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调查技术

海洋地质调查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训华,赵铁虎 著
图书标签:
  • 海洋地质学
  • 地质调查
  • 海洋调查
  • 地球物理勘探
  • 海底地形
  • 沉积地质
  • 地球化学
  • 海洋资源
  • 工程地质
  • 勘探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9756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5290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振兴中华与和平崛起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几代人脚踏实地的攀登,在这个攀登的过程中,年轻的海洋地质工作者一定会在海洋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大剧。《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正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一批青年海洋地质工作者集体编著的一部集成创新之作。书中系统地介绍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取样、调查、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各种技术方法,有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内容简介

《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是《中国海洋地质丛书》中的第九册,也是这套丛书的收官之作。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海洋地质丛书》涉及的工作区域也已经覆盖了我国管辖海域、国际海底区域和大洋极地;《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是以介绍海洋地质采样技术方法,地球物理调查技术方法,地球化学调查技术方法和脱离母船或平台的钻井技术方法的专业著作。编著者试图以历史与现代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方法将人类在对海洋进行地质调查的历史进程中的不懈奋斗和文明成果展示出来,阐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目录

第1章 海洋导航定位技术…1

第2章 海洋遥感探测技术…37

第3章 海洋单波束水深测量技术…73

第4章 海洋多波束水深测量技术…103

第5章 海洋侧扫声呐调查技术…172

第6章 海洋浅地层剖面调查技术…224

第7章 单道地震调查技术…265

第8章 多道地震调查技术…304

第9章 海洋海底地震仪调查技术…368

第10章 海洋海底电缆调查技术…437

第11章 海洋重力测量技术…501

第12章 海洋磁力测量技术…556

第13章 海底电磁测量技术…600

第14章 地热测量技术…661

第15章 海底地质取样技术...695

第16章 海洋地球化学调查技术...722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图书简介,旨在深入探讨地球生命演化史中的关键环节与物质记录: --- 远古生命的足迹: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深度探索 本书聚焦于地球生命起源至今的漫长演化历程,通过对化石记录的细致解读和地层序列的精确划分,构建起一部宏大而精微的生命史诗。它不仅是一部科学专著,更是一把解锁地球过去、理解今日生物多样性起源的钥匙。 第一部分:生命之源与早期演化 本部分致力于追溯生命的曙光,探讨地球早期环境如何孕育出第一个自复制系统。我们将详细审视前寒武纪(太古宙和元古宙)的岩石记录,重点剖析叠层石(Stromatolites)作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证据所蕴含的生物化学信息。 章节导览: 1. 地球生命起源的化学基础: 探讨生命起源的“米勒-尤里实验”类推及其在热液喷口、黏土矿物表面等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前体物质合成过程。重点分析RNA世界假说与蛋白质世界假说的相互补充性。 2. 原核生物的主宰时代: 深入研究蓝细菌的出现对早期大气圈的巨大影响——“大氧化事件”(GOE)。通过分析铁锰结核、碎屑岩中的碳同位素漂移(Carbon Isotope Excursions, CIEs),重建这一地质史上最剧烈的环境变革。 3. 复杂生命的序曲——真核生物的崛起: 详细阐述内共生学说(Endosymbiotic Theory),解释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对埃迪卡拉生物群(Ediacaran Biota)的形态学和分类学提出新的见解,探讨这些“软体”巨型生物在寒武纪大爆发前的生态位。 第二部分:寒武纪大爆发与显生宙的骨架 显生宙的开端——寒武纪,标志着动物界主要门类在极短时间内密集涌现。本部分将以地层学为骨架,配合重要的化石剖面(如澄江化石群、伯吉斯页岩),对这次生物学革命进行系统梳理。 关键探索主题: 1. 寒武纪的“军备竞赛”: 分析捕食与防御策略的协同进化如何驱动了硬体结构(如钙质外壳、节肢)的快速演化。研究三叶虫(Trilobites)的形态变异与生物地理分布,它们是寒武纪-奥陶纪生态系统的核心指示生物。 2. 奥陶纪的海洋生态系统重塑: 考察早期造礁生物(如腕足动物、珊瑚、苔藓虫)的兴起及其构建的复杂栖息地。探讨奥陶纪末期大灭绝(OEE)的驱动因素,包括冰期和海平面下降的耦合效应。 3. 志留纪与泥盆纪:征服陆地: 详尽描述植物如何从水生走向陆地,它们对土壤的形成和大气成分的进一步改变起到的关键作用。重点分析早期维管植物(如莱尼植物Rhyniophytes)的解剖结构,以及节肢动物(如蝎子、千足虫)首次登陆的适应性挑战。 4. 泥盆纪的“鱼类时代”: 深度剖析硬骨鱼和软骨鱼的演化分化。特别关注肉鳍鱼类(Sarcopterygians)向四足动物过渡的关键过渡化石(如提塔利克鱼Tiktaalik),这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 第三部分:石炭-二叠纪:森林、爬行类与大灭绝 本部分聚焦于古生代的后期,这是植被覆盖率达到顶峰、爬行动物形态趋于多样化的时期,最终却以史上最惨烈的生物事件收场。 地层与生物事件的关联: 1. 石炭纪的巨型森林与煤的形成: 探讨石炭纪湿热环境如何催生了巨大的石松科、蕨类和木贼科森林。分析这些植被如何通过木质素的累积,形成今日世界主要的煤炭资源。研究早期有翼类昆虫的繁盛。 2. 羊膜卵的突破与爬行动物的早期分化: 详细区分合弓纲(Synapsida,哺乳动物的祖先)和反弓纲(Sauropsida,爬行动物、鸟类的祖先)的解剖学差异,特别是颞窗(Temporal Fenestrae)的演化意义。 3. 二叠纪末期——“大死亡”: 剖析二叠纪末期大灭绝(P-T事件)的综合性驱动机制。重点研究西伯利亚暗色岩(Siberian Traps)火山活动释放的大量温室气体(CO2和CH4)如何引发海洋酸化、缺氧事件(Anoxia)并最终导致全球90%以上的海洋物种消失。 第四部分:中生代与新生代:恐龙的兴衰及哺乳动物的崛起 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特别是恐龙,统治地球的时代。新生代则是哺乳动物和开花植物的时代。 演化里程碑: 1. 三叠纪的复苏与恐龙的早期部署: 研究二叠纪大灭绝后早期生态系统的恢复模式。探讨恐龙如何通过更高效的新陈代谢和直立步态在中生代早期占据生态优势地位。 2. 侏罗纪与白垩纪的生态复杂化: 详细分析恐龙的生物学特征,包括羽毛的起源与功能、体温调节的争议(恒温性VS变温性)。同步解析开花植物(被子植物Angiosperms)的协同演化,它们如何通过吸引传粉者改变了陆地植被结构。 3. 白垩纪末期的撞击事件(K-Pg事件): 结合地质化学证据(铱异常层),重建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的全球性后果。分析其对恐龙优势地位的终结和生态真空的创造。 4. 新生代:哺乳动物的“黄金时代”与第四纪冰期: 追踪哺乳动物从小型、夜行性祖先向多样化体型和生态位演化的轨迹。重点讨论新生代气候的波动,尤其是第四纪的反复冰期如何塑造了现今的生物地理格局,并为人类的演化提供了背景。 结语:地层学作为时间尺度的意义 全书最终回归到地层学的基础作用:通过岩石的层序、化石的组合以及放射性定年技术,建立起一个精确且可全球对比的时间框架。 这使得我们能够超越单一物种的研究,站在地质时间的宏观尺度上去理解生命演化的驱动力、灭绝事件的规律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潮起潮落。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跨越46亿年地球历史的、基于扎实地质学证据的生命演化叙事。 ---

用户评价

评分

光凭书名,我便被深深吸引。海洋,这个充满未知和神秘的领域,一直是人类探索的终极边疆之一。而“地质调查技术”则勾勒出一种精密、系统、科学的探索方式。我脑海中立即涌现出的是那些利用高科技手段,在深海探寻地球秘密的科学家们。我设想着,这本书是否会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在这里,人类需要克服海洋巨大的压力、黑暗以及难以预测的天气,去部署精密的仪器,收集宝贵的数据。我期待它能够详尽地阐述那些复杂的探测方法,例如,如何利用声波成像海底的岩层结构,如何通过钻取海底岩芯来分析地质历史,以及如何运用遥感技术监测海底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揭示这些技术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以及它们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它是否会让我们了解到,海底的那些看似平静的景象,其实是地质运动的活跃舞台?书中那些技术的细节,是否会让我对海洋地质学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敬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瞬间联想到那些在广袤无垠的海洋中,不畏艰险、探索未知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我一直对地质科学充满好奇,尤其对隐藏在海面之下的世界,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当看到“海洋地质调查技术”这个标题时,我的脑海中便勾勒出了一幅幅画面:无数先进的设备在深邃的海底忙碌,收集着关于地球最古老秘密的数据。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会详细介绍各种用于探测海底地质情况的先进技术,例如,如何运用地震勘探来绘制海底的构造图,如何利用声纳系统来测量海底地形的起伏,以及如何通过海底钻探来获取岩石和沉积物的样本。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突破。这本书是否会让我了解到,那些海底的火山、海沟、以及大陆架,是如何在地质力量的作用下形成的?它是否会揭示出,那些沉寂在海底的矿产资源,又是如何被发现和评估的?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单凭字面意思,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海洋,这个占据地球表面大部分区域的蓝色星球,依旧保留着无数未解之谜。而“地质调查技术”这个词,则让我联想到那些在严谨的科学方法下,不断揭示海洋深处秘密的探索者们。我设想,这本书很可能是一部关于如何“倾听”海洋地质声音的指南。我期待它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那些先进的探测设备是如何在海底运作的,比如,声纳系统如何描绘出海底清晰的地形,地震勘探如何揭示出深层的地质构造,而海底钻探又如何将历史的岩石样本带到我们眼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释,这些技术所收集到的海量数据,是如何被分析和解读的,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变、海底的资源分布,甚至是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它是否会让我们惊叹于人类在探索地球深处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确实很吸引人,尽管我还没有机会翻阅它,但光是“海洋地质调查技术”这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广阔深邃海洋的无限遐想。我一直对地质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那些隐藏在海底深处的秘密感到着迷。想象一下,那些巍峨的海底山脉,神秘的海沟,以及孕育了无数生命的独特地貌,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又在讲述着怎样古老的故事?这本书的题目似乎承诺了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去揭示这些地质奇观的成因和演变过程。我期待它能用一种既严谨又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那些勘探队员们在惊涛骇浪中,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一点一滴地描绘出海底的轮廓,如何解读那些岩石和沉积物所蕴含的信息。我希望它能让我了解到,在我们看不见的深海之下,究竟隐藏着多少我们尚未知晓的地质宝藏,又有哪些关于地球演变的重要线索,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单单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对海洋的神秘和地质学的魅力产生深深的向往,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满足我对这些未知领域的探索欲。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科幻电影中那些宏大的海底勘探场景。我一直认为,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最未知的领域,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绝大部分的面积,却鲜为人知。而“地质调查技术”这个词,则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他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和了解我们星球的根基。这本书的标题传递出一种专业、严谨的学术气息,同时又蕴含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我猜想,它可能会深入探讨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和设备,例如声纳、地震仪、钻探设备等,以及它们在海洋地质勘探中的具体应用。更让我好奇的是,这些技术是如何被用来绘制海底地形图,研究海底构造,发现海底矿产资源,甚至寻找生命的痕迹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介绍这些复杂的技术原理,让我们也能对海洋地质调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科学探索的魅力和人类智慧的光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