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常談》
作者:呂叔湘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ISBN:9789620438370
分類:語言文字 > 中國語言文字 > 現代漢語
出版日期:2016年07月
語言版本:中文(繁)
頁數:132 頁
版次:第1版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 學術大師傳道授業解惑經典之作。
* 作者乃中國語言學家、近代漢語學的拓荒者和奠基者。
* 本書講的是比較深奧的語言學概念,作者寫來深入淺出,篇幅短小,並不難讀,可視為現代漢語的入門書之一。
* 本書曾屬預科中文科課程指定課外讀物,不少香港學生都讀過本書。預科課程已於2012-2013學年正式取消,本書也就成為了此前部分香港學生的集體回憶,改頭換面出版,應能吸引這批「老讀者」的注意。
語言學大師傳道授業解惑經典之作
這是一本有關語言和文字問題的普及性讀物,共分八章。作者呂叔湘是中國語言學家,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本書以作者發表過的專題文章修改增訂而成,全書六萬字,漫談當時人們遇到的ZUI常見、ZUI基本的語文現象和問題,準確且深入淺出地回答並解剖。作者還針對當時在部分知識分子中存在的,認為語言和文字是互不相干的平行系統以及否認漢語有語法等觀點,基於理論加以分析和評議。本書篇幅短小,卻甚有分量,能幫助讀者認清ZUI普遍、ZUI基礎的語文常識,以提高語文水平。
作者簡介
呂叔湘(1904-1998),江蘇省丹陽市人。
1926年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現南京大學)外國語文系。
1936年赴英國留學,先後在牛津大學人類學系、倫敦大學圖書館學科學習。
1938年回國後任雲南大學文史系副教授,後又任華西協和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兼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以及開明書店編輯等職。
解放後,1952年起任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院士)、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名譽所長。
说实话,我最初抱有那么一点点怀疑,毕竟“常谈”二字听起来似乎有些轻飘,担心内容会流于表面。然而,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对一些常见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微妙差异的剖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比如,对于“不觉”和“不觉悟”的区分,作者旁征博引,不仅解释了字面意义,还追溯了它们在历史语境中的演变,让我对汉语的灵活性有了更深的敬畏。我记得有一段专门讨论了现代汉语中一些被滥用的副词,作者的批评是那么的到位又不失温和,像是一位严谨的园丁在修剪枝叶,目标是让语言这棵大树长得更健康、更挺拔。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扎实”,你不是在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在与一位高明的老师进行一场持续的、深入的对话。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扔在一边的快餐读物,而是我案头常备的工具书,每当我遇到写作上的困惑,翻开其中任意一页,总能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和启示。
评分我得承认,我是一个对文字的“质地”非常挑剔的人。市面上那些为了追求销量而堆砌华丽辞藻的书籍,往往空洞无物。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纯粹。它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散发着一种天然的、未经污染的智慧光芒。它的结构布局非常巧妙,看似是随意的谈话,实则每一篇都有着严密的逻辑链条支撑。作者似乎拥有将复杂概念“降维打击”的能力,他能用最精炼的语言,将那些晦涩的语言学原理,转化为普通读者也能理解和应用的常识。我特别喜欢它对古典汉语和白话文交汇处的讨论,那种跨越时代的对话感,让人体会到汉语传承的厚重。对于那些想要提升自己书面表达能力,又不愿被艰深理论吓倒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量身定做。它教会你的不是如何去“模仿”别人的文风,而是如何去“构建”属于你自己的清晰、有力的表达体系。
评分作为一名在学习和工作中经常需要撰写正式文案的人,我发现这本书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让我对自己的用词多了一层“保险”。过去有些地方我总是拿不准,比如某个成语用在这里是否得体,某个动词的选择是否准确到位。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照系。它不是一本教你辞藻的字典,而更像是一本“语感培养手册”。它通过大量的实例对比,潜移默化地修正着我们日常语言中的“小错误”和“小偏差”。读完它,你会发现自己看新闻报道、看学术论文时的关注点都变了,你会更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精准地传达了作者的意图。这种细微的进步,积累起来就是巨大的飞跃。它让我对“准确”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语言的精准度,体现在毫厘之间,而这毫厘之间,往往决定了信息传递的成败。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文字爱好者的福音!我拿到手的时候,光是那种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清香,就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它不像那些动辄厚达几百页的理论大部头,反而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地讲述着关于语言的那些迷人细节。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他总能把看似枯燥的语法规则或词义辨析,描绘得生动有趣,仿佛那些文字都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读着读着,我常常会停下来,回味一下自己平时说话写文章的习惯,猛然间发现自己许多“想当然”的地方,其实都有着更深层次的讲究。这本书的妙处就在于,它没有高高在上地指点江山,而是以一种平实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笔触,引导你去观察、去思考,去重新认识你天天都在使用的那套工具——我们的汉语。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远比死记硬背几个生僻词汇要来得实在和持久。它让人明白,语言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表达的精准,更在于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思维逻辑。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成功地跨越了地域和时代的壁垒,带来的思考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虽然它取材于对现代汉语的观察,但其中蕴含的关于逻辑思维和表达效率的讨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发现,即便是对我这个非母语学习者来说,它的讲解也清晰得令人称赞。它没有过多依赖复杂的专业术语去包装自己,而是选择了最朴实、最真诚的方式去与读者交流。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一种智力上的愉悦——那种成功解开一个语言谜题后的满足感。它让我意识到,学习语言,归根结底,是学习一种思考世界的方式。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这样一副绝佳的“透镜”,让我得以清晰地审视和打磨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这门精妙的交流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