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皮革工藝Vol.9:基礎技法篇
作者:高橋矩彥
出版:楓書坊
语种:繁体中文
页数:191
装帧:平裝
尺寸:21 x 18.2 cm
ISBN:9789866326585
出版日期:2011/01/13
開始製作皮革工藝前所需要知道的皮革基本知識皮革工藝技術 虎之卷
何謂皮革工藝
紙型
製作適當的紙型
將成為基礎的圖案貼在厚紙上
裁出和厚紙貼合的圖案
工藝學園
畫線
將紙型描繪在皮革上
思考皮革的切割方法
在皮革上描繪紙型
柔軟皮革的畫線方法
剪裁
正確的剪裁方法
皮革裁刀的基本
皮革裁刀的種類
使用替刃式裁刀的剪裁
使用美工刀的剪裁
使用皮革剪刀的剪裁
皮革裁刀的保養
磨刀石的製作方法與使用方法
削薄
皮革削薄的種類與方法
削薄的種類
各種削薄的方法
削薄的各種工具
粗糙面與毛邊的潤飾
粗糙面與毛邊的狀態可以左右作品的完成
削掉毛邊的邊緣
用研磨片讓毛邊成形
處理粗糙面與毛邊
接著
確實接著是縫製的基本
醋酸乙烯酯類接合劑的接著
合成橡膠類接合劑的接著
天然橡膠類接合劑的接著
■皮革削薄的種類與方法
皮革削薄是指將皮革削薄的工作。將皮革削薄的話,可以抑制貼合皮革,或重疊皮革時的厚度過度增加。另外,削薄反折部分也可以提高柔軟性。
皮革削薄大致上可以分成以下解說的四種。其中,將大面積統一削薄成相同厚度這種手法稱為全削,這部分的工作在購買皮革時,可以委託皮革材料店或批發商來做,因為進行全削工作需要設備,要使用專門的機器來進行,所以如果是個人要進行全削的工作會有困難。
如果去皮革材料店的話,相同的皮革有販賣從1mm開始,以每0.5mm為間隔的不同厚度皮革,這是因為只有擁有專門設備的皮革材料店和批發商,才能夠準備根據事前預料的厚度而削薄好的皮革。
像這樣使用專用機器,將全部皮革削薄成相同厚度的工作稱為全削。削薄的工作可以用來抑制不必要的厚度,或讓折皮革的工作變得更加容易,所以也會大大影響作品所做出來的結果和使用的感覺。工藝社因為有準備可以應付各種削薄方法的工具,所以請活用這些工具吧!
■削薄的種類
削薄大致上可以分成四種方法,除了全削之外的三種削薄方法,是為了要提高作品的完成度,或完成美麗的外觀,依照目的而頻繁使用的技巧。機器的窩邊、手縫的窩邊、編織的窩邊、翻邊等可以使用的地方很多。重疊皮革、縫合皮革、反折皮革的部分如果不削薄的話,就有可能會產生不必要的高低差或厚度,或是作品本身有可能會產生歪斜。為了要避免這些問題,所以需要先學會各種削薄的技巧。依照作業的目的,靈活運用技巧的話,應該可以大大提高作品所做出來的成果與品質。
本書特色
製作皮革製品需要應用到許多技巧,包括剪裁、手縫、鑽孔、染色等,這些都會影響到成品的品質。因此,對於基礎技巧的熟練程度可說是影響成品好壞的關鍵因素。
一開始,初學者往往不知道該如何下手,而導致製作作品時頻頻受挫。本書特別將這些基礎製作技巧分為數個章節,並使用分解步驟圖來一一示範及說明,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地踏入皮件DIY的世界。
可以按照章節依序練習,也可以針對自己較不擅長的部分進行練習,等到熟悉這些技巧後,就能挑戰各種皮件製品,進一步體會親手製作的樂趣。
高橋矩彥
STUDIO TAC CREATIVE出版社的編輯,主要收集自行車、機車、汽車、手工藝、皮革等資訊,再出版成冊。
这本书的图片质量毋庸置疑,每一张成品展示图都拍得如同艺术品一般精致,色彩还原度和光影处理都达到了专业水准。然而,在实际操作指导的部分,我发现有些关键步骤的特写镜头严重不足。例如,在讲解“双针手缝”这种非常考验耐心的技巧时,我需要看到的是皮面上两根针如何交替穿梭,线迹是如何在皮面下形成完美的V字形的动态过程。书中给出的静态图片,虽然美观,但缺乏那种能够传递“动感”和“手感”的关键信息。我翻遍了关于“贴合”工艺的章节,发现大多是用强力胶粘合后直接进入下一步,对于如何精确对位、如何处理边缘溢胶,以及不同类型粘合剂的干燥时间控制,都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轴或操作要点。这使得我在尝试制作一个小卡包时,因为贴合稍有偏差,导致后续的打孔和缝纫都无法完美对齐,成品看起来总像是“歪的”,非常影响使用体验和成就感。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结构设计感到有些困惑,它似乎更偏向于展示设计师的“个人作品集”而非一本实用的“技术手册”。虽然开篇提到了“基础技法篇”,但这些技法似乎是围绕着几个特定的、结构相对复杂的项目来展开教授的。比如,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解如何制作一个带有复杂内衬和多层结构的钱包,这对于只想先学做一个简单钥匙扣或眼镜套的初学者来说,门槛实在太高了。我期望看到的是一个更线性的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如何安全地使用刻刀”到“单一皮革层面的精确裁剪”,再到“最简单的直线缝纫”,一步一个脚印地构建知识体系。这本书更像是一个“进阶指南”,它假定读者已经熟练掌握了最基础的工具使用和皮料处理知识,然后直接将你带入到高难度的模型构建中,这让零基础的我感觉像是被推进了深水区,非常需要一个更“慢热”的引导过程。
评分作为一本关于“皮革DIY设计制作”的图书,我发现它在“设计”方面的引导性内容相对薄弱,更多地聚焦在了传统手工艺的再现上。我期待看到的是如何运用现代设计思维来革新传统皮具的结构或者功能。例如,书中对于“模具制作”或“结构创新”的讨论非常有限,几乎没有涉及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如CAD)来优化版型,或者如何通过非传统的连接件(如3D打印部件或新型五金)来增强皮具的功能性。所有的项目看起来都像是对经典款式的复刻,虽然工艺精湛,但缺乏一种面向未来的、打破常规的设计思路。我更希望看到作者能分享一些关于人体工程学在皮具设计中的应用,或者如何通过材料的混搭来实现独特的美学效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传统缝制和修边的精益求精上,那样的话,它与市面上许多专注于“传统皮具制作”的专业书籍并无本质区别。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真的让人爱不释手,那种厚重感和细腻的触感,初次翻阅时就觉得物有所值。不过,我得说,对于我这个刚入门的新手来说,这本书的讲解深度有点让人望而却步。特别是关于某些基础工具的介绍,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对皮具制作的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本来期待能看到更细致的图解,比如如何正确地握持美工刀进行裁切,或者不同型号的菱斩在打孔时需要施加多大的力度,才能保证孔洞的均匀和整齐。书中很多环节似乎是一笔带过,直接跳到了“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缝线处理”这样的步骤,这让我这个拿着工具箱却不知从何下手的门外汉感到非常迷茫。而且,书中对于皮料的选择和不同处理方式对最终成品外观影响的描述也比较笼统,没有深入探讨比如植鞣革和铬鞣革在后期塑形、染色和封边工艺上的具体差异和注意事项。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针对“为什么”的解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这样才能真正帮助我理解这门手艺的精髓。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偏向于一种“文学性描述”,大量使用了诸如“赋予皮革以灵魂”、“捕捉时间流逝的纹理”这类富有诗意的表达。这无疑提升了书籍的格调,让阅读过程本身也成为一种享受。但是,当涉及到具体的工艺参数时,这种风格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比如,在讨论“皮革封边”时,我需要的是确切的砂纸目数顺序(比如从240目到600目再到1200目)和使用特定封边剂的涂抹厚度建议,而不是仅仅描述“打磨至光滑如镜面般的状态”。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描述去处理边缘,结果边缘要么因为打磨过度而变薄变形,要么就是上封边剂后显得过于油腻和厚重,完全没有书中展示的那种自然过渡的质感。这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翻译鸿沟”,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激发灵感的画册,而非一本解决实际操作难题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