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以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人所代表的现象学精神,如今已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是中国(两岸三地)现象学和哲学研究界首次合作努力的成果。它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进行现象学的探讨。它要回答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什么是现象学精神?它能否以及如何与中国人文精神相结合?
倪梁康,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现象学研究所所长。
时晕与几微
——现象学时间与《周易》象数时间的原结构
比较张祥龙(3)
气化、吊诡与自由: 《周易?系辞传》尚象制器章
读解柯小刚(32)
回到“贞”的现象学经验方向红(41)
《周易》“天尊地卑”说探赜
——朝向一种现象学的解释李俊(55)
“现”象与道体杨婉仪(84)
胡塞尔现象学的视域概念
——兼论对老子之道认识的启发邢乃华(99)
论海德格尔的“最后的上帝”及其与佛教思想的
契合梁宝珊(117)
意义的意向性构成与性的日生日成
——试论胡塞尔与王船山思想之间的一种
同构性赵炎(140)
�飨窒笱г�典��
[当代德国现象学]遗稿附录马克斯?舍勒(181)
亚里士多德的此在与为真
——对《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的诠释
马丁?海德格尔(189)
现象学的世界观意义(1930/1931)
埃迪特?施泰因(223)
�飨窒笱а芯骏�
以哲学的眼光看数学基础的现代发展(*1961/?)
库尔特?哥德尔(253)
认识与思义(一个生命的回顾)赫尔曼?外尔(262)
世界图像: 边界现象学的要素
汉斯?莱纳?塞普(285)
胡塞尔关于感受之意向性理论梁家荣(302)
胡塞尔与萨特论意识的自身性赵猛(323)
�魉妒�/博士论文精要��
胡塞尔先验现象学中的主体性悖论张俊国(345)
十九世纪德国哲学中的他人问题
——以爱德华?哈特曼与亚瑟?叔本华为例
张晋一(368)
�髯柿膝�
2016年中国现象学研究论文与著作统计
胡文迪整理(387)
编后记(438)
对于长期关注哲学领域的读者来说,能够看到国内学界对特定议题进行如此深入和多角度的集中探讨,无疑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这本集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让不同学派、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们得以汇聚一堂,展开跨越藩篱的对话。我能感受到一种蓬勃的学术生命力在其中涌动,这不仅关乎理论的建构,更关乎培养一种健康、多元的学术生态。阅读这样的刊物,就像是参与了一场高水平的智力沙龙,即便有些论述的结论我尚未完全认同,但其提出的问题和研究方法本身,已经为我接下来的学习指明了新的方向。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们的文字功底都非常扎实,遣词造句之间透露出深厚的学术素养。很多句子结构复杂,逻辑链条环环相扣,这对于习惯了碎片化阅读的现代人来说,或许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也正是这种挑战性,才让最终理解一个复杂概念时产生的满足感更加强烈。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关键的定义和论证步骤,甚至会借助其他辅助材料来加深理解。这种需要“慢读”和“精读”的文本,才是真正能沉淀为自己知识体系的养分。它要求读者拿出足够的时间和专注力,去与作者进行一场深度的思想对话,而不是走马观花。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带着一丝古典气息的排版风格,简直是知识分子书架上的标配。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厚重的学术分量。我个人非常偏爱这种纸质书籍带来的触感和翻阅体验,比起电子设备上的冰冷文字,纸张特有的纹理和油墨的气味,更能让人沉浸在阅读的氛围之中。尤其是在阅读哲学著作时,这种实体书的陪伴感是无可替代的。每一次翻到重要的论述部分,都能感受到作者在构建其思想大厦时的那种严谨与耐心。当然,封面和内页的设计也体现了出版方对学术质量的尊重,没有使用花哨的元素,而是选择了简洁、大气的处理方式,这对于一本严肃的哲学刊物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评分坦率地说,哲学刊物的质量往往取决于其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捕捉能力。从整体阅读感受来看,这本集子展现出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反思姿态,它并未满足于对既有理论的简单复述,而是积极地在现有思想光谱中开辟新的视角和讨论空间。这种“敢于发问”的态度,是任何一个有生命力的学术共同体所必需的。我尤其欣赏那些看似离经叛道、但论证严密的观点,它们如同思想界的催化剂,能够激发我们从不同的维度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假设。这种学术上的“不安分”,恰恰是推动领域进步的内在动力。
评分当我开始浏览这本集子的目录时,最先吸引我的是那些宏大而又充满张力的主题词。那些标题本身就像是思想的火花,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探究背后的论证过程。哲学研究的魅力就在于它总是在追问那些最基本的问题,而这个辑子所涵盖的议题,显然触及了当代思辨的前沿地带。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涉及方法论和本体论的篇章,因为它们往往决定了一部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从目录的编排来看,编辑团队显然花费了大量心血来组织这些论文的先后次序,力求形成一个逻辑清晰的阅读脉络,而不是简单的堆砌。这种精心策划的感觉,让阅读过程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智力上的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