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清和,原名张茂林,出身于中医世家,当代著名茶人,知名茶学者。清和茶道、清和花道的创始人。国内著名的茶席、茶道空间设计师,茶道与茶席美学的推广者、践行者。长期以来,致力于茶道、香道、传统插花、中医、文玩等传统文化旳研习。
多年来,秉持“静为茶性,清为茶韵,和乃茶魂”的制茶、做茶理念,长期游学茶山,源头问茶,对茶类、茶史、茶性、茶器等,均有深刻地研究和论述。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科学理念为表达,深入浅出,对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视角与观点,深刻影响着国内健康饮茶、茶席设计、茶道美学及其对茶的进一步认识。代表作有《茶味初见》《茶席窥美》《茶路无尽》《茶与茶器》。
目 录(茶与茶器)上 篇
药食同源神农始
烹荼尽具青瓷生
素瓷雪色缥沫香
南青北白各有韵
人间相学事春茶
《茶经》奠定唐煎茶
唐代主流是饼茶
青瓷益茶越窑上
茶具茶器有分别
大宋点茶香弥漫
采择之精重茶白
松风涧水辨三沸
紫泥新品泛春华
兔毛倾看色尤宜
宋瓷淡雅难逾越
揉捻促进茶分化
元代青花釉里红
(茶味初见)立春
迎春正启流霞席 002
九曲红畔梅花开 005
不在梅边在茶边 010
雨水
雨水始华胭脂红 014
樱花红时茶饮白 016
玉兰花开春渐暖 019
惊蛰
惊蛰过后茶脱壳 022
一树梨花一溪月 025
石头寨里罐罐茶 029
春分
攸乐易武问茶忙 032
布朗山茶味最酽 035
景迈茶有花蜜香 040
清明
梨花清明染春深 045
茶路漫漫在江南 047
红袖添香伴读书 051
谷雨
问茶湖州访大茶 056
曾从顾渚山前过 060
安吉茶
立夏
桐木探香韭春窝 070
胜日寻芳建水陶 073
紫陌红尘初夏饮 077
小满
蜜脂泉瀹宝洪茶 083
桑葚红了有盈满 087
九华甘露境闲闲 090
芒种
碧螺春红饯花神 096
采艾端午奕清芳 099
含熏更有幽兰香 102
夏至
自笑禅心如枯木 107
夏至饮绿一阴生 109
虞美人映白牡丹 113
小暑
小暑听琴老茶香 118
凭海临风口噙香 121
教女学做荷花茶 124
大暑
一滴水中涅槃心 129
大暑随心闲吃茶 133
瀹饮千家寨古茶 138
茶席窥美(目录)
1.茶为席魂,心饮为上
2.茶席历史,繁简素丽
3.当下饮茶,温润泡法
4.基本茶席,贴心设计
5.茶席构成,阴阳和合
6.茶席美学,诗情画意
7.茶席插花,茗赏者上
8.常见茶席,精彩纷呈
9.茶席禁忌,古今有之
(茶路无尽)绿茶篇
绿茶汤清因芽贵
碧螺峰下明前春
西湖龙井豆花香
高氨低酚安吉白
竹下忘言对紫笋
恩施玉露遗唐韵
猴魁瓜片与松萝
黄茶篇
黄茶堆闷滋味醇
君山银针金镶玉
茶中故旧是蒙山
白茶篇
白茶清凉不揉炒
政和大白醇厚佳
福鼎白茶毫密布
乌龙茶篇
乌龙三红七分绿
武夷岩茶别有韵
墨绿观音重似铁
凤凰单丛数乌岽
台岛乌龙有古风
红茶篇
红茶醉人浓强鲜
正山小种桂圆汤
祁门红茶群芳最
滇红湖红竞生辉
黑茶篇
黑茶边销后发酵
普洱醇厚味最酽
冷观普洱生与熟
安化黑茶花色多
六堡独具槟榔香
芦溪安茶陈做药
藏茶又分南与西
花茶篇
茉莉理气散郁结
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有一种宁静致远的东方韵味,“静清和”三个字,一下子就勾勒出一种平和、淡雅的意境,让人心生向往。我一直觉得,品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内心对话的仪式。从书名就能感受到,这套“茶味、茶席、茶路、茶与茶器”的四部曲,一定是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茶的方方面面,从最根本的“茶味”开始,去感受茶叶本身的芬芳与甘醇,品味那份经过岁月沉淀的独特风味。接着,“茶席”的章节,想必会讲述如何布置一个能让人身心放松的品茶空间,如何在细节中体现主人的品味和对客人的用心,每一个摆件、每一束鲜花,甚至光线的明暗,都可能蕴含着别样的深意。而“茶路”则令人好奇,这是否意味着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探寻那些著名的茶产区,了解不同地域的茶文化,或是追溯茶的历史渊源,领略茶的千年传承?最后,“茶与茶器”的点睛之笔,更是将茶的体验推向了另一个高度,不同材质、不同造型的茶器,会如何影响茶汤的口感和香气,这之间的微妙联系,绝对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领着我对茶的认知,从浅尝辄止到细致入微,让我对这种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饮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评分我对茶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东方美学的迷恋,而《静清和品茶四部曲》这个名字,恰好点中了我的“穴位”。“静清和”三个字,就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透露着一种淡泊致远的精神。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茶味”究竟是怎样一种滋味,是苦涩后的甘甜,还是清冽中的醇厚?我猜想,作者会用极具诗意的语言,去描绘那些细微的味觉感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也能品到那份来自茶叶本身的纯粹。而“茶席”,我一直认为它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外化。是会看到如何布置一个充满禅意的茶席,让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主人的智慧和对生命的尊重?还是会分享一些关于茶道礼仪的精髓,让品茶的过程更加和谐有序?“茶路”这个概念,让我觉得它可能包含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关于人生的旅程,还是关于追寻内心的平和?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给我一种新的视角,让我不仅仅是品饮一杯茶,更能从中体悟到一种生活哲学。
评分拿到这套《静清和品茶四部曲》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份内敛而不张扬的设计感。我一直认为,好的书籍,从装帧到内容,都应该体现出一种恰到好处的“度”。“茶路”这个概念,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同于我通常理解的“茶文化”或是“茶史”,而更像是一种旅程,一种探索。我很好奇,作者笔下的“茶路”会是怎样的?是会带领我们穿越重重山峦,去探访那些隐匿在深山中的古茶园,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吗?还是会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去追寻茶传播的足迹,了解它在不同文明中的演变?亦或是,是一种更个人化的“茶路”,关于作者自己与茶相遇、相知、相融的独特心路历程?“茶与茶器”的部分,更是让我期待,我一直觉得,一把好的茶壶,能够让茶叶的香气得到更好的释放,甚至让口感变得更加醇厚。这本书,会不会详细介绍各种材质的茶具,比如紫砂、瓷器、玻璃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最适合冲泡的茶类?总而言之,这套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关于茶的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传递。
评分一翻开这本《静清和品茶四部曲》,就被它那股沉静而又厚重的气息所吸引。我个人对茶的了解可以说是“零基础”,平时也只是偶尔喝喝,但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就有一种莫名的魔力,让我忍不住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特别是“茶味”这个部分,我很好奇它会如何去描绘一种味道,毕竟“滋味”这种东西,是那么的抽象又难以言表。是像品鉴葡萄酒一样,有各种复杂的香气和口感的描述吗?还是会更注重茶在口中留下的那种回甘和余韵?我甚至联想到,作者会不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辨别不同茶叶品质的技巧,比如茶叶的外形、干茶的香气,甚至是冲泡后的茶汤颜色,这些都是我非常想学习的。而“茶席”的篇章,我猜想会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会不会有精美的插图,展示不同风格的茶席布置?我一直觉得,一个优雅的茶席,能够极大地提升品茶的仪式感,也能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茶世界的大门,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感受到茶的魅力。
评分这套《静清和品茶四部曲》,光是书名就足够让人心生涟漪。“茶与茶器”是我最先注意到的部分,因为我一直觉得,茶的灵魂在于它的滋味,而茶器的选择,则像是为这份灵魂量身打造的衣裳。我好奇,作者会如何去解读茶与茶器之间的“缘分”?是会详细介绍不同材质的茶壶,比如紫砂壶的温润,盖碗的透亮,又或者是玻璃杯的纯净,它们分别适合冲泡哪种茶,又会如何影响茶汤的风味?甚至,我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茶宠、茶盘、公道杯等辅助茶具的介绍,以及它们在整个品茶过程中的作用。除了茶器,我同样对“茶席”这个章节充满了期待。我猜想,作者会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精心布置的茶空间,从色彩的搭配,到器物的选择,再到香氛的营造,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蕴含着独到的匠心。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让我对如何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既美观又实用的茶席,获得一些灵感。这套书,感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茶道大师,在向我们娓娓道来茶的千年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