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到最好的投資建議: 35歲前要有錢

我收到最好的投資建議: 35歲前要有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志堯 著
图书标签:
  • 理财
  • 投资
  • 财务自由
  • 个人成长
  • 财富积累
  • 35岁
  • 青年
  • 财务规划
  • 成功学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I'M地球村
ISBN:9789866774294
商品编码:16001432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09-03-01
页数:280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商品尺寸:21*1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聯合推薦
永豐金控財富管理事業群總經理/賈堅一
保險行銷集團董事長/梁天龍
上海啟明金融管理專修學院總裁/陳朝暉
福建省理財規劃師協會副會長/唐偉
香港Target資本管理(Target captial management CO.Ltd)董事/龔紀綱
全球經濟大崩壞後的最佳投資建議,你不能忽視!
2007年爆發的金融大海嘯已經超過十八個月了,為什麼在各國政府忙著推出一波波振興景氣方案的同時,企業還是一個一個輪番倒下?
到底是政府紓困方案做得不夠?
還是市場的緊縮超過預期?
亦或是企業本身的體質與競爭力不堪一擊?
當全球陷入經濟大崩壞的困境,你不能忽視《我收到最好的投資建議--35歲前要有錢》給你最佳的投資建議,想要在35歲前有錢,就必須具備兩個條件,而且愈早愈好,那就是積極儲備第一桶金與採取正確的理財方式。
兩岸逐步開放,伴隨經濟榮景可期。不想只領死薪水,想要賺大錢的你,請看理財專家曾志堯給你最好的投資建議--
政局穩定,伴隨著是民眾消費信心的恢復,面對一片看好的經濟市場,想要趁此熱潮,賺進人生的第一、第二桶金,擁有無慮的退休生活,就絕對不能錯過本書--《我收到最好的投資建議--35歲前要有錢》,讓財富管理專家曾志堯告訴你理財投資的祕密。
倘若在35歲前還沒有錢,你就有可能窮一輩子!
克服全球經濟動盪不安,就要在35歲前當個有錢人
這是個「富者恆富,貧者恆貧」的世代,倘若35歲前,沒有存下一點錢,貧窮絕對會跟你一輩子!
面對M型社會的逐漸成形,不想讓自己掉入貧窮的深淵,就得從現在開始理財!照著《我收到最好的投資建議--35歲前要有錢》書中的說明--先存30萬,再存100萬!就能讓你搭乘經濟起飛的翅膀,重現藍天!
一個關鍵性決定,深深影響往後數十年!
一個簡單的決定,一個可以實現的投資報酬率,只要當下做了決定並且堅持下去,不僅對購屋置產與孩子教育沒有多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你已經替自己與另一半準備了足夠的退休安養基金。
《我收到最好的投資建議--35歲前要有錢》提醒你要掌握一生僅有一次的貧富逆轉契機,接受財富管理專家給你的最好投資建議--先窮後富、理債理財,把握住這致富雙關鍵,就能讓你在往後數十年高枕無憂。
為什麼是35歲前要有錢,而不是30歲?
1.因為出社會工作的年齡普遍往後延伸!
2.因為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30而立」已快變成神話!
3.因為「適婚年齡」和實際「結婚年齡」差距愈來愈大!
4.因為30歲以前想要成家立業,只會加重自己的經濟負擔!
理財就像爬樓梯,請先站穩第一步,才能再走第二步!
財富管理專家曾志堯特創人生無憂魔術數字:「30、100、100」,只要先儲蓄30萬並養成儲蓄的習慣之後,35歲準備好第一個100萬,每年以8%的複利報酬率來累積財富;在40歲的時候再準備第二個100萬,仍然以8%的複利報酬率來累積財富,任何人只要照著《我收到最好的投資建議--35歲前要有錢》所說:準備好這兩個100萬,就可以輕鬆享受富裕的退休生活。
本金+時間+報酬率,這樣投資最有效率!
訂下理財目標,存下本金,精準算出投資報酬率,加上時間,你的投資才會精準有效率。在《我收到最好的投資建議--35歲前要有錢》書中,財富專家曾志堯提出「30、100、100」魔術數字,只要存下30萬,找對正確投資理財工具,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很快就會出現,下個100萬也會離你不遠囉!
擺脫負債十大絕招,獨家祕訣大公開!
理財之前先理債,《我收到最好的投資建議--35歲前要有錢》列出十種讓你脫離負債的方法,擺脫窮光蛋生活,對抗欲望改掉亂花錢的壞習慣,浪費、奢侈都不會是理財該有的態度,現在很多人因為過度消費與衝動消費而負債,這下子就離理財的路更遠了。要遠離負債就要抑制消費的欲望,那就找出讓我們負債的元凶,再逐一擊破吧!你的理財計劃已經開始!

理財就要從年輕開始!35歲前一定要有錢!
時機歹歹,每月薪水固定只有2、3萬,想要車子、房子、小孩子,口袋空空沒錢子?想要有錢怎麼辦?財富管理專家曾志堯告訴你,有錢一點也不難!只要存款累積30萬,想要邁向100萬,絕對不是天方夜譚!先窮一下子,再富一輩子,《我收到最好的投資建議--35歲前要有錢》要你從30萬開始富足人生,累積存下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如此你的成功便踏出第一步。《我收到最好的投資建議--35歲前要有錢》更教你如何理財兼理債?從此告別窮光蛋,邁向荷包滿滿的踏實生活。

作者简介

曾志堯
學歷:
上海復旦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 EMBA
輔仁大學經濟系
現職:
WMTC 財富管理培訓中心執行長
上海啟明金融管理學院資深顧問
福建省理財規劃師協會顧問
工作經歷:
群越商務諮詢有限公司(上海)總經理
輔仁大學 臺北市校友會理事
輔仁大學 經濟系系友會總幹事
普羅財經集團副總經理
建華金控建華銀行(BankSinopac)理財中心業務經理
美商保德信人壽高級壽險顧問
臺北商人談話會(TBS)執行長
捷徑文化出版社顧問
凱信捷徑出版(北京)總策劃
財富管理季刊總編輯
我識出版集團總策劃
授課經歷:
超過10,000小時授課:中、農、工、建、交、浦發、深發展、郵儲銀、興業銀行、嘉實基金、南方基金、鵬華基金、大成基金均邀請擔任培訓顧問與授課。
課程包括:感動行銷服務課程、理財經理高績效課程、分支行行長領導統馭課程、財富管理趨勢與策略課程、私人銀行業務戰略課程等等
演講經歷:
2003年 第一屆「壽險顧問競爭力研討會」主講貴賓
2004年國際聯合財務金融保險學術系列研討會主講貴賓
中國人壽55周年慶-高端客戶回饋講座演講
2008全球投資趨勢研討會

目录

改版序:35歲前變有錢,不會只是夢想
第一章 重新定義理財觀念,三十五歲是決勝關鍵!
01三十五歲前,掌握人生發球權
請馬上拋開「三十而立」的舊觀念,三十五歲將是一個決勝點。念完研究所,當完兵平均年二十七、二十八歲的社會新鮮人,進入社會後打拚三、五年,在三十五歲前擁有理財計劃,你的人生發球權,才算真正掌握在手中。
02三十五年收入要養你一輩子?理財從年輕做起
每個人平均一生工作時間是三十五年,這當中需要支付小孩教養費用;自己三十五年生活開支;還有年老退休後生活費用,這樣的龐大支出,要是不理財,您的收入夠用嗎?
03三十而立,你不知道的負債已經上身
分期付款購屋、購車、刷卡消費,都是些無形的負債,不自覺已經債臺高築,理財之前,務必檢視個人財務狀況。
04擁有正確理財觀,三十五歲晉升有錢行列
理財絕對不是單純拿錢出去買股票、買基金而已,理財是一種整體的理念,理財除了包含實際的投資行為之外,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對於金錢的概念。三十五歲前想要有錢,一點也不難。
第二章 存下人生中的第一個一百萬
01儲蓄,從小目標開始
存錢的觀念在理財裡相當重要。理財存錢可以333,第一是包括了房子、車子、保險等固定重大支出。第二部分是我們日常生活食衣住行育樂的基本開銷,這兩項都是必要的開銷。第三個部分才是扣掉這兩部分以後的存款。
02選擇適合你的理財工具
所有主流的理財工具都可以用一個金字塔三角形來表示。從最底端開始的是低報酬率、低風險的理財工具,往上合沓上去,在金字塔最頂端,表示投資報酬率最高,相對的風險也愈高的工具。
03從三十萬開始富足人生
一開始想理財的人一定要有一個儲蓄的目標,有了目標以後人才有動力去實現,實現的方式就是儲蓄,而養成儲蓄的習慣就是理財的大重點,三十萬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04從三十萬到一百萬,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在這階段想要從三十萬翻成三倍,沒有捷徑,不外乎只有兩種方法,少花、多賺!少花,就是增加自己的儲蓄;多賺,增加自己的儲蓄!
05準備第二個一百萬,迎接無虞的退休生活
如果你在三十五歲已經存到一百萬,也把這一百萬拿去做複利投資了,過了幾十年後這一百萬就可以變成一千萬,屆時你什麼也都不用擔心了。在四十歲的時候,你還可以再做一件事情:再存一百萬!
第三章 理財作戰大計畫--瞭解你的理財性向
01有了一百萬,我該做什麼?
有了理財的資金,瞭解投資性向後,定下理財目標,朝目標邁進。首先,估算每年要賺幾個百分比的報酬率,接下來慎選投資組合或資產配置的方式去達成這個報酬率,這才能夠錢滾錢!
02要理財,先認清報酬率的無常
投資的結果它其實是掌控在三個重要因素裡面,一個是投資的本金,一個是報酬率,另外一個是時間;只要我的本金透過某個複利報酬率的運作,並且這個報酬率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在一定的時間之內,自然就可以達到我的理財目標。
03為你的計畫買保險
保全你的未來、保全你的計畫,你要做保險規劃。當人生能夠成功理債,接著聽專家的意見成功理財、累積儲蓄之後,之後什麼都不用做了嗎?其實除了儲蓄、理財之外,你還必須給未來一個保障。
第四章 理財也理債,跟自己的慾望對抗!
01找出負債的元凶
浪費、奢侈都不會是理財該有的態度,現在很多人因為過度消費與衝動消費而負債,這下子就離理財的路更遠了。要遠離負債就要抑制消費的慾望,那就找出讓我們負債的元凶,再逐一擊破吧!
02脫離負債的十大方法
理財之前先理債,列出十種脫離負債的方法,擺脫窮光蛋生活,對抗慾望改掉亂花錢的壞習慣,你的理財計劃已經開始!
第五章 尋找優質理財高手
01你要有錢,才會有人理你!
有時候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就做得很好,有些事情必須有人從旁協助,才能如虎添翼,事情也能進行得順利一點兒,理財就是一種有人幫助會更好的事業。
02理財不是單打獨鬥的競技場,省下時間投資自己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受過比較正統、實務性的課程去認識關於理財的一切知識,理財最理想的情形還是需要理財專家來幫忙填補你不足的財經知識或是投資資訊。
03用三個問題挑選優質的理財專員
我們要找理財專員幫我們的時候,可以給他們一點小考試的。先撇開專業的問題,理財專員就像是投資人的朋友一樣,所以你應該先去看看你喜不喜歡這個理財專員。
04維持你的敏感度,定期檢視自己的投資
你可以把你的投資放心地交給理專幫你處理,但是你一定要定期檢查自己的投資現況,維持自己的敏感度,相當重要。
結語:理財就像是場拳擊賽
你應該依自己的個性選擇適當的投資工具,就像你必須根據你的體重分級參加適合的比賽;你會有一個優秀的理財專員像是教練一樣在場中給你打氣、給你建議;你的能力與你的經驗是你出招的依據,去對抗由市場波動與物慾誘惑組成的敵人。這是一場考驗耐心與毅力的比賽,而你的得分也將顯示在計分牌上。

精彩书摘

結語
理財就像是場拳擊賽
這本書我提出二個重要的關鍵:「先窮後富」、「理債理財」,理財是沒有捷徑,只有在初期拼命的「省錢」並「減少債務」,將來才有可能有錢做更有效率的投資,我希望大家永遠記住「先蹲後跳才有可能跳得更高」,多趁著年輕可以吃苦時「努力吃苦」,將來年長時才有機會享受「子孫滿堂」的清福。
因為我們都不是天生的有錢人,所以我們都想要變有錢;因為我們很難一下子變得有錢,所以我們需要存錢;因為我們都希望存的錢能愈變愈多,所以我們需要理財。
要提出一個「我想要有

前言/序言


《跨越藩篱:构建个人财富与人生蓝图的实践指南》 简介: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清晰的财务规划和稳健的人生决策,是实现个人抱负与长久幸福的基石。《跨越藩篱:构建个人财富与人生蓝图的实践指南》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年龄段的“速成秘籍”,而是提供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框架,帮助读者从宏观的自我认知出发,逐步构建起适应未来挑战的财务结构和生活方式。本书深刻剖析了现代社会中个体面临的复杂抉择,强调主动规划而非被动应对的重要性。 本书的基调是务实且富有远见的。它摒弃了许多流行的、常常脱离实际的“一夜暴富”神话,转而深入探讨财富积累背后的核心驱动力、风险管理哲学以及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读者成为自己财务人生的“首席执行官”(CEO),能够独立分析市场信号,做出符合自身价值观的投资决策,并为不可预见的未来做好准备。 第一部分:认清自我——财富的内在基石 在开始谈论任何投资工具或理财产品之前,本书首先引导读者进行一次深刻的“财务体检”与“价值观校准”。 1. 重新定义“富裕”:超越数字的衡量标准 本书认为,真正的财富并非仅仅是银行账户的数字,而是时间自主权、健康与关系质量的综合体现。我们将探讨如何设定与个人生命阶段和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财务目标。例如,对于追求家庭时间的人来说,提前实现财务自由(Financial Independence, FI)的路径,可能与渴望在全球拓展事业版图的人截然不同。我们将教授一套“目标场景映射法”,帮助读者量化不同生活方式所需的精确资源,从而避免盲目储蓄或过度消费。 2. 绘制你的风险偏好地图:理性与情绪的博弈 理解自己对波动的承受能力是投资成功的关键。本书提供了详尽的问卷与情景分析工具,帮助读者区分“表面风险厌恶”和“实际决策风险厌恶”。我们不会简单地给出一个“保守”或“激进”的标签,而是深入分析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读者的决策行为模式会如何变化。这部分内容强调,情绪管理是投资组合管理中比任何技术分析都更重要的技能。 3. 收入结构的多样化思维 现代职业生涯充满不确定性,过度依赖单一工资收入如同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本书系统性地梳理了主动收入、被动收入和组合收入的构建逻辑。我们将讨论如何将专业技能转化为可变现的知识产品、如何评估早期股权投资的潜在回报,以及如何通过副业或咨询工作,建立起抵御主业波动的第一道防线。这不是鼓励每个人都成为创业家,而是提倡一种收入来源的“冗余设计”。 第二部分:构建防御工事——风险管理与基础规划 财务安全的第一步是建立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确保一次突发事件不会摧毁多年的积累。 4. 保险的科学配置:从需求到保障的精确匹配 本书拒绝推销特定保险产品,而是提供一套“风险敞口评估框架”。读者将学会如何精确计算家庭在收入中断、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发生时,需要多大数额的现金储备或保险赔付才能维持原有生活水平。我们将详细剖析寿险、重疾险、意外险和医疗险的本质区别,指导读者购买“需要的”保险,而非“被推销的”保险。 5. 债务的战略使用与规避 债务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好债”与“坏债”的区分。本书详细阐述了杠杆的经济学原理,指导读者如何利用低息债务(如优质房产抵押贷款)来加速资产积累,同时坚决识别并清偿高息、消耗现金流的消费性债务。我们提供了实用的“债务雪崩法”与“债务滚雪球法”的适用场景对比,帮助读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还款策略。 6. 建立应急资金的“三层缓冲系统” 应急资金的设置应具有弹性。本书提出了一个进阶的“三层缓冲系统”概念:第一层(即时流动性,3-6个月开支),第二层(短期可变现资产),第三层(低波动性固定收益资产)。这种分层设计确保了在市场低迷时,读者不需要被迫出售优质长期投资,从而维护了整体投资组合的稳定性。 第三部分:增长引擎——投资哲学的实践与工具箱 在防御体系稳固后,本书转向资产增值策略,强调长期主义和复利效应。 7. 穿越周期的资产配置模型 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介绍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投资策略。核心部分应是低成本、分散化的指数基金或ETF,代表市场平均收益;而卫星部分则是为追求超额收益而配置的、经过深入研究的特定行业、主题或优质个股。我们详细分析了在不同经济周期(滞胀、繁荣、衰退)中,不同资产类别(股票、债券、房地产、另类资产)的表现特征,指导读者进行动态再平衡,而非盲目追涨杀跌。 8. 房地产投资的深度解析:不仅仅是买房自住 对于许多人来说,房产是重要的资产类别。本书将房地产投资分解为“居住价值”与“投资价值”。我们将探讨如何评估一个地区的租金回报率、空置风险以及税收结构。对于有能力的人,我们还会介绍房产杠杆的合理运用、商业地产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识别出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区域。 9. 理解市场噪音与信息筛选的艺术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区分“信号”与“噪音”是投资成功的关键。本书提供了一套批判性思维工具箱,用于评估金融新闻、分析师报告和市场传言。重点在于理解“谁在说,为什么说,以及对谁有利”。我们强调,大多数媒体报道的目的是吸引眼球,而非提供可执行的投资建议。真正的洞察往往来自于对底层经济逻辑的理解,而非对短期波动的关注。 第四部分:持续迭代——人生蓝图的动态调整 财富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随着人生阶段的变化而调整。 10. 从积累期到实现期:退休规划的灵活转向 本书探讨了退休规划如何从“高风险/高回报积累期”平稳过渡到“低风险/保值分配期”。我们将介绍“4%安全提款率规则”的局限性,并探讨更具弹性的提款策略,例如“基于支出的动态提款法”,以应对长寿风险和意外的通货膨胀。 11. 财富的传承与社会影响 最终,财富的意义在于其能够延续和产生的正面影响。本书简要探讨了遗嘱、信托等基础的法律工具,以及如何通过慈善捐赠或家族基金会,将个人价值观融入财富的最终分配中,实现超越物质层面的价值传承。 通过这套全面的指南,读者将掌握的不是一套僵化的规则,而是一种持续优化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自信地跨越财务和人生的各个藩篱,构建一个既丰裕又充实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与其他理财书籍不同的是,这本书对于“时间成本”的估算显得格外精准和人性化。很多作者习惯于用“越早开始越好”来简单概括,但这本书却详细分析了在不同人生阶段,将有限的业余时间投入到学习理财知识、寻找投资机会、以及维护现有资产之间的时间配比策略。作者承认,一个刚刚成家、工作压力巨大的年轻人,不可能像一个空闲的大学生那样投入海量时间,因此,他推荐了一些“低干预度”的初期理财工具和方法,这些方法旨在解放读者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可以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提升核心职业收入上。这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尊重。同时,书中对于如何识别和避开那些“时间陷阱”——比如沉迷于短期投机的小盘股或者耗费大量时间研究不靠谱信息源——也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有力的劝诫,读起来让人感觉作者是站在读者的角度,真正在为我们的“时间”负责。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妙,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让人昏昏欲睡的理论手册,而是像一部精心编排的成长剧。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非常自然,仿佛在带领读者完成一次“心智升级之旅”。我发现自己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审视和修正价值观的过程。比如,在探讨“35岁”这个时间节点时,作者深入剖析了社会对“中年危机”的焦虑,但他的解读角度非常独特——他认为35岁不是一个终点,而是财富积累策略从“速度优先”转向“稳健复利”的关键转折点。这种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富策略进行区隔的观点,让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财务目标有了更清晰的阶段性认知。书中穿插了一些小型的自我测试和反思清单,这些设计很有趣,它强迫你停下来,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书中的信息。这种互动性,让知识的内化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深刻。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非常抓人眼球,那种亮眼的橙色配上醒目的黑色字体,让人一眼就能在书架上把它锁定。我当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对书名里那种“最佳投资建议”的承诺抱有一丝怀疑,毕竟市面上这类书太多了,真正有真知灼见的凤毛麟角。然而,翻开第一页,我立刻被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吸引住了。他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堆复杂的金融术语或者深奥的理论模型,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坐在你对面,非常坦诚地分享他自己年轻时犯过的错误以及如何一步步走上正轨的心路历程。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局限于告诉你“买什么股票”或者“如何操作期权”,而是深入探讨了一种更本质的东西——对金钱的认知结构和消费习惯的重塑。它提供的是一套思维框架,而不是一份机械的操作指南。比如,书中有一章专门讲“延迟满足”对财富积累的巨大影响,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面对诱人的新款电子产品时如何进行内心的博弈,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同身受,觉得作者真的理解我们这些普通人在面对消费诱惑时的挣扎。这种贴近生活的叙述,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原本觉得理财是高深学问的人也能轻松上手。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没有使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语气,而是大量运用了比喻和类比,将复杂的金融概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画面。例如,它将“资产配置”比喻为“构建一个合理的家庭抗震结构”,清晰地解释了为什么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以及不同“材料”的抗风险能力差异。这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能力,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之一。此外,作者在书中展现出一种极强的“反潮流”精神,他毫不避讳地指出市场中那些被过度追捧、实则陷阱重重的投资热点,并分析了为什么大多数人会深陷其中。这种敢于挑战主流看法的勇气,让读者在面对市场噪音时,能够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判断体系。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给自己的大脑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信息净化”,让人能更清醒地看到财富积累的本质规律,而不是被短期的市场情绪所左右。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将“理财”这件事从一个令人焦虑的数学题,转化成了一项可以掌控的人生工程。它强调的重点不在于你现在有多少积蓄,而在于你对未来收入流的规划能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建立多元收入管道”的论述。他非常现实地指出,仅仅依靠一份死工资,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是极其脆弱的。书中介绍了几种他自己实践过的、不需要巨大启动资金的副业思路,并且非常细致地分析了每种思路的时间投入产出比和风险点。这些建议都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附带着具体的执行步骤和工具推荐,这一点对于我这种行动派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作者反复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这与市面上很多只鼓吹高回报的书籍形成了鲜明对比。他教导读者,在追求增长的同时,必须建立起一个坚固的“安全垫”,这个安全垫的构成和维护方法,在书中被讲解得非常透彻,让人读完后心里踏实了很多,不再是盲目地追逐下一个“风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