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背奶可以很轻松:新手妈妈高质量哺乳、重返职场指南
定价:39.80元
售价:27.1元,便宜12.7元,折扣68
作者:杰茜卡·肖托尔(Jessica Shortall)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060970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母乳喂养给孩子带来重要的生理和心理优势,是孩子和母亲的*选择,也是开启母子关系的理想方式。但对于每一位想兼顾哺乳与工作的女性则必须面对充满压力、矛盾与愧疚的背奶之路。
这是一本专门为休完产假重返职场的背奶妈妈量身打造的母乳喂养指南。作者不仅现身说法,还采访了数百位背奶妈妈,更请母乳喂养专家提供方案,帮助新手妈妈们在短暂的哺乳期,尽可能高质量哺乳,保持身心健康,顺利重返职场:
选择适合自己的泵奶设备和服装;
存储母乳的注意事项;
工作场合泵奶的障碍与应对;
目录
目录
引言 /001
SECTION 1 背奶之前做好崩溃的准备
1 的基础知识 /011
2 遇见你的吸奶器 /015
3 泵奶培训学校 /027
4 奶瓶和冷藏 /032
5 泵奶时装 /049
6 在办公室哺乳的权利 /053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淡雅的色彩搭配让人感觉非常温馨,这对于初为人母的妈妈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暗示。拿到手后,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排版和字体,非常清晰易读,即使是熬夜哺乳的妈妈也能轻松阅读。内容上,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实操性,没有太多空泛的理论,而是直接切入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初期的胀痛如何缓解,夜间喂养的节奏如何掌握等等。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体质妈妈的建议,感觉非常人性化,而不是一刀切的标准流程。翻阅其中关于宝宝睡眠周期的章节时,我感觉如获至宝,终于明白为什么宝宝总是在某些时间段特别粘人,这种对宝宝行为模式的解读,让我对宝宝的哭闹多了几分理解和耐心,而不是单纯的焦虑。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朋友,在你最迷茫的时候,递过来一杯温水,告诉你:“别怕,我懂你。”这种陪伴感,比任何冰冷的知识都来得重要。它不仅关注了生理上的喂养,更触及了精神层面的支持,这一点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极其巧妙,它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内容,而是完全以妈妈们在不同阶段会遇到的“痛点”作为逻辑主线。比如,它会把“如何应对职场同事的好奇与压力”和“如何应对宝宝突然的奶量需求变化”放在相邻的章节,这种跨界处理反而让我感到非常接地气。我个人觉得,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哺乳”这件事,从一个纯粹的生理行为,提升到了一个需要精细化管理和时间规划的“项目”。书中关于“如何高效吸奶并确保奶量稳定”的部分,简直是职场妈妈的福音,里面详细拆解了从吸奶器选择到清洗消毒再到储存转移的全流程优化策略,每一个步骤都有明确的时间预估和风险提示。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拿出手机记录下一些关键时间点或操作要点,因为我知道这些是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立刻检验的。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籍,而是那种需要随时翻阅、不断实践的工具书,那种知识的厚度和实用性,远超我的预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它不像教科书那样严肃刻板,也不像某些网红育儿指南那样过度卖萌,它用一种非常清晰、略带幽默的“技术文档”般的口吻来阐述复杂的哺乳和时间管理问题。比如,在解释如何进行“夜间断层喂养”时,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将宝宝比作一个需要精确校准的“生物钟”,这个比喻瞬间让原本复杂的生理学概念变得生动起来。我在阅读过程中,时不时会因为一些精准而巧妙的措辞而会心一笑,这极大地缓解了我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紧张感。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文字的流动性极强,仿佛作者在耳边轻声细语地为你解惑,而不是冷冰冰地输出信息。这种兼具知识密度和阅读愉悦感的平衡,使得这本书的含金量非常高,对于我这种需要不断自我充电的职场妈妈来说,简直是效率的提升器。
评分我是一个对育儿知识有轻微“洁癖”的人,总觉得市面上的很多育儿书都在贩卖焦虑或者过度美化“母职光环”。然而,这本书的笔触非常冷静和客观,它没有美化母乳喂养的艰辛,反而坦诚地指出了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和心酸,比如如何在凌晨三点半和自己的疲惫进行谈判,或者如何在家庭聚会中坚定拒绝亲友递过来的“试吃”奶粉的诱惑。这种直面现实的勇气,反而让我更愿意相信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它在“重返职场”这一板块的处理方式,它没有要求妈妈们成为“超人”,而是教会我们如何设置边界,如何与老板和同事进行得体的沟通,确保自己的职业发展不被哺乳期这一特殊阶段过度捆绑。这种务实的态度,让我感觉到作者真正站在了一个曾经经历过这一切的母亲的角度来发声,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家。
评分与其他育儿书籍相比,这本书在“心理调适”这一环的处理上显得尤为深刻和细腻。它没有将哺乳成功与否视为衡量母亲价值的唯一标准,而是反复强调“妈妈的心理健康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基石”。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如何应对哺乳挫败感”的那一章,作者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心理急救包”式的应对策略,比如,当宝宝突然拒奶时,可以立刻做哪些“非接触式”的安抚动作来中断负面情绪的连锁反应。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喂奶的技巧,更是关于如何管理自我期待和情绪的艺术。它教会我,在追求“高质量哺乳”的同时,更要追求“高质量的自我接纳”。整本书给人的感觉是,它在帮助你建立一个强大的内在系统,而不是仅仅提供一套外部的喂养手册。这种由内而外的赋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少能找到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