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百万册,四次再版,二十年经典,2018年全新修订
☆先秦时期,学说纷纭。儒墨道法农兵杂,阴阳纵横小说家。光是这几家就写不完。易中天以四两拨千斤手法,拿儒家与道、墨、法三家做对比,点名各家思想版图,引出各自领军人物,条理清晰,一气呵成。
☆易中天研究透彻、建树颇多的领域。他所知道的,都在这一本书里告诉你了。
《先秦诸子》,先秦时代的历史总结和思想浓缩。以儒墨道法为大主线,详尽阐释诸子百家,关于人性善恶、德治法治、有为无为,跨越三百多年的大辩论。
孔子说:这世界有救吗?最后根本没有人继承我的遗志!
庄子说:天子剑还是庶人剑?世界有救吗?不救才有救!
墨子说:正义和公平才是重要的,为行义,不管活见鬼。
韩非说:人性本恶,不要指望道德教化,人是靠不住的。
一场持续三百年的大辩论,没有答案,却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易中天,1947年出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
卷首语 1
第一章 / 实话孔子
夫子何人 _ 002 学而优则仕 _ 011
君子固穷 _ 020 头号教书匠 _ 029
谁是好学生 _ 038 伤心事与玩笑话 _ 048
第二章 / 儒墨之争
儒与侠 _ 059 孔子的药方 _ 068
墨子的药方 _ 077 两位侠士 _ 086
三大分歧 _ 096 儒墨再评价 _ 105
第三章 / 儒道之争
隐士哲学家 _ 116 从杨朱到老庄 _ 125
无为之谜 _ 134 道之谜 _ 143
老庄之别 _ 153 儒道再评价 _ 162
第四章 / 儒法之争
血染的思想 _ 173 谋士的哲学 _ 182
横行霸道 _ 191 两面三刀 _ 201
人性是个问题 _ 210 儒法再评价 _ 220
第五章 / 前因后果
事出有因 _ 231 以人为本 _ 240
好大一个家 _ 250 命运呼叫转移 _ 259
士人的崛起 _ 268 魅力所在 _ 278
第六章 / 继往开来
灰色的船票 _ 288 墨子与杨朱 _ 297
老子与庄子 _ 306 再说法家 _ 316
爱的呼唤 _ 325 正义与自强 _ 335
重读诸子歌并注(代后记)345
墨子和杨朱的思想,必有深刻独到之处。唯其深刻独到,才会惊世骇俗,风靡天下。同样,唯其深刻独到,才很难真正被人理解,终至无声无息。
那么,墨子和杨朱的深刻独到之处在哪里?
我认为,就在于他们都提出了极其重要又被人忽视的问题。什么问题?墨子提出的,是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杨朱提出的,是个人的权利与尊严。
还是先说墨子。前面说过,争鸣的起因,是社会的剧变;社会出了问题,则是诸子的共识。也就是说,无论儒墨道法,对当时的社会状态都不满意。但是,问题出在哪,解决的办法是什么,他们看法不同。墨子认为,根本的问题,是当时的社会不合理。怎样不合理?分配不公。在《非乐》篇,墨子曾经指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动物可以不劳动,而"衣食之财固已具矣"。人却是"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非劳动不可。根据这一点,社会财富分配的原则,就应该是"出力的得,不出力的不得,多出力的多得,少出力的少得"。然而实际情况是什么呢?是占有社会资源和财富最多的,往往是出力最少的,甚至是不出力的。他们"不与其劳获其实,已非其有所取之"(《墨子·天志下》),也就是不劳而获,取非所得,墨子称之为"无故富贵"(《墨子·尚贤下》)。
所谓"无故富贵",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吃祖宗饭",一种是"夺他人食"。比方说,出生在王公大人家里,生下来就有可以世袭的爵位和领地,不用对社会做任何贡献,这就是"吃祖宗饭"。又比方说,用种种不正当手段(比如盗窃、抢劫、诈骗、战争),掠夺别人的劳动成果,这就是"夺他人食"。墨子认为,社会存在这些现象,已经是不合理。更不合理的是,人们居然不以为非,反以为是。在《天志下》,墨子说,偷别人的水果瓜菜,大家都说不对,因为他"不与其劳获其实";侵略兼并别人的国家,杀害奴役别国的人民,比偷瓜偷菜重多了,反倒变成了"义",这真是岂有此理!在《鲁问》篇,墨子说,现在的诸侯们,侵略别人的国家(攻其邻国),屠杀别国的人民(杀其民人),掠夺人家的财产(取其牛马、粟米、货财),还要"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向后代炫耀"谁都没有我抢得多"。那么请问,一个平民百姓,也去攻打邻居家,杀邻居的人,抢邻居的猪呀狗呀,粮食呀,衣服呀,然后也记录在他们家的本子上、器皿上,向自己的后代炫耀"谁都没有我抢得多",行吗?显然不行。同样的事情,王公贵族就干得,平民百姓就干不得;或者王公贵族干了就叫英雄业绩,平民百姓干了就叫为非作歹,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社会完全没有公平和正义!
解决的办法,自然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合理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呢?自食其力,各尽所能,机会均等,互利互爱。首先,每个人都要劳动,都要对社会做出贡献。当然,劳动也不仅是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贡献也不是做同样的事情,也要有分工。分工在墨子那里叫做"分事",即"份内之事"。比如君王的分事是搞政治,士人的分事是当助理,农民的分事是种庄稼,妇人的分事是做纺织(《墨子·非乐》)。这些都是劳动,都是贡献,也都有理由、有资格得到报酬。这就是自食其力。其次,分配的原则既然是按劳取酬,那么,为了体现公平,社会也应该保证各行各业的人都"各从事其所能"(《墨子·节用
中》),让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是各尽所能。第三,既然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那么,社会的管理,就应该是有能力的上,没能力的下,即"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即便是地位卑贱的农民、工人、商贩(虽在农与工肆之人),只要有能力,也应该"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相反,即便是王公大人的骨肉至亲,没有能力也不能做官。总之,尊卑贵贱,都必须根据每个人的能力、表现和贡献进行调整,做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上》)。这就是机会均等。至于互利互爱,就是墨子一再主张的"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前面已经说过(请参看本书第二章),这里不再重复。
自食其力,各尽所能,机会均等,互利互爱,这就是墨子提出的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博爱,这就是墨子主张的社会正义。为此,墨子献出了毕生的精力,表现出一个伟大思想家崇高的责任感。有人曾经对墨子说:现在普天之下所有的人都不行义了,只有你一个人在做,弄得自己苦不堪言,不如算了吧!墨子却说,比如一家十口,一个人种地,九个人闲着,那个唯一种地的人,能不拼命干吗?(《墨子·贵义》)由此可见,墨子确实把社会正义看作天底下最重要的东西,并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万事莫贵于义"(同上)的理念。如此看来,墨子的理想,好得就像社会主义,墨子这个人,也好得就像古代雷锋,难怪其学说会风行天下。问题是,怎么后来就销声匿迹,被人遗忘了呢?
直接的原因,是统治者不赞成,老百姓也不愿意。
统治者不赞成,好理解。因为按照墨子的主张,天子、诸侯、大夫,都必须是所谓"贤人"。天子应该是最圣明的。诸侯和大夫,则是次圣明的和再次圣明的。这就叫"尚贤"。然而当时的制度,却是世袭。世袭的君主,怎么可能都是圣明的,而且还井然有序,天子最圣
明,诸侯次圣明,大夫再次圣明?要知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离娄下》)。就算西周封建那时是这样,到墨子的时代,早就每下愈况了。如果实行墨子的主张,现任的那些统治者(天子、诸侯、大夫),岂非十有八九得下台?秦汉以后,皇帝也是世袭的。如果不能最圣明,是不是也得下台?他们当然不赞成。老百姓不愿意,则是因为按照墨子那一套去做,太苦了,太难了。我们知道,墨家学派有个特点,就是"以苦为乐"。苦到什么程度呢?《庄子·天下》说,墨家之人,必须穿粗布衣服(以裘褐为衣),着草鞋木屐(以跂跷为服),整天干活,晚上也不休息(日夜不休),弄得小腿上没有粗毛,腿肚子上没有细毛(腓无胈,胫无毛),非如此不足以为"禹道",不足以为"墨者"。《墨子·备梯》也说,墨子的大弟子禽滑釐,追随老师三年,手上脚上都起了老茧(手足胼胝),脸黑得像煤炭(面目黧黑),做牛做马服侍先生(役身给使),什么问题都不敢问(不敢问欲)。最后,就连墨子自己都看不下去(子墨子甚哀之),备酒设宴请他吃饭,禽滑釐这才说自己想学守城。这样的生活,你说老百姓干吗?我看没谁愿意。
实际上,墨子的理想虽然崇高,却有三个致命伤:违背常理,没有依据,导致独裁。我们知道,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追求幸福,是人之常理。墨子虽然也主张全人类的幸福,甚至许诺这种幸福,但实际上给大家的,却是苦日子。在他看来,只要大家是平等地过苦日子,那就是幸福了。如果像他这样,领导人带头过苦日子,芸芸众生就更应该欢欣鼓舞,感恩戴德。可惜他想错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是既要平等,也要好日子。何况平等也不等于平均。平等的意义有两条,一是人格平等,二是机会均等。只要做到这两条,先富后富,多富少富,不是问题。有人曾经说:我不关心领导人一餐几菜几汤,我只关心我们普通老百姓,能不能也四菜一汤。这才是大实话,也才是天下人的愿望。像墨者那样,人人破衣烂衫,餐餐粗茶淡饭,天天劳动不止,还不准有任何娱乐活动,恐怕不是广大人民群众向往的生活。所以《庄子·天下》说,墨子这种主张,实在是"反天下之心"。反天下之心的结果,势必是"天下不堪"。所以,就算墨子自己能够实行(墨子虽独能任),却"奈天下何"!这样"离于天下",违背人之常情常理的主义,能实行吗?不能(其去王也远矣)。
更何况,墨子的主张也没有任何依据,既没有历史的依据,也没有人性的依据。相反,儒家的主张虽然不如墨子的理想,却有依据。礼乐制度,就是历史依据;亲亲之爱,就是人性依据。如果能够恢复封建制和宗法制,孔子他们的主张,就至少能够部分地实行。墨子的主张,却是根本无法实行,因为既无依据,也没有办法。墨子的一整套改革方案,什么尚贤,什么尚同,什么非攻,什么兼爱,说起来振振有词,听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没有一件能够成功。比如选择最圣明的人当天子,选择次圣明和再次圣明的人当国君和大夫,就没有具体的操作办法。没有办法的事,怎么做呢?当然,要说一点都不能实行,也不是事实。在宗教团体,在起义军中,在战争年代,墨子的主张也是部分实行了的。可惜,没有一个能推广,也没有一个能持久。为什么?"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嘛!
我一直对文学理论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但《叙事结构解析》这本书,成功地让我爱上了拆解故事背后的“骨架”。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其极强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它没有陷入空泛的理论争鸣,而是直接切入了核心:一个故事是如何被讲述出来的。从亚里士多德的开端、发展、高潮到更现代的时间线重构、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作者都提供了大量来自不同文学体裁的鲜活案例进行佐证。阅读过程中,我像一个侦探一样,开始分析我平日里阅读的小说和电影的叙事技巧,试图找出作者是如何操纵我的情绪和预期的。这种“解构”的过程不仅没有破坏阅读的乐趣,反而增添了一种智力上的愉悦感。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故事艺术,或者有志于自己创作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分析框架是无价之宝,它教你如何看穿故事的把戏,并掌握构建引人入胜情节的钥匙。
评分最近读完了《人间词话》,简直像是走进了一座精美的园林,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王国维先生的眼光独到,对宋词的见解深入骨髓,那种将词品上升到哲学高度的分析方式,着实令人叹服。特别是他提出的“境界”说,一下子就抓住了词的精髓。读他评点李清照、稼轩、婉约派、豪放派的文字时,我仿佛能看到词人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将万千气象凝聚笔端的。他不是简单地复述词的内容,而是透过文字的表象,去探寻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审美追求。比如他分析“词至境界,无不以境界为高”,这句话,初读平平无奇,细细琢磨,才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对艺术至高境界的向往。这本书的文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行文流畅,逻辑严密,即便是对诗词鉴赏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被其中那种对美的执着所感染。读完后,再回头看那些熟悉的宋词,感觉像是重新认识了它们,每一个字眼都闪耀着新的光芒。
评分《植物的秘密生活》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植物就是静止的”这一传统认知的偏见。这简直是一部写给所有自然爱好者的科普杰作!作者的文字充满了孩童般的好奇心和科学家般的严谨,将植物界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极其隐秘的生存策略,描绘得惊心动魄。我以前从未想过,植物之间会进行复杂的化学信号交流,甚至会为了争夺阳光而互相“算计”。书中对菌根网络、植物的防御机制,尤其是它们如何“记住”过去的环境压力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描述,读起来像是在听一出精彩的科幻故事。插图的选取也极其到位,恰到好处地补充了文字的描述,使得那些复杂的细胞结构和生态互动变得直观易懂。这本书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充满敬畏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草,它们不再是背景,而是积极的、智慧的生命体。
评分翻开《西方哲学史概要》,我原以为会是一场艰涩难懂的智力挑战,没想到作者的导读能力简直是大师级的。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将哲学史切割成孤立的片段,而是像一条清晰的河流,引导读者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一直走到近现代的分析哲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善于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用一个简单的悖论来阐释巴门尼德的“存在”与“不动”,一下子就点通了我之前一直模糊的理解。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哲学的门槛。它不是教科书式的罗列观点,而是展现了哲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人类的思维大厦,以及他们的思想是如何相互辩驳、继承和超越的。读完后,我对理性、自由意志、知识的本质这些议题,都有了更具思辨性的初步认识,感觉自己的思维框架被拓展了不少。
评分我对历史的兴趣一直比较泛泛,但《秦汉帝国兴衰史》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年代堆砌,而是用极其生动的叙事手法,将宏大的历史进程描绘得如在眼前。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尤为传神,比如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那种既雄才大略又偏执暴戾的复杂性,描述得入木三分。我特别喜欢它对社会背景和文化变迁的细致梳理,它让我明白,帝国的建立和衰亡绝非偶然,而是无数社会矛盾、经济结构和思想碰撞的必然结果。书中对汉承秦制的继承与修正,以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深远影响,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想象自己身处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感受着权力更迭带来的震撼。这本书的史料运用扎实,但又丝毫不显晦涩,阅读体验极其流畅,读完后感觉自己对中国早期中央集权国家的运行逻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以前基本没有认真评价过,这是第N次购物,棒棒 棒,好厉害好厉害噢,东西便宜,质量好,买的放 心,用的放心,感觉买的都上瘾了,真是有毒, 买的根本停不下来,东西也都还不错,希望以后越来 越好。东西包装也很 好,一点没有损,实惠,划算,方便快捷实 惠,虽然有些时候也会有不开心,整体 还是很满意的 。
评分先秦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历史的部分,对这本书非常满意,很感兴趣。
评分好书,正版书籍,值得看看。
评分☆曹操爱开玩笑,至少,是个英雄。文学成就无可争议。然而曹操何以成为曹操?
评分开启学习模式 先读一遍三国 再读品三国
评分寺里成千上百的游客吵吵嚷嚷,人们啥也不管,都把自己的心事希望说给佛祖,也没人在跪下之前想过他们在绿林山间会不会也有烦恼,没有的,人们觉得能者多劳,佛则法力无边,只该帮帮自己这个弱者,不会想到劫渡苦厄,才成全禅宗无忧,真一点礼貌也不讲啊。
评分送货速度超快,昨晚下单,下午收到。书是正版的,价格优惠,很赞。
评分书是硬壳的,比较容易保存,印刷非常清晰。值得收藏。
评分☆曹操爱开玩笑,至少,是个英雄。文学成就无可争议。然而曹操何以成为曹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