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
我试着找一些对现代作品或改编作品的独到之处,希望能在这本厚厚的“名曲集”中找到一些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发现这方面的内容相对薄弱,显得有些老旧。市场上的其他教材或乐谱集,即便是古典精选,也会努力纳入一些更贴近当代听众口味的改编版本,或者至少是二十世纪中后期的一些重要钢琴小品。但这本书似乎更偏爱那些“永恒的”名曲,而“通俗作品”和“改编作品”部分的选择显得保守且缺乏惊喜。很多改编的版本,我以前在其他教材里早就见过,而且通常那些教材在视唱方面会做得更友好一些。它并没有提供任何令人眼前一亮的改编思路或者现代演奏技巧的示范。如果想学习如何将管弦乐织体有效转化为钢琴语言,或者探索一些现代和声在古典曲目改编中的应用,这本书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更像是一个上个世纪的选曲目录,而非面向未来的钢琴精粹。
评分关于曲目的版本考据,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显得过于草率,缺乏必要的注释和版本说明,这对于追求准确性的演奏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比如,同样是贝多芬的奏鸣曲选段,不同版本的指法、速度标记乃至力度记号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些细节往往是音乐诠释的关键所在。然而,翻阅全书,我们看到的只是最基础的记谱,缺少了任何一位知名演奏家或学者的版本提示。这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基础曲谱的集合,而不是一个“精粹”的版本。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历史背景或者演奏风格的简要说明,哪怕只是在开篇的一小段文字也好,这样至少能帮助读者理解这些作品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现在,这本书只是冷冰冰地呈现了音符,却剥夺了音乐的“温度”和“故事感”,对于想要深入理解古典音乐内涵的学习者来说,信息的缺失感非常明显。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选曲范围确实广得惊人,但这种“大而全”也带来了“深而不精”的问题。它似乎想囊括从巴赫到二十世纪后期的一切风格,结果就是每种风格都只蜻蜓点水般地触及了一下。我尤其关注了歌剧选曲的部分,希望能找到一些改编得既忠于原著又适合钢琴独奏的精彩演绎,但读下来感觉很多改编都显得有些生硬,像是直接把乐队声部硬塞进了钢琴上,缺乏了钢琴作为独立乐器的美感和表现力。例如,那些宏大的瓦格纳片段,在书本上看起来像是密集的黑色块状物,演奏起来的难度和最终效果恐怕会大打折扣。说实话,我宁愿看到一本只专注于某一时期或某一类作品的精选集,那样至少在艺术处理上会更有深度和一致性。这种广度让人在选择练习曲目时反而无所适从,每次翻开都像在进行一场随机抽奖,不知道下一页等待我的是赋格的严谨,还是德彪西的印象派色彩。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简直让人头疼,拿到手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密密麻麻的五线谱,几乎没有留白,看起来就像是把所有的曲子一股脑儿塞进了一本书里。尤其是那些复杂的和弦和快速的音型,本来在钢琴上就已经够挑战了,现在印刷出来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我本想着能有些针对性的练习建议或者不同难度的标记,但翻遍全书,除了曲名和作者,几乎没有多余的指导。对于一个想系统提升自己演奏技巧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简直是灾难。它更像是一个“曲目大杂烩”,把所有能想到的“名曲”都堆砌在一起,却没有提供任何有效学习的路径图。比如,对于肖邦的夜曲,我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踏板运用和触键细腻度的说明,但这里只有冰冷的音符。更别提那些所谓的“通俗作品”和“改编作品”,它们的编配风格差异极大,缺乏统一的风格导向,让人不知道该以何种心态去面对下一首曲子。总之,实用性打了折扣,更像是一本为专业人士准备的参考资料集,而非教学用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老实讲,配不上“精选名曲”这个称号。我拿到后很快就发现,纸张的厚度明显不够,而且光泽度太高,在室内灯光下反光严重,练习时需要不断调整角度才能看清谱面,对眼睛的负担太重了。更让我不满意的是它的胶装方式,仅仅翻开几次,某些页码之间的连接处就开始出现轻微的松动迹象。对于一本需要频繁翻阅、甚至需要平铺在钢琴架上的乐谱来说,耐用性是至关重要的考量。我担心如果经常练习那些需要大幅度展开的乐章,这本书可能坚持不了多久。而且,装订线的设计似乎也没有考虑到钢琴演奏的需求,翻到中间部分时,书本很难完全平摊,演奏者不得不一只手去按压书页,这无疑分散了演奏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演奏那些需要双手高度协调的段落时,简直是雪上加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