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演奏法 龚一 著 器乐 音乐理论书籍 汇龚一先生研琴之大成,彰琴学大家传琴之心旨!

古琴演奏法 龚一 著 器乐 音乐理论书籍 汇龚一先生研琴之大成,彰琴学大家传琴之心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龚一 著
图书标签:
  • 古琴
  • 演奏
  • 音乐理论
  • 器乐
  • 龚一
  • 传统音乐
  • 国乐
  • 文化艺术
  • 音乐教材
  • 琴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五缘图书音像旗舰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25721
商品编码:28099137667
包装:精装
开本:1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该书为龚一先生古琴演奏法详解,为龚一先生经多年的学习研究与实践,集众家之长,并融会多种流派,自成一体、独树一帜,收集、整理了大量传统琴曲,并对琴曲进行了大胆而稳重的革新,推出了五线记谱法,在书中均有一一体现。对推进古琴的学术研究,传播古琴文化,提高琴人的素质,引导古琴的发展,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该书的出版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


内容简介

《古琴演奏法》为琴学丛刊中一册,是龚一先生三十余年来从事古琴演奏和教学工作的一些经验体会。书中他正式推出了五线记谱法,还为古琴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批不可多得的创作琴曲和传统琴曲,充实了古琴教材,是琴友们值得收藏的精品。

本书的结构编排分文字部分与乐曲部分,文字部分对各种技法指法的操作要领作了较为详尽的注释。乐曲部分都由五线谱记成,分练习曲、小曲、古代乐曲、新琴曲与移植乐曲四部分,传统琴曲中又集刊了前辈代表性琴家的代表曲目。每部分又都由古琴新记谱法——“古琴五线记谱法”(五线谱实际音高的记录与简单符号)和五线谱加减字谱的双行谱记成。两种记谱法在乐曲的难易程度编排上都由浅及深、由易及难。“古琴五线记谱法”有着详细的文字解说,经仔细研读可通晓其记谱法则。

龚一先生撰写的这本《古琴演奏法》,在教材、教法和记谱法上做了许多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事,它的出版将对古琴音乐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江苏启东人,1957年至1966年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及本科古琴专业。师承张正吟、夏一峰、张子谦、顾梅羹、刘景韶等多位琴家。六十余载的古琴音乐学习和思考,于演奏、教学、研究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当今古琴教学法、优秀传统艺术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有新的思考,其教授过的学生现已为多所音乐学院教授。曾在海内外多地举行过个人独奏音乐会及专题讲演。出版专著有《古琴演奏法》、《古琴新谱》及十余张CD专辑,发表专业文论五十余篇。作品曾获1984—1985年“上海文学艺术奖”、“中国金唱片奖”(第五届)、2012年度*佳唱片奖、2013年*佳古琴演奏奖。曾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现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中国琴会)会长、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目录

上 篇 演奏法

一、古琴音乐的概况 — ——————————————————————————— 1

二、古琴的结构与特点 — —————————————————————————— 6

1. 古琴的结构 — —————————————————————————————— 6

2. 古琴的特点 — —————————————————————————————— 10

三、古琴弦的装置及古琴的放置 — —————————————————————— 12

1. 古琴弦的装置 — ————————————————————————————— 12

2. 古琴的放置 — —————————————————————————————— 13

四、古琴的音域、泛音、琴弦的定音及校弦法 — ———————————————— 14

1. 古琴的音域、泛音 — ——————————————————————————— 14

2. 古琴弦的定音 — ————————————————————————————— 15

3. 古琴校弦法 — —————————————————————————————— 16

五、古琴的常用定弦弦式与特殊定弦弦式 — —————————————————— 18

1. 六种常用的定弦弦式 — —————————————————————————— 19

2. 四种特殊的定弦弦式 — —————————————————————————— 22

六、古琴传统记谱法及其指法技法符号 — ——————————————————— 26

1. 文字谱与减字谱 — ———————————————————————————— 26

2. 右手指法 — ——————————————————————————————— 27

3. 右手复合指法 — ————————————————————————————— 28

4. 左手指法、技法 — ———————————————————————————— 30

5. 左右手关联技法 — ———————————————————————————— 33

6. 注释减字 — ——————————————————————————————— 33

7. 减字谱读法 — —————————————————————————————— 35

七、左右手指法要领及弹琴坐势 — —————————————————————— 36

1. 右手姿势与指甲形状的要求 — ——————————————————————— 36

2. 右指弹弦五要领 — ———————————————————————————— 37

3. 右手几种指法的说明 — —————————————————————————— 38

4. 左手指法要领 — ————————————————————————————— 39

5. 弹琴坐势及琴桌尺度 — —————————————————————————— 41

八、古琴记谱法的改革及方案设计 — ————————————————————— 42

1. 古代古琴记谱法的衍变 — ————————————————————————— 42

2. 古琴“五线记谱法”的设计与说明 — ———————————————————— 44

3. 古琴“五线记谱法”的记谱规则 — ————————————————————— 46

九、练习曲二十首 — ———————————————————————————— 49

1. 空弦弦序练习一 — ———————————————————————————— 49

2. 空弦弦序练习二 — ———————————————————————————— 50

3. 空弦弦间关系练习 — ——————————————————————————— 50

4. 空弦同弦“抹挑勾剔”练习 — ——————————————————————— 51

5. 空弦“轮指”练习一 — —————————————————————————— 51

6. 空弦“轮指”练习二 — —————————————————————————— 52

7. 空弦“叠蠲”练习 — ——————————————————————————— 53

8. 空弦力度练习(自编指法) ————————————————————————— 53

9. 空弦三连音练习 — ———————————————————————————— 54

10. 空弦综合练习 —————————————————————————————— 55

11. 泛音练习 ———————————————————————————————— 55

12.各弦音位音阶练习 ———————————————————————————— 57

13. 音位音阶综合练习 ———————————————————————————— 60

14.“进复、退复”练习 — —————————————————————————— 62

15. 综合练习 ———————————————————————————————— 63

16. 上准音位练习 —————————————————————————————— 64

17. 三度和音练习 —————————————————————————————— 65

18. 三和弦练习 ——————————————————————————————— 65

19. 分弦同音音位练习 ———————————————————————————— 66

20. 节奏节拍练习 —————————————————————————————— 68

下 篇 乐 曲

一、小型乐曲十首 — ———————————————————————————— 73

1. 儿 歌 — ———————————————————————————————— 73

2. 映山红 — ———————————————————————————————— 73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音乐理论的书籍简介,内容详尽,不包含您提供的《古琴演奏法 龚一 著》的信息: 《和声的织体:西方音乐体系的结构与演变》 作者:[此处留空,或使用笔名以增加真实感] 出版社:[此处留空,或使用虚构出版社名称] 装帧:精装/函套 页数:约 980 页(含大量乐例与图表) --- 内容提要: 《和声的织体:西方音乐体系的结构与演变》并非一部单纯的技法手册,而是一部深度探究西方音乐核心——和声——其内在逻辑、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美学意义的宏大论著。本书旨在超越基础的“如何进行和弦连接”的层面,深入剖析和声作为一种组织声音的结构性力量,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塑造了音乐的表达力与情感深度。 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从根源性的“音高组织”谈起,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音乐理论知识体系。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音乐素养,将枯燥的规则转化为生动的音乐图景,引领读者穿梭于巴洛克时期的对位律法、古典主义的奏鸣曲结构,直至浪漫主义的色彩和声以及二十世纪的十二音体系,全面而细致地展现了和声语言的演变轨迹。 核心章节与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声音的基石——音高组织与早期调性 本部分奠定了全书的理论基础。它首先回顾了前调性音乐(如中世纪圣咏和文艺复兴复调)中,音高是如何通过“纯粹的音程关系”而非现代的“调性功能”来组织音乐的。重点阐述了纯律、中庸全音律到十二平均律的过渡,以及平均律如何为后世的调性体系提供了必要的“稳定与流动”的张力基础。随后的章节详细解析了大小调的起源,特别是巴赫时代之前,大调与小调在情感色彩上的细微差异及功能确立过程。 第二部分:功能和声的黄金时代——巴洛克至古典主义 这是全书篇幅最宏大、分析最为细致的部分。作者没有满足于讲解“V-I”的简单功能替代,而是深入探讨了调性张力的生成机制。 对位与和声的互动: 重点解析了巴赫作品中,旋律线条对垂直和声结构的支配作用。通过大量的赋格与众赞歌实例,揭示了“旋律驱动的和声”是如何在不牺牲逻辑性的前提下,实现复杂色彩的。 古典和声的规范化: 详细梳理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创作范式。深入分析了主题发展中的和声“路径选择”,例如如何通过远关系转调来扩展音乐空间,以及奏鸣曲式中“呈示部解决”与“再现部回归”的和声心理学。特别剖析了减七和弦在制造戏剧性冲突与情感模糊性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部分:色彩的扩张——浪漫主义的和声革命 随着音乐情感表达的需求激增,传统功能和声的边界开始被试探甚至打破。本部分聚焦于李斯特、瓦格纳、德彪西等大师如何扩展和声的“语汇”。 色彩和声的引入: 系统梳理了九和弦、十一和弦、挂留和弦的常态化应用,并分析了它们如何削弱了传统的主导功能性。 瓦格纳与“和声的无限延伸”: 对《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标志性和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探讨了其“非解决性”如何服务于无尽的渴望与渴求这一母题。 印象主义的和声: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创新点之一。作者以分析德彪西的作品为主线,详细阐述了平行和弦、五度/四度和弦、全音阶和弦的使用原则,强调了和声从“功能驱动”向“音色(Timbre)驱动”的本质转变。 第四部分:理性的回归与体系的解构——二十世纪的和声探索 进入二十世纪,西方音乐理论面临着调性的“失效”与新的组织原则的构建。本书对这一时期的探索进行了梳理,而非简单的罗列。 荀白格的“十二音体系”: 深入解释了音列如何作为一种“等值结构”来取代传统的调性中心,分析了其在平衡听觉感知与逻辑结构上的精妙之处。 新古典主义的和声回溯: 探讨了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如何借鉴巴洛克对位与古老的调式音阶,形成一种“新调性”,这种调性建立在对历史元素的解构与重组之上。 集合理论的初步引入: 简要介绍了集合理论(Set Theory)在分析无调性音乐时所提供的抽象工具,为读者理解更前沿的音乐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1. 结构化的历史视野: 本书将和声视为一个动态演进的有机体,而非静态规则的堆砌。每一种新和声的出现,都被置于其时代背景下,探讨其产生的“必要性”。 2. 严谨的分析方法: 书中包含数以百计的乐例摘录,并辅以清晰的和声功能标记图表,确保理论的阐述能够立即在实际听觉材料中得到印证。 3. 跨学科的渗透: 作者不避讳地将心理声学、美学哲学的观点融入到对和声效果的分析中,使读者不仅知其“如何”,更能理解其“为何”。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所有对西方音乐体系有深入研究兴趣的音乐学院学生、专业演奏家、作曲家,以及对音乐理论有较高要求的音乐爱好者和研究人员。它将是梳理、深化并超越传统和声学知识体系的权威性参考读物。阅读本书,将使您对音乐中那些“动人”的瞬间,拥有透彻的理解力与洞察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古琴演奏法》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静而雅致的古风,淡雅的色彩搭配上古朴的字体,让人一看便知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我虽然并非专业古琴演奏者,但对古琴音乐素来情有独钟,常常在闲暇时翻听一些名家演奏,感受那份遗世独立的韵味。这次偶然得知龚一先生集毕生心血写就此书,心中是万分期待的。我尤其好奇,这位被誉为“琴学大家”的龚一先生,将如何将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琴心得、演奏技法以及对古琴艺术的理解,以一种直观易懂、又富含深意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我设想,书中定然会包含大量关于古琴基础知识的讲解,比如如何挑选一把好琴,如何认识琴轸、岳山、琴徽等各个部件,以及如何正确地抱琴、坐姿等,这些都是新手入门的基石。更令人期待的是,书中能否如同提炼珍宝一般,将龚一先生在无数次的弹拨、揉按、滑按等指法动作中领悟到的“神韵”和“意境”一一剖析,让我们这些旁观者也能窥见一斑,甚至在日后接触古琴时,能有初步的感悟。毕竟,古琴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技巧的精湛,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评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古琴演奏中“意境”的塑造有着独到的见解。这并非是市面上常见的那些仅侧重于指法讲解的书籍可以比拟的。龚一先生在书中反复强调,“弹琴不仅仅是手的事情,更是心的事情”。我理解,这意味着演奏者需要在弹奏的每一个瞬间,都调动自己的情感,去体会曲子所要表达的意境,然后将这份情感通过指尖的微妙变化传递出去。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来帮助我们培养这种“用心弹琴”的能力?比如,在弹奏《阳关三叠》时,如何去体会离别之情?在弹奏《渔樵问答》时,又如何去表现那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这方面的指导,因为这恰恰是区分普通演奏者和真正艺术家的关键。能够“传琴之心旨”,将古琴演奏的精髓代代相传,这正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也是我希望从中学到的。

评分

我刚拿到这本书,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从目录和开篇的一些章节浏览,就已经被深深吸引了。那种严谨而又充满温度的文字,仿佛龚一先生就坐在我面前,循循善诱地讲述着古琴的奥秘。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泛音”、“按音”和“滑音”等基本指法的阐述。在我听来,这些指法所发出的声音,或如珠落玉盘,或如溪水潺潺,或如山峦回响,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情和情绪。我想,龚一先生定然会对这些指法的细微之处进行深入的剖析,例如如何控制指力的大小、角度的轻微变化,如何配合气息的吐纳,才能在拨弦的刹那,发出最能打动人心的声音。书的封面宣传中提到“汇龚一先生研琴之大成”,这让我对书中那些可能涉及到的更深层次的演奏技巧和音乐处理方法充满了好奇。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才能在演奏中注入“情感”,如何才能让每一首古琴曲都成为一次“心灵的对话”,而不仅仅是机械的指法练习。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古琴有着浓厚兴趣但实践经验尚浅的爱好者来说,这本集大成之作无疑是一座宝库,等待我去发掘。

评分

读完书中关于古琴历史演变和文化意义的部分,我才真正体会到,这部《古琴演奏法》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一本演奏指南,更像是一部关于古琴的“百科全书”,将古琴从一个抽象的音乐符号,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有历史、有故事的文化载体。我特别佩服龚一先生在书中对不同流派的古琴演奏风格的梳理和比较,例如“虞山吴派”的沉静含蓄,“广陵派”的飘逸洒脱,这些细致的描述,让我仿佛置身于不同的时代,聆听着不同琴家的心声。书中对历代著名琴曲的赏析,也是我非常喜欢的部分。龚一先生是如何在字里行间,描绘出《流水》的奔腾,《梅花三弄》的孤傲,《广陵散》的悲壮?我渴望从中学习到如何去“读懂”一首古琴曲,如何在演奏中找到与曲子灵魂的共鸣。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看到了龚一先生在古琴研究领域的深厚功底,也让我对古琴艺术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部《古琴演奏法》在我看来,绝非一本普通的乐器演奏教材。从标题“器乐 音乐理论书籍”可以看出,它所承载的内容远超于简单的指法教学。我猜测,书中很可能会深入探讨古琴在音乐理论层面的独特性,比如古琴的调式、音律、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音乐体系。龚一先生作为一位声名卓著的琴学大家,他对古琴的理解必定是深刻而全面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否对古琴的“琴道”有所阐述,所谓的“琴道”,不仅仅是弹奏技巧,更包含了一种人生哲学和修养境界。书中是否会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何古琴会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四艺”之首?它所传达的,是否是一种“天人合一”、“宁静致远”的东方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长久以来对古琴艺术的疑问,让我不仅仅停留在“听”的层面,更能通过这本书,去“悟”古琴的内涵。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度解析,对于真正理解和欣赏古琴音乐至关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