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李白文集》
作者:郁腎皓
出版社: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571462912
分類:文學 > 中國文學 > 中國各體文學
出版日期:2017年06月
語言版本:中文(繁)
頁數:476 頁
版次:第 1 版
裝幀:平裝
叢書/系列:古籍今注新譯叢書.文學類
内容简介
李白是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偉大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家。他不但為我們留下了約一千首詩歌,以獨特的成就,把中國的詩歌藝術推上了頂峰;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六十多篇文章,包括古賦、表、書、序、贊、頌、銘、記、碑、祭文十種文體,從各個方面深刻反映了他所處時代的盛唐氣象和社會風貌,以及封建社會從極盛到衰落的情況。
這些文章,或駢或散,或駢散結合,大致與他的性格和詩風相似,感情真率,語言自然,經常運用豐富的想像、極度的誇張、生動的比喻、充沛的氣勢,形成獨特的雄奇、奔放、飄逸的風格;而且剪裁得當,既富文采,又無雕琢堆砌之病,堪稱唐代文章的上乘之作。
本書特請李白研究專家、南京師範大學郁賢皓教授,以現存價值高的宋蜀刻本第二十五卷至三十卷文的部分為底本,參校多種善本與資料,剔除偽作,補入遺文,並進行注釋、翻譯和研析,供讀者閱覽,理解每篇文章的意義,認識那個時代的社會情景,進一步欣賞李白文章的藝術魅力。
作者簡介
郁賢皓
一九三三年生,上海市人。
原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古文獻研究所所長,一九八八年江蘇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一九九○年國務院評定為博士導師。
一九九一年起接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一九九二年被聘為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
現為南京師範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李白研究會名譽會長(前會長),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長期從事古典文學教學和研究,曾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唐學會和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以及復旦大學等多所知名大學講學。
主要著作有《李白叢考》、《唐刺史考》、《李白選集》、《唐刺史考全編》、《李太白全集校注》、《天上謫仙人的秘密—李白考論集》、《李白與唐代文史考論》、《唐風館雜稿》、《唐風館雜稿續集》、《元和姓纂附四校記》(合著)、《唐九卿考》(合著)、《李杜詩選》(合著)、《新譯左傳讀本》(合著)、《李白大辭典》(主編)、《唐代文選》(主編)、《古詩文鑒賞入門》(主編)、《中國古代詩文名著提要》(漢唐卷主編)、國家級教材《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主編)等三十餘種。發表論文百餘篇。
目录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序
導 讀
卷 古賦
明堂賦 并序 一
大獵賦 并序 三八
大鵬賦 并序 六九
劍閣賦 送友人王炎入蜀 八三
擬恨賦 八五
惜餘春賦 九四
愁陽春賦 九九
悲清秋賦 一○二
卷第二 表、書
為吳王謝責赴行在遲滯表 一○五
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 一一○
為宋中丞自薦表 一二二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一二七
上安州李長史書 一三七
與賈少公書 一四七
為趙宣城與楊右相書 一五一
與韓荊州書 一五七
上安州裴長史書 一六五
卷第三 序
暮春江夏送張祖監丞之東都序 一八一
奉餞十七翁二十四翁尋桃花源序 一八六
夏日奉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熟亭序 一九一
江夏送林公上人遊衡嶽序 一九五
金陵與諸賢送權十一序 二○○
春於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 二○五
秋於敬亭送從姪耑遊廬山序 二○九
送黃鐘之鄱陽謁張使君序 二一三
早春於江夏送蔡十還家雲夢序 二一七
秋日於太原南柵餞陽曲王贊公賈少公石艾尹少公應舉赴上都序 二二○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序 二二七
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 二三一
澤畔吟序 二三八
夏日諸從弟登沔州龍興閣序 二四三
秋夜於安府送孟贊府兄還都序 二四六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二五○
冬夜於隨州紫陽先生飡霞樓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 二五三
送戴十五歸衡嶽序 二五八
早夏於江將軍叔宅與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 二六三
冬日於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 二六八
卷第四 贊
當塗李宰君畫贊 二七三
金陵名僧頵公粉圖慈親贊 二七六
李居士贊 二七八
安吉崔少府翰畫贊 二八○
宣城吳錄事畫贊 二八二
壁畫蒼鷹贊 譏主人 二八四
方城張少公廳畫師猛贊 二八六
羽林范將軍畫贊 二八八
金銀泥畫西方淨土變相贊 并序 二九○
江寧楊利物畫贊 二九七
金鄉薛少府廳畫鶴贊 二九九
誌公畫贊 三○二
琴贊 三○五
朱虛侯贊 三○六
觀佽飛斬蛟龍圖贊 三○八
地藏菩薩贊 并序 三一○
魯郡葉和尚贊 三一四
卷第五 頌、銘、記
趙公西候新亭頌 并序 三一七
崇明寺佛頂尊勝陁羅尼幢頌 并序 三二七
化城寺大鐘銘 并序 三四五
天門山銘 三五六
任城縣廳壁記 三五八
卷第六 碑、祭文
比干碑 (刪) 三六七
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 并序 三六八
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 并序 三八五
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 并序 三九六
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 并序 四○七
為竇氏小師祭璿和尚文 四一九
為宋中丞祭九江文 四二四
卷第七 宋本集外文
漢東紫陽先生碑銘 四二七
从整体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成功地构建了一个高质量的“李白研究平台”。它不仅仅是一本诗歌选集,更像是一个多维度的文化窗口,将诗、史、哲融为一体。阅读下来,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精神共鸣,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以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都被这种精心编排的文本和细致的旁注完美地烘托出来。对于想要系统性地梳理和领略李白文学成就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脉络分明,引导性极佳,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这位“诗仙”的深入探索。它不仅仅是书架上的一个摆设,而是真正能够激发阅读兴趣,并提供持久精神滋养的良伴,令人爱不释手,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感非常流畅,选用的译文风格很独特,既保留了原诗词的磅礴气势和飘逸灵动,又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做了恰到好处的衔接,读起来没有那种生涩拗口的翻译腔。作者在处理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时,展现了高超的拿捏分寸的艺术,既忠于原意,又注入了恰到好处的文学感染力,使得那些千古绝唱在当代读者心中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特别是一些意境深远的篇章,译者似乎捕捉到了李白诗歌中那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韵味,让人在阅读现代文字时,依旧能感受到盛唐气象的恢弘与诗人的豪迈不羁。与其说是在阅读翻译作品,不如说是在品味另一番风味的诗意,这种翻译的功力,绝对是顶尖水准,真正做到了“信、达、雅”的完美统一,让人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字本身的美感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版本选择,对于我这样偏爱传统文学研究的读者来说,具有无可替代的吸引力。选择港台地区的“原版”或其深度引进版,往往意味着在校对和底本选择上更为审慎,可能会采用一些本地学界长期推崇的权威底本进行对照和编纂。这种对“原味”的追求,体现了对经典文本纯粹性的尊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编辑团队在力求还原文本的原始风貌,这对于理解特定历史时期文学风貌的流变至关重要。相比于一些过度现代化的普及本,这个版本更注重学术的严谨性和历史的准确性,让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经典进行一次直接且未经修饰的对话,这种可靠性和权威感,是其他版本难以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经典的港台书局风格,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年代感和匠人精神。封面设计得非常雅致,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而是用了一种沉稳的色调,衬托出书名的古朴与厚重。翻开内页,字体排版清晰、考究,间距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三民书局的出品向来在细节上做得到位,装订处也十分牢固,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快消品,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载体。每次抚摸这本书的封面,都能感受到那种对文学经典应有的敬意。这种对实体书的用心,在如今这个数字化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让阅读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更是一种仪式感的体验,让人更加专注和沉浸。初次拿到手时,那种油墨的清香和纸张特有的气味,构筑了一个与外部世界暂时隔绝的阅读空间,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那个文学大家风华正茂的年代。这本书的实体呈现,本身就是对李白这位伟大诗人的一种无声的致敬,收藏价值极高。
评分这本书的注释和导读部分做得相当扎实详尽,对于不熟悉唐代历史背景或者特定典故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座及时雨。我特别欣赏它在关键的诗句旁提供的文化背景解析,这些补充材料并非简单的文献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诗歌创作时的社会环境、诗人的心境变化,甚至对一些晦涩的词语进行了细致的词源考证。这种深度的解读,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让读者不再是浮光掠影地欣赏诗句的表面美,而是能够真正走入李白复杂而精彩的内心世界。每一次遇到不解之处,翻阅旁注,总能豁然开朗,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这本书兼具了普及性和专业性,无论你是文学初学者还是资深研究者,都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养分。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诗歌文本,更是一套完整的文化导览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