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名医讲堂 求医助已”系列--甩掉症状不生病——中医解读身体求救信号
:25.00元
作者:张家玮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5046589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百姓有病,首先表现于症状。症状不同,治疗及调理的方法也不同。日常生活中有些常见的症状,可以通过居家调理,消除症状,健康快乐。
纵览当今的图书市场,虽然养生保健类的图书琳琅满目,但从症状着手,分析其原因,继而讲解如何居家调理的图书却凤毛麟角。本书真正立足于“症状”,着眼于“保健”,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63种症状,教读者如何正确看待身体出现的这些症状,进而采取合理有效的自我调理方法?怎样从这些错综复杂的“求救信号”当中,找到身体发病的根本原因?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体裁衣”地制定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方法,从而达到“甩掉症状不生病”的目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家玮教授根据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历时3年倾情打造而成的《甩掉症状不生病——中医解读身体求救信号》,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让读者真正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本书传以“症状认知”的基本知识,授以“健康自我管理”的科学理念,是一本自我保健的难得佳作。
内容提要
若干年前的“龙胆泻肝丸事件”,使许多人对中药望而生畏;若干年后的中医知识大普及,又使许多人沉溺于使用针灸、中药进行养生保健而乐此不疲。然而,就如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由于中医药学有着复杂、系统的理论,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药到病除;如果对其一知半解就盲目使用,则难免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虽然目前市售的中成药品种多达数千,然而真正能够正确选购并且使用的人微乎其微。至于滥用中草药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了。
比如,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有的人大便一干就冲包儿番泻叶以促进排便,有的人一“上火”就开始吃三黄片以泻火解毒,有的人把朱砂安神丸当成改善睡眠的保健品,有的人为了调理月经而拼命吃乌鸡白凤丸……殊不知,从中医角度来看,造成大便干、上火、失眠以及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果单纯片面地根据中药的某些功效而盲目服用,缺乏中医师的指导与建议,有时可能会“歪打正着”、“心想事成”,恐怕更多的结局是南辕北辙、药病不符。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身体出现的各种症状,进而采取合理有效的自我调理方法?怎样从这些错综复杂的“求救信号”当中,找到身体发病的根本原因?如何才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体裁衣”地制定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方法,从而达到“甩掉症状不生病”的目的……相信,读完这本科普指南,您一定会找到答案。全书语言深入浅出、生动风趣,内容设计图文并茂、寓学于乐,适合每一位关注健康并且喜爱中医的人士阅读。
目录
章 全身常见症状
发热/ 1 汗出/ 6 怕冷/ 9
消瘦/ 12 水肿/ 14 身上发痒/ 18 浑身没劲儿/ 21
第二章 常见精神症状
嗜睡/ 23 失眠/ 26 多梦/ 28
健忘/ 30 焦虑/ 32 心烦/ 34
第三章 颜面常见症状
面色发红/ 35 面色发黄/ 38 面色发白/ 41
面色发黑/ 43 脱发/ 45 痤疮/ 48
头晕/ 50 头痛/ 52
第四章 咽喉常见症状
咳嗽/ 55 痰多/ 58 嗓子疼/ 60
第五章 五官常见症状
视力下降/ 62 眼睛干涩/ 63 眼睛发胀/ 66
耳鸣耳聋/ 67 口舌生疮/ 70 口干口渴/ 72
口苦/ 74 口臭/ 76 牙痛/78第六章 胸部常见症状
心慌心跳/ 80 胸闷气短/ 82 两胁胀痛/ 84
第七章 胃部常见症状
吐酸水/ 85 打饱嗝/ 87 胃胀/ 89
胃痛/ 92 恶心呕吐/ 95 不想吃饭/ 98
第八章 腹部常见症状
腹胀腹痛/ 100 腹泻/ 103
第九章 二便常见症状
不大便/ 106 大便干/ 109 小便频/ 112
小便痛/ 114
第十章 四肢关节常见症状
关节酸痛/ 115 腰酸腰痛/ 118 手脚麻木/ 120
手脚发凉/ 122 足跟疼痛/ 124
第十一章 男性常见症状
阳痿/ 125 遗精/ 128 早泄/ 130
第十二章 女性常见症状
痛经/ 131 白带过多/ 134 乳房胀痛/ 136
月经量过多/ 137 月经量过少/ 139
月经提前/ 142 月经错后/ 144
附 表
作者介绍
张家玮,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运用中医传统诊疗思维及方法辨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于传统中医学理论的认知和临床应用有深刻体会。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我看了有一阵子了,总的来说,感觉它在科普中医养生方面确实下了功夫,但有些地方的叙述逻辑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比如,书中反复强调“顺应天时”,这一点是中医的核心思想,但具体怎么“顺应”?在什么时候“顺应”?结合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习惯,比如饮食、作息,就显得有些含糊。书中提到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道理都懂,可真正落实到具体食材的选择,或者说不同体质的人如何差异化地去“养”,描述得就没那么详尽了。我期待的是更具操作性的建议,比如,如果我属于湿热体质,在夏天该如何“养阳”?是多吃点什么,少吃点什么?书中更多的是泛泛而谈,缺乏具体的案例分析来佐证。而且,书中对一些疾病的解读,虽然冠以“求救信号”的名头,但往往停留在症状的描述层面,很少深入到病因的探究,更不用说详细的辨证论治过程了。感觉像是把中医的理论包装了一下,但核心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的精髓,在实际指导意义上,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收获,它确实引起了我对身体信号的重视,让我开始思考一些平常被忽略的细微感受,但要说真正能“甩掉症状不生病”,我觉得这本书在实践层面的指导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提醒”方面做得不错,但“指引”方面稍显不足。它成功地引起了我对身体发出的各种“求救信号”的关注,让我开始意识到,原来身体的很多不适,不仅仅是小毛病,可能是更深层问题的外在表现。比如,书中对失眠、食欲不振、皮肤问题的解读,都让我有了新的认识。然而,当你真正想要根据这些信号采取行动时,就会发现这本书提供的具体方案并不多。它更多的是告诉你“这个信号可能意味着什么”,但很少告诉你“面对这个信号,你应该怎么做”。比如,它可能会说“脸色发黄可能是脾虚”,但接着就没有具体说,脾虚应该如何调理,是需要吃中药,还是食疗,或者改变生活习惯?如果需要改变生活习惯,又该从何入手?这种“点到为止”的叙述方式,对于想要主动解决问题、实现“甩掉症状不生病”的读者来说,会感到有些不够过瘾。感觉它更像是一个“中医症状百科”,让你认识到问题,但如何解决问题,还需要你自己去寻找更多的途径。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很多专业术语,读起来很顺畅,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大的优点。它用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容易理解的比喻,比如把身体比作一个精密的仪器,信号灯亮了就说明有问题。这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对身体异常的警惕性。但是,这种过于简化的表达方式,也导致了它在专业深度上的欠缺。我希望看到的是,在保持通俗易懂的同时,能够更深入地剖析一些中医概念的内涵。比如,书中提到“情志致病”,讲到“怒伤肝,喜伤心”,这都是常识,但具体到“如何调节”就变得模糊了。是需要冥想、运动,还是通过饮食来疏导?不同的情绪问题,有没有不同的解决策略?书中对此的探讨略显肤浅,没有提供足够具体、可行的指导。另外,对于“求医助已”这个副标题,我期待的是能够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通过医生的视角来分析病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健康的,或者是如何通过中医方法来“自救”的。然而,书中这方面的篇幅并不算多,更多的是理论层面的阐述。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印象是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它列举了许多中医认为的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比如舌苔的变化、面色的异常、睡眠的紊乱等等,并且给出了这些信号可能指向的健康问题。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医不太了解的人来说,确实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让我开始留意自己身体的一些平时不会在意的小变化。但是,深入阅读下去,就会发现这些信号背后的中医理论解释,有时候显得有些牵强或者过于笼统。比如,书中提到“目赤属火”,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说法,但为什么目赤就一定是火?火又分为哪些种?如何区分?以及这些火又如何影响身体的其他方面?这些层面的解释就很少见了。感觉它更像是一本“症状查询手册”,告诉你某个症状可能是什么问题,但对于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在实际操作层面的体现并不够清晰。我尝试着去理解书中提到的“肝气郁结”、“脾虚湿盛”等概念,但当我想将这些理论与自己的实际感受联系起来时,却发现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所以,虽然它让我知道了“有什么信号”,但离“甩掉症状不生病”这个目标,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评分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封面设计很朴实,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图画,给人一种沉稳、实在的感觉,很符合“名医讲堂”的定位。然而,阅读内容时,我发现它的深度似乎有些不足。它试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医学概念,这一点值得肯定,让很多对中医望而却步的读者有机会接触。但是,在很多关键的“为什么”上,这本书的处理显得过于简单化了。比如,讲到某一种食材的药用价值,它会列举出很多功效,但对于这些功效是如何产生的,背后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就没有做太多展开。这让我感觉,虽然读懂了表面的意思,但对中医的认识并没有真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而且,对于“身体求救信号”的解读,很多时候都是停留在“可能是xxx”的程度,缺乏更精准的判断依据。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面对身体出现不适时,最需要的是能够明确地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办”,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指引相对薄弱,更多的是引起读者对症状的关注,但如何进一步分析和应对,就有点悬而未决了。我希望它能提供更具象的诊断思路,甚至一些简单的自我诊断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提醒你注意”的阶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