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博士的斷奶飲食全書:新手爸媽 建立離乳飲食概念的本書》
作者: 上田玲子 譯者:林麗秀 出版社:三悅文化
出版日:2013/01/28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5959425
規格:平裝 / 228 頁 / 21 x 2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醫療保健> 兒童保健/飲食
內容簡介
新手爸媽常 備,建立離乳飲食概念的本書
營養均衡&美味滿點
幫助寶寶吃出健康與活力!
學習用自己的消化器官去分解食物。斷奶,是寶寶開始獨立的步!以熱量來源食品為主食,搭配蔬菜或水果、蛋白質來源食品,調理營養均衡的斷奶餐吧!
斷奶大概從寶寶出生後5~6個月開始,一直到1歲~1歲半時結束。本書依據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進食狀態分成四類,分別為吞食期(約5~6個月)、壓食期(約7~8個月)、咬食期(約9~11個月)、嚼食期(約1歲~1歲半).循序漸進的,將食物從流質漸漸變成可以用手拿取的固體狀。書中依據營養素設計食譜,從餵食的方法、次數,以及食品的營養種類進行詳細的解說,並在頁眉處標示食材,方便媽媽準備美味好吃的斷奶餐。此外還收錄寶寶身體不適時準備餐點的方法、可促進大腦發育的活力食譜,以及從大人的餐點中分取食物的技巧。
然而,每位寶寶對食物的接受程度不一樣,有些孩子可以在五個月的時候開始吃斷奶餐,有些則到七個月才開始。期待讀者可以細心體察寶寶的狀態,替寶寶準備營養滿點的美味餐點。
讓寶寶在安全的飲食環境中,充滿自信地開始學習自己吃東西!
本書特色
實用表格全收錄,準備餐點更方便!
本書首頁特別設計拉頁,內容包括基本食材的1次量參考基準表、推薦食材表,以及食材軟硬度.大小速查表。書末附錄基本食材手測份量參考基準一覽表。
全方位斷奶食譜,滿足寶寶各個時期的需求。
本書除了依據寶寶發育過程設計斷奶餐之外,還收錄專為生病、便秘所設計的對症食譜,以及對食物過敏的處理方法。此外還有幫助大腦發育的育腦營養餐,幫助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
基礎烹調技巧,廚房新手簡單上手。
本書收錄基本的調理技巧,每道餐點均有製做步驟。為了方便調理,還教你如何利用嬰兒食品,冷凍食品和微波爐烹調。
監修 指導簡介
上田玲子
營養學博士 管理營養師
帝京科學大學兒童學教授,日本營養改善學會、日本小兒營養研究會運營委員。專門從事營養教育或飲食調查等工作。
目........................................................錄
本書首頁 特別附錄 1
基本食材的1次量參考基準表
時期別 推薦食材表
開始採行~順利完成 斷奶餐的採行過程
軟硬度、大小速查表
COLUMN 開始的1匙係指1小匙∕調味的大致基準法
PART 1 基本篇
何謂「斷奶餐」?
P.8 離乳是寶寶順利邁向自立的步
P.10 重點是必須配合「寶寶的步調」。
P.12「飲食能力」即「生存能力」
P.14 必要知識 「均衡營養」的重要性
P.16 斷奶餐的採行方式 三個基本原則
時期別斷奶餐採行方式
各時期的一整天的飲食計畫表∕
飲食機能之發展∕斷奶餐的形態∕
餵食要點∕適當的坐姿∕示範餐點∕
軟硬度、大小參考基準∕基本食材的1次量參考基準∕
準備升級確認清單等
P.18吞食期的採行方式(約5~6個月)
採行後.初的1週∕接下來的3週
P.20習慣後
P.22壓食期的採行方式(約7~8個月)
前期∕後期
P.24咬食期的採行方式(約9~11個月)
前期∕後期
P.26嚼食期的採行方式(約1歲~1歲半)
前期∕後期
P.28幼兒期的採行方式(離乳後~5歲)
前期∕後期
斷奶餐的基本調理技巧
P.30熬煮米粥
熬煮米粥的加水量&形狀速見表
P.31熬粥(秘)技
P.32熬煮高湯&湯類
超便利斷奶餐調理工具
P.33燙煮∕燙煮蔬菜∕燙煮魚或肉
P.34過篩壓成泥狀∕切割食材∕壓碎、搗散
P.35磨碎∕增添濃稠潤口度(太白粉篇)
增添濃稠潤口度(應用篇)
P.36COLUMN 現在知道為時不晚!?
斷奶餐食譜基本用語集
PART2 時期別 超簡單食譜
吞食期
P.38主食食譜
P.42大量使用蔬菜的食譜
P.46可充分地攝取到蛋白質成分的食譜
壓食期
P.50主食食譜
P.56大量使用蔬菜的食譜
P.60可充分地攝取到蛋白質成分的食譜
咬食期
P.64主食食譜
P.68大量使用蔬菜的食譜
P.74可充分地攝取到蛋白質成分的食譜
嚼食期
P.78主食食譜
P.82大量使用蔬菜的食譜
P.88可充分地攝取到蛋白質成分的食譜
可用手拿著吃的斷奶餐
咬食期∕嚼食期
P.92切成棒狀
P.93揉成丸子狀
P.94夾入其他食材、透過煎烤以凝聚食材
PART3 輕鬆&迅速的烹調技巧
嬰兒食品活用術
P.96嬰兒食品的種類和用法
P.97嬰兒食品活用法1
提昇營養均衡度
P.98嬰兒食品活用法2
提昇烹調斷奶餐的速度
P.99嬰兒食品活用法3
避免烹煮出一成不變的餐點
P.100嬰兒食品活用法4
可調理成寶寶非常期待的點心
P.101其他值得參考的好方法
基本的冷凍技巧
P.102冷凍→解凍 5大原則
P.103食材別 冷凍的基本概念&技巧
熱量來源食品
P.104維生素、礦物質來源食品
蛋白質來源食品
快速!微波烹調斷奶餐
P.106微波烹調斷奶餐的4大原則
P.107食材別 微波烹調斷奶餐的基本原則
熱量來源食品
P.108維生素、礦物質來源食品
P.109 蛋白質來源食品
P.110 時期別 微波烹調斷奶餐食譜集
吞食期
P.111壓食期
P.112咬食期
P.113嚼食期
從大人的餐點分取斷奶餐
P.114從大人的餐點分取斷奶餐的四大原則
P.115STEP1從基本的菜餚分取
味噌、咖哩
P.116STEP 2 從火鍋料理分取
法式雞肉蔬菜鍋
P.117麵疙瘩鍋
P.118水炊鍋
P.119STEP3 利用納豆製作親子午餐
白飯+納豆
P.120烏龍麵+納豆
P.121通心麵+納豆
P.121麵包+納豆
P.122 STEP4 大人小孩都吃當令蔬菜
番茄
P.123南瓜
P.124胡蘿蔔
P.125黃麻菜
P.126甜椒
P.127洋蔥
P.128 column 基本的斷奶餐食材該如何處理呢?
PART 4 寶寶期待的斷奶餐
看看鄰家寶寶一星期吃的斷奶餐菜單
P.130吞食期(約5~6個月)
P.132壓食期(約7~8個月)
P.134咬食期(約9~11個月)
P.136嚼食期(約1歲~1歲半)
口耳相傳的餐點食譜
我家寶寶愛吃的斷奶餐食譜
P.138粥的變化食譜
P.140促使寶寶吃蔬菜的食譜
P.142拿在手上吃的食譜
P.143看起來超可愛的食譜
P.144可迅速完成的食譜
P.145使用當地食材的食譜
給寶寶吃點心的基本原則
P.146給寶寶吃點心的大原則
P.147給寶寶吃點心時務必適量
咬食期∕嚼食期
幼兒期前期∕幼兒期後期
P.148超簡單點心食譜
咬食期∕嚼食期∕幼兒期前期
P.149市售點心一次給寶寶吃多少才算OK呢?
外出時的斷奶餐
P.150吞食期的寶寶便當
P.151壓食期的寶寶便當
P.152咬食期的寶寶便當
P.153嚼食期的寶寶便當
節慶時的斷奶餐
P.154新年.年菜風吞壓咬嚼精緻餐點
P.155寶寶的懷石年夜飯
P.156西式年夜飯套餐
P.157新年甜點
P.158雛祭(女兒節).桃花節豪華套餐(大人餐點)
P.159從大人餐點分取斷奶餐
P.160日本的兒童節.端午節特餐(大人餐點)
P.161從大人餐點分取斷奶餐
P.162萬聖節.
南瓜大餐派對菜單
P.164聖誕節.
聖誕夜的歡樂斷奶餐
P.166 column 保護寶寶免受食物中毒之苦
PART5 增進活力的斷奶餐
育腦斷奶餐
P.168 育腦斷奶餐 5個基本原則
P.169腦部的熱量來源
碳水化合物∕食譜
P.170具備促進腦部機能發展效果的
脂肪∕食譜
P.172形成腦神經細胞的
蛋白質∕食譜
P.173具活化腦細胞作用的
維生素∕食譜
P.174會影響學習能力的
礦物質∕食譜
P.175這些說法正確嗎? 育腦和飲食的Q&A
寶寶的食物過敏問題
P.176基本1 先深入了解引發食物過敏的原理吧!
P.177食物過敏會出現哪些症狀呢?
P.178基本2 寶寶是不是食物過敏呢?
必須接受醫師的診斷
P.179食物過敏的診斷流程
P.180基本3 排除食物必須降低到限度
採行斷奶餐必須留意營養
P.181該以哪些食物取而代之呢? 蛋類∕鮮奶∕小麥
寶寶的便秘對策&改善食譜
P.182便秘型態
P.183有效解決便秘問題!選用食材的注意事項
P.184有助於改善寶寶便秘問題的食譜
吞食期
P.185壓食期∕咬食期∕嚼食期
症狀別 寶寶生病時可安心吃的斷奶餐
P.186寶寶生病時的「飲食」3大原則
P.187發燒時的注意事項和給寶寶吃斷奶餐的方式
P.188可充足攝取水分+維生素、礦物質的食譜
P.189有助於恢復體力的食譜
P.190口腔炎時的注意事項和給寶寶吃斷奶餐的方式
P.191勤快地為寶寶補充水分外,建議納入烹調這類餐點的食譜
P.192腹瀉時的注意事項和給寶寶吃斷奶餐的方式
P.193腹瀉次數1天超過5次時
P.194嘔吐、咳嗽時的注意事項和給寶寶吃斷奶餐的方式
PART6完全排除對斷奶餐的疑慮!
排除對斷奶餐的種種「疑問?」、「困擾!」Q&A
P.196給寶寶吃斷奶餐之前的疑慮
常用於烹調斷奶餐的工具&用法
P.197吃斷奶餐之後的疑慮
P.198吃斷奶餐的時間問題
吃斷奶餐的時機?
P.199斷奶餐和母奶、牛奶的關係
斷奶餐和排便的關係
P.200吃斷奶餐的份量問題∕餐點、菜單相關疑問
P.201吃法、調理法相關疑問
P.202好惡問題
把寶寶不愛吃的代表性食材處理成愛吃的餐點
P.204餐具相關疑問∕寶寶邊吃邊玩的困擾
P.205過敏疑問∕其他疑問
寶寶適合、不適合吃的食物
P.206蛋白質來源食品
食材(魚貝類、雞蛋、肉類、乳製品、大豆製品)
P.209加工食品
P.210熱量來源食品
食材(穀類、芋薯類、其他)
P.211加工食品
P.212維生素、礦物質來源食品
食材(蔬菜類、水果類、菇蕈類、豆類、海藻類)
P.214加工食品
P.215其他食品 乾貨類
加工食品、調理食品等
P.217調味料、其他
P.218油脂類
P.219飲料
P.220外食
P.221年菜、家庭聚會
P.222索引
特別附錄2
P.227基本食材的手測份量參考基準一覽表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大全,更像是一本系统化的育儿工具书。它从宝宝的生理发展阶段入手,逻辑清晰地推导出喂养策略的演变,让人一眼就能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特别是它对于“主动进食”(Responsive Feeding)理念的阐述,颠覆了我过去“按时喂饱”的旧观念。作者鼓励父母要学会倾听宝宝的饱足信号,尊重孩子的自主权,这不仅关乎营养,更关乎培养孩子未来与食物的健康关系。读完后,我不再是那个战战兢兢,生怕喂少了或喂多了的父母,而是变成了能和孩子一起享受探索食物过程的引导者。
评分这本书在介绍辅食制作方面,展现了一种极简主义的烹饪哲学,这对我这种追求效率的上班族妈妈来说简直是福音。它强调使用天然食材,反对过度加工和添加不必要的调味品,并且提供了大量可以“一锅出”或者可以提前批量制作的食谱基础。我欣赏它对“营养密度”的重视,教导我们如何在小小的几勺辅食里,塞进宝宝一天所需的关键维生素和矿物质。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讲了如何利用不同食材的天然颜色来判断营养均衡性,这比单纯看成分表要直观得多。它不是让你变成一个全职的“辅食工程师”,而是让你学会如何聪明地、健康地为孩子提供食物,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陪伴孩子,这才是真正的高质量育儿。
评分这本育儿书籍的内容,真是让人茅塞顿开,尤其是在面对孩子辅食添加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时。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读起来就像是跟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家妈妈在聊天。我特别喜欢它对“什么时候开始”这个问题的探讨,书中没有给出僵硬的死板时间表,而是强调了观察宝宝的“准备信号”,比如宝宝对大人吃饭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或者能稳稳地坐住扶持。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引导,给了新手父母极大的安全感,让我们明白每个孩子的节奏都是独一无二的。更重要的是,它清晰地阐述了不同阶段的营养侧重点,比如最初期的铁质补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入过敏原食物,这些细致的指导,让我在准备食材和餐谱时,心里踏实多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教会我的不是一套固定的食谱,而是一套建立科学、可持续的喂养理念的方法论。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食物过敏”和“安全”问题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本关怀。它没有危言耸听,而是用科学的数据和循序渐进的脱敏步骤,指导我们如何安全地引入潜在的过敏原,这对于有家族过敏史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定心丸。书中对于食物的储存、制作工具的消毒卫生环节也做了非常详尽的讲解,这些细节虽然看似琐碎,但却是保障宝宝健康的基础。此外,它还涉及到了如何与家里的其他长辈沟通,统一喂养观念的问题,这绝对是很多家庭内部矛盾的焦点。这本书提供了一套有理有据的“沟通脚本”,帮助我们如何在坚持科学喂养的同时,维护家庭和谐,这一点实在太实用了。
评分说实话,我对很多育儿书都抱持着怀疑态度,总觉得里面充斥着各种夸张的宣传和不切实际的完美标准。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非常坦诚地揭示了“断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混乱和挫折。我记得书里详细描述了宝宝抗拒勺子、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甚至直接吐出来的场景,然后紧接着就给出了应对这些“灾难现场”的实用小技巧,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餐具、如何保持环境的放松等等。这种真实感极大地缓解了我的焦虑,让我意识到“不完美”才是常态。书中关于食物质地变化的描述尤其到位,从泥状到手指食物的过渡,每一步的质感变化对宝宝口肌发育的影响,都被讲解得清晰明了,让我这个曾经对“手指食物”(Finger Food)一窍不通的新手家长,也能自信地开始尝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