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职业经理人的实战精髓
曾仕强称他为中国式管理的践行者
他是任正非六次挽留的高层管理人
他的管理经历入选清华大学MBA经典案例
这是一本写给企业家、企业管理者和想成为企业家、企业管理者的人士的书。作者是一位具有24年职业经理人经历并取得骄人业绩的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他没有学习过任何一门管理课程,但正是在艰苦卓绝而漫长的实践过程中,摸索和总结出了一套平实而有效的方法。比如,职业经理人如何选择一个企业、如何寻找企业的核心竞争产品、如何兼顾战略目标和阶段性生存、如何搭班子、如何考察干部、如何在过程中实现质量控制、如何处理市场中的利益关系,等等。这些实战中的经验,在本书中都得到了具体、生动而精彩的展示和总结。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不可能亲自操刀所有企业,但是,作者通过这本踏实办企业、用心办企业得来的活灵活现、具体而微的“案例教材”,则可以起到让办企业、管企业的人有所觉悟,并进而对其有所帮助的作用。
阅读此书,你可以了解到企业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磨难,可以学习到面对管理难题时的破解之道。更为重要的是,在追寻管理者成功足迹的过程中,可以领悟到管理思想的精髓。
李玉琢,一个以“办中国zui出色企业”为毕生追求的职业经理人,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在一个具有某种时代标志性的企业有过工作、奋斗的经历,也曾与各类企业领袖人物共过事。
在四通共八年,历任北京四通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深通公司总经理、四通集团副总裁。之后,南下深圳,转投华为。在华为的四年半中,先后任华为子公司莫贝克总裁、华为公司执行副总裁兼合资合作部总监、顾问,是任正非zui得力的干将之一,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任北京利德华福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期间,将濒临倒闭的利德华福带到了中国高压变频器行业的diyi。入职金风科技后,先后担任执行副总裁、常务副总裁、高级副总裁,兼天诚同创公司董事长,如今金风科技已成为中国发展风力发电的标志性企业。
1992年,获“中国优秀民办科技实业家”称号;2001年,获华为授予的“创业纪念”金牌;2005年底,获中国高压变频器行业的“年度风云人物”称号;2008年底,获金风科技授予的“总裁特别提名奖”。
自 序:为何要写这样一本书?/ 1
引 子/ 1
第一部分 “下海”四通 / 1
第一章 一步跨到体制外 / 2
第二章 跟段永基筹建合资公司 / 9
第三章 四通的企业文化 / 20
第四章 企业危机初露端倪 / 30
第五章 由盛而衰的拐点 / 40
第六章 主持四通打字机销售工作 / 45
第七章 日本人给我们的教训 / 53
第八章 我与段永基的冲突 / 58
第九章 外放三年 / 62
第十章 最后的“盛宴” / 71
第十一章 告别段永基 / 88
第二部分 体验华为 / 101
第一章 拯救莫贝克 / 102
第二章 与任正非的冲突 / 116
第三章 千里走单骑 / 130
第四章 短暂的事业 / 147
第五章 在华为最后的日子 / 155
第六章 走出华为 / 164
第七章 九评华为 / 178
第三部分 利德华福之战 / 195
第一章 治乱 / 196
第二章 重整队伍 / 208
第三章 突破重围 / 223
第四章 让市场说话 / 230
第五章 三大战役 / 238
第六章 腾飞 / 249
第七章 文化再造 / 265
第八章 折翼 / 278
第四部分 命运多舛的日子 / 295
第一章 “清李”运动与漂泊的日子 / 296
第二章 与温州老板合作办合康 / 304
第三章 “专利侵权”与“职务侵占” / 309
第四章 官司升级与莫名逃亡 / 317
第五章 峰回路转 / 324
第五部分 御风飞舞 / 329
第一章 从不愉快到被接受 / 330
第二章 电控事业部这一年 / 341
第三章 官厅之战 / 350
第四章 主持公司常务 / 355
第五章 金风与它的领导人 / 364
第六章 悲催的2011年 / 372
第七章 选择退休 / 379
附录 / 386
中国式管理的践行者(曾仕强) / 386
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实战教案(臧云鹏) / 388
答客问 / 390
后记 / 398
自序:为何要写这样一本书
在企业界工作了24年,最初考虑怎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后来就要经常思考怎样才能办好一个企业。事情做过了,无论成败总要想一想,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闲暇时,也会想一想别的企业的成败得失。有时还会把自己的一些思想写下来。这样一种习惯使我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比较有把握,企业也充满了活力。
2005年初,企业政治曾迫使我不得不停下工作的脚步,开始回顾自己多年工作的经历,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2006年6月出版了《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一书。之后我又工作了五年多,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包括一场刻骨铭心的官司。
2011年底,因病退休之后,我有机会到几个企业做顾问。我发现,在中国踏踏实实办企业的很少,用心办企业的更少。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原以为以我多年操作企业的经验,让顾问的企业很快有所转变应当不难,想不到能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这又让我十分失望。
当我认识到,办好一个企业首先要让办企业的人有所觉悟,而我个人即使浑身是铁能打出的钉子总是有限的时候,写一本案例教材就比自己亲自操刀变得更有意义。于是,在调养糖尿病的日子里,两次翻出《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一书,历经两年余,早起晚睡,修改、补充原来的书稿,续写后来六年的故事,写成《一路直行:我的企业理想》一书。
企业不仅是生命的载体,它本身也具有生命。它有成长的规律,也具有自己的气质、风格、追求和价值,甚至具有灵魂。企业带给人们和这个社会的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更有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它要造福于社会,首先要塑造企业本身。
判断一个企业成功与否,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它给人们和这个社会带来了些什么,不仅看眼前,还要看长远。有人仅仅把企业当作赚钱的工具,认为能赚钱的就是好企业,这是对好企业的严重误读。
好的企业有一个简单的标准:企业中的大多数员工每天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心甘情愿地去上班;不只是做一份工作以便养家糊口或者让日子过得更好一些,而是可以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得到快乐,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可以得到发挥,劳动和人格能够被尊重;大家团结友爱上下一心;企业的利益可以公平分享;人们在自己工作的企业有美好感、自豪感、成
就感。
一个企业能够办到什么程度,与企业领导人的眼界、格局、智慧、能力、为人以至于个性爱好、品德操守、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都有着极大的关系。说到底,还是一个如何做人的问题。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企业因领导更换而发生根本的变化(这里说的并非一定是变好),因此,在我看来,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也应是这个社会稀缺的宝贵资源之一。在国外有的企业家可以担当国家的管理工作,至少说明做企业并不比管理一个国家更容易。
正因为如此,本书是一本写给企业家、企业管理者和想成为企业家、企业管理者的人士的读物。为了让读者能够更清晰明朗地通过阅读获得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战氛围和有效知识,从我本人及其合作过的商业领袖们的成功或挫折中汲取有益的启示,我对《一路直行:我的企业理想》重新做了梳理、修订,删除了一些过于面面俱到的琐碎个人经历记述,更多地从实战教案的角度展开,并把书名改为《办中国最出色企业:我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希望此举更切合读者需要。
书中涉及的四通、华为、利德华福、金风都是它们那个时代或者那个领域的佼佼者,都有很多理想的东西在,也都不乏精彩。但精彩之中,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将他们的优秀之处综合一下也许更好。当我有机会在其中亲自操作了一个个企业(深通、莫贝克、利德华福、天诚同创等)之后,发现做到理想程度真的很难。我终于明白,完美的、理想的企业永远在远方。人生也许本就是一次满怀希望的旅行,不断启程、寻找和发现的过程。
2017年1月4日
读完《办中国最出色企业:我的职业经理人生涯》,我脑海中久久回荡的,并非是书名所预示的那种高高在上的宏大叙事,反而是一些极为细腻、触动人心的片段。我反复回味着作者在书中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所付出的心力。比如,他如何在一个初创阶段,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亲自下到生产一线,与工人一起摸索、改进工艺,那种亲力亲为的劲头,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企业家”该有的担当。书中的故事并非是那种一蹴而就的成功神话,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反思。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某个关键时刻,面对一个可能颠覆整个行业格局的决策时,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他没有简单地选择最“稳妥”或者最“有利”的方案,而是反复权衡,最终做出那个充满了风险,却又深谋远虑的选择。这种在迷雾中寻找方向的能力,以及背后那种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刻洞察,着实令人折服。读这本书,我仿佛也跟着他走过了一段充满挑战又极其精彩的商业旅程,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经营的策略,更是对待事业的那份执着和初心。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在读一本商业管理指南,不如说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他几十年的江湖闯荡。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书中没有那些冰冷的理论公式,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故事,一段段跌宕起伏的商业博弈。我特别喜欢作者对那些“关键时刻”的描绘,比如,当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时,他如何通过与银行、投资人的多番斡旋,最终化险为夷;又比如,当面对竞争对手的恶意挖角时,他如何通过一系列看似“笨拙”但却极富人情味的举措,留住核心团队。这些细节,让我看到了一个企业经营者在复杂社会关系中的智慧与担当。书中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却透露着深厚的功底和独到的见解。我发现,那些伟大的企业,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管理者对人性、对市场、对未来的深刻理解。阅读这本书,我仿佛也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与作者一同感受那份激荡和豪情,也从中汲取了宝贵的人生经验。
评分这本书所传达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在如今这个充斥着“一夜暴富”和“风口论”的环境下,作者的故事显得尤为珍贵。他没有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专注于做好产品,服务好客户,解决实际问题。我尤其欣赏他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书中多次提到,他对产品质量的严苛要求,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这让我看到了一个企业家最朴素也最强大的初心。我也从书中学习到,真正的成功,并非来自于运气,而是来自于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作者在面对困难时,没有抱怨,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一点一点地将企业推向新的高度。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让我重新审视了“成功”的定义,也激励我以更踏实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作者对于“人”的关注。他并不是一个只关注数字和报表的管理者,而是一个真正懂得“以人为本”的领导者。书中描绘了许多他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比如,他如何在一个充满争议的改革中,安抚员工情绪,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又如何在一个充满压力的环境中,发掘和培养那些有潜力的年轻人,让他们独当一面。我特别欣赏他对那些“犯错”的员工所持的态度。他没有简单粗暴地解雇,而是选择给予机会,帮助他们成长,这种胸怀和格局,着实令人敬佩。在我看来,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还是体现在人的身上。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通过对人的深度理解和有效激励,才得以建立起一家又一家优秀的企业。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在学习商业知识,更是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如何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如何去构建一个有温度、有活力的团队。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现场感”。作者在描述每一个决策、每一个事件时,都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时间点,让我亲身经历了当时的情境。我能感受到他为了一个合同而彻夜不眠的焦灼,也能体会到他在获得重大突破时那份抑制不住的喜悦。书中对细节的描绘极其生动,比如,某个谈判桌上,对手的一个眼神、一句无心之语,如何被他捕捉并转化为战略上的优势;又比如,某个产品发布会上,他如何通过一次临场的即兴演讲,点燃全场的热情。这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商业世界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也从中学习到,一个出色的管理者,不仅要有战略眼光,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执行力。这本书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着故事性和画面感,让我仿佛在看一部精彩的商业大片,每一帧都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评分好!
评分很好的书,慢慢研读,京东送货很快,很好很满意。
评分很喜欢的一本书!物流很快!
评分老公喜欢看的书,很不错!
评分老公看的可起劲?????
评分强列推荐,。。。。。。。。。。。。。。。。。。,好书
评分又快又好,支持京东!
评分书介绍的职业生涯很详尽,提出了很多过来人的总结和教训,
评分直接了当地说了许多事,但在金风科技中说得意犹未尽。真心希望书中的人也能写书反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