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澳大利亚基础教育 |
| 定价 | 80.00 |
| ISBN | 9787560859262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 作者 | 李新翠 |
| 编号 | 1201205478 |
| 出版日期 | 2015-08-01 |
| 印刷日期 | 2015-08-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350千字 |
| 页数 | 259 |
| 序 引言 D1一章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发展概况 D1一节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历史沿革 一、殖民地时期的基础教育:致力于实现世俗、义务和免费教育(1788-1900) 二、独立后:致力于促进机会均等和延长教育年限(1901-1945) 三、二战后:致力于建立民主化、多样化的现代教育体系 四、21世纪以来 追求公平与提高质量 D1二节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规模 二、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质量 D1三节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关注弱势群体 促进教育公平 二、突出学生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 三、提升教师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 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五、注重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型教育 六、加强学校层面的教育改革 D1二章澳大利亚基础教育体系及管理 D1一节澳大利亚学制体系简介 一、学制结构 二、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学校类型 D1二节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一、联邦政府加强对基础教育的宏观控制 二、州(区)政府教育管理权限不断下放 三、学区教学服务功能不断加强 D1三节澳大利亚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内部设置与主要职能 一、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责 二、澳大利亚州(区)教育行政部门 D1四节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财政与人事管理 一、基础教育财政管理 二、澳大利亚基础教育人事管理 D1三章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课程 D1一节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课程演变过程 一、实施地方课程(20世纪60年代之前) 二、建立核心课程(20世纪70-80年代) 三、创立国j1a课程(20世纪80年代-至今) D1二节澳大利亚国j1a课程的定位、作用与目标 一、澳大利亚国j1a课程的定位 二、澳大利亚国j1a课程的作用 三、澳大利亚国j1a课程的目标 D1三节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课程设置 一、小学课程设置 二、初中课程设置 …… D1四章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学校教学 D1五章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 D1六章澳大利亚基础教育教师发展 D1七章澳大利哑基础教育学校管理 D1八章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升学考试制度 D1九章澳大利亚公民教育 D1十章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的亮点 附录 后记 |
| “国j1a教育研究丛书”中的每本书包括:前言、基础教育发展概况、基础教育制度及结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与方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基础教育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升学与考试制度、品格养成教育、社会教育资源、基础教育的亮点以及附录。本套书为基础教师、学校领导、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者、教育科研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不出国门知晓优xuan教育的很好资料性丛书 并为公共图书馆收藏。这本李新翠、曾天山、陈才明编写的'澳大利亚基础教育'是其中一册。 |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是否过度强调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似乎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解释澳大利亚是如何将“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素养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的。例如,在科学或人文课程中,他们是如何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搜集证据、并形成自己观点的?这本书如果能详细解读他们的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学大纲,对比我们现行的课程标准,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启发。当然,学术书籍的价值,往往在于它提供的“思想工具箱”。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反思和课程设计的实用工具。毕竟,理论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评分这本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发行的书,从出版商的选择上就能看出它并非是一本迎合大众兴趣的轻量级读物,而是面向专业人士和研究者的严肃之作。我喜欢这种扎实的学术态度。作为一名教育类图书的爱好者,我非常看重作者的文献综述能力和逻辑构建能力。我推测,李新翠老师在撰写此书时,必然参考了大量的澳大利亚政府报告、教育期刊论文以及田野调查资料。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对于澳大利亚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和持续专业发展(CPD)的深度剖析。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准。如果能看到他们是如何确保新教师具备前沿的教学理论,并能持续保持教学热情的机制,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它不仅仅是了解一个遥远国度的教育,更是对我们自身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深刻反思。
评分我最近对“基于项目的学习”(PBL)非常感兴趣,总觉得这才是未来教育的方向。我猜想,在介绍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的实践部分,一定会触及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很想知道,在他们的小学课堂里,一个跨学科的项目是如何设计和实施的?学生们是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应对项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预料之外的困难,并最终形成展示成果的?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虽然朴素,但正是这种低调的风格,往往预示着内容的含金量。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书,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我打算在接下来的一个长假里,完全沉浸在这本书里,试图通过李新翠老师的文字,构建起一个清晰、立体的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全景图,并从中汲取营养,为我自己的专业视野带来一次全新的拓展和洗礼。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更多是出于一种职业本能的“对标”心态。我们自己的基础教育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如何平衡应试压力与素质教育的培养,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所以,当我看到《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这本书时,我立刻联想到澳大利亚在“全人教育”方面的实践。我猜想,李新翠老师一定花了不少心血去梳理和比较两国在教育理念上的异同。我个人尤其关注他们如何处理原住民教育和移民学生融入的问题,这对于我们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一个真正优秀的教育体系,必然是能够照顾到每一个边缘群体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而不是空泛的理论阐述。如果能看到一些一线学校的成功故事,那就太棒了。这种深入一线的观察,远比教科书上的宏观叙事更有说服力。
评分这本关于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的书,光是书名和作者信息就让人感到一股严谨又充满探索精神的气息。我是在一个教育研讨会上偶然看到它的,当时就被那种厚重感吸引住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扉页,就能感受到作者李新翠老师在选题上的独到眼光。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在全球教育领域一直都有着独特的地位,尤其是在融合多元文化和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它提供了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剖析澳大利亚K-12教育的课程设置、评估体系,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要知道,理解一个国家的教育,不光要看政策文件,更要深入到课堂的微观实践中去。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面透镜,清晰地折射出那个国家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公民,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同济大学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质量和装帧设计有了更高的期待,毕竟这是一家在社科和工程领域都有着良好声誉的出版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