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肉训练百科 | ||
| 定价 | 65.00 | |
| 出版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1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西) 奥斯卡·莫伦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64418465 | |
| 重量 | 636 | |
肌肉训练百科
第壹章 胸部肌群…………………………………………………28
第二章 背部肌群…………………………………………………64
第三章 颈部与肩部肌群…………………………………………98
第四章 肱二头肌群………………………………………………152
第五章 肱三头肌群………………………………………………172
第六章 前臂肌群…………………………………………………198
第七章 腿部肌群…………………………………………………212
第八章 腹部与下背部肌群………………………………………266
附录一 所使用概念的目录………………………………………300
附录二 练习目录…………………………………………………303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市面上那些关于增肌的书籍我已经堆了不少,大多都是千篇一律的“大重量+高次数”的口号式宣传,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但真要实操起来,效果却差强人意,甚至还伴随着伤痛的风险。然而,这本著作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本教科书,但却是那种极其注重实战应用的教科书。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克制和理性,没有过度的煽动性语言,而是用大量图表和数据来支撑观点。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动作选择优先级”的那一部分,它清晰地划分了基础复合动作和辅助分离动作在整个训练周期中的作用比重,避免了很多人陷入孤立地做小肌群动作而忽略了整体力量构建的误区。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器械训练和自由重量训练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它们并非对立面,而是相辅相成的工具,关键在于使用者的意图。这种不偏激、不绝对化的论述方式,让我对训练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成熟。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肌肉构建是一个精密的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和随性。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尝试一种更偏向于神经募集效率的训练哲学,而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套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来支撑我的探索。我发现,很多健身者在追求“泵感”时,往往忽略了目标肌群与主导肌群之间的协同发力模式。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剖析可以说是入木三分,它详细讲解了肌群激活顺序的重要性,甚至用到了生物力学的一些基础概念来解释为什么某些动作会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离心负荷下的肌纤维损伤与修复”的讨论,它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缓慢地放下重量比快速地拉起重量更能有效促进肌肥大。这不仅仅是停留在“慢点做”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分子层面去解释这种训练模式的生理学优势。对于我这种训练年头较久,已经很难再通过简单增加重量来刺激肌肉增长的进阶者来说,这种对训练质量的深度挖掘,才是突破瓶颈的真正钥匙。这本书,可以说是为“老铁”们量身定做的进阶秘籍。
评分我不得不说,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对传统健美观念的“正名”之旅。它没有鼓吹那些哗众取宠的“速成秘诀”,反而坚定地站在了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作者对训练频率、容量(Volume)和强度(Intensity)这三大核心要素的阐述,构建了一个极其稳健的理论框架,让你在面对各种网络上流传的“新奇训练法”时,能够立刻用这套框架去衡量其合理性。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长期坚持的心理建设”的部分,它将训练的枯燥性用一种更宏大的目标感来包装,告诉你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肌肉的围度,更是一种自律和对身体的掌控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你如何成为自己训练的“总设计师”,而不是盲目的执行者。读完后,你会发现自己看待镜子里的身体的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只关注表面的肌肉线条,而是更加重视内部的力量结构和运动效率。这是一本能真正改变你训练生涯的书籍。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直击人心,那种厚重感和专业性扑面而来,让人立刻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肌肉训练领域深厚的积淀。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研读每一个章节,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能体会到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它似乎不仅仅罗列了一堆动作,更像是在搭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基础的生理学原理到进阶的周期化训练策略,都有详尽的阐述。特别是那些关于营养摄入与恢复的章节,看得出来作者在强调“训练只是过程的一部分,恢复才是生长的关键”这一核心理念。对于我这种过去只凭感觉瞎练的人来说,这种系统性的指导无疑是急需的指南针,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训练盲区,比如对离心收缩阶段的忽视,以及对训练变量调整的随意性。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个体化差异”的强调,书中并没有一刀切地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自己的身体反馈,这比那些只告诉你“每天做三组”的书籍要高明得多。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你耳边低语,告诉你每一步背后的逻辑,让你从“知道做什么”升级到“理解为什么这么做”。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书中的理论应用到下个月的训练计划中了,希望能借此突破平台期。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也值得称赞,尽管内容极其硬核,但视觉体验却非常友好。很多动作解析的图示清晰到几乎不需要文字辅助,每一个关节的角度、身体的姿态都被精确地捕捉了下来,这对于远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注意到,作者在介绍每个动作时,都会附带一个“常见错误及修正”的板块,这比市面上很多只展示标准动作的指南要实用一百倍。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实际操作中,真正难的是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书中对深蹲和硬拉这些“王牌动作”的解析尤其细致,它不仅仅停留在教你如何“做”一个标准深蹲,而是探讨了不同脚位、不同站距对不同肌群刺激的微小差异,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对训练科学的尊重。我感觉我买的不是一本简单的训练指南,而是一套可以随时翻阅的“动作诊断工具箱”,它能帮助我迅速排查训练中的潜在隐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