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老子道德经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老子道德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范应元 著,[宋] 范应元集 注
图书标签:
  • 老子
  • 道德经
  • 国学
  • 典籍
  • 宋本
  • 道家
  • 哲学
  • 文化
  • 经典
  • 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6022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092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钉,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内容简介

  《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征引古本及前人音训注释凡四十余家,附以范氏本人的见解,其内容体现由精气至性命,最后归结为修心的解《老》思路。此书道藏失收,焦竑《老子翼》采摭亦不及,洵为道家之佚典。此书在范氏生前曾经付梓,又,书中讳字两见,“敦”、“慎”缺笔,可证其确为宋本,或即此书之初刻本亦未可知,书中钤有“陈汝言印”、“陈惟允印”等印记,可知此本自元末即由名家收藏,今归国家图书馆。今据此本影印,以饷广大读者。

作者简介

  范应元,生平,见诸褚伯秀《南华义海纂微》后序:“淳佑丙午岁,幸遇西蜀无隐范先生游京,获侍讲席,几二载。”又云:“师讳应元,字善甫,蜀之顺庆人。”由此可知,范应元为褚伯秀之师,淳祐戊申(一二四八)尚在世。褚氏后序作于咸淳六年庚午(一二七〇),则范氏《直解》成书于庚午之前。褚氏又云:“江湖宿德,稔知其人。”因知范氏在南宋末叶颇负盛名。


内页插图

目录

卷上
道可道章第一……1
天下皆知章第二……13
不尚賢章第三……17
道沖章第四……21
天地不仁章第五……23
谷神不死章第六……26
天長地久章第七……29
上善若水章第八……32
持而盈之章第九……35
載營魄章第十……37
三十輻章第十一……42
五色章第十二……44
寵辱章第十三……47
視之不見章第十四……50
古之善爲士章第十五……55
致虛極章第十六……58
太上章第十七……67
大道廢章第十八……70
絶聖弃知章第十九……73
絶學無憂章第二十……78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88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92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97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100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102
重爲輕根章第二十六……108
善行章第二十七……112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117
將欲章第二十九……121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125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129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132
知人者知章第三十三……135
大道泛泛兮章第三十四……138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141
將欲翕之章第三十六……143
道常無爲章第三十七……148

卷下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153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163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167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168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173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179
名與身孰親章第四十四……181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183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185
不出户章第四十七……188
爲學日益章第四十八……190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192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196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203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205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210
善建者不拔章第五十四……215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218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225
以正治國章第五十七……228
其政閔閔章第五十八……231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236
治大國章第六十……240
大國者天下之下流章第六十一……242
道者萬物之奧章第六十二……244
爲無爲章第六十三……249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253
古之善爲道章第六十五……257
江海爲百谷王章第六十六……261
天下皆謂章第六十七……263
古之善爲士者不武章第六十八……267
用兵者有言章第六十九……269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272
知不知章第七十一……276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277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282
民常不畏死章第七十四……286
民之饑章第七十五……290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294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296
天下莫不柔弱於水章第七十八……298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300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303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306
范應元序……311

繆荃孫跋……316
沈曾植跋……316
楊守敬跋……317
鄧邦述跋……321
章鈺跋……322
王闿運跋……322

前言/序言

《老子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经》等,相传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三十七章在前,《德经》四十四章在后,析为八十一章。《老子》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影响极为深远。
  

一九九三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种西汉初年帛书《老子》,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道德经》最早的几个版本。
  

早在唐代,玄奘就将《道德经》译成梵文,传到印度等国。十六世纪开始,《道德经》又被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出现六十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对《道德经》都有涉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道德经》历代注释研究著作汗牛充栋,严灵峰辑有《无求备斋老子集成》和《续编》,收録相关著述三百四十三种,可略见一斑。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宋刻本《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直解》二卷,乃宋代范应元集注。
  

范应元生平,见诸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后序:“淳祐丙午岁(一二四六),幸遇西蜀无隐范先生游京,获侍讲席,几二载。”又云:“师讳应元,字善甫,蜀之顺庆人。”由此可知,范应元为褚伯秀之师,淳佑戊申(一二四八)尚在世。褚氏后序作于咸淳六年庚午(一二七○),则范氏《直解》成书于庚午之前。褚氏又云:“江湖宿德,稔知其人。”因知范氏在南宋末叶颇负盛名。
  

《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征引古本及前人音训注释四十余家,附以范氏自己的见解,体现由精气至性命,最后归结为修心的解《老》思路。此书《道藏》失收,焦竑《老子翼》亦未采摭,实为道家之佚典。
  

书末有范应元自序:“偶因道友来求,难以稿付。复念老矣,将形槁于一丘,惟恐此经寝失古本,遂命工镂板,藏诸名山以俟来哲。”由此可知此书在范氏生前曾经付梓。又,卷上叶二十八“敦兮其若朴”之“敦”字缺笔,卷下叶五十二“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之“慎”字缺笔,可证其确为宋本。
  

原书版框高二十点二厘米,宽十五点一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七字,白口,左右双边。卷内钤“陈汝言印”“陈惟允印”“李氏藏书”“沈彦忠氏”“沈氏本藏书印”等印记。卷末有王闿运、缪荃孙、沈曾植、杨守敬、邓邦述、章钰跋文。递经名家珍藏,后归国家图书馆,二○○三年收入《中华再造善本》。此次据宋本原书扫描,编入《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以广流传。


《宋本老子道德经》—— 千古哲思的璀璨星辰 浩瀚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风雨洗礼,无数智慧的火种得以传承,汇聚成一条奔腾不息的文化长河。在这条长河中,有一部著作,以其深邃的智慧、简洁的语言,穿越时空的壁垒,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东方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它便是被誉为“道家圣典”的《道德经》。而今,我们有幸得以窥见其昔日风貌,捧读《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老子道德经》,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与先哲的对话,一次对文明源头的追溯。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老子道德经》并非简单地呈现了一部经典,它所承载的价值,体现在对历史文献的尊重,对学术研究的严谨,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本丛刊的编纂,旨在汇集国学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最富学术价值的文献,而《宋本老子道德经》作为其中一员,其意义非凡。 “宋本”的价值:历史的重量,文献的尊严 “宋本”二字,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分量。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学术昌盛的时代。在书籍刊刻方面,宋代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其雕版印刷技术精湛,字体秀美,校勘严谨,留下了大量至今仍被奉为圭臬的珍贵古籍。将《老子》与“宋本”相结合,便意味着我们所见的,并非今日泛滥的各种版本,而是经过宋人精心校订、刊刻的权威性文本,它更接近《老子》原貌,蕴含着更丰富的历史信息。 《老子》,其作者老子(一说老聃),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以“道”为核心,探讨宇宙万物的本源、运行规律,以及人生的生存智慧。《道德经》篇幅不长,仅五千余言,但其内容包罗万象,哲理精深,常读常新。从宇宙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人生论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再到政治论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无不闪烁着洞察世事的智慧之光。 《道德经》的传播,历经数千年,版本众多,历代学者对此书的校勘、注释、阐释不绝。而宋代版本,由于其刊刻质量和学术背景,往往被认为是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版本之一。例如,宋代学者曾通过对不同传本的比对,进行校勘,力求复原《道德经》的本来面貌。因此,《宋本老子道德经》的面世,对于研究《道德经》的文本流变、思想发展、以及古代校勘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如同一个时间胶囊,让我们能够穿越历史的长河,近距离地触摸到宋代文人的学术态度与治学精神。 《道德经》的思想:超越时空的智慧光芒 《道德经》的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其核心概念“道”,是理解整部著作的关键。老子所说的“道”,并非特指某种具体的道理或事物,而是指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天地万物的本始和运行的规律,是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的永恒法则。“道”是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万物生长的内在动力,是支配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 “无为而治”是《道德经》提出的重要治国理念。“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指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妄为,不以主观意志强加于事物。“无为而治”的核心在于“不争”。老子认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领导者如果能够做到“不争”,不与民争利,不与天下争功,反而能获得更高的威望和更持久的统治。这种思想,在今日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反思过度竞争、过度干预的弊端,追求更加和谐、自然的发展模式。 “柔弱胜刚强”是《道德经》中另一个重要的辩证思想。“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坚。” 老子认为,看似柔弱的事物,往往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韧性,能够最终战胜刚强。水滴石穿,正是柔弱力量的生动体现。《道德经》倡导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不事张扬,不显锋芒,在为人处世、乃至国家治理层面,都提供了宝贵的智慧。 《道德经》中关于“朴素”、“自然”、“知足”的思想,也对后世影响深远。老子提倡回归人的本真状态,崇尚朴素的生活,反对过度的欲望和物质的追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种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尤显珍贵,它引导我们审视内心,寻求真正的幸福与平和。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的使命:传承与弘扬的责任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的出版,正是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这个全球化背景日益凸显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回归文化的根脉,汲取传统智慧的养分。这套丛刊的编纂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精选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国学典籍,力求为学界和广大读者提供一套权威、可靠、易于学习的国学读物。 《宋本老子道德经》作为其中的一员,其意义不仅在于为学者提供了研究《道德经》文本的珍贵资料,更在于它能够让更多普通读者接触到这部伟大的经典。阅读《道德经》,并非仅仅是阅读文字,更是对一种人生智慧、一种生存哲学的体悟。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我们自身的存在。《道德经》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即便是不懂深奥哲学的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在本丛刊中,《宋本老子道德经》的呈现,将是忠实于原貌的。它可能包含宋代刊本的特点,如字体、版式,甚至可能保留了一些宋代学者的跋文或注疏,这些都将是宝贵的历史遗存。通过阅读这样的版本,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道德经》在历史上的传播轨迹,以及历代文人在理解和诠释这部经典中所付出的努力。 结语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老子道德经》的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它让我们有机会以更加接近历史原貌的方式,去亲近这部闪耀着千古智慧的经典。在阅读《道德经》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发现,那些古老的智慧,依然能够为我们当下的人生提供指导和启迪。它或许会让我们放慢脚步,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它或许会让我们学会更加从容地面对挑战;它或许会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当下,感恩生活。 这部《宋本老子道德经》,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华文明深邃的源头;它也是一座桥,连接着古人的智慧与今人的思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拿起它,去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思想力量,去汲取那份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让《道德经》的智慧之光,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得不赞扬一下这套丛刊在学术严谨性上的投入。对于研究先秦哲学的学者来说,最怕的就是伪本、误校或者版本来源不明。这本《宋本老子道德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痛点。它不是简单地拿一个宋本翻印了事,而是结合了多方考证,对所选底本的流传脉络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在阅读过程中,我留意到它对于某些关键语句,比如“上善若水”中的“善”字,不同宋本之间微妙的差异,都有非常清晰的批注说明。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编纂团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经典的敬畏之心。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虽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所有的考证细节,但光是知道自己手里拿的是经过如此严格把关的文献,就足以让人感到踏实。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可靠的学术资料集。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老子道德经》给我的感受,那就是“原汁原味”。它没有过度现代化的包装和解读,而是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宋代士人所阅读的《道德经》的面貌。这对于我理解中国哲学思想的流变至关重要。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思想体系,就必须回到它历史发展中的关键节点去考察其文本形态。这本书提供的宋本,正是处于儒释道三家思想交融的关键时期,其文本的稳定性和当时的注疏风气,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于那些希望跳出当代学术话语圈,直接与古人对话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极佳的媒介。它没有喋喋不休的口号式宣传,有的只是安静的文本和深邃的哲理,需要读者自己去挖掘、去体悟,这种探索的过程,才是阅读经典最大的乐趣所在。

评分

拿到这本《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老子道德经》的时候,我心里是既期待又有些忐忑的。说期待,是因为能系统地研读这部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本身就是一件幸事;说忐忑,则是因为“宋本”二字带来的考据压力。翻开扉页,那清晰的宋代刻本影印件,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我立刻被那种穿越千年的古朴气息所吸引。这不是那种现代印刷厂里白纸黑字、光鲜亮丽的版本,它带着纸张的微黄,带着木刻印版的特有韵味,甚至能隐约感受到当年雕版匠人的心血。阅读体验上,它的排版布局极为考究,标注的校勘记部分虽然需要仔细对照,但正是这份细致,才让这部经典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玄学,而是真正可以被学人“把玩”和“考证”的文本。尤其是在对照不同章节的字形差异时,那种探寻古人原貌的乐趣,是阅读一般通行本所无法比拟的。对于真正想深入老庄哲学的读者而言,这种版本的呈现方式,无疑是打开了另一扇门,它不仅仅是传授思想,更是一种对文献原貌的尊重和传承。

评分

自从开始翻阅这本《道德经》的宋本影印部分后,我发现自己对文字的审美都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古人的书法,尤其是宋代的刻印体,其笔画的起承转合,蕴含着一种朴素而强大的生命力。透过这些泛黄的纸页,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种沉静的力量。阅读体验上,它鼓励读者慢下来。你不能像读小说一样快速浏览,因为每一个字形、每一个空格,都承载着历史的信息。特别是当对照到一些著名的难解段落时,宋本的字形往往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现代楷书的理解视角,有时候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偏旁部首的变化,就能让你对老子话语中的“无为”或“不争”有了更直观的体悟。这种“慢读”哲学,恰好与《道德经》的核心精神不谋而合,让人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寻得片刻心安与智慧的滋养。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送到我心坎里去了。它摒弃了那种花里胡哨的装饰,走的是极简的东方美学路线。深沉的墨绿色封皮,配上烫金的古篆书名,低调中透着一股沉稳的大气。内页纸张的质感也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有足够的韧性,又不至于反光刺眼,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负担很小。我特别喜欢它在注释和导读方面的处理。通常的解读版本,要么是注释过多,冲淡了原文的韵味;要么是过于简略,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这个丛刊的处理方式非常平衡,它将重要的版本异文和历代名家的精辟见解巧妙地融入版面两侧的空白处,不喧宾夺主,却又随时可以参考。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先沉浸在老子“道法自然”的玄妙意境中,待有所惑,目光一移,便能找到学界公认的几种主流解释,极大地提升了研读的效率和深度。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在你需要的时候给出指引,而不是时刻盯着你,催促你理解。

评分

影印本,不是很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这套书很不错,朋友们也喜欢,买了几本

评分

好书啊,京东速度快质量好~

评分

刂刂刂刂刂刂刂刂刂刂是

评分

书是原版,印刷好装订好,满减加券很便宜,值得阅读和收藏,快递及时迅速,服务态度也很好。

评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诗人,书法家。[1]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评分

很好

评分

东西太多,没法一个个拍了,但每本书都感觉挺好的,加了优惠券很便宜,京东这方面挺不错的,如果包装注意点会更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