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爸爸的教養真心話:會獨立思考、創意高、行動力強的孩子才快樂!》
(隨書附【0~18歲3階段荷蘭式教育實踐MEMO表】)
作者:韋岱思 出版社:野人
出版地:台灣 出版日期:2017/11/0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3842385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本書分類:親子教養> 教育現場> 他國教育觀
內容簡介
《商業周刊》受歡迎的專欄作家荷蘭爸爸韋岱思
在荷蘭土生土長,從小學到大學接受荷蘭式教育,
卻因緣際會成了在台灣教書的阿兜仔女婿,
還成了兩個孩子的爸爸!
同時經歷荷蘭、台灣兩地教育體制的他
真實的教養告白!
25則真實案例分享×65個荷蘭爸媽這樣想(做)觀點×教養觀念實踐SOP圖
隨書附【0~18歲3階段荷蘭式教育實踐MEMO表】
荷蘭的孩子為什麼快樂?
因為他們懂得獨立思考、充滿創意、行動力強!
對荷蘭父母而言,教養的目的就是要把對大人完全依賴的小孩子,培養成社會獨立的成員,打開眼界,勇敢地面對社會中各項挑戰,創造自己的價值,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人生。
【關於規矩的設立……】
台灣父母:「寶貝~坐下來乖乖吃飯,好不好?」
荷蘭爸爸真心話:「規矩是原則,不是孩子可以選擇做或不做的事。」
→規矩是教養的基礎,從時間與空間的角度,協助小孩理解世界,也能幫助孩子為成長各階段作好準備。
→荷蘭式規矩的三原則:「清楚」、「有道理」、「少而美」。
台灣父母:「你再不乖我要叫警察伯伯來抓你哦!」
荷蘭爸爸真心話:「孩子知道警察不會真的來,爸媽的恐嚇成了無效的教養方式。」
→恐嚇被當成解決緊急情況的手段,致使「禁止性規矩」過多。
→孩子無法搞清楚規矩背後的道理,高估小孩的認知能力。
→低估孩子的認知能力,他知道爸媽的懲罰不會被執行。
【關於獨立思考、創意的培養……】
台灣父母:「小的應該聽大的,讓年紀大的哥哥姊姊做主。」
荷蘭爸爸真心話:「兄弟姊妹是平等的,自己做的決定,自己負責。」
→為何越來越多孩子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強調安全牌的人際環境,讓勇於表達意見的孩子被視為群體中的麻煩人物。
→每個孩子有權發表自己的想法,每個人的想法都值得被重視。要求「聽話」的制度,無法鼓勵個人發展自己的想法。
台灣父母:「政治議題很敏感,不要談。」
荷蘭爸爸真心話:「與孩子討論政治、社會議題,可以養成深度思考。」
→孩子應該建立主見,要參與各種社會議題的討論,在討論中清楚表達自己的看法,理解並接受別人的批評,進而從中截長補短。
→透過小而美的兒童新聞,讓孩子從小習慣接觸社會議題。
→與孩子討論政治,從不同面向挑戰他的觀點,養成深度思考及抓重點的能力。
【關於行動力的培養……】
台灣父母:「你不行出去探險,除非這次考試前三名。」
荷蘭爸爸真心話:「你可以出去探險,但是我要確認你都準備好了。」
→孩子透過探險累積而來的生活經驗,是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部分。
→荷蘭父母會在他們能控制的範圍之內慢慢擴大孩子探險的空間,採用「可以……,但是……」的框架來決定允許孩子去探險。
→荷蘭父母會針對他們擔心的層面,公開地跟孩子討論,確定孩子知不知道碰到問題該怎麼處理,就算孩子不知道,也是個機會教育的好時機。
還有其他精采議題探討:
為什麼荷蘭人都很高?
台灣父母為何要反對兒女的感情?
荷式婆媳關係跟台灣有甚麼不同?
為什麼台灣和荷蘭年輕人都不喜歡過年?
荷蘭式的三代同堂:父母老了誰照顧?……
本書特色
1.)25個實際案例,誠摯的教養省思:兼具台灣父母的習慣思維&荷蘭爸媽的教養態度與做法,適合華人父母開闊教育眼界的參考書。
2.)內容橫跨0歲~高中,包含家庭、學校、社會團體三大場域:揭密荷蘭優質人才的多方位能力養成之道。
3.)集結作者在商業週刊颇受歡迎的專欄文章,犀利的文化觀察。
4.)隨書附【0~18歲3階段荷蘭式教育實踐MEMO表】
作者簡介
韋岱思(Thijs Velema)
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
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兒女長大的過程,把兒女的學習進度視為自己人生的成就。
不過,過程中發現荷蘭與台灣育兒文化大大不同,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也在思索台灣的教養方式。透過寫作紀錄女兒的成長故事並分享兩個文化之間的教養經驗。
目錄
【推薦序】不設限的教養視野,是今日家長老師常備的精神糧草∕莊琳君
【前言】教孩子勇於創造自己的價值,勇敢面對世界的挑戰
◎荷蘭親子與台灣親子關係大不同!
◎荷蘭父母的教養態度:把孩子從「小」養成「朋友」
◎荷蘭式教養的目標:教孩子獨立思考,創造自己的價值
【導言】荷蘭爸爸在台灣育兒的啟發與省思
◎我在荷蘭的生活與求學生涯
◎從交換生成為家有二寶的台灣荷蘭爸爸
◎東西教育觀激盪的火花
【PART1】 0-6歲幼兒期
建立規矩,爸媽是孩子的裁判
【PART2】小學-國中
「家庭教育 」讓孩子實習如何當大人
【PART3】國中-高中
家庭之外的教育場域——學校與社團
【PART4】荷蘭爸爸的文化觀察
結語
謝辭
坦白说,我一开始抱着有点怀疑的态度拿起这本书的,毕竟市面上育儿书汗牛充栋,很多都只是换汤不换药。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没有纠结于具体的“技巧”——比如“你应该在几点让孩子睡觉”或者“哪个早教班最好”——它聚焦的全部是“心法”。作者非常强调家长自身的心理建设。他用很大篇幅讨论了我们成年人如何处理自己的不安全感,以及这些不安全感是如何不自觉地投射到孩子身上的。这一点对我触动极大。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对孩子的催促,其实源自我对自己“错失某些机会”的恐惧。书中提到一个观点:“一个内心安宁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安全基地。”这句话简直像醍醐灌顶。它让我意识到,与其费尽心思去“管理”孩子的外在行为,不如先花时间“整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任何外部的教育方法都要来得持久和根本。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治本”,而不是仅仅处理表面的“症状”。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我个人非常欣赏,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读起来就像是邻家一个经验丰富、又非常幽默的长辈在跟你分享他的“育儿血泪史”。行文流畅自然,观点犀利却不失温情。我尤其喜欢作者在阐述一些看似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时,总能用极其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清楚,让人一听就懂,并且马上就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场景。比如,他分析“完美主义”对孩子创造力的扼杀作用时,举了一个关于搭建乐高积木的场景,非常生动形象。我读完后立刻反思了自己过去对孩子作业细节的过度要求,感觉自己过去真是把“追求完美”当成了“追求进步”。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控制欲和功利心。它提醒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一个“听话”的机器,而是塑造一个能够独立面对世界、并享受生活本身的个体。这种从底层逻辑上进行思维重塑的体验,是我从其他育儿书中很少获得的。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快乐”与“成功”之间微妙的关系。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未来能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这本书却大胆地将“快乐”放在了成就的基石位置上。作者认为,一个真正快乐的孩子,他内在的能量和探索欲,远比一个被填鸭式教育逼出来的“优等生”要强大得多。书中对于“兴趣的培养”和“挫折的接纳”这两块的论述尤为精彩。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方法论,指导家长如何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时,帮助他们从失败中汲取养分,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困难。我不再将每一次小小的失误视为世界末日,而是将其看作是孩子学习“韧性”的绝佳机会。这种心态的转变,不仅让我的育儿过程轻松了许多,也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那种蓬勃向上、自我修正的强大生命力。这本书,与其说是育儿指南,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释放”孩子天性的宣言。
评分哇,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最近读完这本书后,感觉自己的育儿观简直被颠覆了。它没有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真正深入到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非常强调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而不是单纯依靠外部奖励或惩罚。他提到,当孩子发自内心地对某件事产生兴趣时,那种学习的动力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比拟的。我记得书中有一个例子,讲到如何引导孩子自己解决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屡次失败的小难题,书中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巧妙地把解决问题的钥匙交到了孩子自己手中。这个过程,孩子表现出来的专注和最终成功的喜悦,让我这个做家长的都感同身受。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急于“帮助”孩子,却忘了给他们“尝试”和“犯错”的空间。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放手,也学会了如何真正地“倾听”孩子,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而不是简单地用我们成年人的标准去评判。对于那些总想着“帮孩子铺好路”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剂清醒剂。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教育孩子,更是教你如何放下自己的焦虑,真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伙伴和引导者。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巧妙,它不是线性的、一本正经的论述,而是像一本散文集,每一章都可以独立拿出来细细品味。我发现自己经常读完一小节,就不得不停下来,花上十几分钟在脑子里反复咀嚼。它提供的视角非常多元化,让你在面对孩子行为时,能立刻切换到多重角色去审视问题。比如,当孩子展现出“叛逆”时,这本书会引导你去思考:这真的是叛逆吗?还是他正在努力界定自我边界的信号?或者这只是他模仿了某个他佩服的榜样?这种多角度的分析框架,极大地提升了我处理突发教育状况时的弹性。更重要的是,书中不乏大量亲身实践的案例,这些案例的真实感和细节的丰富性,让理论不再悬浮。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在厨房里一边做饭一边跟孩子进行深度对话的情景,这种烟火气让这本书充满了可信度和亲和力,让你觉得“原来我也可以做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