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2011-2013年天津市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集 |
| 定价 | 38.00 |
| ISBN | 9787310048328 |
| 出版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 作者 |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思想政治教育处 |
| 编号 | 1201159925 |
| 出版日期 | 2015-07-01 |
| 印刷日期 | 2015-07-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224.00千字 |
| 页数 | 239 |
| D1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前沿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项目化管理可行性研究——以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为例一孙萌鞠磊陈奇杰 浅析高校学生间冲突管理的目标及应对策略 转专业学生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南开大学转专业学生的调研分析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机制系统化研究 D1二篇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CDIO模式与高职素质教育的关联性研究 坚持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探讨 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 南开大学理工类本科学生科研创新状况调查研究 D1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调查及现状分析——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 浅析同伴心理互助模式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监控和预警机制 心灵成长工作坊需求调研 体育运动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自尊关系的研究 “三层次四维度”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研究与构建 D1四篇困难资助与就业指导 高校贫困生资助三维角度模式探讨 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发展性辅导的模式研究 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高校就业服务模式研究 以主题班会为载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以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为例 D1五篇网络与新媒体思政 私媒体与公教育——浅谈利用微博拓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领域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基于SNS信息动态分析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以人人网信息动态为例 新媒体营销方式与校园文化建设探析——以南开大学为例 探索高校网络舆情防控中辅导员作用的发挥 D1六篇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 加强高校理工科学生党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维稳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管理状况的实证研究——基于全国17个省市54所高校抽样调查数据 精致化视角下高校学生宿舍导师制的实践和思考 以志愿服务促进高校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育人模式实证研究 D1七篇辅导员队伍建设 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的深层次矛盾及其对策 试论辅导员沙龙培训模式的构建 附录一南开大学理工科学生科研创新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
| 本书收集了参加**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辅导员提交的论文 共七篇 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前沿探索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困难资助与就业指导 网络与新媒体思政等。 |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只是对着目录和前言进行梳理,那种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布局严谨、规划清晰的学术迷宫,需要极其耐心地去辨识和定位。这份论文集的主题划分显然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的,它不是简单地按时间顺序堆砌,而是更侧重于对辅导员工作中核心议题的提炼与归类。我注意到,其中关于“网络思政新形态下的学生引导”这一板块,似乎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这足见在2011到2013这个关键转型期,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对新兴媒介挑战的敏感度和前瞻性。更吸引我的是,许多文章的标题都带着强烈的实践性词汇,比如“路径探索”、“困境突围”、“实效评估”等,这说明这些绝非是空中楼阁的理论构想,而是立足于一线真实案例的深刻反思。这对于任何希望了解那一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实务的同行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带着“泥土芬芳”的宝贵文献资料。它提供了一个微观的切片,让我们得以窥见特定区域、特定时间点上,教育者们如何应对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评分抛开其官方性质不谈,这份文集对提升辅导员个人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技能迭代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想象一下,一位新入职的辅导员,手握这本厚厚的集子,就好比获得了一份来自“前辈们”的集体智慧结晶。他不需要从零开始摸索,而是可以直接站在过去几年优秀同行的肩膀上。这种“经验的即时迁移”效应是极其宝贵的,它极大地缩短了新手在复杂多变的学生工作中适应的时间。而且,这份集子所蕴含的“敬业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当阅读到那些充满激情与责任感的文字时,你会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定时期,天津的高校辅导员群体是如何将“育人”视为一项严肃而光荣的使命。这份精神力量的传递,远比任何单一的操作技巧都要来得深刻和持久。
评分阅读这份文集,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时代脉搏感”极其强烈。2011到2013年,国内社会思潮的流动性很大,高校学生活动和思想动态也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这份集子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当时辅导员们集体面对的焦虑、创新的尝试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尤其对其中探讨“危机干预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的几篇文章印象深刻。那时候,高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正在从传统的“补救”模式向“预防性构建”模式转变,而辅导员正是这一转变中的关键执行者和探索者。这些文章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如何识别高风险学生、如何构建多层次的支持网络,甚至是面对突发事件时,如何做到科学、人性化地介入。这种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微观操作指南的能力,是这份论文集最大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经验的分享,更是一种基于实践检验的“操作手册”。
评分从学术规范的角度来看,这本论文集的编辑质量也令人称赞。尽管是地方性的汇编性质的出版物,但在引用格式、数据支撑和逻辑推导上,都保持了相当高的严谨性。我随机抽取了几篇关于“专业课与思政课融合渗透”的论文进行比对,发现作者们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都会努力去引用当时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并且会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改革方案来佐证,这使得论证过程显得层层递进,有理有据。这种将宏观政策导向、地方院校实践与个体经验反思进行有机结合的写作模式,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极好的范本。它告诉我们,优秀的思政论文绝不是简单的口号堆砌,而是建立在对国家教育方针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群体细致观察之上的系统性思考。编辑团队在筛选和排版时,显然是着重考察了这种学术支撑力和操作落地性的平衡。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那种沉稳大气的深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庄重感和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喜欢封面那种简洁又不失细节的处理,尤其是字体排版的考究,每一个字之间的间距、大小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这份“集子”的尊重。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出色,米白色的纸张既能有效保护视力,又保证了油墨的清晰度,即便是如此密集的学术文字,阅读起来也丝毫不会感到疲劳。装订工艺方面,看得出是用心了的,书脊的处理非常平整,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容易出现散页的现象。这种对实体书每一个物理细节的精雕细琢,让它不仅仅是一份资料汇编,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集。我常常在想,一个机构能够如此重视一份内部交流成果的实体呈现,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光是这份外在的质感,就已经让人对内部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和敬意,仿佛翻开的每一页都沉淀着那几年天津高校辅导员们付出的心血与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