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書內含:《攻殼機動隊1》(原尖端版1、2集內容新譯)、《攻殼機動隊2》、《攻殼機動隊1.5》(三書不分售)及台灣版限定書盒+海報
【好萊塢改編電影於2017年3月30日上映,由《露西》、《復仇者聯盟》黑寡婦史嘉蕾.喬韓森主演】
時間是西元2029年。經歷過大戰又重建的日本,醫學、生物科技已經進步到足以讓所有人的大腦直連網路。身體器官皆有生化義肢可替換,並可生產大量機械生化人,人類與機械心靈最後的區別在於是否擁有「靈魂=ghost」。
在全面被通訊網路覆蓋下,被無可計數的資訊及情報充斥著的世界,已然邁入超高度情報化的時代,但國家、民族以及犯罪,仍然存在於這個社會當中,甚至隨著科技演進,處在瀕臨失控的邊緣。為了對抗這些型態不斷複雜化的犯罪行為,全身義肢化、肉身只剩大腦的駭客戰軍人:草薙素子少校,與公安部部長荒卷大輔籌措設立了一支具備雄厚資源與尖端科技軍武、用以打擊政經電腦犯罪與恐怖攻擊的精銳諜報部隊,人們稱之為「攻殼機動隊」……
▍25年前即精準預見近未來社會可能樣貌、影響世界發展的經典神作
當人類的心智能以網路直接相互聯繫,身體的各部位、器官都有替代零件可隨時替換,真實與虛擬世界的邊界比起現代更加模糊,身處於這樣的社會中,我們該如何思考、感受,甚至活著?
《攻殼機動隊》即是一部建立在這樣的世界觀上的作品。我們跟著主角少校草薙素子與攻殼機動隊的成員們,一同踏入近未來的社會,看見裏頭諸如虛擬實境、腦控電腦、奈米機械人、生化義肢、光學迷彩、多角戰車等科技應用的可能,以及在這樣「人類」與「非人類」的界線模糊不清的社會裡,從角色間人際關係到政治上的勾結、角力與犯罪躍然眼前,許多情節在25年後的今天你或許也會有似曾相似之感。而其中的許多這些概念與科技,甚至在後來真實影響了世界上的科技研究,更有許多學術論文對此作進行深入研究探討。
▍高度結合跨領域知識,超脫科幻類型漫畫作品既有範疇
出道25年以來從不曾於公開場合露面的作者士郎正宗,在此作中打破了科幻與各其他領域之間的壁壘,以網路科技與生命科學為主幹,再進而融合社會學、國際政治學、軍武學、宇宙學、生態學、數論、宗教等,使得本作除了是一部精采的硬漢諜報/刑警故事外,更超脫了過去科幻類型作品的既有範疇,這也是此作品能夠持續發揮影響力的關鍵之一。
此外,結合了刑警偵探故事、科技幻想、哲理思維……,《攻殼機動隊》本身就像是作者建構出來的知識網路,大量專業名詞、自創名詞,也使得作者士郎正宗不得不在故事之外加入大量的文字註釋來解釋他的思考,這成為他作品的一個特色。這些註釋讓本書的智能密度再更上一層,也儼然成為翻譯與閱讀者的一大挑戰。
▍繁複、高精密度的作畫技巧,並結合3D建模等CG技術,不斷挑戰「漫畫」的可能性
在故事題材之外,本書的繪畫成就也是一絕。士郎正宗本來就以高精密度的作畫見長,而且勇於持續挑戰新的作畫技巧。從第1集尚無CG存在的時代,他就以繁複的線條將書中密集而頹廢的大城市完全展現;在1.5集,為了配合故事的高寫實感,士郎刻意改變成更寫實的畫風;到了第2集,更應用3D建模等CG技術,創造出斑斕華美、超乎想像的電腦空間。而且書中有三分之二篇幅全彩上色,幾乎像是畫冊一般,也是其他漫畫出版少有人敢挑戰的作法。
從外到內,從美術、情節動作到知識思維,都以至高水準交融無礙,
這就是攻殼機動隊屹立25年的原因,
也是不論你我過去是否對於科幻作品喜愛與否,
都不應該錯過此部經典的至大理由。
士郎正宗
畢業於大阪藝術大學美術學科,在大學時參與動畫社團的同人刊物,決定投入漫畫事業。
三十多年來劇情漫畫出版數量並不多,但每一部都以超高的知識密度被視為奇作。其中《蘋果核戰》曾獲得日本星雲獎。
除了漫畫之外,他也持續出版畫集,並參加動畫、遊戲製作。
攻殻機動隊 THE GHOST IN THE SHELL
01. PROLOGUE
02. SUPER SPARTAN
03. JUNK JUNGLE
04. MEGATECH MACHINE I
05. MEGATECH MACHINE II
06. ROBOT RONDO
07. PHANTOM FUND
08. DUMB BARTER
09. BYE BYE CLAY
10. BRAIN DRAIN
11. GHOST COAST
12. EPILOGUE
攻殻機動隊2 MANMACHINE INTERFACE
01. PROLOGUE
02. UNDERWATER
03. CIRCUIT WEAPON
04. FLYBY ORBIT
05. MOLD OF LIFE
06. EPILOGUE
攻殻機動隊1.5 HUMAN-ERROR PROCESSER
01. FAT CAT Part.1
02. FAT CAT Part.2
03. DRIVE SLAVE Part.1
04. DRIVE SLAVE Part.2
05. MINES OF MIND Part.1
06. MINES OF MIND Part.2
07. LOST PAST
光是“台湾限定典藏硬壳书盒版”这几个字,就透露出一种稀缺性和地域限定的骄傲感。在收藏界,限定版意味着它注定会在市场上成为一个独特的标志,时间和存量的限制会赋予它更高的价值。我甚至可以想象,几年后,当新的版本层出不穷时,这个特定时期的、带着特定地区印记的版本,会成为一个时间胶囊,记录下那个时候的粉丝文化和出版潮流。硬壳书盒的设计,我想绝不是随便套个盒子了事,它必然是经过精心测绘和美工设计的,要与内部的书籍封面形成呼应,同时又要具备足够的坚固性,以保护内部的宝贵内容不受岁月的侵蚀。每一次从书架上取下它,那种仪式感,就像是打开一个尘封的宝库。这不仅仅是漫画,它已经上升到了收藏品的层面,承载着一种对“完美”追求的执念。
评分说实话,我对“脸谱出版”这个名字有些印象,他们似乎一直致力于引进和推广一些具有深度和思想性的日系漫画和文学作品。这使得我对这个版本的品质有了更高的期待。因为他们深知,购买《攻壳机动队》的读者,追求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场面,而是对技术伦理、身份认同等宏大命题的探讨。因此,他们对翻译的精准度和文字排版的用心程度,往往会比一般的商业出版社更高一筹。我非常好奇,在这次的台版中,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科技术语和哲学概念,他们是如何进行在地化处理的,是保持原文的硬核风格,还是采用更易于理解的台湾用语?这种文化转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对我来说,能够清晰无碍地领会士郎正宗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是阅读体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出版方,懂得如何架起作者与读者之间那座理解的桥梁。
评分我必须得说,当我听说有这么一个“Complete Box”的版本推出时,我立刻就被那种“集大成”的气势所吸引了。对于像我这样,过去零零散散地收集过不同出版社、不同年代版本的《攻壳》的读者来说,一个官方认证的、包含所有内容的完整套装,简直是强迫症患者的终极解药。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凑齐,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体验上形成了一个无缝的整体。想象一下,所有的篇章、所有的设定资料,都被统一在同一个视觉风格下,那种连贯性和权威感,是其他零散版本无法比拟的。而且,通常这种限定的“Box”系列,还会附带一些独家的小周边或者未公开的设定集,这才是最让人期待的部分。如果能借此机会,深入了解一下士郎正宗在创作过程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公安九课的世界观的,那简直比直接读漫画本身还要过瘾。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细节的偏执,只有真正的粉丝才能体会。
评分提到《攻壳机动队》,就不得不提其对后世科幻作品的巨大影响,从《黑客帝国》到无数的电影、游戏,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因此,能拥有一套如此全面且高规格的原版(或准原版)来回溯源头,是每个科幻迷的夙愿。这个Complete Box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最接近原作者意图的阅读窗口。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图画,更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设定笔记、技术图解,那些充满工程师思维的细节展现。这些细节,往往是电影改编版本为了简化叙事而舍弃的,但它们恰恰是士郎正宗脑洞的精华所在。如果这套书盒版能将这些珍贵的补充内容也一网打尽,那么它的价值就远远超过了一套漫画书的范畴,它简直就是一份赛博朋克世界的“技术手册”和“哲学纲要”。购买它,就是购买一份对未来思考的原始脉络。
评分这套《攻壳机动队》的典藏版简直是为铁杆粉丝量身打造的梦幻逸品!光是看到那个硬壳书盒,就忍不住想把玩一番,那种厚重感和精细的印刷质感,立刻就能感受到制作方的诚意。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收藏这类限定版不仅仅是为了拥有那套漫画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文化符号和情怀。想想当年第一次接触押井守的剧场版时带来的那种震撼,那种对未来赛博朋克世界的哲学思辨,再回过头来看士郎正宗的原作,更能体会到其深厚的底蕴。这个台湾限定的典藏版,想必在装帧设计上一定融入了不少本土化的巧思,光是“典藏”这两个字,就足以让人心跳加速。我猜想,内页的纸张选择和印刷色准应该也是下了大工夫的,毕竟要完美呈现士郎正宗那复杂且充满机械美学的线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实体书带来的触感和翻阅的仪式感,是任何电子版都无法替代的。每次翻开,都像是重新进入那个霓虹闪烁、信息洪流交织的未来都市,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无价之宝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