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清和,原名張茂林,齣身於中醫世傢,當代著名茶人,知名茶學者。清和茶道、清和花道的創始人。國內著名的茶席、茶道空間設計師,茶道與茶席美學的推廣者、踐行者。長期以來,緻力於茶道、香道、傳統插花、中醫、文玩等傳統文化旳研習。
多年來,秉持“靜為茶性,清為茶韻,和乃茶魂”的製茶、做茶理念,長期遊學茶山,源頭問茶,對茶類、茶史、茶性、茶器等,均有深刻地研究和論述。以傳統中醫理論為基礎,以現代科學理念為錶達,深入淺齣,對茶形成瞭自己獨特的視角與觀點,深刻影響著國內健康飲茶、茶席設計、茶道美學及其對茶的進一步認識。代錶作有《茶味初見》《茶席窺美》《茶路無盡》《茶與茶器》。
目 錄(茶與茶器)上 篇
藥食同源神農始
烹荼盡具青瓷生
素瓷雪色縹沫香
南青北白各有韻
人間相學事春茶
《茶經》奠定唐煎茶
唐代主流是餅茶
青瓷益茶越窯上
茶具茶器有分彆
大宋點茶香彌漫
采擇之精重茶白
鬆風澗水辨三沸
紫泥新品泛春華
兔毛傾看色尤宜
宋瓷淡雅難逾越
揉撚促進茶分化
元代青花釉裏紅
(茶味初見)立春
迎春正啓流霞席 002
九麯紅畔梅花開 005
不在梅邊在茶邊 010
雨水
雨水始華胭脂紅 014
櫻花紅時茶飲白 016
玉蘭花開春漸暖 019
驚蟄
驚蟄過後茶脫殼 022
一樹梨花一溪月 025
石頭寨裏罐罐茶 029
春分
攸樂易武問茶忙 032
布朗山茶味最釅 035
景邁茶有花蜜香 040
清明
梨花清明染春深 045
茶路漫漫在江南 047
紅袖添香伴讀書 051
榖雨
問茶湖州訪大茶 056
曾從顧渚山前過 060
安吉茶
立夏
桐木探香韭春窩 070
勝日尋芳建水陶 073
紫陌紅塵初夏飲 077
小滿
蜜脂泉瀹寶洪茶 083
桑葚紅瞭有盈滿 087
九華甘露境閑閑 090
芒種
碧螺春紅餞花神 096
采艾端午奕清芳 099
含熏更有幽蘭香 102
夏至
自笑禪心如枯木 107
夏至飲綠一陰生 109
虞美人映白牡丹 113
小暑
小暑聽琴老茶香 118
憑海臨風口噙香 121
教女學做荷花茶 124
大暑
一滴水中涅槃心 129
大暑隨心閑吃茶 133
瀹飲韆傢寨古茶 138
茶席窺美(目錄)
1.茶為席魂,心飲為上
2.茶席曆史,繁簡素麗
3.當下飲茶,溫潤泡法
4.基本茶席,貼心設計
5.茶席構成,陰陽和閤
6.茶席美學,詩情畫意
7.茶席插花,茗賞者上
8.常見茶席,精彩紛呈
9.茶席禁忌,古今有之
(茶路無盡)綠茶篇
綠茶湯清因芽貴
碧螺峰下明前春
西湖龍井豆花香
高氨低酚安吉白
竹下忘言對紫筍
恩施玉露遺唐韻
猴魁瓜片與鬆蘿
黃茶篇
黃茶堆悶滋味醇
君山銀針金鑲玉
茶中故舊是濛山
白茶篇
白茶清涼不揉炒
政和大白醇厚佳
福鼎白茶毫密布
烏龍茶篇
烏龍三紅七分綠
武夷岩茶彆有韻
墨綠觀音重似鐵
鳳凰單叢數烏崬
颱島烏龍有古風
紅茶篇
紅茶醉人濃強鮮
正山小種桂圓湯
祁門紅茶群芳最
滇紅湖紅競生輝
黑茶篇
黑茶邊銷後發酵
普洱醇厚味最釅
冷觀普洱生與熟
安化黑茶花色多
六堡獨具檳榔香
蘆溪安茶陳做藥
藏茶又分南與西
花茶篇
茉莉理氣散鬱結
一翻開這本《靜清和品茶四部麯》,就被它那股沉靜而又厚重的氣息所吸引。我個人對茶的瞭解可以說是“零基礎”,平時也隻是偶爾喝喝,但這本書的封麵和書名就有一種莫名的魔力,讓我忍不住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特彆是“茶味”這個部分,我很好奇它會如何去描繪一種味道,畢竟“滋味”這種東西,是那麼的抽象又難以言錶。是像品鑒葡萄酒一樣,有各種復雜的香氣和口感的描述嗎?還是會更注重茶在口中留下的那種迴甘和餘韻?我甚至聯想到,作者會不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辨彆不同茶葉品質的技巧,比如茶葉的外形、乾茶的香氣,甚至是衝泡後的茶湯顔色,這些都是我非常想學習的。而“茶席”的篇章,我猜想會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會不會有精美的插圖,展示不同風格的茶席布置?我一直覺得,一個優雅的茶席,能夠極大地提升品茶的儀式感,也能讓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寜靜。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茶世界的大門,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感受到茶的魅力。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有一種寜靜緻遠的東方韻味,“靜清和”三個字,一下子就勾勒齣一種平和、淡雅的意境,讓人心生嚮往。我一直覺得,品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與內心對話的儀式。從書名就能感受到,這套“茶味、茶席、茶路、茶與茶器”的四部麯,一定是帶領讀者深入探索茶的方方麵麵,從最根本的“茶味”開始,去感受茶葉本身的芬芳與甘醇,品味那份經過歲月沉澱的獨特風味。接著,“茶席”的章節,想必會講述如何布置一個能讓人身心放鬆的品茶空間,如何在細節中體現主人的品味和對客人的用心,每一個擺件、每一束鮮花,甚至光綫的明暗,都可能蘊含著彆樣的深意。而“茶路”則令人好奇,這是否意味著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探尋那些著名的茶産區,瞭解不同地域的茶文化,或是追溯茶的曆史淵源,領略茶的韆年傳承?最後,“茶與茶器”的點睛之筆,更是將茶的體驗推嚮瞭另一個高度,不同材質、不同造型的茶器,會如何影響茶湯的口感和香氣,這之間的微妙聯係,絕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智者,引領著我對茶的認知,從淺嘗輒止到細緻入微,讓我對這種古老而又充滿魅力的飲品,有瞭更深的理解和熱愛。
評分這套《靜清和品茶四部麯》,光是書名就足夠讓人心生漣漪。“茶與茶器”是我最先注意到的部分,因為我一直覺得,茶的靈魂在於它的滋味,而茶器的選擇,則像是為這份靈魂量身打造的衣裳。我好奇,作者會如何去解讀茶與茶器之間的“緣分”?是會詳細介紹不同材質的茶壺,比如紫砂壺的溫潤,蓋碗的透亮,又或者是玻璃杯的純淨,它們分彆適閤衝泡哪種茶,又會如何影響茶湯的風味?甚至,我期待能看到一些關於茶寵、茶盤、公道杯等輔助茶具的介紹,以及它們在整個品茶過程中的作用。除瞭茶器,我同樣對“茶席”這個章節充滿瞭期待。我猜想,作者會帶領我們走進一個又一個精心布置的茶空間,從色彩的搭配,到器物的選擇,再到香氛的營造,每一個細節都可能蘊含著獨到的匠心。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讓我對如何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既美觀又實用的茶席,獲得一些靈感。這套書,感覺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茶道大師,在嚮我們娓娓道來茶的韆年故事。
評分拿到這套《靜清和品茶四部麯》時,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份內斂而不張揚的設計感。我一直認為,好的書籍,從裝幀到內容,都應該體現齣一種恰到好處的“度”。“茶路”這個概念,讓我眼前一亮,它不同於我通常理解的“茶文化”或是“茶史”,而更像是一種旅程,一種探索。我很好奇,作者筆下的“茶路”會是怎樣的?是會帶領我們穿越重重山巒,去探訪那些隱匿在深山中的古茶園,感受大自然的饋贈嗎?還是會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去追尋茶傳播的足跡,瞭解它在不同文明中的演變?亦或是,是一種更個人化的“茶路”,關於作者自己與茶相遇、相知、相融的獨特心路曆程?“茶與茶器”的部分,更是讓我期待,我一直覺得,一把好的茶壺,能夠讓茶葉的香氣得到更好的釋放,甚至讓口感變得更加醇厚。這本書,會不會詳細介紹各種材質的茶具,比如紫砂、瓷器、玻璃等,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和最適閤衝泡的茶類?總而言之,這套書給我一種感覺,它不僅僅是關於茶的知識,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傳遞。
評分我對茶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對東方美學的迷戀,而《靜清和品茶四部麯》這個名字,恰好點中瞭我的“穴位”。“靜清和”三個字,就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畫,透露著一種淡泊緻遠的精神。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茶味”究竟是怎樣一種滋味,是苦澀後的甘甜,還是清冽中的醇厚?我猜想,作者會用極具詩意的語言,去描繪那些細微的味覺感受,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也能品到那份來自茶葉本身的純粹。而“茶席”,我一直認為它是一個人的精神世界的外化。是會看到如何布置一個充滿禪意的茶席,讓每一個細節都透露著主人的智慧和對生命的尊重?還是會分享一些關於茶道禮儀的精髓,讓品茶的過程更加和諧有序?“茶路”這個概念,讓我覺得它可能包含瞭更深層次的思考,是關於人生的旅程,還是關於追尋內心的平和?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給我一種新的視角,讓我不僅僅是品飲一杯茶,更能從中體悟到一種生活哲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