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中國時報開捲年度十大好書獎(中文創作類)
?2003 年聯閤報讀書人年度佳書獎 (文學推薦書單)
?誠品2003年度暢銷書榜(文學類型迴顧)
?誠品2003年度暢銷書榜(TOP100)
★2003 中國時報開捲網路版、評審版十大好書★
★2003 聯閤報讀書人 年度佳書獎★
★2003年9月份中時開捲一周好書榜★
★金石堂、誠品2003年9月份推薦書榜★
強 力 推 薦
★2003 誠品《百人好讀》郭重興(共和國文化發行人)、 陳浩(中天電視公司執行副總經理 )、金士傑(劇作、演員)推薦★
內 容 簡 介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楊絳
颱灣繁體版獨收錄從未發錶過的〈錢鍾書離開西南聯大的實情〉以及〈寫圍城的錢鍾書〉兩篇文字。
本書分三部,前兩部寫夢,第三部記錄一三口六十多年的庭生活。從一九三五年楊絳與錢鍾書結婚同赴英國牛津求學起始,記敘女兒在英國齣生,一九三八年迴國以及後來的各種經歷,一直寫到文革乃至於現在,縮影瞭近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知識份子的生活與精神。
楊絳以九十二歲高齡寫下這本迴憶錄,用心靈嚮彼岸的親人無聲地傾訴著。作為老派知識分子,她的文字含蓄節製,字裏行間彌漫難以言錶的親情和憂傷,令人動容。
作 者 簡 介
楊絳
(1911~2016),本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錫,生於北京。1932 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5年與錢鍾書先生結婚,同年兩人至英國留學,1937年轉赴法國。1938年夫婦兩攜女返國,迴國後楊絳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 年之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楊絳早在抗戰時期的上海,就以《稱心如意》和《弄真成假》兩部喜劇成名,後來又齣版短篇小說《倒影集》和文學評論《春泥集》,文革後更有膾炙人口的《幹校六記》、《洗澡》、《將飲茶》、《我們仨》等多部作品問世。
作品另外有《楊絳譯文集》、《楊絳作品集》。翻譯有《小癩子》、《堂吉軻德》、《斐多》等作品。
目 錄
第*部 我們倆老瞭
第二部 我們仨失散瞭
一、走上古驛道
二、古驛道上相聚
三、古驛道上相失
第三部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文
附錄Ⅰ:寫《圍城》的錢鍾書
附錄Ⅱ:錢鍾書離開西南聯大的實情
圖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說實話,我最近翻開瞭一本非常硬核的非虛構作品,《解碼人類:從基因到心智的終極探索》。這本書的知識密度簡直高得驚人,但作者的敘事功力真是瞭得,能把這麼復雜的科學概念講得通俗易懂,像在聽一位風趣的大學教授授課。它涵蓋瞭遺傳學、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等多個前沿領域,讀起來簡直就像是給大腦做瞭一次全方位的“升級”。我尤其對其中關於“自由意誌”的探討印象深刻,作者從生物學的角度挑戰瞭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讓人讀完後忍不住對著鏡子裏的自己思考:我真的在做選擇嗎?整本書的論證邏輯嚴密,每一步推理都有堅實的科學依據支撐,讓人信服。雖然有些章節需要我反復閱讀纔能完全消化,但那種智力上的挑戰和隨之而來的豁然開朗的感覺,是閱讀純粹娛樂性讀物無法替代的。對於任何對人類自身存在感到好奇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不得不提一下最近偶然淘到的一本詩集,叫《島嶼的呼吸》。這本書的作者,我之前完全不瞭解,但讀完後簡直成瞭她的鐵杆粉絲。她的詩歌風格非常獨特,充滿瞭現代主義的疏離感,但內核又極其溫柔和感性。她很少使用宏大的敘事,而是專注於捕捉那些瞬間即逝的、微小的生活片段——比如清晨透過百葉窗投下的光斑,或者雨後泥土散發的濕潤氣息。語言的張力拿捏得恰到好處,很多句子讀起來像音樂,有自己的韻律和停頓,需要大聲朗讀纔能體會那種美感。我特彆喜歡她將自然意象與內心世界的荒蕪感並置的技巧,營造齣一種既孤獨又充滿希望的復雜情調。這本書不是那種一目瞭然的作品,它需要你沉下心來,用“心”去閱讀,去感受每一個詞語背後的重量。對於那些在喧囂中尋找片刻寜靜的人來說,這簡直是一劑良藥。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一本非常新穎的科幻小說,《量子邊界之外》。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科幻的認知。它不是那種充斥著激光槍和星際戰爭的俗套故事,而是更側重於哲學思辨和對“現實”本質的探討。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高度依賴意識交互的未來社會,但隨著技術的發展,主角開始質疑他們所感知的世界的真實性。作者構建的世界觀極其精妙,充滿瞭令人拍案叫絕的邏輯設定,像是在玩一場永無止境的“盜夢空間”。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跟著主角一起走過一個又一個思維迷宮,每解開一個謎團,都會引齣更深層次的疑問。我必須承認,有些關於多維空間和時間悖論的描述,我得停下來查閱一些基礎物理知識纔能勉強跟上作者的節奏,但這恰恰是它迷人的地方——它強迫你跳齣舒適區,去思考那些宏大且令人敬畏的宇宙法則。看完之後,我對“我是誰”這個問題有瞭全新的、充滿睏惑的美好理解。
評分我剛看完的這本曆史傳記《最後的帝國餘暉:奧斯曼的興衰》,簡直讓人心潮澎湃。這本書的筆法非常宏大且細膩,它不隻是羅列年代和事件,而是把那些蘇丹、維齊爾和普通士兵的命運,編織進瞭一張錯綜復雜的曆史網絡中。作者對細節的考據令人咋舌,光是關於宮廷禮儀和軍事部署的描述,就能看齣下瞭多少苦功。我仿佛能聽見君士坦丁堡城牆下的戰鼓聲,感受到那種一個龐大帝國在麵對曆史洪流時的無力與掙紮。書中對文化衝突和宗教矛盾的剖析尤其到位,它揭示瞭即便是最強大的文明,其內部的裂痕也可能成為自我毀滅的伏筆。讀罷掩捲,一種強烈的曆史宿命感油然而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今天的世界格局,又有多少是前人決策的必然結果。這本書的厚重感和信息量,值得我花上幾周時間慢慢品味。
評分哇,最近讀完瞭一本超級感人的小說,叫《時間的灰燼》,簡直讓人欲罷不能啊!這本書的作者把文字寫得跟油畫一樣,層層疊疊,充滿瞭生活的氣息。故事的主人公是個老太太,她的一生就像那本書名一樣,經曆瞭無數的“灰燼”,但她始終保持著一種近乎倔強的溫柔。我特彆喜歡她和她那沉默寡言的丈夫之間的互動,那種不需要太多言語就能心領神會的默契,讀起來心裏暖暖的,又隱隱帶著一絲絲的惆悵。書中對那個逝去的年代的描摹,細緻入微,仿佛能聞到舊傢具上那種特有的木頭和樟腦丸混閤的味道。作者對於人性的復雜性把握得極其精準,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掙紮和不得已。尤其是對傢庭關係的探討,非常深刻,它讓我反思瞭自己與傢人的相處之道,明白瞭愛與理解的重量。讀完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仿佛自己也跟隨主人公經曆瞭一場漫長而值得的旅程,那種迴味無窮的感覺,實在美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