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詩人選集46馮青集

台灣詩人選集46馮青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馮青 编
图书标签:
  • 馮青
  • 臺灣詩人
  • 現代詩
  • 詩集
  • 文學
  • 臺灣文學
  • 原住民文學
  • 阿美族
  • 文化
  • 藝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國立臺灣文學館
ISBN:9789860225570
版次:1
商品编码:16005299
包装:平裝
丛书名: 文化藝術
开本:25開
出版时间:2010-01-01
页数:126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收錄馮青詩作。

前言/序言


好的,请看这份关于其他台湾诗人选集的图书简介: --- 《台湾诗坛瑰宝:战后至当代散佚诗集精选集》 导读与选编:陈明哲 教授 出版社:新月文化 / 首次出版:2023年 ISBN:978-986-XXXX-XX-X --- 卷帙浩繁的时代剪影:战后台湾诗歌的多元探索与心路历程 【书籍概述】 《台湾诗坛瑰宝:战后至当代散佚诗集精选集》并非聚焦于某一位特定诗人的集大成之作,而是抢救性地汇集了战后初期至二十一世纪初,台湾诗坛中那些因时代变迁、出版不易,或是创作者个人选择而未能广为流传、或仅以小册子形式散播的珍贵诗作。本书旨在勾勒出一部更完整、更具层次感的台湾诗歌发展脉络,展现不同世代、不同地域的诗人如何在动荡与重塑的时代背景下,用文字雕刻出他们对乡土、历史、自我与存在的深刻叩问。 本书精选了来自十二位诗人的诗稿,他们代表了从“现代派”的余晖、“乡土文学”的兴起、到“后现代”思潮的涌入等多个关键转折点。这些诗歌或冷峻,或热烈,或内省,或批判,共同构筑了一个丰富多义的文学景观。 【本书特色与选篇导析】 本书的选编工作历时五年,通过深入考察分散于各大图书馆、私人藏书家手中,以及已停刊的文学刊物中的零星篇章,力求呈现出这些“散佚”之作的完整风貌。 第一部:光影的渡口——战后初期与乡土的挽歌 此部分收录了五位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活跃的诗人作品。他们经历了战争创伤的遗留,见证了社会结构的快速工业化,其诗歌充满了对“身份”的追问和对失落田园的怀念。 林仲文(1928-1995): 其诗作多以闽南语入诗,风格质朴,直指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本书收录了他唯一一次在《蓝星》诗志上发表后便未再辑录的组诗《蚵仔寮的月光》,其对渔村变迁的描摹,细腻而充满悲悯。 周静宜(生卒年不详): 一位极为低调的女性诗人,其诗歌对传统父权社会的隐秘抵抗,通过对日常意象——如针线、窗棂、厨房——的解构,展现出一种内敛而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重构了她散见于《创世纪》早期附刊中的三组未曾结集的爱情与孤独主题的篇章。 第二部:转折的坐标——现代主义的深水区与社会关怀 八十年代是台湾诗坛风格急速多元化的时期,从对形式的极致探索到对现实的深刻介入。 吴承恩(1940-): 与主流现代派保持距离,他更倾向于一种形而上的探讨,将存在主义的虚无感融入对现代都市景观的描摹中。本书选录了他从其个人“抄本”中发现的、关于“时间迷宫”的系列组诗,这些作品在韵律和句法上都展现了高度的实验性。 陈淑婉(1955-): 她的诗歌是“乡土”与“现代”碰撞的典型。她拒绝宏大叙事,将关注点聚焦于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角落。选入的组诗《巷口的风声》中,她用精炼的意象,勾勒出社会边缘群体的沉默。 第三部:拓扑的疆界——九〇年代以后的声音 进入九零年代,随着政治环境的松动与全球化的影响,诗歌主题更趋向个体化、跨文化和对媒介的自觉反思。 杨子谦(1968-): 他的诗作常带有后现代的戏仿与解构色彩,擅长运用拼贴手法,将广告词、科技术语与古典意象并置。本书收录了他早期在网络论坛上流传后便散佚的《数位时代的迷航》组诗,展示了诗人对信息爆炸时代的敏锐捕捉。 黎光仪(1975-): 一位长期旅居海外的诗人,其诗歌深刻探讨了“在场”与“缺席”的矛盾。本书选编了他早期对家乡记忆的描摹,语言清澈,情感深沉,是理解当代离散文学的重要文本。 【学术价值与阅读意义】 本精选集不仅是诗歌爱好者的宝藏,更是研究台湾文学史不可或缺的补充材料。它揭示了文学史叙事中常常被过滤或边缘化的声音,使我们得以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台湾诗人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承受的文化压力与精神创造力。通过阅读这些“失落的乐章”,我们得以重塑一幅更为完整、充满张力的“台湾诗歌交响曲”。 选编者陈明哲教授按语: “诗歌的生命力,往往不在于那些光芒万丈的巨著,而在于那些散落在尘埃里,等待被重新点燃的火种。这本选集,便是我们对那些沉默者的致敬,是对台湾文学记忆的抢救行动。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时代留下的、真实而未经修饰的叹息与呐喊。” --- 全书共分五卷,收录诗作近三百首,附有详细的背景考证与诗人小传。

用户评价

评分

更让我欣赏的是,诗人的意象构建能力极强,常常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搭建起一个宏大而又立体的画面。那些意象的选择,既有东方古典的含蓄美,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的疏离感,形成了一种迷人的张力。比如他描绘“风”的方式,可能完全不同于你以往的认知,它不再只是空气的流动,而是一种携带了记忆和预言的实体。这种对传统意象的解构与重塑,显示了诗人强大的创造力和思维的跳跃性。阅读体验是层层递进的,第一次读可能抓到表层的情绪,深入阅读后,才会发现隐藏在意象背后的复杂结构和多重解读的可能性,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这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评分

初读这些篇章,最先抓住我的是其语言的音乐性。那些词语的排列组合,仿佛经过了精心的雕琢和打磨,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绝不流于俗套。有些句子,乍一看平淡无奇,细细品味却能从中咂摸出千百种意蕴,那种含蓄而深沉的力量,像深海的暗流,不动声色却足以撼动人心。这种对节奏和韵律的精准把握,让人不禁放慢语速,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微妙的停顿或重音。这显示出作者在文字驾驭上的高超技巧,绝非一蹴而就的成果,而是长年累月沉淀下来的功力使然。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聆听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共同构筑了一个和谐而又充满张力的听觉空间。

评分

这部诗集的封面设计着实引人注目,那种古朴中带着一丝现代感的排版,让人一拿在手里就仿佛能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我尤其喜欢它采用的纸张质地,拿在手里有种温润的触感,翻页时发出的轻微沙沙声,都增添了一种仪式感。从整体的装帧来看,就知道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绝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诗集,它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那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期待着深入这些诗句之中,去体验诗人构建的那个独特的世界。

评分

如果说语言是诗歌的外壳,那么情感便是其跳动的心脏。在这本诗集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复杂且克制的情感基调。它没有那种歇斯底里的外放,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内敛而深沉的忧郁与思辨。这种“不动声色”的处理方式,反而让情感的冲击力更具穿透性,它不是在你面前爆炸,而是慢慢渗入你的心底,久久不散。它探讨的主题似乎围绕着时间的流逝、存在的意义,以及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挣扎。这种带着哲思光芒的忧伤,比单纯的悲情更耐人寻味,它迫使读者进行自我审视,思考自身与周遭世界的关联,让人在阅读后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

这些诗歌中透露出的观察世界的角度,非常独特且犀利。诗人似乎拥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敏感度,能够捕捉到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情绪和景象。比如对光影变幻的细腻描摹,对城市角落里微小生命的关注,都展现了一种对“在场”的深刻体悟。它们不是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个体经验的瞬间捕捉,然而正是这些看似细碎的片段,汇聚成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阅读时,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感,仿佛诗人正用我的眼睛,看到了我内心深处那些难以言喻的感受。这种将个体经验提炼升华为普遍情感的能力,是区分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