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爆彈》
作者: 吉田修一
譯者: 劉姿君
出版社:青空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8/30
ISBN:9789869330312
叢書系列:文藝系
規格:平裝 / 216頁 / 13 x 18.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日本文學
內容簡介
沒有說出口的愛,都是「寂靜的爆彈」!
《惡人》作家寫下寂靜無聲,卻張力飽滿的戀愛小說
那天在神宮外苑遇見了你,想住在春天裡的女孩
在電視台工作的早川俊平,想方設法追查阿富汗神學士政權毀佛的真相,欲製作電視專題公諸於世。有天他在公園在看書,遇到了耳朵聽不見的女孩響子。
或許是身處在嘈雜世界的煩燥,俊平對只能透過筆談的響子感到好奇,雖然不了解這女孩的一切,卻也不自覺地愛上生活在無聲世界的她。然而隨著工作日益繁忙、與響子交往時體感到的生活衝擊,女孩的安靜無聲轉而撩撥起俊平的不耐與焦慮……
以為對方在意,以為對方理解,那些日常生活我們自以為的理所當然,面對愛、在乎、想念等表達,沒有聲音、語言的介入,兩人最後真能彼此心意相通?
這部作品大約是與《惡人》同時期寫就的戀愛小說。
我思考著,想念一個人是怎麼回事,於是動筆寫下了這個發生在東京公園、非常寂靜的故事。
—— 吉田修一
書籍重點
1、本書與《惡人》同時期出版,文風偏早期吉田修擅長的邊緣人書寫。
2、主角第一人稱的心理描寫與情境描寫,比喻精妙,擅用疊句營造沉吟、喃喃自語之狀。
3、文藝氣息濃厚,文體輕盈好讀,是吉田作品中,台灣尚未出版的遺珠之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吉田修一(Yoshida Shuichi)
一九六八年生於長崎。日本法政大學企管系畢業。一九九七年以〈最後的兒子〉獲得《文學界》雜誌新人獎,二○○二年《同棲生活》獲山本周五郎獎、同年以〈公園生活〉摘下純文學高榮譽芥川獎。二○○七年再以《惡人》奪下每日出版文化獎及大佛次郎獎,二○○九年出版《橫道世之介》,二○一○年獲得柴田鍊三郎賞。
其他著有《初戀溫泉》、《再見溪谷》、《路》、《怒》等書,二○一六年三月出版新著作《渡橋》。
譯者簡介
劉姿君
輔大譯研所修畢,曾任職於日商公司、出版社、現為專職譯者。譯有《路》、《女神的逆鱗》、《錯誤》、「ST警視廳科學特搜班」系列等作品。
这本小说简直是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作者的笔触细腻得让人心疼。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在字里行间流淌出来,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波澜。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栩栩如生,光影的变化、空气中弥漫的气味,都让人身临其境。尤其是对人物内心挣扎的刻画,那种复杂微妙的情绪,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我常常在深夜里读到某个转折点,会忍不住停下来,陷入沉思,回味那种挥之不去的怅然若失。它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节奏飞快的作品,更像是一首悠长而婉转的乐章,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个音符。读完之后,那种淡淡的忧伤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久久不能散去,它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难以磨灭的印记,促使我不断地去思考人与人之间那层看不见的联系与隔阂。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格调,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很适合收藏。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质量令人称赞,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读起来非常流畅自然,语言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时间流逝的处理,那种细腻的处理方式,让你真切地感受到“时间是个贼”,它不动声色地偷走了青春,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通篇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怀旧情绪,但它并非是伤春悲秋的矫情,而是对逝去美好事物的一种深刻致敬。很多场景的切换,就像老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一帧一帧地在你脑海中闪过,构建起一个完整而破碎的记忆宫殿。每次翻开这本书,我都感觉自己仿佛是进入了另一个时空隧道,和书中的人物一起经历着那些无人知晓的内心风暴。对于喜欢探索情感深层肌理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它教会我如何去聆听沉默背后的故事。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更像是一场缓慢而深入的心理探险,而不是传统的故事情节推进。作者似乎对人性的幽暗面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和捕捉能力,笔下的人物都不是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他们都有着各自难以言说的苦衷和软弱。我甚至在某些配角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种不被理解的委屈和想要逃离现实的冲动,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得承认,阅读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耐心,因为它时不时会把节奏放慢,让你去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瞬间,比如一次眼神的交汇,或者窗外一束光线的移动。但正是这些“慢镜头”般的描绘,才使得故事的真实感达到了顶峰。它不提供廉价的安慰或简单的答案,而是把一个复杂的人生谜题摆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寻找线索,这种互动性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
评分说真的,这本书的哲学意味很浓厚,它探讨的主题是关于“存在”与“疏离”的永恒命题。它没有直接去说教,而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和选择,让你自己去体会那种在庞大社会机器中个体渺小的无力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叙事视角的灵活转换,一会儿是全知视角冷眼旁观,一会儿又瞬间拉近到某个角色的内心最深处,这种跳跃感反而让故事更具层次和张力。这本书读起来有一种“冷色调”的美感,不是那种热烈的、直白的感动,而是需要你用自己的“心温”去慢慢焐热文字里冰冷的内核。我很少对一本书产生“重读”的冲动,但这本书,我相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重新阅读,一定会有新的体悟。它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的是我们自身生活中那些不愿正视的角落,极其诚实,也极其残忍,但最终,是导向一种更高层次的和解。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是冲着作者的名头来的,但没想到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展现了一种极其克制又极其有力量的叙事方式。它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辞藻去堆砌,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了人物深层的精神世界。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对“沉默”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很多时候,最重要的话语和情感,都是在人物没有开口的时候传达出来的,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张力,简直令人拍案叫绝。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城市景观的描写,那种都市的疏离感和人情的冷暖交织在一起,构筑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每次读到一些关键的对话场景,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这本书读起来很有层次感,初读或许觉得平淡,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每一个细节都在为最终的情感爆发蓄力,后劲十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