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隔判断与心灵宁静:希腊怀疑论原典

悬隔判断与心灵宁静:希腊怀疑论原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古罗马] 塞克斯都·恩披里克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怀疑论
  • 希腊哲学
  • 心灵平静
  • 认知
  • 判断
  • 古希腊
  •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
  • 原典
  • 内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9668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9899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怀疑论与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派鼎足三分,共同构成了希腊—罗马时代的三大新哲学派别。怀疑论经过了长期演变,最终在塞克斯都·恩披里克的着作中得到汇集和总结。《皮罗学说概要》尤其系统地从总论、逻辑学、自然哲学、伦理学几个方面概要地展示了古代怀疑论的各种各样的论证,并细微地与希腊其他具有怀疑论倾向的哲学区分开来。今天我们如果要了解古代怀疑论乃至古代一般哲学,大多要读此书。

作者简介

  塞克斯都· 恩披里克(Sextus Empiricus,约公元2—3 世纪),是罗马时期的一位医生和怀疑论哲学家。为了反驳所有希腊哲学流派,塞克斯都·恩披里克常常大量摘录他们的论述,于是无形中积累了研究希腊哲学的一个资料宝藏。塞克斯都·恩披里克总结了古代怀疑论的基本思想,是怀疑主义的集大成者。

目录

2016年再版序 ∣ 1 2004年译丛总序 ∣ 1 中译者导言 ∣ 1
皮罗学说概要
1.关于各种哲学体系的主要区别 ∣ 3
2.关于怀疑论的论证 ∣ 4
3.关于怀疑论的命名 ∣ 4
4.怀疑论是什么 ∣ 4
5.关于怀疑论者 ∣ 5
6.怀疑论的原则 ∣ 5
7.怀疑论也独断吗? ∣ 6
8.怀疑论有没有教义原则? ∣ 6
9.怀疑论讨论自然学吗? ∣ 7
10.怀疑论否认呈现吗? ∣ 7
11.怀疑论的标准 ∣ 8
12.怀疑论的目的是什么? ∣ 8
13.导向悬搁判断的一般的“式” ∣ 10
14.关于十式 ∣ 10
第一卷 怀疑论的一般特征
悬搁判断与心灵宁静:希腊怀疑论原典
第二卷 概述对于逻辑学的怀疑
15.关于五式 ∣ 31
16.关于二式 ∣ 33
17.批驳原因研究者的式 ∣ 34
18.怀疑论的表达式或“公式” ∣ 35
19.论表达式“谁也不更” ∣ 35
20.无言或不断定 ∣ 36
21.论表达式“或许”、“可能”、“也许” ∣ 37
22.论表达式“我悬搁判断” ∣ 37
23.论表达式“我什么也不决定” ∣ 38
24.论表达式“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 38
25.论表达式“一切事物都是无法理解的” ∣ 39
26.论表达式“我没有理解”和“我不理解” ∣ 39
27.论表达式“对于一切论证都可以找到同样有效的对立论证” ∣ 39
28.有关怀疑论表达式的补充说明 ∣ 40
29.怀疑论的思想方式与赫拉克里特哲学的不同 ∣ 41
30.怀疑论的思想方式与德谟克利特哲学的不同 ∣ 42
31.怀疑论与犬儒派的区别 ∣ 43
32.怀疑论与普罗塔戈拉的区别 ∣ 43
33.怀疑论与学园派哲学的区别 ∣ 44
34.医学中的经验派是否就是怀疑论? ∣ 48
1.怀疑论者能够研究独断论者的命题吗? ∣ 50
2.批评独断论者的起点 ∣ 53
3.论标准 ∣ 53
4.确实存在着真理标准吗? ∣ 54
5.论“由于谁”(或主体方面)的标准 ∣ 55
第三卷 概述对自然学和伦理学的怀疑
6.论“通过什么”(或手段方面)的标准 ∣ 60
7.论“根据什么”之标准 ∣ 65
8.论“真实的”和“真理” ∣ 67
9.确实存在着“真实的东西”吗? ∣ 68
10.论征象 ∣ 71
11.存在着指示性的征象吗? ∣ 73
12.论证明 ∣ 79
13.证明存在吗? ∣ 81
14.论三段论 ∣ 93
15.论归纳法 ∣ 95
16.论定义 ∣ 96
17.论划分 ∣ 98
18.论把名字划分成被指称的事物 ∣ 98
19.论部分与整体 ∣ 99
20.论种与属 ∣ 100
21.论共同属性 ∣ 103
22.论诡辩 ∣ 103
1.关于自然学部分 ∣ 111
2.作用因 ∣ 111
3.论神 ∣ 112
4.论原因 ∣ 115
5.存在着原因与结果吗? ∣ 116
6.论质料因 ∣ 119
7.物体可以理解吗? ∣ 121
8.论混合 ∣ 126
9.论运动 ∣ 128
悬搁判断与心灵宁静:希腊怀疑论原典
10.论位移运动 ∣ 128
11.论增加和减少 ∣ 133
12.论减去和加上 ∣ 134
13.论换位 ∣ 137
14.论整体和部分 ∣ 137
15.论物理变化 ∣ 139
16.论生成和毁灭 ∣ 140
17.论静止 ∣ 142
18.论空间 ∣ 143
19.论时间 ∣ 148
20.论数 ∣ 151
21.论哲学的伦理学部门 ∣ 156
22.论好、坏、不好不坏的东西 ∣ 156
23.存在着天然就是好的、坏的或无所谓好坏的事物吗? ∣ 159
24.什么是所谓的“生活技艺”? ∣ 162
25.存在着“生活技艺”吗? ∣ 173
26.人类当中出现了生活技艺吗? ∣ 176
27.生活技艺能教吗? ∣ 177
28.教育的内容存在吗? ∣ 177
29.存在着教师和学生吗? ∣ 178
30.学习方法存在吗? ∣ 180
31.生活技艺有益于它的拥有者吗? ∣ 182
32.为什么怀疑论有时故意提出缺乏说服力的论证呢? ∣ 183
批判学校教师(选译)
批判学校教师概论 ∣ 195
1.存在学习的学科吗? ∣ 189
2.论被教授的学科 ∣ 189
3.论物体 ∣ 191
4.论教师和学生 ∣ 194批判语文学家 ∣ 202
1.批判语文学家 ∣ 196
2.“语文学技艺”的不同含义 ∣ 197
3.对“语文学”的诠释 ∣ 200
4.语文学的部分 ∣ 208
5.论语文学的技艺部分 ∣ 209
6.论音节 ∣ 215
7.论名词 ∣ 221
8.论言说的部分 ∣ 225
9.论正字法 ∣ 227
10.论希腊语的习惯用法 ∣ 229
11.论词源学 ∣ 242
12.历史的部分自相一致吗? ∣ 244
13.论作家的部分 ∣ 249
反占星术士 ∣ 267
第一卷 导论·批判语文学家第二卷
译名对照表 ∣ 282


悬隔判断与心灵宁静:探寻古希腊怀疑论的思想之光 在人类漫长的思想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独特的哲学流派,它们以一种不同于主流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知识、真理乃至生命意义的认知。古希腊的怀疑论,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以建立宏大体系为目标,却以其独特的诘问方式,挑战着人们固有的观念,引导着对安宁心灵的追求。《悬隔判断与心灵宁静:希腊怀疑论原典》一书,正是带领读者走进这场古老而智慧的哲学探索之旅的向导。 一、 溯源与流变:怀疑论的诞生与发展 本书将首先带领读者追溯怀疑论的起源。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深深植根于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土壤之中。在对真理进行不懈追寻的早期希腊哲学家们,如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等,对感官经验的不可靠性已有隐约的认识。然而,真正将这种认识系统化并发展成一种哲学方法的,则要归功于公元前四世纪的皮浪。 皮浪被誉为“怀疑论之父”。他认为,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无法获得确定无疑的知识。因此,最明智的做法是“悬隔判断”(epoche),即不轻易对任何事物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这种悬隔判断并非消极的放弃,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旨在摆脱主观偏见和武断结论的束缚。 皮浪的思想在亚历山大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系统化。以阿埃西达姆斯、蒂蒙为代表的追随者,对皮浪的思想进行了阐释和传播。他们通过大量的论证和举例,揭示了感官错觉、意见分歧、文化差异等现象,证明了知识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然而,怀疑论的真正黄金时期,则要数新柏拉图主义兴起之前的学术争论。在学院派(柏拉图学园)内部,经历了“旧学院派”、“中年学院派”和“新学院派”等多个阶段,其中“中年学院派”和“新学院派”的代表人物,如阿克希拉乌斯、卡尔内亚德、阿勒西拉乌斯等,则成为了怀疑论的重要推动者。他们与斯多葛学派等坚信客观真理的学派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卡尔内亚德更是以其精妙的论证,对“可证性”(pithanon)这一斯多葛学派用以辨别真理的标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有力地冲击了当时哲学界关于知识可能性的普遍信念。 本书将细致梳理这些重要的历史脉络,介绍关键人物的生平及其思想贡献,让读者对怀疑论的产生、发展以及在不同哲学流派中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 核心思想:悬隔判断的智慧与力量 怀疑论的核心,便是“悬隔判断”。这并非简单的“我不知道”,而是一种深刻的认识论立场。它质疑我们基于感官、理性或权威所获得的知识的可靠性,认为许多看似确凿的真理,实际上只是我们主观的看法或约定俗成的观念。 感官的不可靠性: 我们的感官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主要途径,但感官常常会欺骗我们。例如,远处的物体看起来很小,但我们知道它实际上很大;水中浸入的筷子看起来弯曲了,但我们知道它并没有弯曲。这些日常的例子都表明,感官经验本身是模糊、主观且容易出错的。 理性的局限性: 即使我们依赖理性进行推理,也可能陷入误区。不同的哲学家,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可能对同一个问题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理性的推理过程往往依赖于预设的公理或前提,而这些前提本身是否为真,往往难以确定。 意见的相对性: 对于许多问题,人们持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且这些观点往往相互矛盾。例如,关于善恶、美丑、宗教信仰等问题,不同文化、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表明,许多所谓的“真理”可能只是特定群体或个体的意见,缺乏普遍的、客观的有效性。 “模式”与“不确定性”: 怀疑论者常常运用“模式”(tropos)来论证不确定性。这些模式是通过观察各种现象,归纳出某些普遍的规律,例如“由于我们无法同时从所有角度观察事物,因此无法完全把握事物的真实面貌”;“由于我们无法知道事物本身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只能看到它们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来的样子”等等。这些模式旨在揭示我们认识的内在限制。 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核心论证,通过引用原典中的经典案例和论述,展示怀疑论者如何层层剥茧,挑战人们对知识的固有信心,引导读者认识到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三、 追求安宁:悬隔判断与心灵的解放 怀疑论的最终目的,并非为了否定一切,而是为了实现一种内心的宁静,即“心灵宁静”(ataraxia)。这种宁静并非麻木不仁,而是一种超脱于世俗烦恼、不再为固执己见而焦虑的状态。 摆脱偏见的束缚: 当我们坚持某种观念,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时,往往会产生傲慢、固执甚至攻击性。如果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判断可能并不准确,便会更加谦虚和包容,减少与他人因意见不合而产生的冲突。 消解对未知的恐惧: 人们常常因为对未知感到恐惧而产生焦虑。怀疑论者认为,既然我们无法确定任何事情,那么对于未知,我们也不必过分担忧。不确定的存在,反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自由,让我们不必为无法掌控的事情而烦恼。 减轻对得失的执着: 许多人对物质、名誉等外在事物抱有强烈的执着,并因此经历喜悦和痛苦。怀疑论者认识到这些事物的价值是相对的、不确定的,从而能够更加淡然地看待得失,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培养内在的平和: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追求绝对真理,不再为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而担忧时,内心便会获得一种平和。这种平和源于对现实的接纳,以及对自身认识局限性的清醒认知。 本书将通过解读皮浪、阿勒西拉乌斯等人的相关论述,阐释悬隔判断如何能够引导人们走向心灵的解放。我们将看到,怀疑论并非一种悲观主义,而是一种积极的、导向幸福的生活哲学。 四、 原典的力量:重温古人的智慧 《悬隔判断与心灵宁静:希腊怀疑论原典》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直接呈现古希腊怀疑论的珍贵文本。通过阅读这些原典,读者能够最直接地感受到怀疑论思想的魅力和深度。 皮浪的残篇与传记: 虽然皮浪本人未留下著作,但他的思想通过其学生蒂蒙和后世的记录得以保存。本书将精选相关的残篇和皮浪的生平事迹,带领读者走近这位怀疑论的开创者。 阿勒西拉乌斯与卡尔内亚德的论辩: 来自学院派的怀疑论者,如阿勒西拉乌斯和卡尔内亚德,他们的思想主要通过与斯多葛学派等学派的辩论来展现。本书将呈现这些精彩的哲学交锋,让读者领略其思想的锋芒。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的集大成: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是古希腊怀疑论最重要的记录者和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如《皮浪主义纲要》,系统地阐述了怀疑论的各种论证和观点。本书将重点引用塞克斯都的作品,为读者提供最权威、最全面的怀疑论知识。 通过对这些原典的深入解读,读者将能够超越二手研究的限制,直接与古人的智慧对话,理解怀疑论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其内在逻辑。 五、 当代回响:怀疑论的现代意义 在信息爆炸、观点多元的现代社会,古希腊怀疑论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批判性思维的启蒙: 怀疑论的质疑精神,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绝佳土壤。它鼓励我们不盲从权威,不轻易相信未经审视的观点,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应对信息焦虑: 面对海量信息和各种真假难辨的传闻,怀疑论的悬隔判断提供了一种化解焦虑的良方。它提醒我们,不必对所有信息都立刻做出判断,而是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等待更充分的证据。 促进跨文化理解: 认识到不同文化、不同群体持有不同观念,并理解这些观念的相对性,有助于我们更加包容和理解地对待其他文化,减少误解和冲突。 回归内在的宁静: 在一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心灵的宁静显得尤为珍贵。怀疑论所倡导的对不确定性的接纳,对得失的淡然,能够帮助我们在喧嚣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悬隔判断与心灵宁静:希腊怀疑论原典》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份通往智慧与心灵安宁的地图。它邀请每一位读者,踏上这场穿越时空的哲学之旅,在古希腊先哲的思想光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澄明与宁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一部精妙的音乐作品,有着清晰的主旋律和反复变奏的副旋律。开篇的铺垫如同慢板引子,将读者缓缓引入那个充满思辨色彩的古代世界;而主体部分则是层层递进的赋格曲,不同的哲学思想相互交织、辩驳,构建出一个宏大而复杂的思想殿堂。作者对引文的选用极其考究,不只是为了佐证观点,更重要的是,这些古老的文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令人肃穆的力量。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看似简单的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千年智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无知”,如何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世界的不可知性。它不是提供一剂速效药来解决所有烦恼,而是提供了一套精密的工具,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风浪中,稳固自己的精神之锚。读罢合卷,我感觉自己获得了某种更为坚实的东西,那是一种源自深刻理解后的安然。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但绝非矫揉造作的复古。它像是一杯陈年的佳酿,入口微涩,回味悠长。作者在构建论点时,善于运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使得原本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鲜活起来,富有张力。比如,在描述某些思想流派的局限性时,那种不动声色的批判,比直接的抨击更具穿透力。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与一场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但这位主讲人深谙如何调动听众的情绪,既保持了思想的深度,又照顾到了阅读的流畅性。最令我赞叹的是作者对“怀疑”这一主题的重新定义——它并非虚无主义的代名词,而是一种主动的、审慎的求真态度。这种对概念的重塑,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传统哲学解读的边界。整本书读下来,我发现自己对许多日常的判断开始多了一层“反思”的习惯,这无疑是阅读此书带来的最实际的收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为精准,仿佛一位技艺精湛的航海家,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却又懂得适时地抛锚,让我们得以细细品味那些晦涩的哲学概念。作者对于古希腊哲学家思想的梳理,绝非简单的罗列或总结,而是在历史的纵深中,将他们置于各自的时代背景下,展现了思想碰撞出的火花。尤其是在探讨那些看似对立的学说时,作者展现出的那种宏大的格局和细腻的笔触,令人印象深刻。他没有急于为谁站队,而是耐心地剖析每一种观点背后的逻辑纹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亲历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智力对话。那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知识的敬畏感和对人类心智探索的执着,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史诗,记录着人类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如何努力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探索一个全新的思维迷宫,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豁然开朗的惊喜。

评分

读完这本作品,我的内心涌起一股久违的平静,这种感觉非常奇特。它不是那种一味地鼓吹积极向上、忘却烦恼的肤浅安慰,而是通过对古老智慧的深入挖掘,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更具弹性和容忍度的视角。作者似乎在用一种近乎外科手术般的冷静,解剖那些困扰我们日常生活的焦虑根源——那些我们自以为“确定无疑”的信念。书中的论证结构严密而优雅,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却丝毫没有给人以枯燥的说教感。相反,那种层层递进的推理过程,反而像是一场精彩的侦探小说,引导着读者去追寻真理的蛛丝马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入关键术语时的克制与精准,没有滥用晦涩的行话,而是通过生动的类比和恰当的引文,将那些复杂的哲学思辨“翻译”成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这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相关领域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路,并从中汲取营养。它给予的不是答案,而是一种更优良的提问方式。

评分

从装帧设计到章节划分,这本书都体现出一种深思熟虑的匠心。页面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在长时间阅读后,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这在学术著作中是相当难得的细节体现。内容上,作者并未满足于对既有学说的阐释,而是巧妙地将这些古老的思想引入到当代语境下进行检验。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那些沉睡千年的文本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处理那些模棱两可的哲学立场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平衡感——既不强行合二为一,也不任其分裂对立,而是让它们在一种动态的张力中保持共存。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培养了读者的批判性思维,它鼓励我们拥抱复杂性,而不是急于求得简单的二元对立答案。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对自身认知局限性的温和挑战,每一次挑战都伴随着对认知世界的扩充。

评分

好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的普鲁塔克文选,精装大16开,书脊锁线纸质优良,排版印刷得体大方,活动期间价格实惠,送货速度快,非常满意。

评分

送货很快,一直想买,后面可以好好看的。

评分

京东搞活动买的,价钱便宜,发货快,京东买书挺好的!

评分

不错的说哦,价格上,商品品质上,配送速度上,都是好的呢

评分

《论至善和至恶》(《论善和恶的目的》)是西塞罗重要的道德著作,也是西塞罗精致和系统的哲学著作。书中他作为柏拉图主义者与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亚学派等展开激烈论辩,不仅展现了一种修辞技巧与文风,而且有力地揭示了快乐主义的目的与可能的后果。西塞罗认为,合乎本性的,具备美德的行为,才拥有真正的道德价值。

评分

非常信赖京东自营的商品,送货速度快,质量也有保障。

评分

争取做个不受别人影响的人。

评分

昨天下的单,上午就送到了,近100本书,都是正版,京东靠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