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为了大家搜索购买方便,现将本店声乐歌曲类图书链接整理至此,请戳您需要的文字进行浏览购买:
1.
2.
3.
4.
5.
6.
7.
9.
10.
12.
13.
14.
15.
16.
18.
基本信息 书名:音乐审美 编著: 蔡经华 开本:16 字数:241000 页数:169 定价:19 ISBN:978-7-5440-0594-4 出版社: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第1版
目录
章 音乐——生活中无处不在
第二章 音乐的起源
第三章 音乐与其他姐妹艺术的区别
第四章 音乐与其他姐妹艺术的结合
第五章 音乐中的模仿
第六章 音乐难道没有内容吗
第七章 你有“音乐细胞”吗?
第八章 音乐的耳朵
第九章 音乐的功能
第十章 乐音的四大属性
一 音高
二 音值
三 音强
四 音色
第十一章 音乐的骨骼——节奏
第十二章 音乐的灵魂——旋律
第十三章 丰富旋律的重要手段——和声
第十四章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的结构
一 什么是主题?
二 音乐主题如何发展?发展的手法是什么?
(一)重复
(二)变奏
(三)展开
(四)再现
(五)对比
三 常见典型曲式结构
(一)乐段(一部曲式)
(二)二段体(二部曲式)
(三)三段体(三部曲式)
(四)回旋曲式
(五)变奏曲式
(六)奏鸣曲式
(七)套曲曲式
(八)单乐章的混合、自由曲
第十五章 音乐的体裁
声乐体裁
一 我国民族民间声乐体裁
(一)民歌
(二)曲艺音乐
(三)群众歌曲
(四)中国歌舞音乐
(五)戏曲音乐
1.声乐部分
2.器乐部分
3.戏曲音乐的主要声腔
二 西方声乐体裁
(一)艺术歌曲
(二)声乐套曲
(三)歌剧
(四)康塔塔
(五)清唱剧
器乐体裁
一 我国民族的器乐体裁
二 西方音乐的器乐体裁
......
内容介绍
《音乐审美》从宏观到微观揭开音乐的神秘面纱,您认识、理解、欣赏音乐,在音乐的世界里遨游驰骋,在音乐的殿堂中浏览、徜徉。
本书与读者促膝谈心,面对面地阐述音乐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欣赏音乐,音乐美在何处,你有音乐细胞吗,什么是音乐的耳朵,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结构是什么,什么是良好的审美情趣,什么是流行音乐……本书从18个方面(每个方面均配有点晴之笔的范曲的谱例)详论细说欣赏音乐的要、特性和方法,给您一把启示的钥匙,在边读、边对照、边会、边哼边唱中,进入到音乐天地之中,进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境界,获得音乐之美的艺术享受。
本书为艺术丛书之一。
作为一个对声乐一直很感兴趣但又缺乏系统学习的人,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有些歌手唱歌那么好听,而我唱起来却总是差强人意。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声乐学习的大门。它的讲解非常系统,从最基础的发声原理,到不同声区的控制,再到情感的表达,几乎涵盖了声乐学习的方方面面。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气息运用”的讲解,作者用了大量的图示和比喻,把这个抽象的概念讲得非常清晰明了,让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气息那么重要,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它。而且,书中的练习方法也很多样,既有适合初学者的基础练习,也有一些进阶的技巧指导。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一些练习,虽然一开始会有些生涩,但慢慢地,我感觉自己的声音似乎真的有了一些变化。我不再只是盲目地模仿,而是开始理解了每一个发声动作背后的原理。这本书让我对声乐学习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方向,也让我重拾了学习的信心。
评分我之前对音乐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个人的喜好,觉得好听的就喜欢,不好听的就直接pass。这本书,尤其是其中关于“青年读物”的部分,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引导我认识音乐。它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语气,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年轻人生活的语言,探讨了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年轻人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自我、认知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流行音乐的分析,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否定或赞扬,而是深入剖析了流行音乐的特点、成因以及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流行音乐,也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和审美价值。读完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听的音乐,不再仅仅是关注旋律和歌词,而是开始思考它们所传达的意义,以及它们对我个人成长的影响。这本书让我觉得,音乐不仅仅是耳朵的享受,更是思想的启迪,是认识世界的一扇窗。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对“音乐审美”这个概念有点模糊,总觉得它太抽象,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点远。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只是抱着了解一下的心态。但读着读着,我发现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上来就讲那些高深的理论,而是从一些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能接触到的音乐场景入手,比如电影配乐、广告歌曲,甚至是广场舞的音乐,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这些音乐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感受。作者的语言非常通俗易懂,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一步步地带领我们走进音乐审美的世界。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情感共鸣”的章节,作者通过很多生动的例子,解释了音乐是如何触动我们内心的。读完这一部分,我突然觉得,原来音乐审美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就藏在我们身边,藏在我们每一次听到触动心灵的旋律时。这本书让我觉得,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心灵的对话。我迫不及待地想尝试去分析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看看我是否也能从中发现更多有趣的奥秘。
评分这本《艺术丛书系列 音乐审美 声乐教材 音乐美学 青年读物》我最近正在啃,说实话,内容相当厚重,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它更像是一本需要你坐下来,慢慢品味,反复琢磨的书。我比较喜欢它对音乐美学历史的梳理,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到近现代的各种美学流派,作者都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这对于我这样想要了解音乐美学发展脉络的读者来说,非常有帮助。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形式美”和“表现美”的辩证关系的讨论很感兴趣,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对这两种不同的审美取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然,有些理论性的东西确实比较烧脑,需要花时间去消化。但我相信,多读几遍,多思考一下,肯定会有收获。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深度和广度,它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入挖掘了音乐美学的核心问题,提供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观点。对于想要深入研究音乐美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就被它朴实无华的外表吸引了。没有那些花哨的封面设计,也没有为了吸引眼球而使用的夸张字体,一切都显得那么沉静,仿佛在低语着知识的力量。打开书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这大概是老派书籍特有的味道吧。翻阅几页,里面的排版也很是规整,字迹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服。我特别喜欢它在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上,会用小标题或者加粗的方式来突出重点,这对于我这样需要反复琢磨才能理解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插图,虽然不多,但都恰到好处,没有喧宾夺主,反而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我还在想,如果能有一些更加现代化的设计,比如二维码链接到一些相关的音乐片段,那就更完美了。不过,即使是现在这样,它也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正在尝试跟着书里的讲解来分析一些我熟悉的乐曲,虽然有些地方还需要查阅其他资料,但整体感觉是,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严谨、扎实,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