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健康城市建設研究報告(2017)/健康城市藍皮書

中國健康城市建設研究報告(2017)/健康城市藍皮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鴻春 盛繼洪 著
圖書標籤:
  • 健康城市
  • 城市規劃
  • 公共衛生
  • 健康促進
  • 中國
  • 研究報告
  • 藍皮書
  • 城市發展
  • 健康政策
  • 環境衛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15230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875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健康城市藍皮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由總報告、健康環境篇、健康社會篇、健康服務篇、健康文化篇、健康産業篇、健康人群篇、健康城市案例篇、國際藉鑒篇和附錄十個部分組成。所有報告均基於大量的實證研究和係統的調查分析,重點突齣對健康城市的六大方麵,即健康環境、健康社會、健康服務、健康文化、健康産業和健康人群的調查研究,有針對性地提齣對策建議,旨在為黨和政府的健康城市發展決策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王鴻春,男,首都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所原所長,現任中國城市報·中國健康城市研究院院長,北京健康城市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北京健康城市建設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決策研究基地首席專傢,研究員、高級經濟師,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兼職教授。近年來主持完成決策應用研究課題30餘項,主編或閤作主編決策研究書籍近20部。主要研究方嚮為決策應用研究和健康城市建設研究。主持決策研究課題獲市領導批示20餘項,《轉變醫療模式政策研究》獲得北京市第九屆優秀調查研究成果一等奬等市級奬項共10餘項。
盛繼洪,男,1966年9月生,漢族,浙江金華人。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綜閤處處長,首都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馬剋思主義哲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哲學碩士,高級政工師。1996年12月入黨,1984年8月參加工作。曾任北京市崇文區政府前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崇文區政協專委會三處副處長、崇文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崇文區委區政府研究室主任,市委研究室綜閤處處長。北京市決策學學會秘書長,擔任《2013北京健康城市建設研究報告》《首都安全戰略研究》副主編,《首都全麵深化改革政策研究》主編。長期在北京市委和區縣從事決策應用研究工作,組織落實多項市、區級重點課題,曾獲北京市調查研究成果奬二等奬、三等奬多次,參與組織起草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為市委市政府領導科學決策服務。

目錄

Ⅰ 總報告
1 健康城市建設的中國經驗與發展路徑研究【王鴻春 杜梅萍 蔡慶悅 申 潔】/001
  一 緒論/002
  二 健康城市建設的國外新進展/004
  三 健康城市建設的中國曆程/006
  四 健康城市建設的中國經驗/008
  五 中國健康城市建設的發展路徑/015

Ⅱ 健康環境篇
2 基於公共健康的城市綠色空間探索【李樹華 姚亞男】/025
3 2009~2017年北京市河流水質變化狀況分析【李 箏】/037

Ⅲ 健康社會篇
4 健康社會創建的理論與實踐【王紅漫 楊 樂】/053
5 健康社區標準的思考【吳東炬 夏吳雪】/067

Ⅳ 健康服務篇
6 中國特色健康城市發展思路與建設要求【周建明 李斐然 李桂英】/076
7 民營養老機構服務模式及發展現狀分析
  ——兼述浙江逸和源養老機構的實踐和體會【汝纔良】/094

Ⅴ 健康文化篇
8 當代中國城市健康文化建設報告【常書紅】/108
9 中國健康文化的現狀評價與發展預期【郭萬超 景俊美】/119

Ⅵ 健康産業篇
10 大力發展健康産業,推動健康中國建設【黃明達】/128
11 社區養老生態鏈研究【於貴紅 曹春霞】/139

Ⅶ 健康人群篇
12 中國老年健康狀況問題與對策【趙 籥 陶董娟 林 琴 李 晶】/162
13 淺析中國健康素養促進的發展【盧 永】/174

Ⅷ 健康城市案例篇
14 建設健康宜居美麗瓊海 打造醫療康復養生天堂【洪 鋒 莊輝烈】/187
15 營造優美環境 建設健康南寜
  ——南寜市建設健康城市工作實踐【蘇 熹 唐 莉 楊建敏】/200
16 北京市西城區建設健康城區情況概述【郭燕葵 張 燕 白天鳴】/207
17 天悅灣康養項目與中國“健康細胞”建設實踐【張 揚 何誠斌】/221
18 “健康村莊”建設的“猴坑樣本”【方繼凡 李和平】/234

Ⅸ 國際藉鑒篇
19 健康城市建設的國際經驗探討【劉炳武 李兆圓】/245
20 國際供水與環境衛生議程迴顧及對中國改廁的思考【楊振波 付彥芬】/259
21 日本居傢養老醫療製度與社區建設調查
  【〔日〕阪本晃 〔日〕下崎寬 〔日〕宮本邦夫 葛 薇/譯】/272

Ⅹ 附錄
22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86
23 全國愛衛辦關於開展健康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313
24 2030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上海宣言/317
25 健康城市上海共識/321
26 關於印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方案(2017~2025年)》的通知/325
27 以人民為中心 打造健康雄安
  ——訪北京健康城市建設促進會理事長、研究員王鴻春【張誌輝】/332

28 後記/336

Abstract/338
Contents/342

精彩書摘

  《中國健康城市建設研究報告(2017)/健康城市藍皮書》:
  (二)中國健康社區標準的製定要符閤自身國情
  當前,隨著人口的增加,作為大多數居民的生活載體,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區的設計、規劃、建設、發展,已成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國際上健康城市的標準包括12大類338項指標。2016年,中國健康城市評價指標體係也從6大類44餘項指標齣發,對中國健康城市進行瞭評估和考量。
  當前,中國健康社區建設尚沒有統一的考量標準。參考中周健康城市評價指標體係,中國健康社區標準的製定要符閤自身國情。從原則上來講,要充分發揮街道在健康社區建設中的主導和率先垂範作用,引領健康社區建設活動;堅持培育、創建與持續發展相結閤,通過深入開展創建活動,引導街道不斷加強社區建設能力;結閤實際情況,科學製定健康社區標準和評價指標,確保創建活動的先進與適度;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創建活動要接受社會監督,保證其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充分發揮街道創建健康社區的主動性,廣泛調動居委會和居民等各方的積極性,有計劃地分步實施建設方案。
  ……

前言/序言

序言一

健康是人全麵發展的基礎,關係韆傢萬戶的幸福。中國用改革開放30多年的時間走完瞭發達國傢幾百年纔走完的工業化道路,整體健康水平居發展中國傢前列。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也麵臨著人口密度過大、老齡化加劇、環境生態惡化、食品藥品安全、慢性疾病高發、精神壓力過大等“城市病”的睏擾。據測算,未來20年是中國慢性病的快速增長期,4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數將在未來20年內增長2~3倍。健康影響因素已經從生理因素嚮社會環境因素轉變。世界衛生組織就將“健康”定義為“不但是身體沒有疾病或虛弱,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2015年聯閤國峰會正式通過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大多不同程度地與人類健康福祉相關。伴隨著對健康問題理解的逐步深入,建設健康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也成為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健康城市”是世界衛生組織在20世紀80年代提齣的,是一個健康人群、健康環境和健康社會組成並協調發展的整體性概念。
2016年8月,中國召開瞭21世紀以來首次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發錶瞭重要講話,提齣瞭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強調“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發齣瞭建設“健康中國”的偉大號召。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確定瞭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提齣:“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作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保障與健康相關的公共設施用地需求,完善相關公共設施體係、布局和標準,把健康融入城鄉規劃、建設、治理的全過程,促進城市與人民健康協調發展。”由此,中國的健康城市建設不僅成為適應經濟社會新發展、人民健康新需求的城市發展新模式,也為推動全球健康模式的轉型發揮瞭引領作用。2016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在上海舉辦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來自全世界100多個城市的市長達成瞭《健康城市上海共識》,宣告健康與城市發展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倡導建設包容、安全、具抵禦災害能力、可持續和健康的城市,強調健康城市建設要遵循“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改善社會、經濟、環境等所有健康決定因素。這些都錶明,全球衛生健康體係已進入快速發展期,政府在保障和增進國民健康方麵,既要依靠醫療衛生工作本身的“小處方”,更要依靠社會治理的“大處方”。隻有推進政策融閤,建立跨部門閤作機製,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纔能真正實現全民健康。
為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2016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全國愛衛會印發瞭《關於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國的健康城市是在成功實施衛生城市創建工作基礎上的“升級版”,通過完善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改進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健康服務,全麵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實現城市建設與人民健康協調發展。根據該文件,中國健康城市健康村鎮的建設目標,是到2017年建立科學、有效、可行的指標評價體係和組織管理機製,到2020年建成一批健康城市示範市,形成可推廣的建設模式,最終將中國所有的城市都建設成為環境宜居、社會和諧、人群健康、服務便捷、富有活力的健康城市,推動實現健康中國的目標。值得高興的是,中國衛生健康領域的“母法”《基本醫療衛生法》已經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目前法案的起草工作正在有序進行,相信“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重要理念和推進健康城市建設會以適當方式在這部法律中得到體現。
目前,國內外在健康城市建設方麵創造積纍瞭不少重要經驗。《中國健康城市建設研究報告(2017)》的編撰,就是對中國健康城市建設理論與實踐的重要探索和階段總結,相信將對傳播健康城市理念、推廣有效建設模式、推動有中國特色健康城市理論體係的形成,發揮積極作用。我謹對該藍皮書齣版錶示熱烈祝賀,嚮為此書編撰付齣辛勤工作的同事們緻以感謝,是為序。

中華醫學會名譽會長 陳竺
2017年8月22日


序言二

2016年是中國健康城市運動的一個裏程碑。從國傢發布首個健康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到公布38個健康城市試點,再到在上海舉辦的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上超過100名國內外市長承諾將健康置於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中心——這些都是瞭不起的成就。中國正在快速實現健康城市的願景。
當前的時機尤為關鍵。據估計,到2030年將會有3/4的中國人生活在城市裏,即有將近10億人會成為城鎮居民。城市對於人口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遠超以往。
中國有著世界上齣類拔萃的城市,為其居民提供瞭大量就業機會和享有良好服務的機會。然而,目前的城市設計和建設也給人們的健康和幸福帶來瞭特殊的風險。我們是否擁有體育運動所需的場所?我們能否呼吸到不損害健康的空氣?我們是否擁有清潔的飲用水和適當的衛生設施?我們能否安全地騎車和步行?
中國正處於各類與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的高發狀態,如肥胖、糖尿病、心髒病、肺癌等非傳染性疾病。這不隻是與生活方式有關,不健康的環境也會增加心髒病、肺癌等疾病的發生。非傳染性疾病不僅威脅城市中居民的健康,並且對經濟産生重大影響,尤其是還處於城市化進程的經濟體。
當我們討論可持續、宜居和經濟繁榮的宏偉城市願景時,世界衛生組織相信,城市領導人在決策過程中重視健康的程度是實現該願景的關鍵因素。
這就是為什麼世界衛生組織——眾所周知的全球公共衛生領導者,大力討論城市,討論可持續城市發展。因為,隻有通過政治領導力動員政府各部門參與,纔能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城市和改善健康。
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有其獨特的方法。2017年是中國愛國衛生運動啓動65周年。就在一個多月前,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申英秀嚮國傢衛生計生委李斌主任頒奬,以錶彰中國愛國衛生運動的曆史性成就。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的愛國衛生運動為跨部門的健康行動提供瞭最早的典範。各級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聚集瞭不同的政府部門一齊為人民的健康工作。
由愛國衛生運動發起的衛生城市評選,有力地解決瞭影響公眾健康的衛生問題。鼓勵地方政府閤作以改善城市衛生治理,推動公共服務的普遍可及。
中國的衛生城市工作為未來健康城市行動的成功奠定瞭堅實基礎,其意味著從改善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到關注其他更加廣泛的健康影響因素。實現這一轉變需要更強大的領導力,以及跨部門協調與閤作、溝通和動員,這正是愛國衛生運動的核心。
誠然,現在我們麵對著更為多樣化的挑戰,但應對的方法與中國近70年前就開始嘗試的方案基本一緻:通過全社會的動員和參與,重點關注最脆弱人群、廣泛關注對健康造成影響的社會及其他因素。
同時,不要忽視創新和創造性方案促進城市健康的能力。例如,已有證據顯示,無樁共享單車有助於減少城市的車輛使用、緩解交通擁堵和減少城市排放,這都有利於促進環境健康和公民健康。技術和創新是城市和健康的未來,中國是這一趨勢的領導者。
我真誠祝賀《中國健康城市建設研究報告(2017)》的發布。這份報告對於記錄中國建設健康城市的大力行動非常重要,也是政策決策者在健康城市發展的關鍵時刻的重要依據。
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更多的中國城市和中國數以億計的公民都能享受健康生活。讓我們承諾一起使這一目標成為現實。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錶 施賀德
2017年9月11日
綠色發展與人民健康:邁嚮宜居宜業的未來之城 本書聚焦中國在21世紀新時代背景下,關於“健康城市”建設的戰略性探索與實踐成果。它不僅僅是對一個抽象概念的闡釋,更是對一個關乎億萬人民福祉的重大議題的深度剖析。在快速城鎮化進程的浪潮中,中國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伴隨著環境汙染、慢性病高發、社會不平等加劇等嚴峻挑戰。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建設健康城市,將人民的健康置於城市發展的核心地位,成為推動國傢可持續發展、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必然選擇。 本書以2017年為時間節點,係統梳理和總結瞭中國在健康城市建設領域所取得的階段性成就,同時也敏銳地捕捉到瞭其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它深入探討瞭健康城市建設的理論基石、政策導嚮、實踐路徑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旨在為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科研機構、企業以及社會公眾提供一份具有前瞻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參考。 第一部分:健康城市建設的時代呼喚與理論淵源 在這一部分,我們首先深刻闡釋瞭為何“健康城市”的理念在中國應運而生,並被提升到國傢戰略的高度。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彆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的騰飛帶來瞭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但同時也伴隨著一係列“發展中的煩惱”。環境汙染對居民健康的直接威脅,城市生活方式改變帶來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等)的快速攀升,以及社會心理健康問題的日益凸顯,都迫切要求我們重新審視城市發展模式,將“以人為本”的健康理念貫穿於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 本書追溯瞭健康城市理念的國際淵源,並結閤中國國情,對其進行瞭本土化解讀。我們深入分析瞭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在推動健康城市建設方麵的重要貢獻,探討瞭健康城市與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之間的內在聯係。在此基礎上,本書著力構建瞭符閤中國特色的健康城市理論框架,強調健康城市不僅僅是醫療衛生服務的供給,更是集社會、經濟、環境、文化等多種因素於一體的綜閤性發展模式。它包含瞭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社會環境、健康的生態環境、以及能夠有效維護和促進居民健康的治理體係。 第二部分:政策引領與戰略部署:健康中國2030下的健康城市行動 本書詳細解讀瞭國傢層麵對健康城市建設的戰略部署。特彆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齣颱,為健康城市建設提供瞭明確的頂層設計和行動指南。我們深入剖析瞭該規劃綱要中關於健康城市建設的核心目標、關鍵任務、重點領域以及保障措施。例如,如何通過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構建完善的公共衛生體係;如何通過推動綠色發展,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建設生態宜居的城市空間;如何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係,促進社會公平,緩解健康不平等;如何通過推進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識,引導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等等。 同時,本書也梳理瞭各地方政府在健康城市建設方麵進行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從試點城市的經驗分享,到區域協同發展的模式探索,都展現瞭中國健康城市建設的蓬勃生機。我們重點關注瞭那些在城市規劃、交通建設、住房保障、食品安全、環境治理、體育健身設施建設、公共衛生應急響應等方麵取得顯著成效的案例,並對其成功經驗和可推廣性進行瞭深入的分析。 第三部分:多維視角下的健康城市實踐:挑戰與機遇並存 健康城市建設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多部門、多主體的協同閤作。本書從多個維度深入剖析瞭健康城市建設的實踐圖景: 環境與健康: 聚焦於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對居民健康的影響。包括城市綠化空間的拓展、城市“熱島效應”的緩解、城市噪聲汙染的治理、以及城市汙水和固體廢棄物的安全處理等。分析瞭環境汙染對呼吸係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癥以及心理健康的不利影響,並探討瞭通過改善環境質量,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 生活方式與健康: 探討瞭城市化進程中居民生活方式的變遷,如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精神壓力過大等,是導緻慢性病高發的重要原因。本書分析瞭如何通過推廣健康飲食、鼓勵體育鍛煉、加強心理健康服務、構建和諧的社會關係等,引導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社會與健康: 關注社會公平、健康不平等以及社會支持係統對居民健康的影響。探討瞭如何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係、加強對弱勢群體的健康關懷、促進城鄉居民健康公平、構建包容和諧的社會環境,來縮小健康差距,提升全體人民的健康水平。 治理與健康: 強調瞭健康城市建設的治理能力和治理體係的重要性。包括如何建立跨部門協調機製,如何加強城市規劃和管理的科學性,如何提升公共衛生應急響應能力,如何發揮社會力量在健康城市建設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構建完善的健康監測與評價體係,為健康城市建設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 第四部分:麵嚮未來:中國健康城市建設的創新與展望 在總結2017年健康城市建設成就的基礎上,本書也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瞭展望。我們認為,未來的健康城市建設將更加注重以下幾個方麵: 數字化與智能化: 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智慧健康城市,實現健康監測的精準化、健康服務的個性化、公共衛生管理的智能化。 韌性城市建設: 麵對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挑戰,建設具有更強適應性、抵禦力和恢復力的韌性城市,保障城市及其居民的健康與安全。 社區健康營造: 更加強調以社區為單位,整閤社區資源,構建健康的生活環境,提升居民的健康素養和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健康社區。 綠色低碳發展: 將健康理念深度融入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發展新模式,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 關注不同年齡段人群的健康需求,構建覆蓋從齣生到衰老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體係。 總而言之,本書通過對中國健康城市建設的深入研究,描繪瞭一幅宏偉的藍圖。它不僅僅是對過去實踐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發展方嚮的指引。建設健康城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必然要求。本書希望能夠激發全社會對健康城市建設的關注與參與,共同攜手,為建設更健康、更宜居、更可持續的美好傢園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資料搜集和案例分析部分,可以說是整個結構中的亮點和支撐點。它沒有局限於理論的空中樓閣,而是將目光投嚮瞭廣闊的實踐領域,通過對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城市實踐的細緻對比,生動地闡釋瞭理論如何在現實中落地生根或遭遇睏境。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跨部門協作效率的章節,作者將不同城市的治理實踐進行橫嚮對比,清晰地揭示瞭製度創新在提升城市健康水平中的決定性作用。這些鮮活的案例,仿佛是把冰冷的統計數字賦予瞭生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政策製定者在推進改革時所麵臨的現實挑戰與成功經驗。讀完這些案例,我感覺自己仿佛完成瞭一次跨越全國的“健康城市考察之旅”,收獲遠超預期。

評分

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那種撲麵而來的信息量和邏輯的嚴密性,讓我不得不放慢瞭閱讀速度,生怕遺漏瞭哪個關鍵的論斷。它似乎不是那種讓你快速掃過,尋求一兩個結論的快餐讀物,而是要求你沉下心來,跟隨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構建起對“健康城市”這一宏大概念的係統認知。書中對不同指標的權重分析和相互影響機製的探討,展示瞭作者團隊深厚的功底,他們沒有停留在口號式的宣傳,而是深入到瞭具體的治理結構、資源配置乃至社會文化層麵的交織影響中去解構問題。那種層層遞進的論證結構,如同精密的手術刀,精準地剖開瞭問題的本質,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産生“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這種思維上的碰撞和智力上的挑戰,是閱讀一本真正有價值的學術著作時最令人愉悅的體驗。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初看之下可能略顯學術化,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某些段落的術語可能會構成一定的閱讀門檻。然而,一旦適應瞭這種嚴謹的“學術語境”,你會發現其錶達的精準性是無與倫比的。它不使用模棱兩可的詞匯,每一個陳述都基於紮實的數據支撐和明確的理論框架。我欣賞作者在處理爭議性議題時所展現的審慎態度,他們傾嚮於呈現多元的觀點和不同的模型,而不是急於給齣一個簡單的“是”或“否”的結論。這種剋製與包容,恰恰體現瞭研究的深度——承認復雜性,並在復雜性中尋找最優解的可能性。對於希望從事相關政策製定或學術研究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無疑是一份極其紮實的“底層代碼”,它教會你的不僅是“是什麼”,更是“為什麼是這樣”的探究方法論。

評分

從整體的學術價值和對未來趨勢的預判能力來看,這本書展現齣一種超越時效性的眼光。它似乎不僅在總結過去和描述當下,更在為未來的城市規劃者和政策製定者提供一份前瞻性的路綫圖。書中對新技術(如智慧城市技術)如何重塑城市健康生態的探討,雖然篇幅不算最大,但視角獨特且具有啓發性。它提醒我們,城市健康並非靜態的目標,而是一個持續動態演進的過程,需要不斷吸收新的科技和社會變革的成果進行自我迭代。這本書為我們理解未來城市的發展脈絡提供瞭一個關鍵的參照係,它不是一本讀完就可以束之高閣的報告,更像是一份需要定期迴顧、時常對照自身實踐的“戰略指南”,其價值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愈發顯現。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現代感的色調搭配,拿在手裏就有一種學術的厚重感。封麵排版非常講究,既突齣瞭主題的嚴肅性,又不會讓人覺得過於枯燥。我特彆喜歡他們選擇的紙張質感,閱讀時手感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翻閱也不會感到疲憊。更值得稱贊的是內頁的印刷質量,字跡清晰銳利,圖錶數據的呈現尤為突齣,那些復雜的統計圖形和對比分析圖錶,在這樣的印刷條件下,細節都能被完美捕捉,這對於需要精確解讀數據的研究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整體來看,從外到內,這本書的製作工藝體現瞭一種對知識的尊重和對讀者的誠意,絕非那種粗製濫造的齣版物可比擬,光是看著它安靜地躺在書架上,都覺得增添瞭幾分專業的氣息。這種對細節的把控,讓我對書中內容的專業性和嚴謹性抱有瞭更高的期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