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榮獲過日本優良設計獎特別獎項、亞洲設計獎、紅點設計獎、德國設計獎等,共計超過50座以上獎項的設計師,首度公開榮獲多獎的設計心法这本《讓動作不NG,才是好設計》真是打中了我這個長期在產品開發一線打滾的設計師痛點。以前總覺得,只要我們按照流程把功能做出來,使用者就該能順利使用,結果上線後各種客訴和負面回饋像雪片一樣飛來,搞得大家灰頭土臉。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在於它徹底顛覆了「設計完成即代表成功」的迷思,而是將視角拉回到那個最真實、最挑剔的使用者身上。書中大量的案例分析,讓我彷彿看到自己過去那些「自以為是」的設計決策是如何一步步踩進使用者體驗的陷阱。特別是關於動作流暢性的探討,書中將抽象的概念拆解成具體的、可量化的指標,這對於習慣用數據說話的工程師和產品經理來說,簡直是一劑強心針。我尤其欣賞作者強調的「預期與實際的落差」,這才是導致使用者產生負面情緒的根源。它不再只是教你如何畫出漂亮的線框圖,而是教你如何像偵探一樣,去挖掘使用者在與產品互動過程中那些微小卻致命的「卡頓點」。閱讀過程中,我時常停下來,回顧手邊正在進行的專案,然後發現,啊!原來那個一直讓我頭痛的按鈕擺放位置,在書中那個「單向流程干擾分析」的章節裡,已經有了清晰的解答方向。這本書根本就是一本行動指南,而不是理論說教。
评分對於一個剛從設計學校畢業、進入職場不久的新鮮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及時雨。學校教的設計原則雖然扎實,但往往缺乏真實產品的殘酷性考驗。我們總想做出完美的介面,卻常常忽略了使用者在焦慮、分心、甚至是被誤導的情況下,他們實際會做出的「非預期動作」。這本書的論述風格非常直接,幾乎是用一種「戰場報告」的口吻在描述設計失敗的原因。它不只是告訴你「這樣做不好」,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為什麼「那樣做」會更好,背後的心理學依據是什麼。舉例來說,書中關於錯誤訊息的設計,不是簡單地強調「要清晰」,而是深入探討了錯誤發生當下的使用者的心理狀態,從而指導我們如何設計出具有「引導性」而非「指責性」的提示。這種層次的深入,讓我意識到,設計不再是視覺的藝術,而是一種極高階的行為引導術。每次讀完一個章節,都像完成了一次小型的產品健檢,立刻就能找到自己作品中可以改進的具體細節。
评分說實話,我對這類標榜「從使用者觀點出發」的書籍,過去抱持著高度的懷疑。市面上太多書都是空泛地談論同理心、談論用戶旅程圖,但讀完後感覺自己的設計功力並沒有實質提升。然而,這本《讓動作不NG,才是好設計》卻展現出驚人的務實性。它的論述結構非常嚴謹,從系統層面的設計一致性,到微觀操作層面的觸控反饋,都有深入的剖析。我最欣賞的是它處理「設計矛盾」的方式。很多時候,設計師在權衡功能完整性和操作簡潔性時會陷入僵局,這本書並沒有提供一個萬能的標準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強大的決策框架,教我們如何評估哪種「妥協」對使用者整體的動作流來說傷害最小。書中提到了一個關於「學習成本與即時滿足感」的辯證關係,這讓我對許多複雜但功能強大的專業工具類產品有了新的理解。過去,我們可能傾向於把所有功能都暴露出來,認為這就是專業;但現在我明白了,真正的專業,是讓使用者在需要時,能以最少的認知負荷找到它,而不是一開始就被淹沒。這本書讓我對「極簡」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它不是功能的刪減,而是動作路徑的優化。
评分閱讀這本著作的過程,就像是參加了一場由資深顧問主導的深度工作坊,但所有精華都被濃縮在書頁之間。不同於其他強調流程工具的書籍,它將重點放在了「設計哲學」的轉變上。作者似乎對當代軟體產品的冗餘和不連貫深感不滿,並試圖用一種近乎嚴苛的標準來校準業界的設計水準。我特別留意到書中對於「上下文依賴性」的討論,這一塊在過去常被忽略,大家總想著設計一個萬用型的元件,卻忘了使用者的情境是流動的。書中用幾個複雜的跨平台操作流程作為範例,展示了如果設計者沒有充分預判到使用者在不同設備間切換時的「動作記憶斷點」,產品體驗將會如何崩潰。這讓我開始反思我們團隊內部對「跨裝置一致性」的理解是否過於膚淺。它不只是視覺上的對齊,更是操作意圖的連貫性。這本書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設計敏感度」提高了一個層次,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也開始產生更強烈的批判性思考。
评分這本《讓動作不NG,才是好設計》最讓我驚喜的,是它成功地將硬核的認知科學理論,轉化成了設計師的實用工具箱。許多探討人機互動的書籍,往往讓讀者感覺像是在上大學的心理學課,充滿了晦澀的術語。但這本書很聰明地將這些理論,例如短時記憶的容量限制、注意力的資源分配等,直接對應到介面佈局和操作層級上。它不是在解釋理論,而是在應用理論來解決現實世界中那些看似無解的設計困境。例如,關於導航系統的設計,書中並未簡單地推薦側邊欄或頂部標籤,而是基於使用者在特定任務下的「目標鎖定」與「探索需求」的強度,來決定哪種結構更能減少動作的「無效往返」。這種由內而外的設計邏輯,極大地提升了我解決問題的深度。我認為,對於任何希望從「美工」轉型為「體驗架構師」的設計人員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徑,告訴我們如何確保每一個點擊、每一次滑動,都成為通往使用者目標的有效路徑,而非無謂的干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