唐駿:你不是一個人在造假”,指齣中外曆史上曾齣現過無數個學曆造假的“唐駿”,其中有個案例所用標題是:“一百年以來中國地位最高的學曆造假者:竟然位居‘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的學曆問題再次被提起,被釘在“學曆造假”的恥辱柱上,而“地位最高的學曆造假者”一詞,也頗能吸引眼球。
蔣介石“學曆造假”的官司是如何産生的?他真的造過這個假嗎?
1. 李敖“揭發”蔣介石“學曆造假”
李敖先生是揭發蔣介石“學曆造假”的第一人。互聯網上所有指責蔣介石“學曆造假”的證據,均源於李敖的“揭發”與論證。
鳳凰網認定蔣介石“學曆造假”的根據是李敖所著《蔣介石評傳》。該書係汪榮祖與李敖閤著,颱灣商周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齣版(大陸版由中國友誼齣版公司2000年齣版),該書第一章第二節的標題為“與日本士官無緣”,針對國民黨“欽定履曆”中稱蔣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一事,大加抨擊,論證其作僞,並分析道:學曆作僞“多少透露蔣介石性格中的自卑感與不安全感。亦由於這種在意,使許多文學侍從,不惜把士官的頭銜套在他身上,或盡量把他與士官掛鈎”(《蔣介石評傳》,第53頁)。
事實上,李敖在寫《蔣介石評傳》前,已著有五本係列的《蔣介石研究》,以“李氏觀點”對蔣介石徹底審視、全盤批判。他寫於1985年10月的《蔣介石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嗎?》一文中首次“揭發”瞭蔣的學曆問題。《蔣介石評傳》的相關論點,即脫胎於此文。李敖的基本觀點如下:1929年齣版的《中國國民黨年鑒》的蔣介石履曆中有“保定陸軍速成學校肄業,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字樣。這本年鑒是國民黨中央的印刷品(根據李文所配圖片,該年鑒係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印,背後有“黨內刊物,對外秘密”字樣),“自然是‘欽定’履曆”。1937年的《蔣介石先生傳略》(貝華,文化編譯館)寫蔣“入陸軍士官學校”,1945年的《蔣主席》(鄧文儀,勝利齣版社)不僅寫蔣入士官學校,還杜撰瞭蔣“在士官學校的時候,專心求學,……謝絕一切遊樂”的細節。李敖又引用張群的《我與日本七十年》、古屋奎二的《蔣總統秘錄》等書,說它們“把振武學校和陸軍士官學校兩者,刻意予以牽連”,瞞天過海地營造蔣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的印象。(《蔣介石研究》(一集),華文齣版社1988年,第21頁)李敖最後指齣,蔣介石的最高學曆隻是振武學校齣身,“距離進入士官學校,顯然還隔瞭一大段”,所謂蔣係“日本士官學校畢業”,隻是民國怪談而已!(《蔣介石研究》(一集),第44頁)
2. 幾份權威材料證明蔣介石沒有“學曆造假”
蔣介石20世紀20年代在中國政壇崛起之後,關於他的各種傳記、文章層齣不窮。李敖列舉瞭三種確定蔣學曆有假的資料,但目前所見更多的材料,尤其是有關蔣的權威資料,均看不齣蔣本人或是國民黨高層在為其“學曆造假”。擇要列舉如下:
材料之一,陳布雷等編《蔣介石先生年錶》(傳記文學叢書之六八,1978年6月版)。該書“前記”稱,此年錶原附刊於毛思誠主編《民國十五年前之蔣介石先生》1971年的重印本,1887年至1948年部分主要為陳布雷所編,1949年至1966年部分由秦孝儀續編。蔣介石逝世後,更名為《蔣總統革命報國大事紀要》,於1975年4月7日至14日在《中央日報》連載。陳布雷是蔣介石大陸時期的“文膽”,秦孝儀是蔣晚年的秘書,蔣的遺囑即由他“奉命承記”,這兩人對蔣生平的權威性無可置疑,而在蔣過世後第三天《中央日報》連載,當可視為對蔣生平的“蓋棺定論”。該年錶對蔣留學日本經曆記述如下:

紀元前六年(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公二十歲
四月,東渡日本,肄業東京清華學校。在東京識陳其美。鼕,返國。

紀元前五年(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公二十一歲
夏,赴保定,肄業陸軍部全國陸軍速成學堂。……年終應考留日陸軍學生,獲選。

紀元前四年(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公二十二歲
再東渡日本,入振武學校肄業。……由陳其美介紹加入同盟會。

紀元前三年(宣統元年,1909年)公二十三歲
仍在日本肄業振武學校。

紀元前二年(宣統二年,1910年)公二十四歲
卒業於振武學校,升入高田陸軍第十三師團野炮兵第十九聯隊為士官候補生。

紀元前一年(宣統三年,1911年)公二十五歲
武昌起義,公微服迴國,至滬,陳其美令主持攻浙事。

以上所引見《蔣介石先生年錶》第4、第5頁,筆者刪去瞭若乾與主題無關內容。年錶顯示,蔣是在振武學校畢業後,在高田以士官候補生的資格結束在日留學的。
材料之二,《總統蔣公哀思錄》(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恭印,1975年4月版)。蔣介石過世的當月,軍方背景的黎明文化公司即齣此書。書前有颱灣官方的“中央社”所編《總統蔣公大事年錶》,對蔣的留日背景交待如下:

(1908年)赴日本,入振武學校肄業。加入同盟會。
(1910年)卒業振武學校,入高田野炮兵第十三聯隊(為“第十九聯隊”之誤——引者)為士官候補生。
(1911年)武昌起義,公由日返滬,奉命攻浙,光復杭州。

材料之三,黎東方著《蔣介石序傳》(聯經齣版事業公司,無齣版年月,“弁言”寫於1975年10月5日)。該書對蔣留學日本的記載是:1908年春,蔣“再度乘船到日本,順利進入瞭作為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之振武學校”(《蔣介石序傳》,第22頁)。1910年,蔣“已經從振武學校畢業,在新瀉縣上越市‘高田野炮兵第十三聯隊’作為士官學校候補生”(《蔣介石序傳》,第24頁)。這裏的“第十三聯隊”當為“第十九聯隊”之誤。所以列舉該書,是因李敖引用過其中的內容,指該書對蔣過譽,“明顯的麯筆”(《蔣介石評傳》,第46頁)。該書寫蔣隻是士官學校候補生。
材料之四,秦孝儀主編《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此書係秦孝儀以國民黨黨史會主任職在1978年編成,共8捲12冊,大量引用蔣介石日記。著名史學傢黃仁宇十分推崇該“長編”的價值,他寫《從大曆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時,並未看過真正的日記,而是依據“長編”所引蔣日記的內容。“長編”第1捲第16、第17頁中對蔣留學的相關記載如下:

(1908年)赴日本,肄業於振武學校。時我留日習軍事學生,例須先入振武學校,既三年,始得再入聯隊為士官候補生也。
(1909年)仍肄業於振武學校。
(1910年)卒業振武學校,升入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師團第十九聯隊為士官候補生。時天寒雨雪,朝操刷馬,夕歸颳靴。……
(1911年)春間,仍在日本聯隊,由一等兵弁升為上等兵。夏間,托故迴國,與陳其美在滬密謀於江浙舉義。至鞦間始迴日本聯隊。嗣得八月十九日(即陽曆十月十日)武昌起義之報,乃自日微服返國。

材料之五,蔣介石的日記。《蔣介石日記》(原件現藏美國斯坦福大學鬍佛研究所)已對外開放。蔣介石自1918年起堅持寫日記五十餘年,後來又補寫《中華民國六年前事略》,逐年記述1918年前的個人大事,對其在日留學生活記述頗詳。其中入學一段寫道:“二十一歲春季送往日本,直入東京牛込區振武學校。此為餘平生惟一之願望幸得達成,自足欣慰。”從振武學校畢業後的情況,他寫道:

廿三歲鼕,由振武學堂畢業,送入日本高田野炮兵第十三聯隊(第十九聯隊之誤——引者)為士官候補生。……初入聯隊,已在鼕季,雪深丈餘,朝操刷馬,夕歸刷鞋,勞苦一如新兵,當時甚覺將來與鄰邦之作戰或有甚於今日者,故事事爭先,不感其苦。而日本兵營階級之嚴,待下之凶,營內之清潔整齊,餘皆於此見之。

此後便是他在辛亥革命爆發後歸國的情形,再無與留學有關的記載。日記中沒有任何曾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習並畢業於此的暗示。值得注意的是,蔣畢業後進的是高田第十三師團野炮兵第十九聯隊,但他在日記中誤寫為“第十三聯隊”。“中央社”所編《總統蔣公大事年錶》、黎東方的《蔣介石序傳》也犯同樣的錯誤,可能是源於日記,以訛傳訛。
材料之六,蔣介石的演講。蔣介石在不少演講,尤其是對部隊官兵與軍校學生的演講中提到去日本留學與在高田實習的經驗,卻從未說自己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如蔣在1944年對青年從軍學生的訓話中說:

我們都被保送到日本振武學校,這時我已經二十一歲瞭。振武學校是日本陸軍預備學校。在振武學校學習瞭三年畢業,就進瞭日本的高田野炮兵聯隊,最初是當二等兵,後來升上瞭一等兵,稱為士官候補生。這一年我正是二十五歲,就是辛亥革命的一年。

這段話轉引自李敖《蔣介石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嗎?》一文(《蔣介石研究》(一集),第41頁)。

以上六份材料,包括瞭蔣介石的個人日記、演講及國民黨黨史會、官方《中央日報》、“中央社”對外宣傳的蔣生平年錶,均稱蔣自振武學校畢業後,為士官候補生。這符閤史實,並無“學曆造假”。

《細品蔣介石——蔣介石日記閱讀劄記》並非一本直接講述蔣介石生平事跡的傳記,而是一本以獨特視角切入,深入剖析這位中國近代史重要人物內心世界與決策過程的讀物。它不企圖麵麵俱到地復述蔣介石的政治生涯、軍事行動,抑或傢庭生活,而是聚焦於他本人親筆撰寫的日記,將其視為一麵透視其思想、情感、矛盾與掙紮的棱鏡。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簡單地摘錄日記內容,而是通過作者的細緻研讀與反復品味,提煉齣其中蘊含的深層信息。作者站在一個曆史觀察者的角度,輔以廣博的史學知識與審慎的考證,對日記中的隻言片語、反復齣現的思想萌芽、情緒波動以及對時局的判斷進行深入的解讀與闡釋。這些解讀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對日記原文的紮實把握之上,旨在揭示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不為人熟知的蔣介石。 《細品蔣介石——蔣介石日記閱讀劄記》所呈現的,是一個更加立體、復雜,也更加真實可感的蔣介石。我們不會在這裏看到一個被神化或妖魔化的符號,而是一個在曆史洪流中,麵對著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局勢,不斷權衡利弊、承受壓力、做齣抉擇的個體。日記,作為他最私密的記錄,自然也最能反映他真實的內心活動。本書便是通過對這些原始記錄的“精讀”,來“細品”這位曆史人物的“心路曆程”。 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場與蔣介石思想的深度對話。作者扮演瞭引路人的角色,引導讀者穿梭於日記的字裏行間,去理解他在特定時刻的想法,他憂慮的是什麼,他寄希望於什麼,他又在與怎樣的對手進行內心搏鬥。這種對話,必然會觸及許多敏感而重要的問題。 例如,在解讀日記中關於“剿共”的記載時,本書可能不會簡單地羅列戰役的得失,而是去探究蔣介石在每一次決策背後,其深層的考量是什麼。是齣於純粹的政治意識形態的對抗,還是夾雜著對國傢統一的執念,亦或是對自身領導地位的鞏固?日記中那些偶爾流露齣的疲憊、挫敗感,甚至是對人事的感慨,都可能成為理解他復雜心理的關鍵。通過對這些細節的挖掘,讀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剿共”這一貫穿他政治生涯的核心議題,是如何在他的內心不斷被審視、被強化,又在某些時刻麵臨動搖的。 再比如,書中對日記中關於與同盟國(如美國)關係的處理的分析,也不會僅僅停留在外交公文和曆史事件的層麵。而是會關注蔣介石在日記中是如何評價他們的援助,又是如何處理與這些大國之間微妙的利益博弈。他是否錶現齣過對西方民主價值觀的真正認同,還是僅僅將其視為一種獲取力量的手段?日記中對某些外國政要的個人評價,對國際局勢的短期預測,都可能摺射齣他作為一位國傢領導人,在那個時代所扮演的獨特角色以及他所處的局限性。 本書尤其會關注日記中所展現的蔣介石的個人情感與道德觀念。他對於信仰的堅持,對於“道德文章”的推崇,對於“孫子兵法”的信奉,以及他內心深處對於“天命”或“使命”的理解,這些非純粹政治層麵的內容,往往能揭示其行為邏輯的根源。例如,他如何處理個人信仰與政治鬥爭之間的張力?他在麵對重大失誤時,是推卸責任還是自我反省?他對傢人、朋友的情感如何體現在他的文字中?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恰恰是構建一個豐滿人格的關鍵。 《細品蔣介石——蔣介石日記閱讀劄記》的價值,也體現在它對曆史研究方法的啓發。通過對原始材料的深入挖掘與細緻解讀,本書展示瞭一種嚴謹的曆史研究態度,以及一種不迴避復雜性、不預設結論的學術精神。作者並非以“蓋棺定論”的姿態去評判蔣介石,而是以一種“共情”與“理解”的態度,去嘗試走進他的內心世界。這種研究方法,對於任何希望深入理解曆史人物的讀者而言,都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 本書的論述風格,力求自然流暢,避免生硬的學術術語堆砌,也絕不使用模棱兩可或含糊其辭的語言。作者的文字,既要有曆史研究的深度,又要具備一定的文學色彩,使得閱讀過程既充實又有吸引力。每一個論點,每一次解讀,都將力求有據可依,言之有物,避免無端的猜測或演繹。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作者在史料麵前的審慎,以及在分析問題時的獨立思考。 總而言之,《細品蔣介石——蔣介石日記閱讀劄記》不是一本填鴨式的曆史教科書,也不是一本簡單的個人傳記。它是一本邀請讀者一同走進蔣介石內心深處的“心智漫遊”指南。通過對日記的精讀,作者試圖帶領我們理解,在一個特定曆史時期,一位身處風暴中心的領導者,是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行動的。這本書將幫助我們超越簡單的“好人”或“壞人”的標簽,去認識一個更復雜、更具人性的蔣介石,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國近代史的某些關鍵節點,以及那些塑造瞭我們當下世界的復雜力量。它所提供的,是基於原始材料的、深入的、不帶預設的洞察。

用戶評價

評分

全書的語言質感極佳,猶如上等的宣紙,墨色飽滿而不闆結,筆鋒遒勁而富有彈性。作者在遣詞造句上展現齣一種近乎偏執的考究,每一個用詞都仿佛經過瞭韆錘百煉,精確地傳達瞭作者想要錶達的細微差彆。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因為某一句措辭的精妙而停下來,默默體會其中的深意。這種對文字美學的追求,使得即便是處理沉重的曆史題材,讀起來也絕不感到壓抑,反而有一種淨化心靈的力量。它證明瞭嚴肅的學術探討同樣可以擁有文學上的高度和享受。這種對錶達清晰度和美感兼顧的努力,在當下的非虛構寫作中已屬難得,讀來令人心悅誠服。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那個時期曆史的讀者,我必須承認,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全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角。作者的行文風格,與其說是“劄記”,不如說是一種高明的“解讀劇本”。他/她巧妙地避開瞭許多陳詞濫調的評判,轉而聚焦於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微錶情”和“潛颱詞”。這種對文獻的細緻打磨,體現齣作者非凡的敏銳度和批判性思維。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跟隨一位高明的偵探,在浩如煙海的檔案中,抽絲剝繭地重構一個時代的精神麵貌。我特彆喜歡那些帶有作者個人思辨色彩的段落,它們不僅是對已知史實的補充,更是一種富有啓發性的對話,邀請讀者一起加入到曆史的叩問之中,而非被動接受既定結論。這種互動性,讓閱讀體驗變得異常豐富和立體。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控得爐火純青,從開篇的娓娓道來,到中間幾次情緒的高潮迭起,再到結尾處留下的深遠迴味,每一步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它不像某些嚴肅的曆史分析那樣闆著臉孔,反而帶有一種知識分子特有的、在梳理紛繁史料時流露齣的優雅與從容。我特彆欣賞作者在穿插曆史背景和個人感悟時所展現齣的那種遊刃有餘的功力,使得原本可能顯得晦澀難懂的片段,立刻變得通俗易懂且引人入勝。這種將學術性與可讀性完美結閤的寫作手法,實在值得稱贊。閤上書捲時,腦海中浮現的不是一堆堆冷冰冰的日期和事件,而是鮮活的對話和充滿張力的畫麵,這正是一本優秀作品的標誌。作者的文字仿佛有魔力,能引導讀者自然而然地跟隨他的思路,進行一場深刻的思考之旅。

評分

這位作者的筆觸實在太細膩瞭,他/她對人物的洞察力簡直令人驚嘆。我讀完全書後,腦海中仿佛放映瞭一部立體的人物傳記電影,每一個場景、每一個細節都栩栩如生。特彆是在描繪主角在重大曆史轉摺點時的內心掙紮與抉擇時,那種文字的張力讓人屏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進行褒貶,而是將人物置於那個特定時代的大背景下,讓我們看到瞭一個有血有肉、充滿矛盾的個體。那種對曆史細節的精準把握,以及對復雜人性的深刻挖掘,使得整本書讀起來像是沉浸在那個時代的氛圍之中,而不是枯燥的曆史敘述。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每一頁文字背後付齣的巨大心血和嚴謹的研究態度,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閱讀筆記,更是一部值得反復咀嚼的史學佳作。讀罷,我感覺自己對那個時代和那個核心人物的理解,都被提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那種被知識和洞察力充盈的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構建瞭一個高度自洽的思想體係,引導讀者如何去“看”曆史,而不是僅僅“讀”曆史。作者並未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通過對原始材料的梳理與重組,搭建起瞭一座座觀察曆史的思維腳手架。我感受到的是一種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即在麵對復雜的曆史遺産時,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審慎的態度。它教會我如何質疑既定的框架,如何從多重視角去理解同一個曆史人物的復雜性。這本書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許多曆史事件的方式都發生瞭微妙的轉變,不再是簡單的黑白分明,而是更加傾嚮於理解“必然性”與“偶然性”交織下的動態過程。這種思維模式的革新,比任何史實信息本身,都更加寶貴。

評分

快遞超快,很不錯,值得一看。

評分

日記隻是史料,研讀纔是見真功夫呢!

評分

一代梟雄,很多時候也隻是個平凡人

評分

很不錯的書。很好的書。。。。。。

評分

不是很給力

評分

漂亮,包裝精美,實用。快遞也給力

評分

蔣公研究早已成為顯學,要瞭解近現代史繞不開蔣公,要看就看最具學術功底的大師研究,而不能瀏覽網上一些亂七八糟的文章。

評分

活動買的,書很不錯,值得收藏和閱讀。

評分

漂亮,包裝精美,實用。快遞也給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