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陪孩子走过幼儿园三年
原价:32.00元
作者:杨雪扬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50242784
字数:167000
页码:21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吃饭、穿衣、如厕,独立生活的每一件小事,都那么艰难!
★交往、表达、相处,走进人群的每一个瞬间,都那么烦恼!
★北京大学幼儿园燕东园园长、资深教师30年从教经验,告诉你如何陪伴孩子踏出融入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带着满满的安全感走进人群,过好幼儿园里每一天。
★家庭教育专家、畅销百万册“陪伴教育”系列图书作者刘称莲热情推荐!
内容提要
上幼儿园是孩子真正独立的开始,离开朝夕相处的家人,与陌生的老师、小朋友待上一整天,各种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在这个问题上,家长更多的还是焦虑、不安、牵肠挂肚:幼儿园鱼龙混杂,如何选择?为什么每次送孩子去幼儿园都那么费劲?孩子在幼儿园吃饱没有?如何引导孩子讲述幼儿园的生活?……
作为北大幼儿园燕东园园长,杨雪扬拥有近30年幼儿教育与管理经验,非常了解哪些是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及入园后可能会出现的、家长关心的问题,对症下药,给出科学有效的建议,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园氛围,让孩子快乐度过幼儿园里每一天。
目录
前言
第1章选择幼儿园,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1.画中看理念
2.家近是个宝
3.老师的笑容是最好的名片
4.实地观察最重要
第2章 了解幼儿园
1.幼儿园里学什么
2.晚一年入园又何妨
3.一日生活皆教育
4.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第3章 帮孩子做好充分的入园准备
1.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调整作息时间
3.教会孩子使用大众化的语言
4.给孩子哭泣的权利
第4章 帮孩子减少分离焦虑
1.带着“宠物”来入园
2.家长离园也要讲技巧
3.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断奶”
4.分阶段适应入园生活
5.离园后,家长与孩子谈论有讲讲究
前言
第1章 选择幼儿园,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1.画中看理念
2.家近是个宝
3.老师的笑容是最好的名片
4.实地观察最重要
第2章 了解幼儿园
1.幼儿园里学什么
2.晚一年入园又何妨
3.一日生活皆教育
4.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第3章 帮孩子做好充分的入园准备
1.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调整作息时间
3.教会孩子使用大众化的语言
4.给孩子哭泣的权利
第4章 帮孩子减少分离焦虑
1.带着“宠物”来入园
2.家长离园也要讲技巧
3.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断奶”
4.分阶段适应入园生活
5.离园后,家长与孩子谈论有讲究
第5章 亲子交流
1.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2.当孩子爱上故事
3.让孩子在试误中学习
4.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5.让孩子拥有分配时间的权利
6.我的妈妈去哪儿了
7.欣赏孩子
第6章 引导孩子学会与小朋友的沟通
1.孩子打架之后
2.当孩子的身边有位“特殊”的朋友
3.老实的孩子不一定吃亏
第7章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智慧沟通
1.罚站
2.感谢家长的宽容和信任
3.孩子受伤之后
4.孩子要升班了
5.家园合力力更大
6.信任是沟通的基础
第8章 幼小衔接
1.家有小孩初成长
2.生活中的数学
3.识字与阅读
4.做作文
作者介绍
杨雪扬,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燕东园园长、资深教师,拥有近30年幼儿园一线教学和管理经验,曾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青年教师、北京市教师、北京市海淀区学科带头人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和文字质感非常具有亲和力,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严肃说教的压迫感。它更像是与一位知心大姐姐在咖啡馆里聊天,分享她多年摸爬滚打积累下来的“避坑指南”。我特别喜欢它对“规则建立”那部分的阐述。很多家长在家里和幼儿园之间来回拉扯,因为标准不统一导致孩子无所适从。这本书非常巧妙地提出了“家庭规则与幼儿园规则的对接点”这个概念。它不是要求我们完全照搬幼儿园的制度,而是提供了一套框架,让我们如何在家中“预演”幼儿园的生活场景。例如,关于“物品管理”的习惯养成,作者设计了一套“责任卡”系统,简单易懂,孩子一看就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我尝试着用了书中提到的绘图记录法,不到一周,孩子对于自己玩具的“归位意识”有了显著提高,这让我这个平时最头疼家务分配的家长,省下了无数口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远胜于我过去声嘶力竭的吼叫。
评分对于我这种理工科出身的家长来说,我更偏爱那些逻辑清晰、步骤明确的指南。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成功地在感性叙事和理性分析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书中有一个专门讨论“想象力与现实边界”的部分,非常精彩。它探讨了三到六岁孩子为什么会编造故事、会害怕“想象中的怪兽”,并提供了如何“尊重但不沉溺”的引导路径。它没有急着去“破除”孩子的幻想,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幻想作为情感的出口。比如,当孩子害怕黑暗时,作者建议一起“设计一个保护罩”,赋予孩子掌控感,而不是简单地打开灯说“没什么好怕的”。这种将孩子的内在世界视为一个需要被理解和尊重的“系统”,而不是一个需要被修正的“BUG”的视角,让我对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读完,我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儿童心理学入门者”,对孩子行为背后的“为什么”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市面上铺天盖地的育儿书籍都有点审美疲劳了,大多不就是换汤不换药地重复“耐心、鼓励、多沟通”吗?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仿佛是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园长,坐在我面前,用一种近乎哲学思辨的方式,探讨了“幼儿园三年”这个阶段对个体成长的深远影响。它没有把幼儿园仅仅看作是知识灌输的场所,而是将其视为孩子建立“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原初试验田。书中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冲突协商”的那几章,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没有简单地要求家长去评判对错,而是引导我们去剖析冲突背后的需求——“你是因为想玩那个积木,还是因为想让小明听你的话?”这种深挖动机的提问方式,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处理孩子间矛盾的粗暴方式。读完这些章节,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育儿技巧,更是在重塑自己的沟通哲学,这对于我未来处理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可能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帮助。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育儿路上的定海神针!我一直苦恼于如何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还能有效地陪伴孩子度过这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学前阶段。读完前几页,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它没有空泛的口号,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实操性的方法论。比如,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观察孩子的“微小信号”,识别出他们在社交、情绪和认知发展中遇到的真实困境,而不是家长自己臆想出来的“问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分离焦虑”那一部分的细腻。她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快速地把孩子交给老师,而是深入剖析了孩子不安全感的根源,并给出了我们可以在家反复实践的“告别仪式”小技巧。这些技巧非常生活化,比如用一个特别的拥抱方式,或者约定一个只有我们俩知道的“秘密任务”,让孩子觉得即使父母不在身边,爱和连接依然存在。这种将理论与日常琐事无缝结合的能力,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飙升。它让我从一个焦虑的执行者,转变成了一个更有洞察力的观察者和引导者。
评分坦白说,我买这本书时,心里是带着一丝怀疑的,毕竟“三年”的时间跨度很大,很难有一本书能面面俱到。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阶段性聚焦”做得极好。它将三年分为清晰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孩子在认知和社会性上的核心任务都被精准地提炼出来。比如,针对刚入园的孩子,重点是如何建立安全依恋;到了中间阶段,如何从“我”扩展到“我们”;到了大班,则开始为小学做“专注力”和“规则意识”的过渡准备。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挫折教育”的重新定义。挫折不是指让孩子体验痛苦,而是指提供“可控的挑战”。书中举例说明,如何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系鞋带,即便他尝试了十次都失败了,家长也只做“陪伴者”,而不是“代劳者”。这种对“适度放手”的时机把握,真是太难了。它不是教我们如何成为完美的父母,而是教我们如何成为“足够好的、懂得退场的”父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