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胎不仅是每个孕妇*为关心的问题,也是 每个家庭*为重视与关心的话题。科学健康的安胎关 系到孕妇自身的健康,*是关系到胎儿及新生儿的健 康。重视孕期健康、安全,关乎个人、家庭,甚至整 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邵玉芬、许鼓、曹伟编写的《怀孕40周安胎大全 》以月为纲、以妊娠40周为线,逐步讲述每月孕妈妈 及胎儿的变化状况、每月需要注意的保健和营养事项 ,并详细地指导孕妈妈在每个孕周需要注意的各种问 题,包括医院检查、饮食营养、疾病防治、孕期保健 、胎教教程以及临产注意事项。本书稿中特别添加了 准爸爸在妻子怀孕前后需要了解和参与的事情。了解 了这些知识,孕妈妈就能够安全地度过孕期,顺利地 生下健康的宝宝。
邵玉芬,上海医科大学营养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内外孕期营养学泰斗。 1961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曾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她是上海市从事孕妇营养研究**人。担任上海医科大学营养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是**八五攻关项目“优生、优育——妇幼营养与胎儿、新生儿及婴幼儿发育”负责人之一,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所承担的***重点研究课题多次获得卫生部科学进步奖。作为中国访问学者,她先后赴美国加州、法国里昂和新加坡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国内外杂志上多次发表论文和撰写营养学专著。 许鼓,母婴护理专家、超级奶爸,育婴蜜语网(www.yymy.cn)创始人。 从事专业母婴服务产业20多年,2003年创立洋洋母婴服务机构及育婴蜜语网,构建新颖有效的5S孕婴服务体系,发起并组织27个孕婴服务项目,参与的专业人员超过200人。孥家团成员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含香港、台湾),包括知名妇产科专家、儿科专家、婴儿心理学专家、早教学专家、行为发育学专家、母婴护理专家。许鼓带领专家团队所研发的27个孕婴服务项目,旨在帮助中**庭解决备孕期、孕期、产褥期、0—1岁育婴期、1—5岁育儿期上千种常见的、有刚性需求的问题,并率先采取远程多媒体服务模式,点对点帮助每一个有需求的中**庭。 曹伟,妇产科主任医师。现任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三病区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专业近30年。曹医师不仅具有丰富的妇产科临床经验,她还非常蘑视将母婴日常生活护理的科学常识在大众中进行普及教育。一贯主张科学、自然的优生优育理念。
**章 孕1月(1~4周):恭喜你,怀孕了!
一、生命的开端
1. 认识胚胎的形成过程
2. 及时发现受孕后的可靠信号
3. 孕妈妈应学会计算孕周
4. 子宫环境极其重要
5. 确定一家称心的产检医院
二、孕妈妈的生活指南
1. 千万不要随意用药
2. 必须补充叶酸
3. 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和物质
4. 孕早期的饮食调节
5. 出现腹痛、腹胀要倍加小心
6. 洗澡也要开始重视细节
第二章 孕2月(5~8周):为你疲惫的早孕时光护航
第三章 孕3月(9~12周):呵护你的“害喜月”
第四章 孕4月(13~16周):迎来平稳愉快的孕中期
第五章 孕5月(17~20周):体会胎动的感动和惊喜
第六章 孕6月(21~24周):享受“孕味”十足的美好时光
第七章 孕7月(25~28周):精心照顾你大腹便便的日子
第八章 孕8月(29~32周):步履蹒跚,憧憬和宝宝见面
第九章 孕9月(33~36周): 坚持吧,幸福近在眼前
第十章 孕10月(37~40周):亲爱的宝宝,欢迎你的到来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尤其是在进入孕中期和孕晚期后,对于胎动规律的解读简直是一绝。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关于胎动计数的方法,但大多都很笼统。这本书却将胎动分为了“踢踹”、“翻身”、“蠕动”等几种不同类型,并配上了插图来形象地说明,这让我能更准确地分辨宝宝在肚子里是在“伸懒腰”还是在“打嗝”。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专门开辟了一个篇章来讨论“准爸爸的参与度”,详细列举了如何通过声音、抚触乃至参与产前课程来构建亲子联结,而不是简单地让父亲旁观。这对于我们家那位有点手足无措的先生来说,简直就是一本实用的行动指南。书中对于妊娠纹的预防措施也做了深入探讨,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精油推销,它着重强调了皮肤弹性和内在水分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基于荷尔蒙变化的皮肤护理建议。临近预产期时,关于待产包的准备清单也细致到了每一件物品的必要性分析,比如为什么要准备不同尺码的哺乳内衣,以及不同品牌纸尿裤的吸水性对比,这些都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非常接地气。翻阅到这部分时,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非常会聊天的资深妈妈交流,她的建议总能恰到好处地填补我信息上的空白。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着实吸引人,我满怀期待地翻开了它,希望能找到那种既权威又贴近生活的指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关于孕早期营养补充的详尽章节。我特别关注了叶酸的摄入量和不同食物来源的分析,作者在列举富含叶酸的蔬菜水果时,不仅仅是简单罗列,还深入探讨了不同烹饪方式对营养保留的影响,比如绿叶蔬菜焯水的时间控制,这一点对我这个每天都在为吃什么而犯愁的新手妈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书中对于维生素D的推荐剂量也给出了不同地区日照强度的考量,这种细致入微的个性化建议,让我觉得作者非常理解孕期不同阶段身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变化。此外,对孕早期容易出现的孕吐反应,书中提供的食谱建议非常实用,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苏打饼干,而是包含了姜茶、柠檬水等多种温和的选择,并解释了每种选择背后的中医或营养学原理,让人吃得安心,吐得少一些。那几页关于如何识别和应对轻微褐色分泌物的描述,语气沉稳而不夸张,提供了明确的观察指标和何时应该立即联系医生的界限,这种清晰的指引,极大地缓解了初次怀孕的焦虑情绪。整体来看,初期的内容编排逻辑清晰,专业知识点穿插在日常生活场景中,阅读体验流畅,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教科书感。
评分我个人对书中关于孕期心理健康的部分印象尤为深刻。这本书没有将情绪波动简单归结为“荷尔蒙作祟”,而是从社会支持系统、个人认知重塑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剖析。它提供了一套“孕期情绪记录表”,鼓励我们记录下那些瞬间的低落或烦躁,并分析诱发原因,这种自我觉察的过程很有帮助。书中还特别提到了“准父母角色转换焦虑”,指出孕期不光是身体的改变,更是身份的重塑,并提供了夫妻间进行有效沟通的脚本范例,教我们如何表达需求而不是指责。关于睡眠质量的章节,除了传统的侧卧姿势建议外,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孕妇枕来支撑不同体重的孕肚,以及在半夜醒来无法入睡时,可以进行的五分钟冥想练习。这些内容都体现了一种对孕期复杂情感的尊重和理解,它承认了孕育生命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心理过程,而不是一帆风顺的“甜蜜期”。这种关注内在的深度,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健康指南”范畴,更像是一本陪伴我们走过这段心路历程的伙伴手册。
评分这本书在临产准备和分娩方式的探讨上做得相当客观和全面。它并没有强行推销某一种分娩方式,而是详尽地介绍了自然分娩、无痛分娩、剖宫产各自的流程、优缺点以及恢复期的差异,并且还加入了家属陪产时的注意事项和职责划分。最让我感到实用的是关于“拉玛泽呼吸法”的图解,它将吸气、呼气、暂停的节奏清晰地分解为口型和腹部动作,甚至还提供了如何使用节拍器来辅助练习的建议,这种可操作性极强的指导,让我在孕晚期就开始进行模拟训练。对于产后恶露的观察和护理,书中的描述细致到什么颜色、量感是正常的,什么情况需要立即就医,这比医院发的简单小册子要详尽得多。另外,书中还涵盖了新生儿护理的初步知识,比如如何正确包裹宝宝、母乳喂养的“衔乳姿势”的调整,以及如何应对新生儿黄疸的常见情况,这些内容的提前学习,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的信心和掌控感。总而言之,这本书的覆盖面广而深,真正做到了从备孕到产后初期的全方位贴心陪伴。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搭配极具匠心。它并没有堆砌大量难以理解的医学图表,而是大量采用了手绘风格的插图,来解释复杂的生理变化,比如胎儿在子宫内的体位变化,或者盆底肌的运动示意图。这些插图线条柔和,色彩温馨,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专业门槛。例如,在讲解骨盆变化以适应分娩时,书里没有使用冷硬的解剖图,而是用类比的方式,比如将骨盆比作一个可活动的环,生动地展示了韧带松弛的作用。此外,书中对于各种孕期小病痛的描述也非常到位,例如如何区分是单纯的肌肉拉伤还是更严重的情况,它给出了清晰的“红旗警告”信号。对于便秘和痔疮这些“隐形困扰”,书中提供的食疗方子多样化,并且特别注明了哪些食材在不同孕期需要限制摄入量,比如某些活血化瘀的草本茶。这种对细节的把握,让我在阅读时,无论翻到哪一页,总能找到与我当下身体状况相匹配的、有价值的信息点,阅读流畅性非常高,没有那种翻阅查找的挫败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